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欧阳峰的blog
  以文会友,不亦乐乎!
网络日志正文
美国收入不平等:引言与现状 2013-01-10 16:09:36
粗析美国收入不平等

【作者注:本文原用“收入不平等”这个词,系英文 “income inequality“ 之直译。经网友反映“不平等”带有负面感情色彩,故后续文章中将参照其他中文文章改为“收入差距”。感谢网友指正。】 1 引言

美国经济不平等现象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也是这次总统竞选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不仅是因为近几十年来美国的经济不平等一直在增长,也因为在更多人经济情况窘迫之时,不平等更触动人们的神经。民主党认为,政府有责任解决经济不平等问题。他们的口号是“给每个人成功的机会”,而其政策诉求是给富人加税。共和党偏向于否认经济不平等的严重程度,但却也不能抹杀这一问题。他们的药方是“水涨船高”,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大家生活水平都得到提高,不平等就无关紧要。而他们的“促进经济发展”几乎就等同于减税,放松政府管理。可见,民,共两党的基本经济理念的争论,就在经济不平等这个框架下展开。本文试图为这个话题提供一些相关事实参照,帮助读者理性地参与这个讨论。

当今社会的收入不平等并非源自同一原因,并具有不同的形态。收入差别可粗略分为三种。一种是工薪阶层内部,由于教育,技能不同而造成的收入不同。一种是顶尖收入层次与其余人群的差别。第三种是投资者与劳工之间的收入分配。这三种差别在近几十年都有扩大的趋势,但背后的原因与解决选项不同。在讨论收入不平等问题时,需要记住这不是一个单一的现象,也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妙方。

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统计研究可说是汗牛充栋,而且很多原始数据都是对公众开放的。当然我没有能力和资源去处理原始数据,而只能基于别人的研究和报告归纳一下。在众多的研究文献中,我只能选择有限几篇来介绍和讨论。当然最好是选用正式刊物上经过同行审议的文章。但在经济领域中,大量研究成果是以“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的形式发表的。这些文章可能未来会提交到刊物发表,但目前尚未经过同行审议,只是由作者(通常是专业研究人员)本身的信誉担保质量。通常学术文章中也常引用这类工作论文。另一种是有关权威机构(政府部门,联邦银行等)发布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虽然以个人署名,但有单位名称,想必也经过一定的内部审查程序。在信誉上更次一等的是各个思想库发表的白皮书或研究报告。这些思想库和其中的研究者一般都带有意识形态上的预设立场。他们的文章只能看其中原始资料和数据分析,而其结论与讨论都要带着问号去读。至于网上和媒体上的报道那就更不可靠,只能作为进一步寻找资料的引导。在本分析中,我试图按照以上的顺序选取可用的资料,并交代来源,以便读者自行验证和判断。由于本文的性质与篇幅限制,只有我认为可能有争议的或有必要进一步深究的观点才列出参考文献。需要其他有关资料的,请与我个别联系。

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把美国带入战后最大的经济衰退。虽然现在已经在恢复阶段,但这个事件改变了美国经济中很多基本的布局。由于经济数据的滞后性,这个时期的完整详细的分析尚未完成。为了保持可比性和反映近几十年的长远趋势,本文选取的数据注重于2007年以前的情况。

通常谈到“经济不平等”,是以收入差距来衡量的。在本文第3节中将要指出,这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由于目前可用的数据基本局限于收入,所以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收入层面。为了适应传统,在本文中除了特别注明,“经济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往往可以互换使用。在收入分布的研究中,通常把全体人口(或家庭)分成数量相等的五个等级,称为quintile。第一个收入最低,第五个最高。本文中说到的“收入群体”或“收入阶层”就是指这五个等级。除此之外,在最高等级中还可以细分。例如,“收入最高的1%”等。

以下几节中,第2节和第3节概述目前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状况。第4,5两节更深入地考察一些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以了解收入不平等对社会公义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第6,7两节讨论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和可能的对策。第8节讨论与收入不平等密切相关的社会流动性问题。第9节是结语。

