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本世纪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成长。在过去十年中,联邦政府开支增加了50%,政府雇员(除军队外)增加了约20%。根据2008年的统计,美国家庭收入最高的十个郡中有六个在华盛顿地区,而前三名全都在华盛顿地区。 从美国建国起,对于政府权力过大的担忧就一直存在。为此,美国宪法中特地规定了“人权法案”,保障地方和个人的权利不受政府的侵犯。然而,经历了恐怖袭击和金融危机之后,人们期望政府带来安全,帮助人们渡过经济困难,甚至愿意为此放弃一些自己的权益和财产。所以政府越来越大也就顺理成章了。然而,虽然面临的困难时暂时的,“大政府”却可能成为永久。如Dick Morris 所著《灾难》(Catastrophe,2009)中指出的,至少有两个变化是令人担心的。 一个是通过几次的加税减税以及贫富差别的增加,目前有近一半的美国人不需交纳联邦所得税。收税区别不仅是贫富人群之间财富转移的问题,而且对于美国的政治图景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有近半数的人不用交税,他们就会倾向于要求更多的政府服务,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没有代价。于是政府的扩张就在选票上得到支持。民主社会的基本信念,就是“纳税人”是国家的主人。而近一半的“主人”不是纳税人,那民主也就岌岌可危了。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变化,是政府日益介入国家的经济活动。联邦政府为了应付金融危机推出了庞大的救援计划,由政府出资入股金融机构。这不仅为这些机构的运作提供了经费,也介入了它们的管理。例如,对于AIG发放奖金的做法政府就曾强力干预。理论上说,这是临时措施。等金融机构运行正常后政府会很快退出。但这个退出是否成为事实,还有待观察。同时,金融风暴以来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也加强了力度。这些发展加起来,是否离“银行国有化”进了一步?这也是个问题。 以上这些变化,都不会随着目前困难的消失而消失。对民主党来说,“大政府”一直是其中心理念之一。既然有机会扩张了,就不会自愿收缩。而共和党人小布什在“九一一”恐怖袭击后也采取了扩大政府的做法,把财政赤字推到了新高。如果共和党再次执政,是否会改弦易辙,回到“小政府”的做法?这也远非定数。 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在同意目前政府的政策时,就认为大政府是件好事,因为那更有利于那些政策的推行。但问题是,在一个民主社会,不可能永远是一种理念和政策占上风。而大政府一旦存在,就是很有生命力的东西,轻易不会退回。所以大,小政府的考量与具体政策的争论应该分开,才是明智的做法。 不管从历史上还是从直觉上,我们都同意,当面临危机时,我们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这种时候,政府统筹行动和集中资源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美国很多危机就是政府自己造成的。伊拉克战争就不去说他了。就说金融危机吧,虽然华尔街的贪婪和无能是主要因素,但“始作俑者”却是政府。为了推行“居者有其屋”的社会政策,联邦政府推动“半官半民”的“两房”降低房贷安全标准,导致“次级贷款”流行。由于“两房”背后有着隐含的政府担保,民间资金也就放心地流入次级贷款市场。同时,政府通过银行监管机制施加压力,要求银行提高少数族裔贷款的批准率,而使得银行降低审批标准。这才造成了次级贷款市场的爆炸性成长和随之而来的投机和泡沫。所以政府究竟是解决之道还是问题本身?这是个值得常常反思的问题。 说到政府,我们往往想到的是法律和法规。美国宪法在这方面对政府加上了很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民不受政府的过度管制。但是政府的另一种权力,是支配财政资源,在协调和调整国家经济的同时推行特定的社会政策。例如中小学教育,从法理上说联邦政府无权干涉。但是通过有条件地提供联邦援助,政府以担负十分之一教育经费的途径,就把全国各州都纳入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理念框架之中。这次联邦政府高至一万亿美元的“刺激法案”,也成了推行能源发展政策和其他社会政策的有力工具。所以,政府掌握的资源越大,其权力也就越大。目前我们面临巨额赤字,加税,特别是给富人加税的呼声很高。而且现实地说,不加税而解决赤字和国债问题的可能几乎没有。但是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如果加税的话,那个额外的收入应该用来减少赤字和偿还国债,而不是用来施行新的政府项目。开源必须与节流同时进行。 在美国呆久了,我们大家都能同意,民主制度远非十全十美。决策失误,利益交换以至腐败的现象应该说是非常常见的。而且从本质上说,民主制度的决策过程就不是最优的,因为选民没有足够的知识和动力去寻求最佳的选项。在找到更好的决策制度以前,限制政府权力就是防止错误决策带来的灾难和抗衡所谓“民主暴政”的法宝。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成熟,在市场运作以外需要政府协调的事务也越来越多。政府越来越大是世界上的普遍趋势。所以,与其问“最佳的政府尺度是多大”,还不如问“哪些是政府该管的,哪些是不该管的”。这个绝不是一篇短文能说清的,但却是我们把握国家和政治大势的一个重要视角。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1-04-04 13:00:53 |
