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欧阳峰的blog
  以文会友,不亦乐乎!
网络日志正文
美国收入差距的原因 2013-02-05 18:59:48

粗析美国收入差距

6 收入差距的原因

 

以上章节描述了收入差距的历史和现状。我们看到,收入差距的程度在过去三十年中一直在增长,但其形态还是有所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收入差距的增长主要集中在顶尖的富人阶层,而90%层次以下的收入分布情况相对变化较小。在这一节,我们探讨一下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显然,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特别是在目前全球化的形式下。如前节所示,收入差距在过去三十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而这三十年里很多政治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提示,收入差距的增加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很可能没有一个“关键因素”。下面我们列举一些目前讨论较多的因素。应该指出,这些因素都听起来合理,有的也有定量证明。但它们对于收入差距增加的影响程度,大多没有定量的结论。

“超级明星”(又称为赢者通吃)是八十年代初提出的理论,最初是用来解释顶尖艺术和体育明星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行业平均值的现象。由于传播技术的发达,顶尖明星的观众数量大大增加了。虽然顶尖明星的才能可能只是稍稍胜于次一级的明星,但既然观众能够体验前者,对后者的兴趣就大减了。既然技术的发展使得两者在同一市场竞争,他们的收入差距也就拉开了。这个观念后来被引申到企业主管的高收入现象来【26】。因为全球化,企业的规模和市场都有所扩大。于是企业主管的表现更加举足轻重,他们中间的顶尖人物也就价值更高。同样的说法也可用来解释顶尖银行家,律师等的收入增加:由于技术进步,他们的客户基础大大扩大了。

我认为,“超级明星”现象并不局限在个人层次,对企业也是一样。由于高科技造成的全球市场统一化和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之间微小的性能差异就会造成巨大的市场差别,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而且在全球“山寨”模仿盛行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享受超额利润,而这又带来巨大的风险。所以成功的企业必须有杰出的带头人。而这些带头人的收入也自然快速增加。

“超级明星”理论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它是否能定量解释企业高管的收入增加呢?事实上正反两方面的证据都存在【27, 28】。支持的证据来自2008年的一个研究【29】。它用企业的市值来衡量其规模,并认为高管的工资不仅与本企业的规模正相关,也随着平均企业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因为平均规模影响到高管工作市场的竞争性)。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同一时间不同企业,不同国家高管薪酬的比较,也可以解释过去几十年高管薪酬的增加。如下图显示,在1980到2005年中,“财富500”企业的平均市值增加了约6倍,高管薪酬也增加了约6倍。

 

最大500个企业高管平均薪酬与企业平均市值的关系(来自【29】)

应该指出,这个“企业规模与薪酬同样增加六倍”被很多人应用作为“超级明星”理论的强力证据。但该文的作者只是假定这两者有正相关,并未预言或解释他们会增加同样倍数。所以,上图这个精确的吻合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巧合。(其他研究表明,如果回溯到1936年的话,这两者的关系就要弱得多。)而且,企业的平均市值肯定是随时间增长的。所以上图实际上也反映了薪资随时间的增长。而许多随时间变化的因素(如政治经济环境)都可能是这个增长的原因。从统计角度说,通过这样的分析来证明企业规模是高管薪资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定困难。

【30】基本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但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它研究了高管薪酬与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基于这个模型和1993年的薪酬水平,他们所预言的2003年薪酬水平只有实际数目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2003年高管薪酬中有一半是因为企业规模和效益以外的原因。这两个研究结论虽然研究同一个问题,但做法上有很多不同。例如,【30】不是采用市值,而是采用销售额来衡量企业规模。这也反映了研究这个问题在统计处理上的困难性。

宣传“超级明星”理论的人通常以此说明企业高管薪酬飞涨的背后并没有社会不公的原因,而只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在我看来,这个理论也指出了财富再分配的必要性。因为成为“明星”固然需要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但谁能成为“超级明星”并非努力能决定,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不能控制也不能预见的因素。如果只有极少数幸运的赢者才能得到巨利回报,那么“明星之路”就是一条非常冒险的道路,对人们的吸引力也会降低。所以在“明星”圈子里进行一定的财富再分配来减小这个差距,也算是对于竞争者的一个“保险”,让整个体系能持久下去。毕竟有了大量竞争者的基础,真正的“超级明星”才能脱颖而出。