2 美国经济不平等的现状

美国的经济收入数据主要基于两大数据库。一个是“目前人口调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CPS)。这是美国人口调查局(Census Bureau)与劳动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联合主办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就业情况(每月的失业率就是CPS的结果之一),但也包括各个阶层的收入状况。CPS所涵盖的收入项目较广,除了工资,投资收入等以外还包括政府福利等。为了保护隐私,最高收入群的收入数据是经过“掩盖”处理的。所以CPS对于顶尖人群的收入情况的估计不够准确。另一个数据库是税务局(IRS)提供的。它是根据每年报税的结果,所以只涉及需要申报的收入和需要报税的人口,其他的采用外推来涵盖。但它包括最高收入群的数据。另外,在我们谈论收入数据时,还要注意那是个人还是家庭的收入,因为其中关系涉及家庭人口的不同。

对于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描写有好几种指标。我们最常听到的是基尼指数(Gini index)。它是描写收入的分布的总体情况。在两个极端上,人人收入相同则基尼指数为零,一个人占有全部收入则基尼指数为一。而除了基尼指数越大就越不平等以外,我们对它的含义就很难有直观理解了。然而,因为这是一个的单一的值,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或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另一个单一值是收入平均值与收入中位值之比。这个比值越大,也就是说平均值比中位值大得越多,就说明高收入的那一半人的收入更多(他们的高收入能提升平均值但不影响中位值)。除此之外,各个收入群的收入之比值,以及这些人群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也常被用来衡量不平等的程度。

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统计研究非常多。最为广泛引用的是以下两个。

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CBO)是为国会决策服务的非党派研究机构。它在2011年发布了关于1979至2007年美国收入不平等状况的调查【1】。这个调查综合使用了CPS和税务局的数据。它的“税后收入”包括税收(联邦收入税,薪资税和其它税收,但不包括州和地方税收)和福利转移(社安保险福利,贫穷救济等,包括非现金的福利如医疗服务)的影响。而且它的劳务收入包括雇主支付的医疗保险费等。这个报告是以家庭(household)为统计对象,但根据家庭人口作了调整。

在这28年中,各个阶层的收入都有提高,但收入越高的人群收入增加越快。如下图所示。除了最高的百分之一外,所有阶层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都在下降,但并不厉害。而最高的百分之一所占比例的上升却是很显著的。


各阶层收入份额的变化(复制自【1】)

该报告指出,这段时期收入不平等的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所有收入项目(劳务收入,商业收入,资本所得等)的分配都变得更不平均。另一个原因是比较集中于富人的收入项目(商业收入与资本增值)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在这段时期的早期,收入不平等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前一个。在中期,这两个原因各占一半。而到了后期,后一个原因占了主要地位。

另一个常被引用的收入不平等研究是Piketty 和 Saez的工作【2】。他们基于税务局的数据,主要研究最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情况。他们数据的跨度更长:从1913年实行所得税时开始。以下是最高收入群体的税前收入份额变化情况:


高收入阶层所占收入份额的变化(复制自【2】)

这两个研究都表明,近来三十年收入不平等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最高收入的百分之一人群收入的急剧增加。但这并非对其余人群没有影响。在过去三十年中,最高收入百分之一人的收入份额从大约10%增加到20%。假如他们的收入份额保持10%不变的话,其余人群在目前的收入份额就会从80%增加到90%。也就是说他们的收入增加了约12%。这个增加是他们三十年来收入增加(50%)的四分之一。当然这只是假想情况。这样大幅度改变收入分配而保持其它经济条件不变是不可能的。不过从这也可看出,收入不平等增加对于其他99%人的生活水平影响是显著的,但不是巨大的。而收入不平等在社会公义上的影响更为引人注目。

另外有趣的一点是:上述几个曲线显示,收入不平等的状态与增加速度与当时执政的党派没有很强的相关性。这说明,除了社会政策外,不平等程度还受到其他很多政治经济因素的重大影响。

这一点还有一个佐证【3】。这里我们比较各个阶层收入之比的变化(以1979年的数值为1,取对数尺度)。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各个比值都在上升,但上升的时段不同。在八十年代初期,90/10和50/10上升显著,显示低收入者的处境相对恶化。但高层的不平等(以90/50的比值来衡量)却是在九十年代初才显著上升。如果再按性别来划分的话,更是有不同的形态。这也提示了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不同。

各阶层收入之比的历年变化(复制自【3】)

