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欧阳峰的blog
  以文会友,不亦乐乎!
网络日志正文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例 2011-06-28 18:24:01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大致讨论了亚裔学子在大学申请过程中是否受到歧视的问题。从这些讨论中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很难得出确定的结论,因为大学录取过程是个不透明的过程,选取学生的标准既有客观成分也有主观成分,其中“潜规则”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从招生政策和过程来判断歧视的存在与否是非常困难的。另一个途径是干脆把招生过程看成是“黑盒子”,只从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来考察,也就是对于招生过程进行统计分析。

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是:在对于种族问题如此重视的美国,关于大学入学问题的种族统计数据竟然不是唾手可得,而相关的统计研究也很稀少和不系统。在关于亚裔学生的高校录取问题上,相对来说最新,最全面的研究结果应该说是普林斯顿大学 教授艾斯彭谢德(Thomas J. Espenshade)领导的研究。艾氏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04 和2005年的两篇论文和2009年出版的一本书里(见本文末的引用)。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种族与社会经济状况对于学生入学机会的影响。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其中与亚裔有关的一些结果。

艾氏的数据研究是基于普林斯顿大学一个为期十四年的大学生数据收集National Study of College Experience (NSCE)。数据来自10所美国顶尖大学,其中包括公立,私立,研究型,文科学院等。这其中包括三组数据,分别来自1980左右, 1993 和1997年的申请者和入学新生。1997年的数据特别详细,还包括被调查者中学的经历。所以有些分析仅仅基于最后这组数据。收入数据库的总共有245,000人的录取资料和其中9,100人的个人问卷。在以下引用的书中有两个附录提供这个数据库更详细的信息。

作者基本上是采取分类评定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的方式,计算出在其他变量(例如学习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改变某一个变量(例如种族)而引起的入学机会的变化。注意这里的“入学机会”是以“胜算(odds)”来度量的。胜算的定义是被录取的几率除以被拒绝的几率。所以与几率本身不同,胜算可以从0 到无穷大之间取任何值。

在第一篇论文中,作者采用了几种模型来考察学生资格与入学胜算的关系。在最完整的模型中,考虑了以下参数:录取年份,性别,是否美国公民,SAT分数,种族(白人,黑人,西裔和亚裔),是否体育生,是否传统生(legacy,指校友的亲属),以及录取学校。这个研究分析了三所研究型私立学校共124,374名申请者的信息。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亚裔学生的入学胜算是白人的0.7 倍,也就是少30%(作为对比,黑人的入学胜算是白人的5.5倍)。基于其中一个学校的数据分析,如果包括中学平均成绩和中学班级排名的话,亚裔的胜算还要减少到白人的0.6倍左右。

如果按录取年份分别计算的话,在1980左右,1993和1997年,亚裔入学胜算分别是白人的0.857,0.684 和0.678倍。可见在这近20年中,亚裔的劣势没有改善反而加重了。而在同时期,黑人和西裔享受的优势有所下降。

在第二篇论文中,作者基于1997年的数据(45,549申请人),假定去除种族因素,重新计算各个种族学生的录取率。其结果如下表所示(从原文中表2抽取):



表中的“其他”包括未填写种族者,以及大多数的国际学生。

结果显示,去除种族因素的话,亚裔的录取率和学生比例都会大幅度上升。这并不意外。但有趣的是,去掉种族因素(主要是对黑人和西裔的优待)后,白人的处境并没有显著的改变。黑人和西裔“失去”的名额都被亚裔“得到”了。这个预测与几个州的公立大学被立法排除种族因素后的历史有些不同(见昭君的博文:漫谈 Affirmative Action: 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下),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83189 )。在哪些学校中,取消优待黑人和西裔的Affirmative Action对于黑人学生的比例影响不大,而主要是白人减少,亚裔增加。当然这里的统计研究应该是在更严格控制下的比较(例如排除了地区人口变化的因素),但另一方面它也只是“纸上谈兵”。不管怎样,我觉得这个研究在统计上还是证明了亚裔申请者的不利处境。

上表还显示:体育和传统学生的因素对于录取率影响并不大。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过,对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调查结论,认为亚裔的劣势主要来自于体育和传统学生的优待。这个结论与这里的研究结果不符。

在2009年发表的书中,作者基于数据更详细的1997年数据进行了更多分析。在录取胜算比较的分析中,作者把公立和私立学校区别开来,并增加了家庭社会地位,高中种类等控制参数。在学业成绩方面,除了SAT成绩外还增加了ACT成绩,AP考试数量,SAT II平均成绩,高中平均成绩,高中班级排名,全国学者奖(National Merit or Achievement Scholar)等。在同等条件下,亚裔的录取胜算是白人的0.19倍(公立学校)和0.33倍(私立学校)。一个更形象的,也是常常被媒体引用的说法,就是要得到同样的私立学校录取胜算,亚裔需要比白人的SAT成绩高140分(在当时1600分满分的尺度下)。

另外,黑人和西裔的SAT成绩可以比白人分别低310分和130分而仍然得到同样的私立学校录取胜算。在社会地位方面,公立学校的录取胜算几乎没有区别,而私立学校对低收入阶层有优待。

