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歐陽峰的blog
  以文會友,不亦樂乎!
網絡日誌正文
閒談CCD 2010-02-19 18:29:19
你知道什麼是“電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嗎?如果你擁有一台攝像機或數字照相機,這個有着奇怪名字的元件就在為你效勞。不過人們通常以縮寫來稱呼它:CCD。CCD能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信號。不僅是攝像機,照相機這些家用電器中CCD唱着主角,而且在天文望遠鏡和很多科學儀器中也有它的身影。

CCD的原理,要從半導體談起。我們都知道,固體分為絕緣體,導體和半導體。在固體中,有一部分電子不是束縛在某個原子的周圍,而是在整個固體中間“遊蕩”。但這些電子可能的狀態是有限的,而且每個狀態最多只能有一個電子占據。這就好像一個電影院,觀眾可以任意調換座位,但一個座位不能擠兩個人。導體,就好像電影院裡有空位。這樣觀眾通過換座位就能跑來跑去,我們就會看到電子的移動,也就是電流。絕緣體,就是觀眾正好坐滿了全部座位。這樣大家都動不了,也就不會有電流。半導體呢,它和絕緣體一樣也沒有空位子。但是觀眾比較容易站起來,就有了可以自由移動的人和空着的位置。因為這個差別,半導體就有了很多奇妙的性質。

CCD感光是利用了半導體的光電效應。當電子吸收光子時,就會得到附加能量而跳入高能級,相當於觀眾從座位上站起來。如果有外加電場的話,那些“獲得自由”的觀眾會被拉到別處而與“空椅子”分離,就不能再坐下來。所以,入射光會在半導體裡產生自由電子,其數量與光強(更嚴格地說是光子數)成正比。這就是半導體的光電效應。最普通的半導體材料是硅。從紅外到可見光到紫外線都能在硅中產生光電效應。

所以,基本的半導體影像感受器件是這樣的:在半導體材料中通過一定的內部構造和電極,把表面分成一個個小格子,稱為“像素”(pixel)。電子不能隨便跑到別的像素去。在曝光後,每個像素中的電子數量就正比於接受的光強度。這樣,只要把這些電子的數量讀取出來,就能重現光的影像了。

但是一個感受器可以有上百萬個像素。如果每個像素都有一套讀取電路,整個器件就會很複雜。CCD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一種“傳送帶”式的讀取方式。在CCD器件中,像素之間的電子隔離是由一些電極控制的。通過加上適當的電壓,可以把一個像素中的電子轉移到相鄰的像素。這樣,每個像素既在曝光時擔任收集光電子的功能,又在讀取時扮演“傳送帶”的角色。通過像素之間的“接力”,最終把每個像素收集到的光電子送到讀取電路,轉化成電壓。這種“串行”的讀取方式花的時間長(每個時鐘周期只能讀取一個像素),但只需要一個讀取電路,對早期的半導體製造水平來說是決定性的優勢。下面的圖就是這個電荷轉移的過程的一個例子。【注一】這裡,一個像素里的電子,通過三步轉移,到達下一個像素。



但是如果在電荷傳送的過程中繼續曝光,同樣的光信號就會被記錄在代表不同像素的“電荷包”中,而導致影像模糊。這個問題由一個叫做“幀轉移(Frame Transfer)”的技術來解決。在CCD芯片上,製造兩個同樣的像素區。一個用來感光,另一個則被遮光材料屏蔽起來。在讀取時,感光產生的電子被並行地(一步)轉移到第二個像素區,然後再用串行的方法慢慢讀出來。在這同時,第一個像素區又可以對下一幅影像曝光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把這兩個像素區一行隔一行地排列。這樣兩個區之間的轉移就更快。這種結構叫做“行間轉移(interline)”。除了轉移更快(從而可以支持更高速度的電子快門)以外,行間轉移還有個好處就是芯片只要與曝光區域一樣大就行了,而不需要製造另一個專門的影像儲存區域而增加成本。當然,在曝光區只有一半的面積真正接受光信號,另一半面積是被屏蔽掉的。為了增加採光效率,很多產品在芯片表面加上微透鏡陣列,把入射光聚焦到感光的區域去。這樣採光效率可以相當於全面積的90%了。

CCD本身並不能感受彩色。為了記錄彩色圖像,我們使用與現有彩色電視同樣的方法,即使用紅,綠,藍三種原色的組合來重現顏色。在記錄影像時,可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分光稜鏡的方法把三種原色成分投射到三個CCD感光器件上。另一種是在同一個CCD芯片上,在不同像素上加上不同的濾色片,讓它們記錄不同原色的光強。下圖就顯示一種常用的濾色片排列方式。【注二】近年來還出現了一種新技術稱為Foveon。 它利用各種顏色的光在硅材料中穿透深度不同,製作三層感光區來收集三種原色的光。



以上介紹了CCD的基本工作原理。作為消費者,最關心的還是最後的成像質量了。那麼CCD的哪些指標會影響到照相機和攝像機的成像質量呢?