那么美国的收入平等情况与其它国家相比如何呢?Piketty和Saez指出,就最高0.1%的人收入所占份额来说,美国在1985年前与其它工业国家差不多。但在那以后,美国就快速增长,到2000年,这个份额几乎是第二名(加拿大)的两倍。其实这也不奇怪。美国是金融工业和高科技工业最集中,最先进的地方。而这些工业造就了很多超级巨富。如果从总体看的话,美国的基尼指数与其它工业国家显示同样的的逐年缓步增长的趋势。其绝对值与英国,加拿大差不多,但显著比德国,挪威,瑞典等国家为高【4】。下面我们会看到,在社会流动性方面的比较也基本如此。所以,国家之间的区别很可能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特色有关(美国和英国同属盎格鲁一萨克逊文化,与其他欧洲国家有所不同)。从不平等的绝对程度来说,美国在工业国家中肯定是居首,但与其它国家的差别并不是很大。

以上介绍的统计数据表明:近三十年来美国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一直在增加,其主要表现是顶尖1%的人群收入数目与在总收入中的份额都大大增加。美国目前的不平等程度与增加速度在工业国家中都是最高的,虽然英国等国家也紧随其后。其他还有不少统计分析,得出的数字有所不同,但基本结论类似。这可说是今天的主流论断了。
但是,对此也不是没有异议的。在下一节中,我们将介绍几个反对意见。


1 CBO, “Trend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Income Between 1979 and 2007”, October 2011, http://www.cbo.gov/publication/42729, accessed 8/25/2012
2 T. Piketty and E. Saez,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13-2002”, in A. B. Atkinson and T. Piketty eds., “Top Incomes over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Contrast between European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http://emlab.berkeley.edu/users/saez/piketty-saezOUP04US.pdf, accessed 8/29/2012; updated summary: “Striking it Richer: The Evolution of Top Incomes in the United States”, updated March 2012, http://emlab.berkeley.edu/users/saez/saez-UStopincomes-2010.pdf, accessed 8/29/2012
3 Gordon, R.; I. Dew-Becker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rise of American Inequality: A Survey”, NBER Working Paper No. 13982, http://www.nber.org/papers/w13982
4 C. Garcia-Penalosa and E. Orgiazzi, “Factor Components of Inequality: A Cross-Country Stud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quality in Crisis: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and Its Mechanisms”, May 2012, http://www.dipecodir.it/upload/file/AnnaRaffa/GarciaPenalosa_paper.pdf, accessed 8/31/2012

《粗析美国收入差距》全文链接

第1-2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5590

第3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6250

第4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6874

第5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7508

第6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8105

第7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8926


第8-10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9832
浏览(8517) (0) 评论(3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3 06:19:25
阿妞:

我想你我的不同观点恰好反映了两种经济特征。在以前,在销售价格中生产成本是主要部分。所以谁能降低成本谁就有优势。而降低成本不光是技术,而且与管理,生产规模,设备历史等都有关系。多家企业分占市场是常态,因为很多情况下每个企业有个最佳生产规模,过大反而影响效益。另一方面,用户购买也不会“全球搜寻”性价比最好的产品。他们只是基于自己现有的信息,而且受到物理距离(方便程度),习惯等影响。

但在所谓“新经济”高科技行业,销售价格中主要是研发成本,生产成本(例如软件发布用的CD)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市场占有率越大的企业就越有优势,形成赢者通吃的趋势。同时,随着全球性的信息和物流系统的普及,以地理分割市场的理由越来越弱了。谷歌,苹果等都是面对世界市场(防火墙除外)。

至于反垄断,我觉得效果有限。目前美国只是对于跨行业竞争的大公司如微软,谷歌等特别关注,不让他们用一行内的垄断优势去打压另一行的竞争者。但在每个行业内部还是有很多“通吃”的赢家,如youtube,facebook,这些应该不在政府雷达上(当然这两家目前不赚钱,可能也是不引起关注的原因)。更专业的还有科学工程计算中的Matlab,数据库管理中的SAP等。

目前,你我所说的两种情况都存在。但在美国,从赚钱角度说,“新经济”应该是在上升中。所以我的意思是,在考虑当今政治经济问题时,需要考虑到这个变化,不能总是套用过去的经济学原理。