除了“超级明星”理论外,通常用来解释高管薪酬飞速增长现象的理论还有不少【31】。有很多人认为那是企业管理的问题:股东们实际没多少发言权,而高管们得以自己决定自己的薪酬。这些年来高管薪酬中企业股票或股权的比例越来越大。一方面,这给高管收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于是就需要更高的平均收入来补偿。另一方面,股票和股权的定价很复杂,也便于企业掩盖其高管的实际收入,让股东的监督更加困难。也有人指出,美国缺乏欧洲国家那种鄙视不合理高薪,要求平等的社会风气,也是造成企业高管薪酬超高的原因。

另一个常常被提及的因素是全球化。全球化主要从三个方面增加了收入差距。一个是由于国际贸易,外国廉价劳动力生产的产品挤掉了国内的制造业。这就导致了国内低端工人的工作机会消失和收入减少。第二个是外包,也就是研发和服务业的部分被转移到海外进行。外包的结果是中产阶级的收入被降低,而公司盈利却增加(而被转移到高端群体的个人收入)。第三个是移民。因为移民通常接受工资较低的待遇,因而也压低了相关行业的市场工资。另外,如上所说,全球化加剧了“超级明星”效应,因而提高了高端群体的收入。这些在理论上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说法。但目前数据表明,全球化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是很严重【26】。而且低收入群体也从全球化造成的商品价格下降中更多地得益。看来,全球化虽然是目前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并不能以此来全部解释收入差距加剧的现象。

收入差距还来自于工作市场的变化【32】。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发达,很多工作岗位被计算机取代了。这些消失的工作属于需要常规的数字和逻辑操作的,也就是通常的“中端”工作如职员,低级工程师等。而低端的体力工作和高端的需要复杂的非常规思维判断的工作却受到较小的冲击。这就造成了工作机会的两极化,特别是高端的需要较高教育程度和特别才能的工作需求的增加,因而引起高端的工资收入增加,收入差距也随之增加。除此之外,还有整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例如,金融界的利润在七十年代占国内企业利润的16%,而在最近却占41%。而金融界由于种种机制产生了不少高收入的雇员。

工会的衰弱也是收入差距增加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八十年代【33】。研究显示了工会力量与工资差异的相关性。但是,也有可能这两个现象不是互为因果,而是背后有同一个原因。此外,健保费用的上升也是造成中下端工人工资增长停滞的原因之一。

在个人层次,那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呢?据社会学家们总结,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教育,全时工作和在有孩子前先结婚。据统计,这三项中做到几项,对一个人摆脱贫困和进入中产阶级的几率有很大影响,如下图所示【34】。

脱贫和进入中产阶级的条件(复制自【34】)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到,收入差距的增加有很多社会因素,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不可避免的,也有些可以通过社会政策来应对。以前说到,最近二十年来,收入差距状态的最大变化是超级富人(顶尖1%和0.1%的收入层)的收入快速增长。这些人主要可分为四类:企业高管,金融界大腕,医生和律师,以及职业运动员。他们除了都得益于上面说到的“超级明星”效应外,其收入增加各有不同原因。所以把收入差距等同于“社会不公正”是过于简单的看法,也无助于寻找有效的社会政策去应对。

26 Ben S Bernanke, “Th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well-being”, Remarks before the Greater Omaha Chamber of Commerce, 6 February 2007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speech/bernanke20070206a.htm accessed 11/3/2012

27 Lemieux, T.,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age Inequality”,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vol. 21, No. 1 (2008), p. 21-48, doi: 10.1007/s00148-007-0169-0,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a203122570v93266/?MUD=MP accessed 11/3/2012

28 Gordon, R.; I. Dew-Becker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rise of American Inequality: A Survey”, NBER Working Paper No. 13982, http://www.nber.org/papers/w13982, accessed 11/4/2012

29 Xavier Gabaix and Augustin Landier, “Why has CEO Pay Increased So Much?”,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8) 123 (1): 49-100. doi: 10.1162/qjec.2008.123.1.49, full text available at http://neeo.univ-tlse1.fr/2297/1/ceo_pay.pdf accessed 11/4/2012

30 Bebchuk, Lucian A. and Yaniv Grinstein. “The Growth of Executive Pay”, NBER Working Paper No. 11443, June 2005, http://www.nber.org/papers/w11443 , accessed 11/7/2012

31 Bebchuk, Lucien A., and Jesse M. Fried (2003).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s an Agency Problem,"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17 (Summer), pp. 71-92.