除了亚裔入学问题以外,这本书还有其他非常丰富的统计资料。我觉得比较有兴趣的有:
• 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更重视SAT和ACT成绩以及高中成绩。在SAT,ACT和高中GPA达到顶级成绩者,在公立学校录取中有特别大的胜算。
• 参与课外活动对于大学录取有帮助。但太多项的课外活动没有更多的帮助。参加学术性的课外活动(辅导课等),即使是大学主办的,对于大学录取也没有帮助。

另外有趣的一点是:很多人认为亚裔孩子在领导能力方面的训练比白人弱。然而统计表明:至少从执掌领导职位和取得与领导能力有关的奖项这方面看,亚裔孩子并不比白人差。下图显示亚裔与白人这方面的比较(根据书中图2.4 整理)。图中显示的是领导职位与奖项的数量,与至少取得这个数量的人数比例。然而另一方面,虽然亚裔学生比白人更多参与学术性的课外活动,在体育活动方面亚裔学生参与较少(白人74.1%, 亚裔56.4%)。




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亚裔在高校录取中受到的歧视是可以证明而且可以量化的。当然,这不等于大学录取过程中存在歧视亚裔的明文规定甚至意图(从原理上说,统计研究不可能证明这一点)。艾氏也特意作出澄清:在录取的考量因素中不仅包括学术因素,也包括这些统计研究中没有涵盖的“其他因素”。如果这些“其他因素”与种族有相关性的话,那就可能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种族间的区别。但是作者的文章和其参考文献都没有具体指出那是些什么“因素”,以及那些因素与种族是如何相关的。所以在目前,除了存在显性或隐性的种族歧视外,我没有看到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艾氏的研究可以说是关于大学录取中种族问题至今最周密的统计研究了。所以他们不但出了书,还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引用。但即便如此,这个研究还是非常局限的。它的数据来源仅限于1997年以前的三个年份(相当一部分结论只是基于1997数据)和10所顶尖大学。所以它的结论很难看作代表了今天美国大学的普遍情况。事实上,另外一些研究显示,在顶尖大学和一般大学中,种族问题的情形可以有很大差别。另外,如果加入太多控制变量的话,这个数据集的样品数可能还是不够。在他们的书里,有些统计结果很难直观理解(例如有些情况下SAT分数低的反而胜算高,另一些情况下一组申请者的胜算会比另一组高出几千倍)。这也可能是样品数不够而造成的假象(虽然这些数据都是具有统计意义的)。这些局限主要是因为数据的不足。这个NSCE数据库是普林斯顿大学通过私人基金建设的,而且似乎是空前绝后了。目前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新,更全的数据。看来大学都把学生的学业和种族数据看作商业机密,而政府也没有收集和公布这些数据的努力。所以艾氏的研究可以看作是研究方法上的先行。我也希望他们的有趣结果使得亚裔学生的大学录取问题受到很多的关注,也鼓励更多收集数据的努力。

【有关资料】

 Thomas J. Espenshade,    Chang Y. Chung,    Joan L. Walling Admission Preferences for Minority Students, Athletes, and Legacies at Elite Universities”,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Volume 85, Issue 5, pages 1422–1446, December 2004

 Thomas J. Espenshade,    Chang Y. Chung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dmission Preferences at Elite Universities”,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Volume 86, Issue 2, pages 293–305, June 2005

 Thomas J. Espenshade Alexandria W. Radford, “No Longer Separate, Not Yet Equal: Race and Class in Elite College Admission and Campus Lif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另可参见作者关于该书的介绍:http://www.princeton.edu/~tje/files/Evaluative%20Judgments%20Vs%20Bias%20In%20College%20Admissions.pdf

以及一个包括该书主要结果的幻灯片:(http://www.nacacnet.org/EventsTraining/NC10/Baltimore/educational/Documents/C313.pdf

【有关文章】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87733

昭君:漫谈Affirmative Action(): 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82975

昭君:漫谈 Affirmative Action: 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83189

莺歌燕语:介绍两本揭秘美国大学招生内幕的书 http://blog.creaders.net/ygyy2010/user_blog_diary.php?did=83124

莺歌燕语:Wesleyan大学的录取程序  http://blog.creaders.net/ygyy2010/user_blog_diary.php?did=83300

 


浏览(8845) (0) 评论(27)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莺歌燕语 留言时间:2011-06-30 14:10:45
当我们在讨论录取的门槛时,标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不是?但现在许多亚裔家长们的标准是与这个世界不合拍的。

就我个人的见闻来看,亚裔学生本身的弱点对升学,找事是有关系的,但我没见过有谁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一般来说,书虫们需要属某个学校的高分者,而同一族裔的能干孩子分可以低一点。找事也一样。但真正的书虫又是可以受欢迎的。

期待你的下文。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30 10:00:23
莺歌:

非常感谢你提出了另一个视角。我这个系列不准备详细讨论亚裔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但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你两次留言说到亚裔家长的行为和教育方法的问题,真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希望继续听到你的见解。

你开始所引用的我的那个问题,用意并不是挑战你的观点,而是借了椰子提出的“种族关系”的话题以期引起新的讨论。这里再“借花献佛”,跟着你的发言再提一个问题:

亚裔学生在升学时的处境与他们本身的弱点有关系吗?有没有比个人见闻更大的研究或统计来证明?如果有关系的话,那些弱点是否能justify亚裔所遭遇的“另眼相看”?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30 09:51:20
皇兄:你说的很对,学校的品牌很重要。那么这个需求是不是给我们一些影响它的杠杆?