关于“赢者通吃”,我觉得还有一个文化问题。在“旧经济”中,企业之间并非你死我活而是讲究双赢共存。比如汽油公司,其实卖的产品基本一样,几乎纯粹是价格竞争。但就是这样,几个大头几十年,上百年来都是相安无事,大家闷头发财。但在高科技,公司之间却常常打得你死我活,发动价格战毫无顾忌,甚至往往不惜在把对手挤死的同时把市场也毁了。这除了背后本身的经济规律外,old money和new money之间的心态差别也是重要原因。

这些问题我也刚开始思考,想法还很不成熟。希望有机会与你继续讨论。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3-01-13 00:15:39
谢欧阳锋兄回复。同你讨论很有启迪。
你这里实际上提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反垄断。这也是美国的精神与法律原则问题。当年微软就因此吃上官司。克林顿同盖茨打高尔夫很欢愉,但是克林顿的政府在反微软搞垄断行为上不遗余力。
第二你说到的市场选择与机遇问题,俺倒不觉得赢家真的能通吃,只要法律健全并严格实行反垄断,合法竞争不会把机会都让给一个赢家。俺举两个例子。一是尽人皆知,加油站方便店的许多商品比就一街之隔甚至就差一个停车场的超市要贵许多,但是加油站却能够从这个便利店得到甚至远超过销售汽油的利润。二是美国各州因为税率不同,香烟售价差别极大,有时候差不多相差一倍。就一街之隔,因为街道把城市分为两个州,隔着一个马路,一包香烟差价好几块,可是这街道两边的商店照样都卖得出去香烟。这就是说,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与习惯,并非都是绝对理性的只按照例如价格这样一个价值来决定。消费者的“理性”并非绝对的只比较价钱或者任何单纯一个价值的纯粹理性。这实际上就使得“理性”这个概念非常复杂化。而这个复杂化,就是市场的多样化,也就是竞争的机会机遇的多样化。所谓“鱼有鱼路虾有虾道”是也。
从其他行业来看也是如此。曾几何时柯达几乎就是胶卷的代名词。可是富士却能成长发达,最终柯达倒闭,胶卷要成为文物。汽车也是通用曾经一家独秀,可是日本能够后来居上。连航空业,美国波音也不能一统天下,除了欧洲空客,加拿大巴西的短途客机也成长发展不俗。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2 18:03:36
香椿树:谢谢你的兴趣!我的图片都是复制来的,出处也都说明了。你从我这儿拿和到原作那里拿都行,我没意见。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2 18:02:24
阿妞:谢谢你的评论,我同意你的观点,只想补充一点。

当今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赢者通吃”。哪怕你比苹果,谷歌只差一点点(包括性能和价格),别人也就没有理由来用你的产品。而谁是“赢者”,除了比水平外很大程度上是运气。两家网站即使完全一样,如果一家的用户稍多一点,大家就会越来越向那里集中。

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好多家竞争,最后“通吃”的只能有一家而其他的都不能赚钱,而谁赢又有很多随机因素,那参与这种竞争的风险就很大,愿意冒险一搏的人也就会减少。但一个社会要进步,这种竞争又是必须的。

怎么解决呢?一个办法就是把“赢者”的所得分一点给其他人,让他们的努力也得到报酬,甚至有能力继续参加下一个竞争。同时也让新加入者能有学习和训练的机会,增大潜在“赢者”的数量。这也算是你说的“鼓励竞争,机会平等”,但不是靠市场机制能实现的。而政府也许是促成这一点的途径之一。
回复 | 0
作者:香椿树1 留言时间:2013-01-12 08:40:14
很热闹, 偷你一张图片, 放我的旧文里边了。 不同意请知会一生。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3-01-11 20:48:12
昭君所表述的政治经济学基本理念完全符合俺的基本理念。美国精神,第一要鼓励竞争,机会平等;第二是要照顾弱小,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这样美国才能不断涌现出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以及灿若群星的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优秀成功人物,同时有着广大的中产阶级,再同时不能容忍大群的人啼饥号寒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毫无健康生命保障。具体的说,不能把盖茨们合法获得的亿万报酬随便充公,总统没有权利说你只管一个公司,我管一个国家,为什么我的收入没有你这个公司老板的零头。同样,也不能因为一个先天或者后天残障者,无法创造出社会平均价值,就应该让他们饿饭甚至讨饭。而对于肢体大脑健全者,社会除了应该创造出他们劳动收入养家糊口的机会,也不能听任他们选择我生来有吃饭喝酒抽大麻的权利,要我工作,吾宁死。实现这些有难度,是大挑战,但是这应该是真正的一个代表国家民族的美国梦。世界五花八门的人,奔美国而来,就是这样的梦:并非人人到美国来都是为了当亿万富翁。