32 Autor, David H., Lawrence F. Katz, and Melissa S. Kearney. 2006.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U.S. Labor Marke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6(2): 189–194. DOI:10.1257/000282806777212620

33 T. Lemieux,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age inequality”,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vol. 21, No. 1 (2008) pp. 21 DOI: 10.1007/s00148-007-0169-0

34 Ron Haskins and Isabel Sawhill, “Creating an Opportunity Society”,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09, associated presentation at http://www.brookings.edu/~/media/events/2009/10/27%20opportunity%20society/1027_opportunity_society_presentation.pdf, accessed 11/18/2012

 

《粗析美国收入差距》全文链接

第1-2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5590

第3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6250

第4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6874

第5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7508

第6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8105

第7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8926


第8-10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9832 

浏览(5425) (0) 评论(17)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2-08 17:31:44
又看了一下这一节,引用资料只有一篇是来自思想库的,是Brookings Institute。而根据Wiki,那是个非党派的思想库,有人认为是偏向自由派的。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2-08 17:20:36
twalker: 对不起我不清楚你引的数据想说明什么。关于dependents/children,当然是越多平均人口收入就越少。而且一家人孩子多,支出并非线性增加。所以贫困线按每家人口不同都有区别,并非简单的人均。我没有看到保守/自由派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议,至少我没有引用这样的争议。

我以前说的househol大小问题,其实我读了论文也不是很清楚。我想他的意思是,有些household不止一户人家(household的定义是住在一起,一起负担家用的人)。如果一个household挣钱的人多,那当然收入就高了,所以要进行调整。

我引用文章的原则在引言中解释过,是尽量以学术杂志和working paper为优先。也引用思想库的文章,左,右都有。是否“主要”引用了右派智库的文章?我没有统计过,但至少没有那样的主观愿望。如果你知道有驳斥我引用的文章的,我也很高兴加入补充。
回复 | 0
作者:twalker 留言时间:2013-02-08 05:42:04
欧阳兄:

一般而言,如果一个家庭的“dependents/children"多,平均人口收入就少。美国人口普查数据http://www.census.gov/hhes/www/income/data/statemedian/,

以CA为例:

family size income
2 63,297
3 68,349
4 77,679
5 66,267
6 64,606
7+ 70,984

如果你主要引用右派智库的文章,难以做到“兼听则明”,容易误导。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2-07 15:45:52
twalker:我很赞同你的态度:对数据要有批判的眼光。但作为外行,我能做的只是尽量展现两边的证据,让自己和读者“兼听则明”。

我没见到过说明富人家庭人口少的“数据”啊。欢迎你和其他专家指出我所引用的数据中的问题,这对我也是学习的过程。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2-07 15:42:22
千页:我同意你的说法,政治运动和分析结果是没啥关系的。但这不等于分析结果就没有价值吧。我的目的又不是要影响政治运动。而且“我分析的结果是没有什么社会不公正”也不是我说过的话。

而且我也没说过美国Gini税后就比德国低或者那个程度是适当的。我提到税后Gini的用意是指出税收并没有增大了收入差距。
回复 | 0
作者:twalker 留言时间:2013-02-07 05:56:55
欧阳兄:

选择性地描述数据(cherry picking)本身就带有偏见。这是左右两边的智库和许多学术界人士常用的手法。目的经常是预设立场,混淆事实。

例如:计算人均收入时,用“数据”说明富人家庭人口少,所以人均高。计算household收入时,又用“数据”说明富裕家庭人口多,所以household收入高。
回复 | 0
作者:千页 留言时间:2013-02-07 04:53:19
关于德国和美国的比较,我完全同意你的说法,"两个国家不同的地方太多了",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一个讲德语,一个讲英语。

美国的Gini税后38,离德国的税前27还差不少吗,不知道德国税后Gini是多少?
回复 | 0
作者:千页 留言时间:2013-02-07 04:08:55
收入不平等还有一种理由是富人雇人来管理投资,穷人自己管,结果当然不一样。另一种说法是富于平均家庭人口少,所以人均收入高。你可以找出十个八个理由,作个曲线分析,但是当人们走上街头"占领华尔街"的时候,人们是怎么看的?你会怎么说?难道你说"回家去吧,我分析的结果是没有什么社会不公正,富人钱来的合理合法,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你生的太多,你没有请人打理你的钱财?"