有一篇文章我以后会提到,其中指出:学校挑选的不是“成功的学生”,而是“未来成功的工作者”。所以如果他们认为亚裔学生的高成绩不能转化为毕业后事业上的成功,那么拒绝亚裔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这个“不能转化”的原因不一定是个人素质的不足,也包括家庭人脉和经历以及社会文化的大环境。

问题是,现在对亚裔的歧视似乎没有造成他们品牌的任何损失。这一点是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呢?
回复 | 0
作者:莺歌燕语 留言时间:2011-06-30 09:38:03
“我们是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变这种观察方法的结论呢,还是应该挑战这种观察方法本身?”因为是人,总有局限性,只要别人不把你认同为同一类的,就会有这样那样的帽子套在你的头上。从人性的方面去看,“这个基于经验或统计的印象,就被加到了每一个亚裔人士的身上”就是人的一种局限性。就像上海人认为外地人土,虽然许多外地人可能比许多上海人更sophisticate,另外绝大多数的上海人的祖先就不是上海人;同时,上海人被外地人认为太精,其实别地的精明人多了去了。还有,老中都说老美不管孩子,不为孩子付学费等等,可走近看看,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但一旦有了某些结论,要推翻,不是那么容易。

“软指标”就是用尺子量不出来的东西,就是以评分者的文化偏见决定的。古代时,美女要像杨贵妃那样胖胖的。同样是中国人,今天的审美标准就不一样了。对名校来说,与公(对社会的责任)与私(对学校财政及品牌)是要找明天能够成为一个人物的人,当一个少数族群的视野还在“生存所需的范围”里时,你能让已经出了这个视野的大多数人按你的牌理出牌?

我倒是觉得,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亚裔的教育基调。因为,在我们拼命争名校的同时,培养出了许多自我中心的,不懂人情世故的,自以为是的,或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新一代。而我们的后代,是要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愚昧而付出代价的。从整个社会来说,只需要很少一部分学习很好的人,即使是这一部分人,也不是靠中学的学习成绩。心理学的研究也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EQ要重于IQ。但EQ的培养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与学习成绩唱反调的,而且EQ是要靠童子功的。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不要把目标钉在上名校上,而是应该注重走上社会以后的竞争力。当我们的下一代连他们今后要共处的对象都不了解的话,他们能成为高端人才吗?

我有认识一个十多年前得过一州两名总统奖的华裔孩子,当年成绩一级棒,进了大藤,如今他几乎是个宅男,也没女朋友。说老实话,今天的亚裔孩子或多或少地在为那样的孩子付代价。对那个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悲剧。当一个人的辉煌是在中学毕业时,那个人的心理想平衡也难。
回复 | 0
作者:皇城根儿 留言时间:2011-06-30 07:09:41
学校虽然是非赢利机构,但它们更注重自己的“品牌”。为了自己销售和维持自己这个好的“品牌”,学校的操作和管理成本可能比一般盈利公司的“成本加利润”还要高。

说到底,私立学校的经营理念和方式都是商业化的。只是所追求的这个“品牌利润”含有很多的个人和社会价值内涵,也就是对自由思想的推崇和社会责任吧,所以对一般人比较容易产生迷惑。其道理,和教会的功能和追求很有雷同之处。可谁有肯相信,教会竟是世界上是最大的“盈利机构”呢?哈~扯远了。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30 05:29:17
椰子:的确,“谁是主流谁有权界定别人”是个重要的问题。可是看来亚裔目前只要不受歧视,能靠自己努力生存就满足了,还没有想过颠覆游戏规则,自己做主流呢。(当然个人层次上有这样的想法,我以后文章中也会涉及。)

但是“主流”以族群划分,这本身可能就是值得质疑的。在一个多元社会,一个人的行为,价值观,对社会的贡献和作用,固然受其种族(文化背景)的影响,但其他的因素(本人性格,教育水平,社会经历等)会重要得多。可惜的是,“种族”这个因素是最显眼的(肤色,名字等),所以基于种族的“刻版印象”,也可称为种族主义,就有了基础。

比如上面莺歌所说,亚裔对于公益活动热情不够,造成对自己不利的perception。这里面既有事实的因素(如我回复所说,新移民更重视生存而不是其他),却也不公平。白人中热心于公益活动的也是少数人(在学校这个圈子里),而亚裔人参与公益的也不是绝无仅有。但是“亚裔不热心公益”这个基于经验或统计的印象,就被加到了每一个亚裔人士的身上。那么作为这种刻板印象的受害者,我们是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变这种观察方法的结论呢,还是应该挑战这种观察方法本身?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30 05:05:49
莺歌:非常同意你第二段的话。作为新移民,我们在这个新大陆的视野基本还限于生存所需的范围。这也是很多人“海龟”的原因:觉得这里的世界不属于自己,不能make an impact。但这种情况固然与文化氛围有关,也与自己的努力有关。而我们这种局限也不可避免地传给了子女。我只能希望他们能比我们做得好一些,而他们的子女会更好。三代以后,你说的那些都会成真。你说是吗?