很高兴见到牧人“休假”归来,问候!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1 18:50:45
牧羊人:好久不见了。新年好!以后常来玩!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1 18:41:44
千页:谢谢你的继续讨论。你说的那篇CBO报告正是我文中提到的。看来的确有哪些拐点。但是我还是觉得用减税的效果来解释有问题。如果税后收入增加是因为交税减少的话,那应该在税法改变那一年有个跳跃,以后又回到以前的斜率。但图上好像不是这样。

这个问题我也没仔细想过,也许再找找资料看吧。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1 18:38:18
昭君:谢谢评论!关于机会平等还是结果平等,也许最有关的统计是社会流动性。你以前专文论述过。我后面也有一节讲流动性问题。到时还请你指教。

关于对低运气,低能力的人是否要帮助和支持,这应该不是问题。问题是要帮到什么程度。刚看了一篇保守派的言论,认为政府应该提供基本的安全网和保证最低的生活水平。但是他反对主要对象是中产阶级的社会福利计划如社会安全和Medicare,认为中产阶级的问题应该通过取消阻碍,让他们在市场上发挥潜力来解决。不知你对那些面对中产阶级的entitlement怎么看?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1 18:33:46
润先生:你说的“核心论点”应该是我引用别人的结果吧。这两节中我只是报告了一些数据,你说到的那些立场问题我还没有涉及。虽然我这次整个文章都是以报告事实为主,以后也许会涉及一点不同观点的综述,可能会对你的这个评论有些回应。敬请关注。

顺便说,一般人都说我的立场是右,最多是中间偏右呢,呵呵。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1 18:30:14
BigPPP: 欢迎来访。其实从历史上看,美国的政治系统一直很糟糕,只有少数例外时期。也许是这个国家内在的活力,也许是它特别有利的地理和资源环境,让它磕磕碰碰走到了今天吧。

兔子:感谢你提供的补充。貌似有些资料与我看到的有矛盾。这也很正常,社会的政治经济统计本来就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们非专家只能兼听则明。
回复 | 0
作者:lone-shepherd 留言时间:2013-01-11 14:47:15
立论谨慎、数据翔实、结论可信,赞欧阳好文。

问欧阳、昭君、以栋新年好。
回复 | 0
作者:千页 留言时间:2013-01-11 13:59:47
欧阳博,


如果你要比较税前和税后各价层收入的历史状况的话,用下面这张图表与你文中的表二相比就有可比性了,其实它们反映的曲线是相当一致的。从这张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Top1富人税后收入在87年88年的拐点和2003年以后的跳跃了。

http://www.cbo.gov/sites/default/files/cbofiles/attachments/10-25-HouseholdIncome.pdf

Figure 2. Cumulative Growth in Average After-Tax Income, by Income Group


<img src="http://www.google.com/imgres?q=cumulative+growth+in+average+after-tax+income&um=1&hl=en&sa=N&tbo=d&rlz=1R2GGLL_enUS341&biw=855&bih=542&tbm=isch&tbnid=NMSq1TfWsHsYvM:&imgrefurl=http://viableopposition.blogspot.com/2011/10/income-inequality-in-america-1-percent.html&docid=OT9s-vhnu9YXdM&imgurl=http://2.bp.blogspot.com/-rdesVZd_n0k/TqiMNZcaFUI/AAAAAAAABaU/UhAE6t3hdL4/s1600/Screen%252Bshot%252B2011-10-26%252Bat%252B6.37.30%252BPM.png&w=456&h=494&ei=qYPwUKP8EuiD0QGgnIGoDg&zoom=1&iact=rc&dur=31&sig=105214651298992682280&page=1&tbnh=160&tbnw=148&start=0&ndsp=13&ved=1t:429,r:0,s:0,i:84&tx=96&ty=97"/>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3-01-11 12:03:17
呵呵,欧阳一篇数据翔实,论点中立的 meta-analysis 被一些读者看成是为富人辩护,同时被另一些读者看作是“左翼社会主义”观点,可见要保持中立有多难:)。

