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欧阳峰的blog
  以文会友,不亦乐乎!
网络日志正文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上) 2012-01-03 15:46:01

最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把“百分之九十九”变成了流行词。它的对立面是“百分之一”,也就是美国收入最高的百分之一的人。这些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日益增加的收入差别反映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和缺乏公正。而最近的另一个相对低调的报道其实更应该引起警觉:最近的人口调查表明,2010年美国有四千六百多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人口的15.1%。这个数字是詹森总统六十年代“向贫困宣战”以来,一九六五年以后的最高水平之一,是1993年以来的最高点。贫富差别的扩大不仅表现在在高端的“百分之一”,也表现在低端的“百分之十五”。例如:1979年,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比高中毕业生多38%。而今天,这个差别是75%【一】。穷人这个“百分之十五”对美国社会的经济,道德和稳定的影响,其实比“百分之一”要大得多。所以,美国穷人更应该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怎样理解美国的贫困现象?美国的穷人是怎样生活的?怎样帮助他们?这是我在这个系列文章中要探讨的问题。

贫困现象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和政治争论也是汗牛充栋。显然,本文肯定是非常浮光掠影的。但鉴于华人读者中很多人对美国贫困问题了解关注甚少,希望这个简单,中立的介绍能有所帮助。也欢迎这方面的行家不吝指正,补充。本文引用了一些资料,供有兴趣的读者继续钻研。这些大多是综述而不是第一手原始资料。读者可以顺着其中参考文献深入研究。

与贫困问题紧密相关的还有三个问题:贫富差别,种族和教育。为了简明起见,这组文章尽量不涉及这三个问题,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单独讨论。

-。贫困线是怎样决定的?

在社会学上,贫困有两种含义: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绝对贫困容易理解,就是说人的物质生活水准不能满足其最低的生活需要。当然,这个“最低需要”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所以也有“相对”的成分。而相对贫困,是说当一个人的物质水平远远低于社会主流的时候,他就无法参与很多社会活动,而被隔离出去。这样,虽然他的生理需求能得到满足,但仍然属于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使用绝对贫困概念来界定贫困线的例子有世界银行2008年设定的每天1.25美元(一年458美元)的贫困线。中国最近把贫困线标准定于一年361美元,这也是绝对贫困的一个例子。相比之下,欧洲大多数国家采用相对贫困的概念。欧洲联盟规定的贫困线是全国收入中间值的60%。

美国的贫困线是1965年制定的【二】。当时的标准是根据个人和家庭按最经济的方式购买所需食物(即农业部发布的“经济食品组合”)的花费乘以3。“所需食物”隐含着绝对贫困的概念,而那个系数3则是当时社会上食品花费占总收入的“平均”比例。这又具有相对的意义。所以可以说美国的贫困线标准是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相结合。因为成人,老人和孩子的食物需求不同,贫困线与家庭人口及其组成有关。2010年,一个典型的四口之家(两个成人两个孩子)的贫困线是22,190美元/年。一个单亲家庭(一个成人一个孩子)的贫困线是15,030美元/年【三】。

这个贫困线制定以来,近五十年来没有改动,只是随着城市消费品物价指数调整。同时,农业部发布的“食品组合”也几次根据最新的营养摄入指南和食物市场变化进行调整。最新的食物指南是2007年发布的【四】。基于这些食品计划,农业部每月发布食物消费水平报告【五】。根据2010年1月的数据,一个四口之家(两个成人两个孩子)每月的最低食品花费是585.6美元,合7027.2美元/年。乘以3得21081美元。与上面所说的贫困线很接近。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这个“最低价食品组合”,一个成年男人每周的食物包括:谷物4.55磅,蔬菜9.27磅,水果8.41磅,牛奶11.37磅(约1.5加仑),肉,蛋和其他蛋白质:3.99磅,其他食物(调料,咖啡,苏打,成品午餐等)2.26磅。读者不妨与自己的食量比较一下。