最廣為人知的指標,就是分辨率了。分辨率就是CCD上像素的數量,可以按長,寬來標定(如3072乘2304)或總數(如7兆)。圖像的細節是靠像素來記錄的。所以像素數量越大,能記錄的細節也越多。但是最終的分辨率還與光學系統(鏡頭)的質量有關。所以對於便宜的照相機,鏡頭的質量不會很好,追求CCD的高像素數就沒有太大意義。另一方面,我們還要看照片最後顯示的效果。如果在屏幕上顯示的話,一般能達到1280乘1024的分辨率就不錯了,通常通過Email或網站傳播的照片因為數據量的限制,分辨率還要更低。如果打印的話,通常分辨率是每英寸300象素。所以如果打印整張紙(8乘11英寸)的話,需要的分辨率是2400乘3300。如果打印通常照片尺寸(4乘5英寸)的話,需要的分辨率是1200乘1500 。【注三】而現在中檔相機的象素數可以達到4320乘3240 。可見,這樣的分辨率只有在特別放大照片或拍完後裁減出局部等情況下才有意義。另一方面,在後期處理階段可以把照片中的像素合併起來而提高其他性能(如提高動態範圍或減小噪聲)。當然這又涉及到圖像處理的基本知識了。

另一個重要指標是靈敏度,也就是CCD能探測的最低光強度。靈敏度是由“暗電子”限制的。在沒有光照的情況下,由於熱運動和晶體中的缺陷,CCD內也會出現一些自由電子,稱為暗電子。暗電子的數量與曝光時間成正比。只有光照產生的電子(光電子)數遠遠高於暗電子數時,我們才能精確地測量光強。科學儀器上用的CCD可以通過低溫操作來減少暗電子數,提高靈敏度。但消費者用的照相機,暗電子的數量就基本上是物理和工藝所決定的了。在同樣條件下,像素的面積越大,靈敏度就越高。(其中的原因這裡就不說了。)所以高級的照相機用的CCD尺寸都比較大。當然,CCD越大,價格也就越貴。

靈敏度的反面是飽和光強。當入射光太強或曝光時間太長時,光電子數量太多,就會填滿了像素的空間而漏到襯底中去。這樣,讀出的電信號就不會隨着入射光的增加而繼續增加。這就是飽和現象。如果以天空為背景拍人像,往往天上的雲彩就沒有層次。這就是飽和的緣故。飽和光強與最低光強的比值叫做動態範圍。動態範圍越大,拍出的照片從暗部到亮部的層次就越豐富。一般來說,CCD像素的面積越大,動態範圍也就越大。早期的CCD元件還有散焦(blooming)現象,也就是一個特別亮的像素,它的光電子會溢出到鄰近像素去,造成一個亮斑或一條亮線。比較新的產品應該沒有這個問題了。

還有一個指標是噪聲,也就是讀出的數字與入射光量之間的誤差。CCD有固定噪聲和隨機噪聲。固定噪聲是由背景信號(也就是前面說的暗電子)和光/電轉換效率在像素之間的差別引起的。它是可以測量和預計的,所以可以通過算法來修正。【注四】隨機噪聲是感光過程和讀出過程中產生的,不可預計的噪聲。嚴重的時候,它會使得影像顯得粗糙不清。