你说到硬指标软指标,的确是那样。艾氏在论文中也澄清过,他们没有能考虑所有影响录取的因素。但是我觉得,首先没有统计证据说亚裔在“软指标”上落后于其他种族(或者这种落后不是基于评分者的文化偏见)。所以说亚裔在录取中吃亏是因为“软指标”上较差,也只是一种猜测。第二,从历史上看,录取中采用“软指标”就是为了限制犹太人的入学率而采用的方法。目前世界上如此重视“软指标”的也只有美国。(这是我看来的,没有核实过。)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30 04:57:41
皇兄:你说的非常关键。至今我们只是从学生的角度讨论大学“应该”如何。我们还需要从大学的角度讨论他们的动机和考量。我将来会有一篇文章讨论那个问题。不过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的。第一,学校是非赢利机构。潜在回馈率固然重要(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其他因素,例如学校的学术名声也很重要。第二,如上面13579aaa所说,学校还有社会责任。这个责任与学校本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之间如何平衡,也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1-06-30 00:08:22
欧阳,
非常有说服力的数据。很珍贵,开眼界了。谢谢你!谢谢提供的书目,待有时间好好看。

亚裔被称为模范族裔之外,还有一个称呼,honoary White. 现在看了这些数据更明白了为何叫亚裔honorary White了。(相当于白人的人),这里面不是已经说明谁是主流谁有权界定别人了吗?

再谢!
回复 | 0
作者:莺歌燕语 留言时间:2011-06-29 20:26:15
又是一篇好论文,欣赏你的严谨。

我认为录取的过程是arts,不是science。除了硬指标,还有许多软性的东西,比如推荐信,学生自己的文章等,因此统计模型中的参数很难选。另外,美国人从来都不把成绩看成是衡量人的绝对尺度,所以用硬指标统计出来的这些数据只能说明亚裔在软性的方面败了下来。

前不久加州有个姓Sy的亚裔教授发表过一篇学术文章,说美国人认为亚裔没领导能力,这当然是美国人的perception。但是,只有当亚裔积极参与学校的PTA活动了,只有当学校亚裔人士组织请教师们吃中饭时不是只有少数几家亚裔参与了,只有当陪同学校field trip的家长里有许多亚裔了,只有当捐款人的名单上有与亚裔人口比例相称的人数了,只有当小镇的国庆游行队伍里有足够的亚裔了,只有当无目的性的(不是那些为了上大学的学生们)义工队伍里有许多亚裔的身影了,只有当……,这个perception才会有所改变。而这个perception很可能就是我们有“竹天花板”的原因。
回复 | 0
作者:皇城根儿 留言时间:2011-06-29 18:23:32
多谢欧阳老弟好文!

读者以为,现在关于大学录取门槛的研究有一个误区,就是太过注重录取阶段的考量。

其实,所谓黑箱操作,“黑”的那部分一定与学生对学校的的潜在回报率(捐款)有关。因为私立学校的持续性发展完全依赖于校友的惠赠。不同的族裔和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回馈显然是不同的。

搞数据分析的一定都知道,一个数据分析专家很容易把学生对母校的潜在回馈率与其的种族背景,家庭背景,宗教信仰,个人价值取向,所读专业和就职方向以及事业的成功率联系起来。而学生对母校的回馈数据都属于高度机密。如何筛选高回馈率的学生则很可能是“暗箱操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就是说,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录取的标准将主要取决于这个学生对母校的潜在回馈率。

具体到亚裔,我们的文化和我们宗教及家庭背景的影响及过去的历史数据会相当程度地影响亚裔的录取率。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29 16:11:28
伊萍:Affirmative Action的问题以前昭君的博客里讨论过。在这里我想把它与亚裔受歧视的问题分开。因为这里谈的是亚裔相对于白人的受歧视,与黑人,西裔人是否得到优待是两件事。

要提高亚裔的地位,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毕竟目前大多数亚裔还是新移民,对自己生存的关注超过发展。这个问题我也没想过很多,希望大家一起讨论。

谢谢关注!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29 16:05:31
怡然:

要说对策还真是个难题。我有一些想法,希望以后会谈到。不过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是肯定这个问题的存在。而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希望咱们华裔联合起来共同努力。谢谢你的关注和评论!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29 16:03:39
高craw猫:那种动机肯定是有的。上世纪初大学歧视犹太人,也是为了维护政治统治金字塔。不过这个教授直接说出来,那倒不多见。后来她尝到后果了吗?
回复 | 0
作者:伊萍 留言时间:2011-06-29 13:47:11
欧阳:弱势当然不能仅仅以种族来划分,美国也并不只是照顾黑裔拉美裔弱势,其他族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不也是通过奖学金方式照顾的吗?但美国仍然是一个种族身份很重要的社会,这是现实,否认它就是做鸵鸟。多少在美国的第二第三代亚裔仍然在大街上被人称为Chinese,外国人;白人仍然在美国社会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你说说看,从政府官员,到大企业主管,到娱乐媒介,哪一个方面不是在白人的掌控下?所以以种族照顾为主的affirmative action还是绝对必要的,但确实要适度,不能走过头。
亚裔是模范还是弱势,那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讲,从进入中产阶级的比例来讲,亚裔是模范少数民族,但从作为社会的引导力量来讲,是弱势,甚至弱于黑人拉美人。但要提高亚裔的领导作用,靠让更多的亚裔人进入名牌大学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从其他方面努力。至于什么是这个“其他”方面,几句话说不清,也确实没有那么明确的解决方法,我这里就懒得讲了。
回复 | 0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1-06-29 12:39:13
欧阳:

又是一篇非常有分量的好文!读起来如同一份学术报告。

我只是有一个疑问,即使用种种数据能够证明美国在大学录取中的确存在着种族歧视问题,那么能有什么具体措施来防范或是杜绝(这似乎有点不现实)这种歧视现象发生呢?如果美国的大学录取制度不从根本上改革,是不是就会一直保持这种“黑箱操作”呢?可能我的这个问题问得早了点,是不是在你后续的文章中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谢谢你的严谨细致的工作!
回复 | 0
作者:高craw猫 留言时间:2011-06-29 12:21:31
谢谢回答。亚裔的业余活动当然不少。那个加州大学教授后来就把她的歧视亚裔入学的真实意图暴露了。她认为亚裔移民学生的加入,破坏了美国多年的政治统治金字塔,因为亚裔学生不认同现有的社会分层 (白人永远是在上的,黑人虽然抱怨但永远不会真正造成威胁)。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29 12:19:13
13579aaa: 对,我原来认为私立大学与私营企业一样。现在我改变了看法。关于不公正的否认问题,看来只好通过统计去证明。但这方面数据很难搞到,不知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曾经想过,把同样的申请材料,换上不同种族的名字报去申请,看对录取率有没有影响。(以前有人在招工和置业等问题上用类似方法证明过对黑人的歧视。)但是大学申请弄虚作假不仅困难而且可能是犯法的。所以如果学校不配合的话这个做不到。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调查中学的升学顾问,让他们凭以往经验来估计学生的申请结果,也是同样的材料显示不同的种族。但这个也不是轻而易举,而且不是直接证明。

大家集思广益吧!
回复 | 0
作者:13579aaa 留言时间:2011-06-29 11:36:56
欧阳:
关于私利大学录取是否需要公正好像过去也讨论过。和你的观点一致,我认为大学,不管公立还是私利,首先你要有社会责任感。因为记得有一种观点是你不能要求私人企业录用时公正,只要不违法就成。其实社会对大学和企业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标准也不一样,社会和政府更应强调大学的社会责任。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任何一个大学都否认他们录取过程存在任何不公正。确切的说,都在极力否认或回避关于族裔在录取中的作用,而这些学校却在暗中用族裔操纵录取。我想这种行为,比干脆直说,你“亚裔必须超级棒,我才考虑你”还下作。如果一个私利学校公开说,我只考虑贵族血统的孩子。。。,社会影响固然可能够丑陋,但他够坦诚,讲真话,不说假话,不愚弄欺骗社会公众。这种东西就看大家怎么解读了。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29 10:18:32
昭君:谢谢你的仔细批改!:-)关于种族与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互作用,在那本书里有些有关数据。但是我对统计是外行,不是很明白那些数据说明了什么,所以就没有涉及。不过有些关于种族的统计是把社会经济条件作为控制参数的。所以这也算是一个侧面吧。

关于毕业率的比较,应该是书中另一章的内容,我还真没有认真去读。回去看一看,再来回答你吧。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29 10:14:21
高craw猫:根据美国教育部的调查,亚裔孩子的业余活动不少。但是大多是才艺,学术方面的,体育等项目比较少。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29 10:12:58
伊萍:谢谢来访和评论!我同意应该照顾弱势群体。但问题是弱势群体是否应该以种族来划分?根据这个研究,在同等社会经济条件下来比较,亚裔在大学录取中还是吃了亏的。

关于亚裔是“模范少数民族”还是“弱势群体”,这也是个老话题了。我在这里试图聚焦于大学录取问题而不讨论亚裔的一般处境。不过可以提一下的是:众所周知亚裔家庭的平均收入在全社会平均之上。但是亚裔双亲都工作的家庭也多,个人收入并不见得比别人高。这就是对于亚裔的误解的一例吧。

关于亚裔领导能力,这个研究中是衡量中学里担任领导职务(俱乐部的头头等),和得到与领导能力有关的奖项。当然这个和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领导能力还不是一回事。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6-29 09:55:48
13579aaa:你说的很对。随着华人子女数量的大量增长,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尖锐。

关于公正性,理论上讲,私立学校不需要公正,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但是也有人说,大学教育机会客观上对一个人未来的成功和社会地位有很大影响。所以大学也就有了相应的社会责任,即使私立大学也要服务于社会公正这个目标。我比较同意这个观点。但具体怎样实施,恐怕外部监督(主要是舆论监督)也是不可少的。