虽然关于贫困线的原始研究是基于税后收入的,但现在用来与贫困线比较的是税前收入。这本来无所谓,反正穷人也不交多少税。但是从1975起,美国开始实行“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EITC)”。作为鼓励穷人工作的措施,EITC在报税时按工资收入提供一定比例的返还(即使报税人不需要缴税也能领到钱)。2010年,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单亲之家最多能拿到5000多美元(要求工资收入在12,550和16,449之间)。而这个收入不算入“税前收入”之内。还有其它一些政府救济,如食品劵和医疗帮助,因为不是现金形式,也不计入。

贫困线和与之相关的贫困率一直是美国人口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关注点。然而,对于贫困线的制定也有种种批评意见。

不少人认为目前的贫困线太粗糙,没有考虑到地区的差别。而且过去近五十年来人们的生活开支成分有很大变化,例如医疗和育儿的成本提高很快。有人认为,把食品支出的5倍作为贫困线更为合理。为此,美国科学院1995年发表了一个报告,提出一个新的估量方法【六】。按照这个方法,贫困线不仅要考虑食品成本,也要包括衣物,住房等的成本。而这些成本要基于过去三年真正的消费者花费数据。贫困线要反映家庭人数和地区的差别。而且所有资源,包括政府现金和非现金的援助,都要计入收入,而税赋,托儿,医疗等花费要从收入中减去。

根据这个建议,联邦政府从2010年开始提供“补充贫困线”(Supplemental Poverty Measure, or SPM)【七】。它并不取代目前贫困线的法定地位,而是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更“真实”的贫困度量。SPM基本采用了科学院的推荐,但是把消费水平的统计年限改为过去5年,而且把贫困线规定为消费水平分布的最低33%的人群的水准。也就是说,这个贫困线更多地是“相对贫困”的度量。除了家庭人口和地区外,SPM还把人群分为三组:拥有住房且有房贷负担,拥有住房但没有房贷负担,和住房者。在2010年,这三组中四口之家的贫困线分别为25018,20590和24391美元。而现用的官方贫困线为22,113美元。用现有贫困线衡量,2010年的贫困率是15.2%。而使用SPM的话,同年的贫困率为16.0%。

另一方面,也有人(主要是保守派)批评现有贫困线高估了贫困现象。首先,他们指出目前使用的通货膨胀率是高估了。根据几个研究,目前通用的城市消费物价指数(CPI-U)可能每年高估了1.5%的通胀率。这主要是因为CPI—U没有考虑新产品进入市场,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在不同产品中的选择机会。为此,研究者们推出了新的通胀指数。下图显示根据不同贫困线标准和通胀率算出的历年贫困率【八】。

Figure 1 Poverty under various CPI

 

图中的蓝线是现有的贫困线和现有的通胀率(CPI-U)。红线采用同样的贫困线但根据国家科学院的建议按家庭人口做了调整,并使用了另一通胀率CPI-U-RS。CPI-U-RS也是劳工统计局发布的一个参数,可以看成是“改进了”的通胀率。它比CPI-U大约每年低0.4%。绿线这采用了作者提出的另一个通胀率。它根据种种研究结果,把前一个通胀率更降低了大约每年0.8%。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通胀率对于贫困率的影响是很大的。

但是另一方面,上面提到过,如果采用最新发表的食物成本,算出的贫困线与目前使用的根据涨率逐年调整的贫困线相差不大。换句话说,即使通胀率的计算有偏差的话,它也被多年来营养摄入要求的变化所基本抵消了。

除了通胀因素外,【八】的作者还认为不应采用收入,而应采用实际的消费支出水平来衡量人们的经济条件。消费支出也是政府统计部门定期收集的一个数据。研究表明,低收入人群普遍存在支出大于收入(甚至数倍于收入)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收入的统计不完全(如上所述,很多政府救助没有被计入),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进入贫困状态只是短期的(这一点后面还要谈到),所以他们在低收入的状态下可以依靠积蓄维持原来的消费水平。下图【八】显示按税前(深绿线),税后收入加非现金救助(桔黄线),与消费支出水平(淡绿线)来计算的贫困率。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差距在近年还是相当大的。结合了通胀率和经济资源估计的修正,2009年的贫困率将是3%,而不是官方的14.3%了。