應該指出的是,對於家用的照相機來說,通常的性能列表都不直接給出CCD的參數。這是因為相機並不是直接輸出CCD所讀取的圖像,而是對它進行了很多處理。例如,照相機可以提供高靈敏度(高ISO值)。而實際上這只是提高了讀出電路的增益,而CCD則工作在低光條件下。所以這樣照出的照片亮度雖然不錯,但噪聲很大。又如動態範圍(每個像素的比特數)是由圖像文檔格式決定的,並不一定反映CCD的真正性能。有的照相機可連續以不同曝光時間連拍幾張照片,然後把這些照片中曝光合適的像素拼成最後照片,這樣可以達到非常高的動態範圍。但是歸根結底,這些處理都是在各種性能參數之間權衡,提高了一個就降低了另一個。只有採用了真正高性能的CCD元件,才能同時提高各種性能參數。所以要認真挑選相機的話,有必要弄清它所使用的CCD型號,去比較一下CCD本身的性能參數。

除了CCD以外,還有一種常用的感光元件稱為CMOS感光元件。CMOS的感光原理與CCD相同,但讀取方式不同。它不採用“傳送帶”的方式,而是每個像素有自己的讀出電路。這種芯片本身比CCD複雜,但所需的外圍電路(驅動電路)很簡單,可以把整個照相機做在一個芯片上。在發展初期,CMOS的性能價格比不如CCD,只是用在一些特殊的場合。隨着半導體製造工藝的發展,現在兩者已經互有長短了。特別是在大面積的感光元件中,CMOS具有功耗低的優勢。現在,CMOS也用在各種級別的數字照相機中。

CCD取代膠捲,不但使得我們拍攝和傳播照片更為方便,還使得小型,低價的照相機成為可能。現在幾乎所有電子裝置如手機,掌上電腦等都帶有照相機。照相機如此普及便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新的機會和新的挑戰。所以說CCD是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發明之一,一點也不過分。


【注一】 本圖來自http://micro.magnet.fsu.edu/primer/digitalimaging/concepts/images/threephase.jpg
【注二】 本圖來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Bayer_pattern_on_sensor.svg
【注三】 對於放得更大的照片,通常不需要每英寸300像素這樣的分辨率,因為這些照片是用來遠看的,人眼在遠距離達不到這樣的分辨率。
【注四】 暗電子的平均值雖然可以預計和修正,但在每一幅照片中實際的暗電子數量是有漲落的。所以暗電子仍然通過增加隨機噪聲而限制了靈敏度。