对,我还记得上次关于透明度的讨论。后来想了想,这个问题还真的很复杂。例如,招生标准完全透明的话,会不会更加助长“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在亚裔孩子中已经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了。不过在我们目前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我想“黑盒子”式的招生方式是建筑在大学本身公信力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公众相信大学会做出好的决定,所以也就不要求公开其决定过程。那么,改变这种状况,也许就应该从暴露这些决定的“不正确”开始。这也是我这个系列文章想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1-06-29 09:36:03
裔这篇中把招生过程看成是“黑盒子”(或者用 13579aaa的话说,是“一个暗箱”),因此只从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来考察,很有新意。我还没有时间看你引用的艾式报告的原文,但从你的介绍来看,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尤其它将亚裔学生的入学胜算和白人以及非裔的比较,很有说服力。如你所说,这个研究设计周密,数据庞大,考虑了可能影响大学录取的几乎所有因素,应该是很有权威性的发现。希望这个研究结果能够引起更多的重视。 更希望能有更 的数据,尤其因为加州和其他几个州废除在公立大学录取中使用AA 是在1996年或之后,所以很希望看到最近十几年情况是否有变化。

另,看了你提供的有关原作的slide show,发现它对于 和种族的interaction 也有不少比较,但可能你这里限于篇幅,只用了有关种族的数据和分析。尤其其中的Figure 3.9-Effect of Race and Social Class on the Probability of Being Admitted to Private NSCE Institutions, 我觉得很有意思;由于美国的种族差别和 social economic classes 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觉得如果把这些内容加进去,也许更全面-当然可能也会增加分析的难度,并冲淡主题。另外,Table 8.1 中有关各个族群的大学生毕业率的比较,也是第一次看到。不知原作中对非裔和西裔四年和六年的毕业率比白人和亚裔显著低很多的成因是否有分析?
回复 | 0
作者:高craw猫 留言时间:2011-06-29 09:15:52
我刚参加美西一个会议,加州一个教育女教授公开在会上说加州大学就是要一直歧视亚裔,因为他们只学习,业余活动少,等等。
回复 | 0
作者:伊萍 留言时间:2011-06-29 08:42:34
谢谢提供的信息,非常独特难见的。Good job!

亚裔录取标准比黑裔和拉美裔高有目共瞩很久了,白人录取标准也比黑裔和拉美裔高。不过我赞同affirmative action,因为一个不照顾弱势群体的社会就会是一个问题多多的社会。中国就是一个例子。

亚裔的弱势问题是走上社会后起不到领导作用,你这里的这个亚裔领导能力图不知是怎么衡量的?我觉得不符合事实,更多的可能还是从学术角度上衡量,而不是现实中的领导能力。
回复 | 0
作者:13579aaa 留言时间:2011-06-29 08:18:56
严谨,翔实,很有说服力的数据。谢谢总结介绍!很遗憾,只有到97年的资料。如果有现在的资料,可能会更触目惊心,因为97年前,至少改革开放后大陆出来的高学历双亲家庭的孩子,多数还没到入大学年龄,而且这些年录取竞争越来越残酷。