 

Figure 2 Poverty under various income accounting

 

以上介绍了“修改”贫困线的两种方案。一个是国家科学院提出的,已经被政府采纳作为一个选项。另一个是一些保守派思想库提出的。这两个方案对于贫困人数的估计,前者比目前稍高,后者比目前低得多。目前,贫困线的修正问题还是一个学术问题。在有更好的衡量方法之前,目前的官方贫困线还是衡量美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的一个有效工具,特别是它在几十年中提供了详尽的统计数据。在以下章节中,我们仍然采用“官方贫困线”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对于我们大众来说,了解“贫困”在美国的实际意义比追究“贫困”的学术定义更为重要。为此,下一节我们来看看美国穷人的生活状况。



 

David Brooks, “The Wrong Inequality”, the New York Times, 10/31/2011, http://www.nytimes.com/2011/11/01/opinion/brooks-the-wrong-inequality.html , accessed 12/21/2011

U.S. Census Bureau,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shansky Poverty Thresholds and Their Subsequent History as the Official U.S. Poverty Measure”, http://www.census.gov/hhes/povmeas/publications/orshansky.html , accessed 12/14/2011

U.S. Census Bureau, “How the Census Bureau Measures Poverty”, http://www.census.gov/hhes/www/poverty/about/overview/measure.html , accessed 12/14/2011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The Low-Cost, Moderate-Cost and Liberal Food Plans, 2007”,  CNPP-20, November 2007, http://www.cnpp.usda.gov/Publications/FoodPlans/MiscPubs/FoodPlans2007AdminReport.pdf, accessed 12/14/2011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Cost of Food at Home: U.S. Average at For Cost Levels”, http://www.cnpp.usda.gov/USDAFoodCost-Home.htm, accessed 12/14/2011

Constance F. Citro and Robert T. Michael, Editors; “Measuring Poverty: A New Approach”,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1995

Kathleen Short, “The Research Supplemental Poverty Measure: 2010”, Current Population Reports, P60-241, November 2011, http://www.census.gov/hhes/povmeas/methodology/supplemental/research/Short_ResearchSPM2010.pdf , accessed 12/15/2011

Meyer, B. D. and Sullivan, J. X., “The Material Well-Being of the Poor and the Middle Class Since 1980”, AEI Working Paper #2011-04, October 25, 2011http://www.aei.org/files/2011/10/25/Material-Well-Being-Poor-Middle-Class.pdf , accessed 12/10/2011


有关文章: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中)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下)

浏览(8012) (0) 评论(1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1-04 19:32:21
皇兄,怎样让穷人参与就业是个很重要的话题。但似乎没有百分之百工作的解决方案。除了个人选择外,机会也是很重要的。这个问题我将来也会触及一点儿。
回复 | 0
作者:皇城根儿 留言时间:2012-01-04 11:18:47
欧阳老弟,胖子多是因为接受救济的多数没有工作。只吃不干,当然胖了。吃不了的就把食品卷拿去换现金买毒品,整个儿一恶性循环。

还有就是人胖后,所有的毛病都出来了,糖尿病高血压什么的,又没有医疗保险,所有的花费都由政府出。这就是那15%的现实。这还不满意,还要打倒1%,斗地主分田地。这样的“社会主义”大锅饭不被吃垮,天理难容。
回复 | 1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1-04 10:00:19
皇兄:说到美国胖子,的确有统计说明穷人的身高,体重在过去几十年中增加很快,穷人的孩子的体质超过了二战时的美国士兵。但是胖子多也说明营养不均衡,可能是经济窘迫的后果之一。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1-04 09:57:42
皇兄:的确,那个食品量是相当厉害的。我记得读书时有同学怀孕,拿到WIC救济,一定的金额只能买某几种食品(奶类,水果等)。原意是帮助保证孕妇营养的,结果一家人都吃不完。