瀏覽(2323) (0) 評論(0)
發表評論
我的名片
歐陽峰
註冊日期: 2007-09-18
訪問總量: 1,860,702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本博客近期內不定期更新
最新發布
· 解碼性別不平等——2023年諾貝爾經
· 給電子運動拍照——2023年諾貝爾物
· 銀行和信息-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
· 一個世紀的糾纏-2022年諾貝爾物
· 大繁至簡:2021年物理諾貝爾
· 從相關性到因果性-2021年諾貝爾
· 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
友好鏈接
· 劉以棟:劉以棟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潛伏:潛伏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伊萍:伊萍的多彩世界
· 谷語草鳴:谷語草鳴
· Beaubien2010:Beaubien2010的博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老禿:老禿筆侃山
· 水柔石剛:水柔石剛的博客
· 岑嵐:岑嵐的博客
· 楓苑夢客:夢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寄自美國:寄自美國的博客
· 椰子:椰風陣陣,思緒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廣場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類目錄
【政治經濟-2020大選】
· 川普走了,常態回來了嗎?
· 拜登真能成為“團結美國”的總統嗎
· 2020,美國保守派選民該挺誰?
· 拜登:生逢其時的平庸候選人
· 對“全民基本收入”的數學分析
【舊貼回顧】
· 銜接量子與經典物理:2012年
· 數字通信介紹(5) 什麼是MIMO?
· “免費”的代價
· 美國的收入差距:社會流動性(完
· 那是誰建的?談談大小政府之爭
· 成功者的心態
· 政經隨想(5)資本主義之後是什
· 亞洲傳統價值在西方:財富還是包
【書山有路-經濟篇(3)】
· 《國家為何失敗》讀後
· 北歐模式與《北歐理論》
· 關於認識論:湧現和貝葉斯法則
· 從《大空頭》看顛覆性創新
· 收入差別,市場經濟與左右之爭
· 保守主義該怎樣幫助窮人?
· 從金融危機看政府的角色(上)
· 資本:貧富差距之源?(下)
· 資本:貧富差距之源?(中)
· 資本:貧富差距之源?(上)
【政治經濟:政經隨感(2)】
· LGBT與“宗教自由案”
· 奧巴馬健保的新考驗
· 美國的言論自由與政治正確
· 美國鐵路面面觀
· 提高執政效率:自適應(下)
· 提高執政效率:自適應(上)
· 誰是樂善好施之人?
· 美國中期選舉:誰是贏家?
· 圍觀美國打老虎
· 美國教育體系中的“扶貧”措施
【政治經濟-美國華人】
· 華人和黑人:盟友還是對手?
· 亞裔傳統月:關於美國亞裔的幾個
【政治經濟-收入差距】
· 收入差別,市場經濟與左右之爭
· 保守主義該怎樣幫助窮人?
· 美國的收入差距:社會流動性(完
· 美國的收入差距:政府能做什麼?
· 美國收入差距的原因
· 美國的收入差距:誰是最富和最窮
· 美國的收入差距:中產階級與貧窮
· 美國的收入不平等:非主流意見
· 美國收入不平等:引言與現狀
【書山有路-宗教篇】
· 關於道德與宗教問題與網友的討論
· 進化論是上帝的剋星嗎?(下)
· 進化論是上帝的剋星嗎?(上)
【政治經濟-12大選】
· 論保守派該投票克林頓
· 美國大選投票:除了“羅馬”別無選
· 誰動了Medicare的奶酪?(下)
· 誰動了Medicare的奶酪?(上)
· 那是誰建的?談談大小政府之爭
· 正戲開場——簡評美國兩黨全國大會
【書山有路-心理篇(3)】
· 性別差異與神經心理學
· 怎樣對待老與死?(上)
· 思維快慢道(下)
· 思維快慢道(中)
· 思維快慢道(上)
· 如何避免決策誤區(下)
· 如何避免決策誤區(上)
· 溝通技巧:“粘性學”(下)
· 溝通技巧:“粘性學”(上)
· 習慣的力量
【政治經濟:亞裔爬藤(2)】
· 高院判決,平權與亞裔入學
· 控告哈佛歧視案討論小結(轉)
· 反抗種族歧視,何不從幫助亞裔子
· 亞洲傳統價值在西方:財富還是包
【政治經濟:亞裔爬藤(1)】
· 亞裔學子的大學門檻:幾本有關書
· 虎媽貓媽,異途同歸?
· 亞裔學子的大學門檻:統計證據一
· 亞裔學子:大學門檻格外高
【書山有路-心理篇(2)】
· 自律的本能
· 誠信的心理學
· 如何點燃天才的火花?
· 怎樣對待老與死?(下)
· “雙管齊下”的變革秘訣
· 實現自我,完成中年轉變 -- 《中
· 成功有秘訣嗎?《超人》讀後
· 驚險小說中的上品 -- 《Ambler W
【政治經濟:政經隨感(1)】
· 簡訊:美國競選經費比往年減少
· 再談科學的威力與局限
· 讀奧巴馬“國情咨文”有感
· 政經隨想(5)資本主義之後是什
· 政經隨想(4):民主與市場經濟
· 政經隨想(3)美國的末日到了嗎
· 政經隨想(2) 美國經濟困境與全
· 政經隨想(1)關於美國國債的幾
【書山有路-經濟篇(2)】
· 大政府,小政府,聰明政府
· 回首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下)