同意润之毛和以栋的观点--“人人平等”应该是“机会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尽管这个区别常常被混淆或者忽略了(for whatever reason)。但一个合理的社会,是应该给予“less fortunate”和“less capable” 的人们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以便level the playing field. 在这方面越来越大的收入差距绝对不是一个好的trend。

兔子特饱兄总是有很多有趣的图片来说明问题 :)
回复 | 0
作者:润之毛 留言时间:2013-01-11 11:29:51
我以为,此文的核心论点为:
1)“28年中,各个阶层的收入都有提高,但收入最高人群收入增加越快。”
2)“富人的商业收入与资本增值是收入不平等增加的主要原因。”
文章列举的事实没错,但综述所得的结论或者所代表的倾向却差强人意。博主千万不要忘记美国的国家性质。在美国的宪法中,鲜明指出,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信奉市场经济。”那么,保持富人与资本(资金与技术)的持续高收入不正是体现美国的立国之本,有什么奇怪或者因此而被指责?当然,美国也强调人权与平等,但那是指机会上的平等。就像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参加一次跑步比赛,但不等于不设冠军奖杯。
博主所代表的左翼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奥巴马执政理念中已经得到体现,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难怪一位在哈佛求学的晚辈曾感叹奥二次竞选成功是赢得了“穷少女(穷人,少数族裔和女人)”。这其实是美国的悲哀,违背了美国立国之本。照此理念下去,美国沦为二三流国家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不想想,如果不是美国富人资本跨国公司的超级海内外盈利,美国政府如何能够承担得起对低收入者的食物卷补贴以及许多来自香港台湾中国大陆那些隐瞒收入的人骗取的美国政府的救济?
回复 | 0
作者:兔子特饱 留言时间:2013-01-11 11:27:40
<img src="http://www.oftwominds.com/photos2012/income-disparity8-12.png" />
<img src="http://www.oftwominds.com/photos2012/income-by-age2-12.gif" />
http://www.oftwominds.com/blogsept12/Fed-Cargo-Cult9-12.html

不光要看收入增长的绝对值,还要看和通货膨胀下的REAL growth,
<img src="http://media.peakprosperity.com/images/chs-themes-2013-3.jpg" />
http://www.oftwominds.com/blog.html
回复 | 0
作者:BigPPP 留言时间:2013-01-11 11:22:12
看来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就要来临...
富裕阶层的贪婪和对话语权的垄断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的政治系统似乎已经逐步的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 就象一个无头的仓蝇...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1 11:05:13
千页:我还是看不出那些拐点啊。也许这几张图并非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希望能找到其它的资料佐证(贫富差别与执政党的经济税收政策还是直接相关的)这个论点。

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以上的第一张图是税后收入,第二张是税前收入。

顺便说,有研究表明富人税率降低后,他们的税前收入也会增加。据认为,那是因为富人在生意收入和个人收入之间有一定的分配余地,而这个分配是随着税法而调整的。
回复 | 0
作者:千页 留言时间:2013-01-11 10:46:02
我上面讲的收入和税收的直按相关性可不是推论啊,不提其它的数据资料,就拿你文中列出的这几张表,仔细看看1987、1988怎么看都是拐点吗!1978年到1986年都在相对正常的增减中,这之后富人的收入无论从绝对值还是相对比值都是节节高,直到小布什时期的2003到2005年更是开始做飞机了。

在现代社会中,欧美这些发达国家致富的途径并不是很多了,股票上市、经济活跃是一大方面,减税避税、产业外移、减低成本是另一方面,贪污腐败、偷税漏税有,但是代价高。对大企业和大富豪税收上一个百分点就会差不少钱,政府把税率给砍了一半了,这哪里是天上掉馅饼,明明是在掉金条。有的富人为省税国籍都改了,许多跨国企业利用各国税法差异避税,还有不少大公司把公司注册到加勒比海的小岛上,也是为了省税。