食品券是两种只要收入低就能享受的福利之一(另一种是Medicaid)。其它的救济项目都需要其它条件(如没有工作能力或有小孩)。但食品券和Medicaid都不是现金,所以目前不计入穷人的收入。虽然它有助于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却不能降低贫困率。以后我还会专门介绍政府救济的项目。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1-04 09:52:15
史语兄,欢迎来访!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1-04 09:51:33
昭君:谢谢你提供的材料。我正准备继续学习关于收入差别的问题。到时候一定会得益于这两个报告。另外你以前写过关于收入差别的文章,也是我的教材呢。

你说的对,贫困标准在各国差别很大。我们经历过六,七十年代中国生活的人很难想象美国的“穷人”是怎么过的。事实上,我刚开始工作时租的房子就是一个“贫民”聚居的地方。周围邻居都拿救济,只有我家每天按时起床去工作。而他们的汽车,电器,家具都比我家好。不同的只是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而他们的不会。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1-04 09:44:56
白凡:谢谢光临,请指教!
回复 | 0
作者:皇城根儿 留言时间:2012-01-04 07:38:20
有意思。美国政府的这个“最低价食品组合”比当年赫鲁晓夫的土豆加牛肉的共产主义可是强多了。如果这就是最低贫困线的标准的话,这不是公然寒碜共产主义呢嘛。

每月的最低食品花费是585.6美元,这是什么一个概念呀 --- 平均一个星期$150/4人 --- 绝对是每顿大鱼大肉的标准。全是organic的食品也不过如此。当然不能下馆子泡酒吧。

美国政府提供的食品卷应当是“贫困家庭”的重要现金来源吧。

不知道作者有没有这样的数据统计,看看美国的胖子中,有多少是靠食品卷生存的。
回复 | 1
作者:史语 留言时间:2012-01-03 20:31:46
欧阳兄好话题,好研究。期待下文。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2-01-03 19:39:11
欧阳:
物理学家/通讯专家研究起社会问题来也是一贯的严谨认真!前一阵就记得你说过正在读有关贫困问题的东西,总算看到心得了。谢谢。
用不同的标准来计算,贫困率的确相差很大,3%和14%可是很大的差别哟。我记得第一次看到中国官方的贫困数据,差点眼镜跌下来,只有2%!当然如你所说,这是用“绝对贫困”的界限来算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报告,根据对117个metropolitan areas
的人口普查结果分析,发现高收入和低收入这两个“极端”群体占人口的比例在1970-2007年间分别从从15% 增加到28%,而中产阶级这个群体则从65%缩小到了44%)。在这个研究中,高收入区的标准是“中位收入为本地平均收入的150%”,而低收入的标准则是“中位收入为地区平均收入的67%”;中产阶级的收入则位于两者之间。所以在一个地区的“低收入”标准,可能高于另一个地区的“中产阶级”的标准。详见:
http://www.nytimes.com/2011/11/16/us/middle-class-areas-shrink-as-income-gap-grows-report-finds.html

另外一个Brookings Institute的研究发现,是美国的 upward mobility 在最近几年的弱化,尤其在与欧洲国家相比的时候这个现象尤其明显。这个发现虽然不仅仅和贫困现象有关,但也可能说明为何许多贫困者会陷入贫困的怪圈难以自拔。这里面有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等等很多复杂的因素。

http://www.nytimes.com/2011/11/16/us/middle-class-areas-shrink-as-income-gap-grows-report-finds.html

http://graphics8.nytimes.com/packages/pdf/national/RussellSageIncomeSegregationreport.pdf