这种说法好像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也听到过。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2-06 16:25:48
twalker:我在这个系列文章中试图避开政治偏见,只列出事实。至于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讨论。

我完全支持纠正社会不公正。而且我以后也会重复说,即使没有社会不公正,过大的收入差距也需要补偿。但问题是,很多人把收入差距作为社会不公正的一个度量。把过去三十多年收入差距的大大增加等同于社会不公正程度的大大增加。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关于咱们普通百姓应该怎样对待1%(单纯从自己利益出发),这是另一个大问题了,我的这个系列没有涉及。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2-06 16:20:44
喔,放大了才注意到,这张图好像也没到2007年以后。这里是同一个Wiki文章中的一个表http://en.wikipedia.org/wiki/Gini_coefficient#US_income_Gini_indices_over_time

1990 0.428
2000 0.462
2005 0.469
2006 0.470
2007 0.463
2008 0.467
2009 0.468
2010 0.469
2011 0.477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2-06 16:18:33
千页:谢谢你的指点。不知道你认为我的结论是什么?似乎我还没到下结论的时候。

1.基尼系数的确是最常用的经济差距度量。我在第一节中就介绍过。但我认为它过于简化了。例如,它就不能反映1%甚至0.1%的收入增长与其它人群的巨大差距。你说从基尼指数看美国差距过大,我没有意见。我从来没有说过美国的差距不是过大。

2.关于2007年数据的问题我已经解释过了。我很希望看到你的补充:2007年到现在的收入差距情况与以前有和质上的不同,而这些不同是由什么政府政策造成的?照你说的用基尼系数来看的话,这里是Wiki上的一张图: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2/GiniPlots_USA.png/310px-GiniPlots_USA.png 下面我来试着贴上来: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2/GiniPlots_USA.png/310px-GiniPlots_USA.png" alt="" border="0" width="528"></p>
从图上,我看不出最近几年有不同的趋势啊。

3.我找不到数据来证实或证伪你的说法。把美国与别国比是一个途径,但两个国家不同的地方太多了。而且我也没有“将之仅仅归咎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只是分析了这个因素。

4.我不知道你说的税收政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是什么意思。你是说税收政策加大了收入差距吗?根据我上面引的图,税前和税后的收入差距相比,后者明显小。你是说税收在减少收入差距方面做得不够吗?这个可以争论。我下一篇也会谈到这个问题。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2-06 16:02:03
vosmorion:的确,政府印钱也是一种利益分配,而且是很不透明的利益分配。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2-06 15:54:05
昭君:谢谢评论和补充!你的那几篇博文对我很有帮助,我在最后一章里会列出。企业的监督机制肯定是极其重要的。而缺乏监督机制也有各种原因,一个是持股人过于注重短期价格变化而非企业的长期健康,一个是机构投资者占了大量股份但不积极参与管理。还有一个是董事会成分不合适,很多CEO交叉任职而不是真的代表股民。几年前有本书“The Battle for the Soul of Capitalism” by John C. Bogle在这方面有比较深刻的分析。请见我的书评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48488  在企业高管的报酬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不透明,而且鼓励他们拿公司冒险,因为赚了他们有份,亏了自己没有损失。这种机制不但有违公义,而且也使得整个经济体系更加脆弱。

但是另一方面,企业高管的薪酬偏高的诸项原因中相对重要性如何?他们的高薪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有多大,我没能找到定量的资料。还请你指点。

也祝你新春快乐,在蛇年万事如意!
回复 | 0
作者:twalker 留言时间:2013-02-06 12:09:32
欧阳兄文章广引博证,结论是:收入差距等同于“社会不公正”是过于简单的看法,也无助于寻找有效的社会政策去应对。

For argument's sake, 我们不去考究各种数据的偏差,从结论来看,“收入差距” 当然不等于 “社会不公正”。实际上并没有谁做如此简单的推论。然而,在美国,“社会不公正”加剧了收入的两极分化却是大多数的共识。试图用各种复杂的因数来为收入差距辩护是美国1%中的某些人士的一贯手段。