|
|
欢乐颂:
没有。他们就是到博客里捞的。反正我也不靠这个吃饭,就不去计较了。谢谢关注! |
|
|
|
作者:欢乐颂 |
|
留言时间:2011-04-03 19:22:16 |
|
|
谢欧阳兄的指正,非常赞同你的观点。
BTW,今天带孩子去绘画课时,顺手拿了一份中文报纸《新世界》,碰巧看到你的文章《关于美国经济的对话》给登在上面。(http://www.newworldtimes.us/newspaperfiles/20110401/p_29.pdf) (http://www.newworldtimes.us/newspaperfiles/20110401/index.html) 他们有没有给你稿费啊?呵呵。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1-04-02 19:26:34 |
|
|
欢乐颂:谢谢来访:
“近半数的人不交税”只是指联邦收入税。他们很可能还要交社安税,地产税,州税,销售税等。但是有关税法的讨论主要是联邦收入税。
不交税的人不等于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多年以来,政客们最流行的口号就是“给富人加税,给中产阶级减税”。而且对于收入较低者,甚至不交税还能拿回钱(EIC,可不是救济)。长此以往,不交税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当然,如我上面所说的,不交税的比例越来越多既有税法的原因也有贫富分化的原因。其中的定量关系我没有研究过。我想说的只是:这不仅是贫富差别和贫富之间通过税法再分配的问题,而且也涉及民主的基础:纳税人的问题。我也没有对不交税的人进行道德评判。相反,我在这方面的观点是:在全球化的得益和代价在人群中分配非常不平均的情况下,政府“劫富济贫”的力度应该增加。但是,应该让大多数人至少交一点税,因而也分担一点增税的后果。这样政府才不能随便加税。
你说得很对。老百姓“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心理的确相当普遍。而最大的问题是:不少政客们有意煽动这种心理。在作出种种许诺的同时,否认和掩盖民众势必为此付出的代价。如奥巴马在花费前所未有的天文数字的“刺激套餐”的同时,仍然重弹“收入在25万以下不会加税”的说法。 |
|
|
|
作者:欢乐颂 |
|
留言时间:2011-04-02 15:05:14 |
|
|
欧阳兄好,
有个问题:“如果有近半数的人不用交税,他们就会倾向于要求更多的政府服务,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没有代价。于是政府的扩张就在选票上得到支持。。。”,近一半人不用交税(因为收入太低)是很不好的事实,但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是个人不努力,机会太少,政策不好(比如最低工资太低?),工作都流失到国外去了,等等。总之得好好反思一下。这说明整个国家出了毛病了。
我想一般有理智的人还是宁愿交税也不愿意没有尊严地白吃公粮吧,交了税毕竟自己还落下一些。交不了税是出于无奈。
我觉得小政府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状态。老百姓想要小政府,但又不愿意cut service,还要依赖政府主持公道,难啊。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1-04-01 13:18:51 |
|
|
13579aaa:
也许你说的也对吧。咱们一个是战略层次,一个是战术层次。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1-04-01 13:17:53 |
|
|
西岸:你说的有道理。在与大政府的中国竞争时,也需要一个大政府来整合全国资源。
但这是对外(如军事,贸易等)。在国内事务(如社会政策和产业发展策略)上是否需要大政府呢?也许这就是我说的,别问政府大小,而要问政府该管什么。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1-04-01 13:15:41 |
|
|
|
作者:13579aaa |
|
留言时间:2011-04-01 11:55:31 |
|
|
美国根本不是大政府小政府的问题,是全民生活理念问题,是能不能全民勒紧裤腰带老老实实过艰苦日子的问题。全都想过得风光,全都不想干活,全想把自己严重的经济问题赖别人头上,甚至赖在外国头上,那就永远不会再有出息,任何政府也没救。 |
|
|
|
作者:西岸 |
|
留言时间:2011-04-01 11:47:59 |
|
|
如果美国人能够解释为什么如今农业托拉斯比个体农户的效率高和收益高,那就应该能解释大政府的意义,都是因为环境变化了,资源有限了。 在开国时期近乎无限资源的美国农业如今不是你与邻居的竞争,而是在全世界与其他国家竞争。 工业也是如此,这是全球化后的市场特点,随着经济分工的扩大化,资料来源,劳力,市场等基本要素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法律体系下形成的,没有政府的干预根本不可能运作。 这就是美国政客和选民至今不明白的东西。 人民都是愚蠢的,而政客的行事方式就是最大限度利用人民的愚蠢。 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美国。 |
|
|
|
作者:怡然 |
|
留言时间:2011-04-01 10:43:49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