· 回首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 (上)
· 窺視右派的內心:讀《美麗的美國
· 中國起飛的發動機 ——民工
· 介紹Peter Drucker
· 信息時代的新生態 – What Would
· 書評:《討還資本主義的靈魂》
【書山有路-政治篇(2)】
· 一個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反思
· 從金融危機看政府的角色(下)
· 誰是樂善好施之人?
· 關於普世價值的隨想
· 談談美國公知(4/4)
· 談談美國公知(3/4)
· 談談美國公知(2/4)
· 談談美國公知(1/4)
· 第三隻眼看民主與專制
· 賴斯與她的自傳《無上光榮》
【書山有路-傳記篇(2)】
· 格林斯潘《動盪年月:新世界的冒
【學海無涯-數字通信】
· 關於數據權利的隨想
· 數字通信介紹(5) 什麼是MIMO?
· 數字通信介紹(4) OFDM為何如
· 數字通信介紹(3)信道編碼
· 數字通信介紹(2)香農與信息論
· 數字通信介紹(1) 調製
【學海無涯-心理學(2)】
· 心態是衡量快樂的一桿秤
· 千里送鵝毛的心理學
【學海無涯-諾貝爾物理獎(2)】
· 給電子運動拍照——2023年諾貝爾物
· 一個世紀的糾纏-2022年諾貝爾物
· 大繁至簡:2021年物理諾貝爾
· 黑洞的神秘和神奇-2020年物
· 宇宙學中的理論和實驗:2019年諾
· 別開生面的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
· 引力波探測:成就“不可能之任務”
· 量子漩渦的奧妙-2016年物理諾貝
· 神秘的中微子
· 換燈泡,得諾獎
【學海無涯-諾貝爾經濟獎】
· 解碼性別不平等——2023年諾貝爾經
· 銀行和信息-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
· 從相關性到因果性-2021年諾貝爾
· 拍賣中的信息和博弈-2020年
· 隨機對照試驗與扶貧:2019年諾貝
· 充滿“科學元素”的2018年諾貝爾經
· 行為經濟學和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
· 怎樣制定好的合同?2016年諾貝爾
· 大數據經濟學 (2015年諾貝爾經濟
【政治經濟-美國政治(2)】
· 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
· 我們的媒體怎麼了?《美國大分裂
· 剖析美國國債難題:讓數字說話
· 大政府能救美國嗎?
【政治經濟-美國教育(2)】
· 美國理科教育(5)教育改革話題
· 美國理科教育 (4) “不讓一個孩
· 美國理科教育(3)成績差距
· 談談美國理科教育(2)教育與國
【政治經濟-美國經濟】
· 關於美國經濟的對話
· 奧巴馬的赤字
【政治經濟-美國貧困】
· 美國的救濟陷阱
· 社會階層分析的標尺:收入還是消
· 美國窮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下
· 美國窮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中
· 美國窮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上
【政治經濟-國際政經】
· 阿富汗天上掉餡餅兒,福兮,禍兮
· 中國的優勢在哪裡?
· 關於美國核武新政策的隨想
· 伊斯蘭與西方文明:衝突還是和解
【政治經濟-隨想雜談】
· 用事實說話:循證決策
· 關於維基解密與媒體的隨想
· 誰打敗了麥卡錫?
【政治經濟-稅法福利】
· 扯扯美國的“稅務局醜聞”
· 關於稅法數據的分析 (評《紐約
· 稅季談稅
· 社會安全保險及其危機
【政治經濟-健保改革(2)】
· “健保法案”為何“好事多磨”?
· 美國醫療保險:既太多又太少
· 健保法案解讀(4)健保改革的目
· 健保法案解讀(3)怎樣從Medicar
· 健保法案解讀(2)“公共選項”與
【政治經濟-健保改革(1)】
· 健保改革法案H.R.3962解析(1)
· 美國醫療服務真是倒數第一嗎?
· 奧巴馬能完成醫療改革大業嗎?
· 舊文重貼:美國政治的下一個熱點
【政治經濟-金融危機(2)】
· 關於做空,賭博與趁火打劫的隨想
· 從高盛的“欺騙”與“趁火打劫”談起
【政治經濟-金融危機(1)】
· 冒險的代價:美國“信貸社危機”回
· 舊貼重放:關於AIG副總裁辭職信
· 舊文重發:“獎金門”爭論中震耳欲
· 華爾街的信用危機
【生活百感-心態心情(2)】
· 人到中年:從耕種到收穫的過渡
【生活百感-子女教育(1)】
· 如何點燃天才的火花?
· 談談美國高中課外活動(下)
· 談談美國高中課外活動(上)
· 孩子該讀文科還是理科?
· 中小學數學的存廢之辯
· 虎媽貓媽,異途同歸?
· 從“網上直播”引起的自殺談起
· 育兒漫談:“高指標人”和“多情趣
· 也談大學教育:作為家長的期望和
【生活百感-新大陸點滴】
· 也談一位“海二代”:國防部CIO高
· 從“網上直播”引起的自殺談起
· 民族主義是非談
· 節日食譜:中式烤火雞
· 美國進入“節儉時代”
【生活百感-人際社會】
· 談談《蝸居》中的三個男人
· 關於人際交流的模式: 何時需要較
· 參與公益,從娃娃抓起
· 科學與宗教之我見