谢谢你开始这个这里许多人不大熟悉的话题。期待下篇!
回复 | 0
作者:白凡 留言时间:2012-01-03 17:44:30
好文章。非常有意义。大致读了,先顶一个。期待下文!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欧阳峰
注册日期: 2007-09-18
访问总量: 1,860,73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本博客近期内不定期更新
最新发布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友好链接
· 刘以栋:刘以栋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潜伏:潜伏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伊萍:伊萍的多彩世界
· 谷语草鸣:谷语草鸣
· Beaubien2010:Beaubien2010的博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老秃:老秃笔侃山
· 水柔石刚:水柔石刚的博客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寄自美国:寄自美国的博客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类目录
【政治经济-2020大选】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2020,美国保守派选民该挺谁?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旧贴回顾】
· 衔接量子与经典物理:2012年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免费”的代价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成功者的心态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书山有路-经济篇(3)】
· 《国家为何失败》读后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从《大空头》看颠覆性创新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上)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下)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中)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上)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2)】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 美国的言论自由与政治正确
· 美国铁路面面观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下)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上)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美国中期选举:谁是赢家?
· 围观美国打老虎
· 美国教育体系中的“扶贫”措施
【政治经济-美国华人】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亚裔传统月:关于美国亚裔的几个
【政治经济-收入差距】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美国的收入差距:政府能做什么?
· 美国收入差距的原因
· 美国的收入差距:谁是最富和最穷
· 美国的收入差距:中产阶级与贫穷
· 美国的收入不平等:非主流意见
· 美国收入不平等:引言与现状
【书山有路-宗教篇】
· 关于道德与宗教问题与网友的讨论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下)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上)
【政治经济-12大选】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美国大选投票:除了“罗马”别无选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下)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上)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正戏开场——简评美国两党全国大会
【书山有路-心理篇(3)】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思维快慢道(下)
· 思维快慢道(中)
· 思维快慢道(上)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下)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上)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下)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上)
· 习惯的力量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2)】
· 高院判决,平权与亚裔入学
· 控告哈佛歧视案讨论小结(转)
· 反抗种族歧视,何不从帮助亚裔子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1)】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几本有关书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
·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书山有路-心理篇(2)】
· 自律的本能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双管齐下”的变革秘诀
· 实现自我,完成中年转变 -- 《中
· 成功有秘诀吗?《超人》读后
· 惊险小说中的上品 -- 《Ambler W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1)】
· 简讯:美国竞选经费比往年减少
· 再谈科学的威力与局限
· 读奥巴马“国情咨文”有感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政经随想(4):民主与市场经济
· 政经随想(3)美国的末日到了吗
· 政经随想(2) 美国经济困境与全
· 政经随想(1)关于美国国债的几
【书山有路-经济篇(2)】
· 大政府,小政府,聪明政府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下)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上)
· 窥视右派的内心:读《美丽的美国
· 中国起飞的发动机 ——民工
· 介绍Peter Drucker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 书评:《讨还资本主义的灵魂》
【书山有路-政治篇(2)】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下)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关于普世价值的随想