一句人话,税就是钱,就是财富,税收政策对财富收入的分配有着直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回复 | 0
作者:老帽 留言时间:2013-01-11 07:40:01
收入增加最快的是联邦政府。奥巴马贪腐政权以“帮助穷人”为名榨干了劳动人民的
血汗。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1 06:41:07
思乡的云:谢谢来访和补充!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1 06:40:40
千页:

我在引言中说了不包括最近五年数据的原因。的确,最近五年贫富差别增加很快。有意思的是,奥巴马把降低贫富差别,扶持中产阶级作为主要施政纲领之一,但在他任内目前并无改善迹象。这不是说他的政策不对,而是说明这些现象不是只有政策就能解决的。

关于中产阶级没落的问题,以后我还会谈到。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1 06:37:18
阿妞:

你眼毒啊。

不过另一方面,如果除开重大经济衰退的年份,在图二中顶尖1%的收入份额基本就是两个大峰:一个在20年代中期到达顶峰然后下降(很可能是由于政府采取了积极的社会政策),另一个是70年代末至今。而在重大经济衰退的年份,顶尖1%的收入份额都下降,因为他们的收入结构对经济状况更敏感。所以在你的观察中,因果关系还有点难说。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1 06:29:46
jingzhe:欢迎来访和评论!你的观察很仔细。我同意“思乡的云”的解释。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11 06:25:58
千页:谢谢评论。减税加剧了两极分化的说法一直有。你的推理也没错。我要说的是这里的数据不能提供支持。从图二看,顶尖百分之一收入份额增加从1978年就开始了。而里根是1981当总统,他的减税法案是1986年通过的。

从理论上讲,可以说任何减税举措都是便宜了富人,因为毕竟他们交税最多。我以后谈到税收时会提供更多的数据比较布什减税前后各个收入阶层的税负比例变化。另外在我以前的博文中(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58298)标出了各阶层相对税率的历年变化,可供参考。

关于收入不平等对社会安定的影响,我基本同意你的看法。这个我以后还会谈到。
回复 | 0
作者:思乡的云 留言时间:2013-01-11 04:43:21
"有意思的是在第一张图中,21至80段的曲线和顶级1%的曲线似乎形成了一个关于30%线的镜像,好像这两个组群有相关互补的关系。"

因为总和是100%,而81~99段的变化很小,这就导致了21至80段的曲线和顶级1%的曲线形成强力的互补相关性。
回复 | 0
作者:千页 留言时间:2013-01-11 04:28:12
所有数据到2007年为止,如果把2007年之后的五年的数据加上的话,这些图形会更难看,不光是两极分化的加剧,而是中产阶级的没落。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3-01-10 21:50:34
jingzhe 的观察很有趣。这个镜像值得研究。
另外,第二个图表显示,20年代末期与2007-08年 TOP 1% 的急剧上升尖顶,几乎重合。而20年代末之后美国马上进入萧条期, 值得警惕。
回复 | 0
作者:jingzhe 留言时间:2013-01-10 20:52:13
有意思的是在第一张图中,21至80段的曲线和顶级1%的曲线似乎形成了一个关于30%线的镜像,好像这两个组群有相关互补的关系。
回复 | 0
作者:千页 留言时间:2013-01-10 20:46:11
"收入不平等的状态与增加速度与当时执政的党派没有很强的相关性"

对以上观点有一点质疑。

"最高0.1%的人收入所占份额来说,美国在1985年前与其它工业国家差不多。但在那以后,美国就快速增长"

为什么呢?

从里根政府开始大幅减税,各阶层都受益,但最大的受益群体是顶层巨富。到了小布什政府又连续两次大幅减税,更加剧了收入的两极分化。富人个人税率从70%降到35%,资本利得税率从28%降到15%。所以,收入不平等的状况与执政荧派的经济税收政策还是有直接相关的。