我觉得美国大学录取最大的问题是不透明。因为不透明,就成为所有不公正的保护伞,使得探索大学录取的数据资料就像爆黑幕一样。过去也曾辩论过,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大学录取复杂,因素太多,不透明是无奈之举。我以为不透明是有意为之。因为如果透明了,这种不公正一定招致社会的诟病,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不公正的种族因素是不能长期维持还保持所谓政治正确性的。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欧阳峰
注册日期: 2007-09-18
访问总量: 1,875,38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本博客近期内不定期更新
最新发布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友好链接
· 刘以栋:刘以栋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潜伏:潜伏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伊萍:伊萍的多彩世界
· 谷语草鸣:谷语草鸣
· Beaubien2010:Beaubien2010的博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老秃:老秃笔侃山
· 水柔石刚:水柔石刚的博客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寄自美国:寄自美国的博客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类目录
【政治经济-2020大选】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2020,美国保守派选民该挺谁?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旧贴回顾】
· 衔接量子与经典物理:2012年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免费”的代价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成功者的心态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书山有路-经济篇(3)】
· 《国家为何失败》读后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从《大空头》看颠覆性创新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上)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下)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中)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上)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2)】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 美国的言论自由与政治正确
· 美国铁路面面观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下)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上)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美国中期选举:谁是赢家?
· 围观美国打老虎
· 美国教育体系中的“扶贫”措施
【政治经济-美国华人】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亚裔传统月:关于美国亚裔的几个
【政治经济-收入差距】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美国的收入差距:政府能做什么?
· 美国收入差距的原因
· 美国的收入差距:谁是最富和最穷
· 美国的收入差距:中产阶级与贫穷
· 美国的收入不平等:非主流意见
· 美国收入不平等:引言与现状
【书山有路-宗教篇】
· 关于道德与宗教问题与网友的讨论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下)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上)
【政治经济-12大选】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美国大选投票:除了“罗马”别无选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下)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上)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正戏开场——简评美国两党全国大会
【书山有路-心理篇(3)】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思维快慢道(下)
· 思维快慢道(中)
· 思维快慢道(上)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下)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上)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下)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上)
· 习惯的力量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2)】
· 高院判决,平权与亚裔入学
· 控告哈佛歧视案讨论小结(转)
· 反抗种族歧视,何不从帮助亚裔子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1)】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几本有关书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
·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书山有路-心理篇(2)】
· 自律的本能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双管齐下”的变革秘诀
· 实现自我,完成中年转变 -- 《中
· 成功有秘诀吗?《超人》读后
· 惊险小说中的上品 -- 《Ambler W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1)】
· 简讯:美国竞选经费比往年减少
· 再谈科学的威力与局限
· 读奥巴马“国情咨文”有感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政经随想(4):民主与市场经济
· 政经随想(3)美国的末日到了吗
· 政经随想(2) 美国经济困境与全
· 政经随想(1)关于美国国债的几
【书山有路-经济篇(2)】
· 大政府,小政府,聪明政府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下)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上)
· 窥视右派的内心:读《美丽的美国
· 中国起飞的发动机 ——民工
· 介绍Peter Drucker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 书评:《讨还资本主义的灵魂》
【书山有路-政治篇(2)】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下)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关于普世价值的随想
· 谈谈美国公知(4/4)
· 谈谈美国公知(3/4)
· 谈谈美国公知(2/4)
· 谈谈美国公知(1/4)
· 第三只眼看民主与专制
· 赖斯与她的自传《无上光荣》
【书山有路-传记篇(2)】
· 格林斯潘《动荡年月:新世界的冒
【学海无涯-数字通信】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数字通信介绍(4) OFDM为何如
· 数字通信介绍(3)信道编码
· 数字通信介绍(2)香农与信息论
· 数字通信介绍(1) 调制
【学海无涯-心理学(2)】
· 心态是衡量快乐的一杆秤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2)】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黑洞的神秘和神奇-2020年物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量子漩涡的奥妙-2016年物理诺贝
· 神秘的中微子
· 换灯泡,得诺奖
【学海无涯-诺贝尔经济奖】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拍卖中的信息和博弈-2020年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怎样制定好的合同?2016年诺贝尔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2)】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剖析美国国债难题:让数字说话
· 大政府能救美国吗?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2)】
· 美国理科教育(5)教育改革话题
· 美国理科教育 (4) “不让一个孩
· 美国理科教育(3)成绩差距
· 谈谈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
【政治经济-美国经济】
· 关于美国经济的对话
· 奥巴马的赤字
【政治经济-美国贫困】
· 美国的救济陷阱
· 社会阶层分析的标尺:收入还是消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下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中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上
【政治经济-国际政经】
· 阿富汗天上掉馅饼儿,福兮,祸兮
· 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 关于美国核武新政策的随想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政治经济-随想杂谈】
· 用事实说话:循证决策
· 关于维基解密与媒体的随想
· 谁打败了麦卡锡?
【政治经济-税法福利】
· 扯扯美国的“税务局丑闻”
· 关于税法数据的分析 (评《纽约
· 税季谈税
· 社会安全保险及其危机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2)】
· “健保法案”为何“好事多磨”?
· 美国医疗保险:既太多又太少
· 健保法案解读(4)健保改革的目
· 健保法案解读(3)怎样从Medicar
· 健保法案解读(2)“公共选项”与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1)】
· 健保改革法案H.R.3962解析(1)
· 美国医疗服务真是倒数第一吗?
· 奥巴马能完成医疗改革大业吗?