· 谈谈美国公知(4/4)
· 谈谈美国公知(3/4)
· 谈谈美国公知(2/4)
· 谈谈美国公知(1/4)
· 第三只眼看民主与专制
· 赖斯与她的自传《无上光荣》
【书山有路-传记篇(2)】
· 格林斯潘《动荡年月:新世界的冒
【学海无涯-数字通信】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数字通信介绍(4) OFDM为何如
· 数字通信介绍(3)信道编码
· 数字通信介绍(2)香农与信息论
· 数字通信介绍(1) 调制
【学海无涯-心理学(2)】
· 心态是衡量快乐的一杆秤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2)】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黑洞的神秘和神奇-2020年物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量子漩涡的奥妙-2016年物理诺贝
· 神秘的中微子
· 换灯泡,得诺奖
【学海无涯-诺贝尔经济奖】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拍卖中的信息和博弈-2020年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怎样制定好的合同?2016年诺贝尔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2)】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剖析美国国债难题:让数字说话
· 大政府能救美国吗?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2)】
· 美国理科教育(5)教育改革话题
· 美国理科教育 (4) “不让一个孩
· 美国理科教育(3)成绩差距
· 谈谈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
【政治经济-美国经济】
· 关于美国经济的对话
· 奥巴马的赤字
【政治经济-美国贫困】
· 美国的救济陷阱
· 社会阶层分析的标尺:收入还是消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下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中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上
【政治经济-国际政经】
· 阿富汗天上掉馅饼儿,福兮,祸兮
· 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 关于美国核武新政策的随想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政治经济-随想杂谈】
· 用事实说话:循证决策
· 关于维基解密与媒体的随想
· 谁打败了麦卡锡?
【政治经济-税法福利】
· 扯扯美国的“税务局丑闻”
· 关于税法数据的分析 (评《纽约
· 税季谈税
· 社会安全保险及其危机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2)】
· “健保法案”为何“好事多磨”?
· 美国医疗保险:既太多又太少
· 健保法案解读(4)健保改革的目
· 健保法案解读(3)怎样从Medicar
· 健保法案解读(2)“公共选项”与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1)】
· 健保改革法案H.R.3962解析(1)
· 美国医疗服务真是倒数第一吗?
· 奥巴马能完成医疗改革大业吗?
· 旧文重贴:美国政治的下一个热点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2)】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从高盛的“欺骗”与“趁火打劫”谈起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1)】
· 冒险的代价:美国“信贷社危机”回
· 旧贴重放:关于AIG副总裁辞职信
· 旧文重发:“奖金门”争论中震耳欲
· 华尔街的信用危机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2)】
· 人到中年:从耕种到收获的过渡
【生活百感-子女教育(1)】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育儿漫谈:“高指标人”和“多情趣
· 也谈大学教育:作为家长的期望和
【生活百感-新大陆点滴】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民族主义是非谈
· 节日食谱:中式烤火鸡
· 美国进入“节俭时代”
【生活百感-人际社会】
· 谈谈《蜗居》中的三个男人
· 关于人际交流的模式: 何时需要较
· 参与公益,从娃娃抓起
· 科学与宗教之我见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7)其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6)关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5)全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1)】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4)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3)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1)
【学海无涯-博弈论】
· 也谈博弈
【学海无涯-科学方法】
【学海无涯-科普读物】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书山有路-科普篇(2)】
· 也论科普的风格 – 三本科普书的
· 人脑比电脑到底强在哪里?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历史纵横】
· 美国南北战争:到底是为了统一还
· 真相,正义与和解:“肯特屠杀”以
· 谁打败了麦卡锡?
· 西雅图的“地下城”
【法律观察】
· 邦联旗与言论自由
· 美国最高法院关于GPS跟踪的判决
· 案例分析:“米兰达警告”与“毒树
【好文欣赏】
· 好文欣赏:《糖水》
· 转载mendel文:《从“胎教”开始》
· 甘阳: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
· 【转贴】朱学勤:金重远 复旦首
· 好文推荐:村外
· 酒到陈时味方醇
· 转贴:“專訪袁偉時:不恪守法治
· ZT: 铁腕戴上丝绒手套
· 血缘(转帖)
· 秦晖: 全球化的第三种可能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1)】
· 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力(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1)】
· 奥巴马2.0?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 也谈工会
· 谈谈美国的民主制度:“一票定乾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1)】
· 放暑假乐!休博到九月。
· 初秋随想
· 人生如流水,只有变化是永恒
· 人性与理性:你是“99一族”吗?
· 随感:后院的野猫
【生活百感-愚人节笑话】
· 祸中祸:日本核电站释放超级细菌
【学海无涯-心理学(1)】