在美华人,能够进入1%的阶层是少之又少。即使收入能够达到1%,其影响力和能够支配资源的能力还是大大地打了折扣。似乎没为1%张目的必要。
回复 | 0
作者:千页 留言时间:2013-02-06 08:50:52
有个学生2000年写博士论文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对政制度的丶
影响。这本来是个很好的题目,可是这位后生偏偏只用中国1994年以前的数据,而决不用之后五、六年的数据,理由是1994年以后中国经济数据变化太大,水份一定不少,再说用了的话対我的论文的主要观点不利。当时差点昏倒。中国经济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经过十来年的铺垫和努力,到了1994年正是开始走上正轨并开始加速井喷的时候,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那就是现实存在,你研究中国经济不正是要对这种看似异常的现象做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别人还没有看清楚的东西吗?!当然,论文打回去重写。

楼主的这个系列功夫还是下了,只要看看罗列的参考文章就知道了。
不过,对分析方法和结论不敢恭维。

1。做任何国家的收入差距分析是绕不开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的,因为它是公认的衡量国民收入及贫富平等与否的主要指标。40是个分界线,超过了就有差距过大的间题。美国是48,中国是61。
2。系列中数据只用到2007年是个大问题,之后五年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时期,就这一危机时期的收入变化分析对理解美国大选及之后的政策走向帮助很大。
3。收入不平等及贫富差距加剧本身就是社会不公正在政治制度,包括法律制度以及政府政策,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问题的综合提现,将之仅仅归咎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片面的。德国也面临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为什么德国的收入不平等及贫富差距不大呢(基尼系数27)?
4。美国的税收政策对收入不平等及贫富差距怎么会没有影响呢?就拿这次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举例吧,他年收入二千万美元,按里根之前的税率30%他要付6百万税款,按去年的税率13%他只交二百六十万,少交三百四十万。如果按复利累加计算,十年后他的财富因少交税收而增加多少呢,决不会少于四千万吧!如果再加上投资获利呢?

总之,还是讲究点唯物现实主义好。否则,把"我思,故我在"作个逆反就变成了"我不思,故我不在",同样掉入唯心论了。
回复 | 0
作者:vosmorion 留言时间:2013-02-06 05:25:21
Good research.

Just some points to add on.

Have you noticed the credit expansion in the last 30 years? check Bill Gross's latest article: Credit Supernova.
http://www.pimco.com/EN/Insights/Pages/Credit-Supernova.aspx
(Bill Gross is the boss of PIMCO, THE biggest bond fund in the whole world.)

Then check this: Nearly Half Of American Families Live On The Edge Of Financial Ruin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americans-live-on-the-edge-of-financial-ruin-cfed-report-2013-2

Now, what conclusion on can draw? Fed Reserve is the single biggest enabler of ever expanding 收入差距. Those who have access to the money first (Wall St. big hedge fund, big corp) got richer and richer, those low in the food chain (working poor, the middle class) got squeezed by INFLATION, bubble and bust.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3-02-05 20:34:56
非常全面的分析, 对收入最高层的1%的不同组成部分及其收入的形成和增长因素的分析尤其有启发性。总的来说,我感觉美国人从文化上讲,没有太强烈的‘仇富’心理,因为这个国家的文化鼓励人们去效仿那些创业者,“I can be one of them”,成了许多人奋斗的目标。像乔布斯,盖次这样的超级 成功者,也成为许多人的偶像。这也是为什么虽然他们理所当然地属于金字塔尖的0.1%,却没有多少人对他们的财富来源有质疑,他们也没有成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攻击对象(当然盖次等人的慈善事业,也改变了他们在普通人心目中的形象)。但对于华尔街那些利用金融风暴暴富,本身并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金融家”们,人们的 perception 就很不一样了。文中提到的金融行业的利润占全国企业总利润的比例从70年代的16%上升到41%,就很能说明问
题。这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比例。

关于企业高管的“明星效应”,我觉得还是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直接有关。以前在“美国企业高管的薪酬为何居高不下?从公司治理看成因”里比较过美国企业高管与其他发达国家企业高管薪酬的差距及其成因,见: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50583

另外,在“漫谈监督机制:从‘拯救迪斯尼’谈起”一文中,也提到过企业监管缺乏对高管收入与企业绩效脱钩的影响: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74722