· 旧文重贴:美国政治的下一个热点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2)】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从高盛的“欺骗”与“趁火打劫”谈起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1)】
· 冒险的代价:美国“信贷社危机”回
· 旧贴重放:关于AIG副总裁辞职信
· 旧文重发:“奖金门”争论中震耳欲
· 华尔街的信用危机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2)】
· 人到中年:从耕种到收获的过渡
【生活百感-子女教育(1)】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育儿漫谈:“高指标人”和“多情趣
· 也谈大学教育:作为家长的期望和
【生活百感-新大陆点滴】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民族主义是非谈
· 节日食谱:中式烤火鸡
· 美国进入“节俭时代”
【生活百感-人际社会】
· 谈谈《蜗居》中的三个男人
· 关于人际交流的模式: 何时需要较
· 参与公益,从娃娃抓起
· 科学与宗教之我见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7)其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6)关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5)全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1)】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4)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3)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1)
【学海无涯-博弈论】
· 也谈博弈
【学海无涯-科学方法】
【学海无涯-科普读物】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书山有路-科普篇(2)】
· 也论科普的风格 – 三本科普书的
· 人脑比电脑到底强在哪里?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历史纵横】
· 美国南北战争:到底是为了统一还
· 真相,正义与和解:“肯特屠杀”以
· 谁打败了麦卡锡?
· 西雅图的“地下城”
【法律观察】
· 邦联旗与言论自由
· 美国最高法院关于GPS跟踪的判决
· 案例分析:“米兰达警告”与“毒树
【好文欣赏】
· 好文欣赏:《糖水》
· 转载mendel文:《从“胎教”开始》
· 甘阳: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
· 【转贴】朱学勤:金重远 复旦首
· 好文推荐:村外
· 酒到陈时味方醇
· 转贴:“專訪袁偉時:不恪守法治
· ZT: 铁腕戴上丝绒手套
· 血缘(转帖)
· 秦晖: 全球化的第三种可能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1)】
· 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力(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1)】
· 奥巴马2.0?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 也谈工会
· 谈谈美国的民主制度:“一票定乾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1)】
· 放暑假乐!休博到九月。
· 初秋随想
· 人生如流水,只有变化是永恒
· 人性与理性:你是“99一族”吗?
· 随感:后院的野猫
【生活百感-愚人节笑话】
· 祸中祸:日本核电站释放超级细菌
【学海无涯-心理学(1)】
· 诡异的数字暗示:参照效应
· “诱饵效应”和“心理相对论”
· 从“破釜沉舟”谈起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1)】
· 诺贝尔物理奖介绍2007:巨磁阻和
· 闲谈CCD
· 闲谈光纤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2)】
· 引力究竟是什么?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1)】
· 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 人类终将访问火星吗?
· 战争是我们生物本性的归宿吗?
· 科学重要吗?
【书山有路-政治篇(1)】
· 自我推销的范文- 读奥巴马的《大
· 信仰与政治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 《世界是平坦的》书评
【书山有路-心理篇(1)】
· 面对灾难,你准备好了吗?
· 完整大脑与后信息时代 《A Whole
【书山有路-科普篇(1)】
【书山有路-经济篇(1)】
· 古狗随想录(下):一统天下,“
· 古狗随想录 (上):“掌控中的混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书山有路-文学篇(1)】
· 一扇管窥当代大学生心灵的窗户——
· 道可道,非常道 – 读《遥远的救
【书山有路-传记篇(1)】
· 华盛顿政治的一扇窗口:Tenet自
· 《食祷爱》:心灵疗伤的良方
·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 ——《滚雪球》
· 洋“愚公”的故事 – 《Three Cups
【学海无涯】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神秘的中微子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书山有路】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自律的本能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政治经济】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 杨安泽(Andrew Yang)和《对普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生活百感】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放暑假啦!休博到秋天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休博到明年一月
· 停博一阵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朝华午拾】
· 为什么调制解调器会有不同速度?
· 什么是网路电话?
· 旧文重贴:谈谈学习中的思考
· 菜鸟上路——我的第一份工
· 怀念敬爱的黄老师
· 感恩节前话感恩
· 数学竞赛与我
· 哲人讲座
存档目录
2024-02-04 - 2024-02-04
2024-01-06 - 2024-01-06
2023-12-06 - 2023-12-18
2023-11-20 - 2023-11-20
2021-08-24 - 2021-08-24
2021-02-02 - 2021-02-24
2021-01-25 - 2021-01-25
2020-10-05 - 2020-10-20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8-26 - 2020-08-29
2020-07-15 - 2020-07-15
2020-01-05 - 2020-01-05
2019-11-27 - 2019-11-27
2019-10-20 - 2019-10-26
2019-08-15 - 2019-08-15
2019-07-27 - 2019-07-27
2017-05-06 - 2017-05-06
2017-04-19 - 2017-04-19
2017-03-11 - 2017-03-19
2017-02-06 - 2017-02-06
2016-11-22 - 2016-11-22
2016-10-24 - 2016-10-24
2016-07-11 - 2016-07-11
2016-06-09 - 2016-06-26
2016-04-07 - 2016-04-07
2016-02-03 - 2016-02-23
2016-01-05 - 2016-01-19
2015-12-08 - 2015-12-16
2015-11-03 - 2015-11-12
2015-10-20 - 2015-10-28
2015-09-23 - 2015-09-30
2015-06-04 - 2015-06-04
2015-05-04 - 2015-05-26
2015-04-07 - 2015-04-21
2015-03-03 - 2015-03-30
2015-02-05 - 2015-02-24
2015-01-14 - 2015-01-29
2014-11-06 - 2014-11-24
2014-10-01 - 2014-10-28
2014-09-08 - 2014-09-24
2013-12-04 - 2013-12-11
2013-11-06 - 2013-11-27
2013-10-02 - 2013-10-30
2013-09-04 - 2013-09-24
2013-06-03 - 2013-06-03
2013-05-01 - 2013-05-29
2013-04-02 - 2013-04-24
2013-03-06 - 2013-03-27
2013-02-05 - 2013-02-28
2013-01-03 - 2013-01-30
2012-11-14 - 2012-11-28
2012-10-02 - 2012-10-31
2012-09-04 - 2012-09-26
2012-08-14 - 2012-08-30
2012-05-02 - 2012-05-02
2012-04-09 - 2012-04-17
2012-03-13 - 2012-03-28
2012-02-07 - 2012-02-29
2012-01-03 - 2012-01-31
2011-12-07 - 2011-12-2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4 - 2011-10-11
2011-09-05 - 2011-09-27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5 - 2011-07-27
2011-06-21 - 2011-06-28
2011-04-01 - 2011-04-07
2011-03-09 - 2011-03-23
2011-02-07 - 2011-02-28
2011-01-03 - 2011-01-31
2010-12-03 - 2010-12-14
2010-11-10 - 2010-11-23
2010-10-01 - 2010-10-30
2010-09-01 - 2010-09-29
2010-07-02 - 2010-07-02
2010-06-01 - 2010-06-29
2010-05-07 - 2010-05-26
2010-04-01 - 2010-04-29
2010-03-03 - 2010-03-29
2010-02-04 - 2010-02-27
2010-01-09 - 2010-01-31
2009-12-03 - 2009-12-19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4 - 2009-10-31
2009-09-01 - 2009-09-30
2009-08-29 - 2009-08-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