【學海無涯-全球變暖(2)】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7)其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6)關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5)全
【學海無涯-全球變暖(1)】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 (4)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 (3)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2)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1)
【學海無涯-博弈論】
· 也談博弈
【學海無涯-科學方法】
【學海無涯-科普讀物】
· 無所不在的“網絡”
· 科學的未知與偽科學 -- 《科學的
【書山有路-科普篇(2)】
· 也論科普的風格 – 三本科普書的
· 人腦比電腦到底強在哪裡?
· 無所不在的“網絡”
· 科學的未知與偽科學 -- 《科學的
【歷史縱橫】
· 美國南北戰爭:到底是為了統一還
· 真相,正義與和解:“肯特屠殺”以
· 誰打敗了麥卡錫?
· 西雅圖的“地下城”
【法律觀察】
· 邦聯旗與言論自由
· 美國最高法院關於GPS跟蹤的判決
· 案例分析:“米蘭達警告”與“毒樹
【好文欣賞】
· 好文欣賞:《糖水》
· 轉載mendel文:《從“胎教”開始》
· 甘陽:自由主義:貴族的還是平民
· 【轉貼】朱學勤:金重遠 復旦首
· 好文推薦:村外
· 酒到陳時味方醇
· 轉貼:“專訪袁偉時:不恪守法治
· ZT: 鐵腕戴上絲絨手套
· 血緣(轉帖)
· 秦暉: 全球化的第三種可能
【政治經濟-美國教育(1)】
· 美國理科教育(2)教育與國力(
· 談談美國中小學理科教育(1)關
· 談談美國中小學理科教育(1)關
· 從華府公立學校總監Michelle Rhe
【政治經濟-美國政治(1)】
· 奧巴馬2.0?
· 從華府公立學校總監Michelle Rhe
· 也談工會
· 談談美國的民主制度:“一票定乾
【生活百感-心態心情(1)】
· 放暑假樂!休博到九月。
· 初秋隨想
· 人生如流水,只有變化是永恆
· 人性與理性:你是“99一族”嗎?
· 隨感:後院的野貓
【生活百感-愚人節笑話】
· 禍中禍:日本核電站釋放超級細菌
【學海無涯-心理學(1)】
· 詭異的數字暗示:參照效應
· “誘餌效應”和“心理相對論”
· 從“破釜沉舟”談起
· 千里送鵝毛的心理學
【學海無涯-諾貝爾物理獎(1)】
· 諾貝爾物理獎介紹2007:巨磁阻和
· 閒談CCD
· 閒談光纖
【學海無涯-科技譯文(2)】
· 引力究竟是什麼?
【學海無涯-科技譯文(1)】
· 大腦是怎樣工作的?
· 人類終將訪問火星嗎?
· 戰爭是我們生物本性的歸宿嗎?
· 科學重要嗎?
【書山有路-政治篇(1)】
· 自我推銷的範文- 讀奧巴馬的《大
· 信仰與政治
· 伊斯蘭與西方文明:衝突還是和解
· 《世界是平坦的》書評
【書山有路-心理篇(1)】
· 面對災難,你準備好了嗎?
· 完整大腦與後信息時代 《A Whole
【書山有路-科普篇(1)】
【書山有路-經濟篇(1)】
· 古狗隨想錄(下):一統天下,“
· 古狗隨想錄 (上):“掌控中的混
· 關於做空,賭博與趁火打劫的隨想
· 信息時代的新生態 – What Would
【書山有路-文學篇(1)】
· 一扇管窺當代大學生心靈的窗戶——
· 道可道,非常道 – 讀《遙遠的救
【書山有路-傳記篇(1)】
· 華盛頓政治的一扇窗口:Tenet自
· 《食禱愛》:心靈療傷的良方
·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 ——《滾雪球》
· 洋“愚公”的故事 – 《Three Cups
【學海無涯】
· 關於數據權利的隨想
· 隨機對照試驗與扶貧:2019年諾貝
· 宇宙學中的理論和實驗:2019年諾
· 充滿“科學元素”的2018年諾貝爾經
· 別開生面的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
· 行為經濟學和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
· 引力波探測:成就“不可能之任務”
· 關於認識論:湧現和貝葉斯法則
· 神秘的中微子
· 大數據經濟學 (2015年諾貝爾經濟
【書山有路】
· 北歐模式與《北歐理論》
· 自律的本能
· 關於認識論:湧現和貝葉斯法則
· 性別差異與神經心理學
· 保守主義該怎樣幫助窮人?
· 誠信的心理學
· 如何點燃天才的火花?
· 怎樣對待老與死?(下)
· 怎樣對待老與死?(上)
· 一個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反思
【政治經濟】
· 川普走了,常態回來了嗎?
· 拜登真能成為“團結美國”的總統嗎
· 拜登:生逢其時的平庸候選人
· 我們的媒體怎麼了?《美國大分裂
· 對“全民基本收入”的數學分析
· 楊安澤(Andrew Yang)和《對普
· 論保守派該投票克林頓
· LGBT與“宗教自由案”
· 華人和黑人:盟友還是對手?
· 奧巴馬健保的新考驗
【生活百感】
· 如何點燃天才的火花?
· 談談美國高中課外活動(下)