这些问题,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有了一些改变,但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恐怕也是美国金融与政治紧密结合(所谓“华尔街与华盛顿”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的说法)的必然结果吧。

非常感谢欧阳的辛勤笔耕!最近工作太忙,上篇都没有及时看,一起顶了。并祝你合家新春愉快!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欧阳峰
注册日期: 2007-09-18
访问总量: 1,774,18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本博客近期内不定期更新
最新发布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友好链接
· 刘以栋:刘以栋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潜伏:潜伏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伊萍:伊萍的多彩世界
· 谷语草鸣:谷语草鸣
· Beaubien2010:Beaubien2010的博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老秃:老秃笔侃山
· 水柔石刚:水柔石刚的博客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寄自美国:寄自美国的博客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类目录
【政治经济-2020大选】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2020,美国保守派选民该挺谁?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旧贴回顾】
· 衔接量子与经典物理:2012年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免费”的代价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成功者的心态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书山有路-经济篇(3)】
· 《国家为何失败》读后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从《大空头》看颠覆性创新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上)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下)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中)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上)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2)】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 美国的言论自由与政治正确
· 美国铁路面面观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下)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上)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美国中期选举:谁是赢家?
· 围观美国打老虎
· 美国教育体系中的“扶贫”措施
【政治经济-美国华人】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亚裔传统月:关于美国亚裔的几个
【政治经济-收入差距】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美国的收入差距:政府能做什么?
· 美国收入差距的原因
· 美国的收入差距:谁是最富和最穷
· 美国的收入差距:中产阶级与贫穷
· 美国的收入不平等:非主流意见
· 美国收入不平等:引言与现状
【书山有路-宗教篇】
· 关于道德与宗教问题与网友的讨论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下)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上)
【政治经济-12大选】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美国大选投票:除了“罗马”别无选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下)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上)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正戏开场——简评美国两党全国大会
【书山有路-心理篇(3)】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思维快慢道(下)
· 思维快慢道(中)
· 思维快慢道(上)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下)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上)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下)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上)
· 习惯的力量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2)】
· 高院判决,平权与亚裔入学
· 控告哈佛歧视案讨论小结(转)
· 反抗种族歧视,何不从帮助亚裔子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1)】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几本有关书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
·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书山有路-心理篇(2)】
· 自律的本能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双管齐下”的变革秘诀
· 实现自我,完成中年转变 -- 《中
· 成功有秘诀吗?《超人》读后
· 惊险小说中的上品 -- 《Ambler W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1)】
· 简讯:美国竞选经费比往年减少
· 再谈科学的威力与局限
· 读奥巴马“国情咨文”有感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政经随想(4):民主与市场经济
· 政经随想(3)美国的末日到了吗
· 政经随想(2) 美国经济困境与全
· 政经随想(1)关于美国国债的几
【书山有路-经济篇(2)】
· 大政府,小政府,聪明政府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下)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上)
· 窥视右派的内心:读《美丽的美国
· 中国起飞的发动机 ——民工
· 介绍Peter Drucker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 书评:《讨还资本主义的灵魂》