· 诡异的数字暗示:参照效应
· “诱饵效应”和“心理相对论”
· 从“破釜沉舟”谈起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1)】
· 诺贝尔物理奖介绍2007:巨磁阻和
· 闲谈CCD
· 闲谈光纤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2)】
· 引力究竟是什么?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1)】
· 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 人类终将访问火星吗?
· 战争是我们生物本性的归宿吗?
· 科学重要吗?
【书山有路-政治篇(1)】
· 自我推销的范文- 读奥巴马的《大
· 信仰与政治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 《世界是平坦的》书评
【书山有路-心理篇(1)】
· 面对灾难,你准备好了吗?
· 完整大脑与后信息时代 《A Whole
【书山有路-科普篇(1)】
【书山有路-经济篇(1)】
· 古狗随想录(下):一统天下,“
· 古狗随想录 (上):“掌控中的混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书山有路-文学篇(1)】
· 一扇管窥当代大学生心灵的窗户——
· 道可道,非常道 – 读《遥远的救
【书山有路-传记篇(1)】
· 华盛顿政治的一扇窗口:Tenet自
· 《食祷爱》:心灵疗伤的良方
·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 ——《滚雪球》
· 洋“愚公”的故事 – 《Three Cups
【学海无涯】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神秘的中微子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书山有路】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自律的本能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政治经济】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 杨安泽(Andrew Yang)和《对普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生活百感】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放暑假啦!休博到秋天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休博到明年一月
· 停博一阵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朝华午拾】
· 为什么调制解调器会有不同速度?
· 什么是网路电话?
· 旧文重贴:谈谈学习中的思考
· 菜鸟上路——我的第一份工
· 怀念敬爱的黄老师
· 感恩节前话感恩
· 数学竞赛与我
· 哲人讲座
存档目录
2024-02-04 - 2024-02-04
2024-01-06 - 2024-01-06
2023-12-06 - 2023-12-18
2023-11-20 - 2023-11-20
2021-08-24 - 2021-08-24
2021-02-02 - 2021-02-24
2021-01-25 - 2021-01-25
2020-10-05 - 2020-10-20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8-26 - 2020-08-29
2020-07-15 - 2020-07-15
2020-01-05 - 2020-01-05
2019-11-27 - 2019-11-27
2019-10-20 - 2019-10-26
2019-08-15 - 2019-08-15
2019-07-27 - 2019-07-27
2017-05-06 - 2017-05-06
2017-04-19 - 2017-04-19
2017-03-11 - 2017-03-19
2017-02-06 - 2017-02-06
2016-11-22 - 2016-11-22
2016-10-24 - 2016-10-24
2016-07-11 - 2016-07-11
2016-06-09 - 2016-06-26
2016-04-07 - 2016-04-07
2016-02-03 - 2016-02-23
2016-01-05 - 2016-01-19
2015-12-08 - 2015-12-16
2015-11-03 - 2015-11-12
2015-10-20 - 2015-10-28
2015-09-23 - 2015-09-30
2015-06-04 - 2015-06-04
2015-05-04 - 2015-05-26
2015-04-07 - 2015-04-21
2015-03-03 - 2015-03-30
2015-02-05 - 2015-02-24
2015-01-14 - 2015-01-29
2014-11-06 - 2014-11-24
2014-10-01 - 2014-10-28
2014-09-08 - 2014-09-24
2013-12-04 - 2013-12-11
2013-11-06 - 2013-11-27
2013-10-02 - 2013-10-30
2013-09-04 - 2013-09-24
2013-06-03 - 2013-06-03
2013-05-01 - 2013-05-29
2013-04-02 - 2013-04-24
2013-03-06 - 2013-03-27
2013-02-05 - 2013-02-28
2013-01-03 - 2013-01-30
2012-11-14 - 2012-11-28
2012-10-02 - 2012-10-31
2012-09-04 - 2012-09-26
2012-08-14 - 2012-08-30
2012-05-02 - 2012-05-02
2012-04-09 - 2012-04-17
2012-03-13 - 2012-03-28
2012-02-07 - 2012-02-29
2012-01-03 - 2012-01-31
2011-12-07 - 2011-12-2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4 - 2011-10-11
2011-09-05 - 2011-09-27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5 - 2011-07-27
2011-06-21 - 2011-06-28
2011-04-01 - 2011-04-07
2011-03-09 - 2011-03-23
2011-02-07 - 2011-02-28
2011-01-03 - 2011-01-31
2010-12-03 - 2010-12-14
2010-11-10 - 2010-11-23
2010-10-01 - 2010-10-30
2010-09-01 - 2010-09-29
2010-07-02 - 2010-07-02
2010-06-01 - 2010-06-29
2010-05-07 - 2010-05-26
2010-04-01 - 2010-04-29
2010-03-03 - 2010-03-29
2010-02-04 - 2010-02-27
2010-01-09 - 2010-01-31
2009-12-03 - 2009-12-19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4 - 2009-10-31
2009-09-01 - 2009-09-30
2009-08-29 - 2009-08-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