· 談談美國高中課外活動(上)
· 放暑假啦!休博到秋天
· 孩子該讀文科還是理科?
· 休博到明年一月
· 停博一陣
· 也談一位“海二代”:國防部CIO高
· 紀念汶川地震五周年
· 中小學數學的存廢之辯
【朝華午拾】
· 為什麼調製解調器會有不同速度?
· 什麼是網路電話?
· 舊文重貼:談談學習中的思考
· 菜鳥上路——我的第一份工
· 懷念敬愛的黃老師
· 感恩節前話感恩
· 數學競賽與我
· 哲人講座
存檔目錄
2024-02-04 - 2024-02-04
2024-01-06 - 2024-01-06
2023-12-06 - 2023-12-18
2023-11-20 - 2023-11-20
2021-08-24 - 2021-08-24
2021-02-02 - 2021-02-24
2021-01-25 - 2021-01-25
2020-10-05 - 2020-10-20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8-26 - 2020-08-29
2020-07-15 - 2020-07-15
2020-01-05 - 2020-01-05
2019-11-27 - 2019-11-27
2019-10-20 - 2019-10-26
2019-08-15 - 2019-08-15
2019-07-27 - 2019-07-27
2017-05-06 - 2017-05-06
2017-04-19 - 2017-04-19
2017-03-11 - 2017-03-19
2017-02-06 - 2017-02-06
2016-11-22 - 2016-11-22
2016-10-24 - 2016-10-24
2016-07-11 - 2016-07-11
2016-06-09 - 2016-06-26
2016-04-07 - 2016-04-07
2016-02-03 - 2016-02-23
2016-01-05 - 2016-01-19
2015-12-08 - 2015-12-16
2015-11-03 - 2015-11-12
2015-10-20 - 2015-10-28
2015-09-23 - 2015-09-30
2015-06-04 - 2015-06-04
2015-05-04 - 2015-05-26
2015-04-07 - 2015-04-21
2015-03-03 - 2015-03-30
2015-02-05 - 2015-02-24
2015-01-14 - 2015-01-29
2014-11-06 - 2014-11-24
2014-10-01 - 2014-10-28
2014-09-08 - 2014-09-24
2013-12-04 - 2013-12-11
2013-11-06 - 2013-11-27
2013-10-02 - 2013-10-30
2013-09-04 - 2013-09-24
2013-06-03 - 2013-06-03
2013-05-01 - 2013-05-29
2013-04-02 - 2013-04-24
2013-03-06 - 2013-03-27
2013-02-05 - 2013-02-28
2013-01-03 - 2013-01-30
2012-11-14 - 2012-11-28
2012-10-02 - 2012-10-31
2012-09-04 - 2012-09-26
2012-08-14 - 2012-08-30
2012-05-02 - 2012-05-02
2012-04-09 - 2012-04-17
2012-03-13 - 2012-03-28
2012-02-07 - 2012-02-29
2012-01-03 - 2012-01-31
2011-12-07 - 2011-12-2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4 - 2011-10-11
2011-09-05 - 2011-09-27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5 - 2011-07-27
2011-06-21 - 2011-06-28
2011-04-01 - 2011-04-07
2011-03-09 - 2011-03-23
2011-02-07 - 2011-02-28
2011-01-03 - 2011-01-31
2010-12-03 - 2010-12-14
2010-11-10 - 2010-11-23
2010-10-01 - 2010-10-30
2010-09-01 - 2010-09-29
2010-07-02 - 2010-07-02
2010-06-01 - 2010-06-29
2010-05-07 - 2010-05-26
2010-04-01 - 2010-04-29
2010-03-03 - 2010-03-29
2010-02-04 - 2010-02-27
2010-01-09 - 2010-01-31
2009-12-03 - 2009-12-19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4 - 2009-10-31
2009-09-01 - 2009-09-30
2009-08-29 - 2009-08-31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