【书山有路-政治篇(2)】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下)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关于普世价值的随想
· 谈谈美国公知(4/4)
· 谈谈美国公知(3/4)
· 谈谈美国公知(2/4)
· 谈谈美国公知(1/4)
· 第三只眼看民主与专制
· 赖斯与她的自传《无上光荣》
【书山有路-传记篇(2)】
· 格林斯潘《动荡年月:新世界的冒
【学海无涯-数字通信】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数字通信介绍(4) OFDM为何如
· 数字通信介绍(3)信道编码
· 数字通信介绍(2)香农与信息论
· 数字通信介绍(1) 调制
【学海无涯-心理学(2)】
· 心态是衡量快乐的一杆秤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2)】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黑洞的神秘和神奇-2020年物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量子漩涡的奥妙-2016年物理诺贝
· 神秘的中微子
· 换灯泡,得诺奖
【学海无涯-诺贝尔经济奖】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拍卖中的信息和博弈-2020年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怎样制定好的合同?2016年诺贝尔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2)】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剖析美国国债难题:让数字说话
· 大政府能救美国吗?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2)】
· 美国理科教育(5)教育改革话题
· 美国理科教育 (4) “不让一个孩
· 美国理科教育(3)成绩差距
· 谈谈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
【政治经济-美国经济】
· 关于美国经济的对话
· 奥巴马的赤字
【政治经济-美国贫困】
· 美国的救济陷阱
· 社会阶层分析的标尺:收入还是消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下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中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上
【政治经济-国际政经】
· 阿富汗天上掉馅饼儿,福兮,祸兮
· 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 关于美国核武新政策的随想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政治经济-随想杂谈】
· 用事实说话:循证决策
· 关于维基解密与媒体的随想
· 谁打败了麦卡锡?
【政治经济-税法福利】
· 扯扯美国的“税务局丑闻”
· 关于税法数据的分析 (评《纽约
· 税季谈税
· 社会安全保险及其危机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2)】
· “健保法案”为何“好事多磨”?
· 美国医疗保险:既太多又太少
· 健保法案解读(4)健保改革的目
· 健保法案解读(3)怎样从Medicar
· 健保法案解读(2)“公共选项”与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1)】
· 健保改革法案H.R.3962解析(1)
· 美国医疗服务真是倒数第一吗?
· 奥巴马能完成医疗改革大业吗?
· 旧文重贴:美国政治的下一个热点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2)】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从高盛的“欺骗”与“趁火打劫”谈起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1)】
· 冒险的代价:美国“信贷社危机”回
· 旧贴重放:关于AIG副总裁辞职信
· 旧文重发:“奖金门”争论中震耳欲
· 华尔街的信用危机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2)】
· 人到中年:从耕种到收获的过渡
【生活百感-子女教育(1)】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育儿漫谈:“高指标人”和“多情趣
· 也谈大学教育:作为家长的期望和
【生活百感-新大陆点滴】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民族主义是非谈
· 节日食谱:中式烤火鸡
· 美国进入“节俭时代”
【生活百感-人际社会】
· 谈谈《蜗居》中的三个男人
· 关于人际交流的模式: 何时需要较
· 参与公益,从娃娃抓起
· 科学与宗教之我见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7)其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6)关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5)全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1)】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4)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3)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1)
【学海无涯-博弈论】
· 也谈博弈
【学海无涯-科学方法】
【学海无涯-科普读物】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书山有路-科普篇(2)】
· 也论科普的风格 – 三本科普书的
· 人脑比电脑到底强在哪里?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历史纵横】
· 美国南北战争:到底是为了统一还
· 真相,正义与和解:“肯特屠杀”以
· 谁打败了麦卡锡?
· 西雅图的“地下城”
【法律观察】
· 邦联旗与言论自由
· 美国最高法院关于GPS跟踪的判决
· 案例分析:“米兰达警告”与“毒树
【好文欣赏】
· 好文欣赏:《糖水》
· 转载mendel文:《从“胎教”开始》
· 甘阳: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
· 【转贴】朱学勤:金重远 复旦首
· 好文推荐:村外
· 酒到陈时味方醇
· 转贴:“專訪袁偉時:不恪守法治
· ZT: 铁腕戴上丝绒手套
· 血缘(转帖)
· 秦晖: 全球化的第三种可能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1)】
· 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力(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1)】
· 奥巴马2.0?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 也谈工会
· 谈谈美国的民主制度:“一票定乾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1)】
· 放暑假乐!休博到九月。
· 初秋随想
· 人生如流水,只有变化是永恒
· 人性与理性:你是“99一族”吗?
· 随感:后院的野猫
【生活百感-愚人节笑话】
· 祸中祸:日本核电站释放超级细菌
【学海无涯-心理学(1)】
· 诡异的数字暗示:参照效应
· “诱饵效应”和“心理相对论”
· 从“破釜沉舟”谈起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1)】
· 诺贝尔物理奖介绍2007:巨磁阻和
· 闲谈CCD
· 闲谈光纤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2)】
· 引力究竟是什么?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1)】
· 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 人类终将访问火星吗?
· 战争是我们生物本性的归宿吗?
· 科学重要吗?
【书山有路-政治篇(1)】
· 自我推销的范文- 读奥巴马的《大
· 信仰与政治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 《世界是平坦的》书评
【书山有路-心理篇(1)】
· 面对灾难,你准备好了吗?
· 完整大脑与后信息时代 《A Whole
【书山有路-科普篇(1)】
【书山有路-经济篇(1)】
· 古狗随想录(下):一统天下,“
· 古狗随想录 (上):“掌控中的混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书山有路-文学篇(1)】
· 一扇管窥当代大学生心灵的窗户——
· 道可道,非常道 – 读《遥远的救
【书山有路-传记篇(1)】
· 华盛顿政治的一扇窗口:Tenet自
· 《食祷爱》:心灵疗伤的良方
·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 ——《滚雪球》
· 洋“愚公”的故事 – 《Three Cups
【学海无涯】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神秘的中微子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书山有路】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自律的本能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政治经济】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 杨安泽(Andrew Yang)和《对普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生活百感】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放暑假啦!休博到秋天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休博到明年一月
· 停博一阵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朝华午拾】
· 为什么调制解调器会有不同速度?
· 什么是网路电话?
· 旧文重贴:谈谈学习中的思考
· 菜鸟上路——我的第一份工
· 怀念敬爱的黄老师
· 感恩节前话感恩
· 数学竞赛与我
· 哲人讲座
存档目录
2024-02-04 - 2024-02-04
2024-01-06 - 2024-01-06
2023-12-06 - 2023-12-18
2023-11-20 - 2023-11-20
2021-08-24 - 2021-08-24
2021-02-02 - 2021-02-24
2021-01-25 - 2021-01-25
2020-10-05 - 2020-10-20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8-26 - 2020-08-29
2020-07-15 - 2020-07-15
2020-01-05 - 2020-01-05
2019-11-27 - 2019-11-27
2019-10-20 - 2019-10-26
2019-08-15 - 2019-08-15
2019-07-27 - 2019-07-27
2017-05-06 - 2017-05-06
2017-04-19 - 2017-04-19
2017-03-11 - 2017-03-19
2017-02-06 - 2017-02-06
2016-11-22 - 2016-11-22
2016-10-24 - 2016-10-24
2016-07-11 - 2016-07-11
2016-06-09 - 2016-06-26
2016-04-07 - 2016-04-07
2016-02-03 - 2016-02-23
2016-01-05 - 2016-01-19
2015-12-08 - 2015-12-16
2015-11-03 - 2015-11-12
2015-10-20 - 2015-10-28
2015-09-23 - 2015-09-30
2015-06-04 - 2015-06-04
2015-05-04 - 2015-05-26
2015-04-07 - 2015-04-21
2015-03-03 - 2015-03-30
2015-02-05 - 2015-02-24
2015-01-14 - 2015-01-29
2014-11-06 - 2014-11-24
2014-10-01 - 2014-10-28
2014-09-08 - 2014-09-24
2013-12-04 - 2013-12-11
2013-11-06 - 2013-11-27
2013-10-02 - 2013-10-30
2013-09-04 - 2013-09-24
2013-06-03 - 2013-06-03
2013-05-01 - 2013-05-29
2013-04-02 - 2013-04-24
2013-03-06 - 2013-03-27
2013-02-05 - 2013-02-28
2013-01-03 - 2013-01-30
2012-11-14 - 2012-11-28
2012-10-02 - 2012-10-31
2012-09-04 - 2012-09-26
2012-08-14 - 2012-08-30
2012-05-02 - 2012-05-02
2012-04-09 - 2012-04-17
2012-03-13 - 2012-03-28
2012-02-07 - 2012-02-29
2012-01-03 - 2012-01-31
2011-12-07 - 2011-12-2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4 - 2011-10-11
2011-09-05 - 2011-09-27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5 - 2011-07-27
2011-06-21 - 2011-06-28
2011-04-01 - 2011-04-07
2011-03-09 - 2011-03-23
2011-02-07 - 2011-02-28
2011-01-03 - 2011-01-31
2010-12-03 - 2010-12-14
2010-11-10 - 2010-11-23
2010-10-01 - 2010-10-30
2010-09-01 - 2010-09-29
2010-07-02 - 2010-07-02
2010-06-01 - 2010-06-29
2010-05-07 - 2010-05-26
2010-04-01 - 2010-04-29
2010-03-03 - 2010-03-29
2010-02-04 - 2010-02-27
2010-01-09 - 2010-01-31
2009-12-03 - 2009-12-19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4 - 2009-10-31
2009-09-01 - 2009-09-30
2009-08-29 - 2009-08-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