这次奥巴马给巨富增税,也就是从35%加到39%而己,象征意义大些。

社会财富的不平等的加剧是资本主义社会动荡的根源,它直接导致了从原始资本主义向福利资本主义的转变,它也是现代社会为求得稳定发展而必须防范的主要目标之一。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欧阳峰
注册日期: 2007-09-18
访问总量: 1,861,84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本博客近期内不定期更新
最新发布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友好链接
· 刘以栋:刘以栋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潜伏:潜伏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伊萍:伊萍的多彩世界
· 谷语草鸣:谷语草鸣
· Beaubien2010:Beaubien2010的博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老秃:老秃笔侃山
· 水柔石刚:水柔石刚的博客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寄自美国:寄自美国的博客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类目录
【政治经济-2020大选】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2020,美国保守派选民该挺谁?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旧贴回顾】
· 衔接量子与经典物理:2012年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免费”的代价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成功者的心态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书山有路-经济篇(3)】
· 《国家为何失败》读后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从《大空头》看颠覆性创新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上)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下)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中)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上)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2)】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 美国的言论自由与政治正确
· 美国铁路面面观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下)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上)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美国中期选举:谁是赢家?
· 围观美国打老虎
· 美国教育体系中的“扶贫”措施
【政治经济-美国华人】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亚裔传统月:关于美国亚裔的几个
【政治经济-收入差距】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美国的收入差距:政府能做什么?
· 美国收入差距的原因
· 美国的收入差距:谁是最富和最穷
· 美国的收入差距:中产阶级与贫穷
· 美国的收入不平等:非主流意见
· 美国收入不平等:引言与现状
【书山有路-宗教篇】
· 关于道德与宗教问题与网友的讨论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下)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上)
【政治经济-12大选】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美国大选投票:除了“罗马”别无选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下)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上)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正戏开场——简评美国两党全国大会
【书山有路-心理篇(3)】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思维快慢道(下)
· 思维快慢道(中)
· 思维快慢道(上)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下)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上)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下)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上)
· 习惯的力量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2)】
· 高院判决,平权与亚裔入学
· 控告哈佛歧视案讨论小结(转)
· 反抗种族歧视,何不从帮助亚裔子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1)】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几本有关书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
·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书山有路-心理篇(2)】
· 自律的本能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双管齐下”的变革秘诀
· 实现自我,完成中年转变 -- 《中
· 成功有秘诀吗?《超人》读后
· 惊险小说中的上品 -- 《Ambler W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1)】
· 简讯:美国竞选经费比往年减少
· 再谈科学的威力与局限
· 读奥巴马“国情咨文”有感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政经随想(4):民主与市场经济
· 政经随想(3)美国的末日到了吗
· 政经随想(2) 美国经济困境与全
· 政经随想(1)关于美国国债的几
【书山有路-经济篇(2)】
· 大政府,小政府,聪明政府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下)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上)
· 窥视右派的内心:读《美丽的美国
· 中国起飞的发动机 ——民工
· 介绍Peter Drucker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 书评:《讨还资本主义的灵魂》
【书山有路-政治篇(2)】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下)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关于普世价值的随想
· 谈谈美国公知(4/4)
· 谈谈美国公知(3/4)
· 谈谈美国公知(2/4)
· 谈谈美国公知(1/4)
· 第三只眼看民主与专制
· 赖斯与她的自传《无上光荣》
【书山有路-传记篇(2)】
· 格林斯潘《动荡年月:新世界的冒
【学海无涯-数字通信】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数字通信介绍(4) OFDM为何如
· 数字通信介绍(3)信道编码
· 数字通信介绍(2)香农与信息论
· 数字通信介绍(1) 调制
【学海无涯-心理学(2)】
· 心态是衡量快乐的一杆秤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2)】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黑洞的神秘和神奇-2020年物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量子漩涡的奥妙-2016年物理诺贝
· 神秘的中微子
· 换灯泡,得诺奖
【学海无涯-诺贝尔经济奖】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拍卖中的信息和博弈-2020年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怎样制定好的合同?2016年诺贝尔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2)】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剖析美国国债难题:让数字说话
· 大政府能救美国吗?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2)】
· 美国理科教育(5)教育改革话题
· 美国理科教育 (4) “不让一个孩
· 美国理科教育(3)成绩差距
· 谈谈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
【政治经济-美国经济】
· 关于美国经济的对话
· 奥巴马的赤字
【政治经济-美国贫困】
· 美国的救济陷阱
· 社会阶层分析的标尺:收入还是消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下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中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上
【政治经济-国际政经】
· 阿富汗天上掉馅饼儿,福兮,祸兮
· 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 关于美国核武新政策的随想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政治经济-随想杂谈】
· 用事实说话:循证决策
· 关于维基解密与媒体的随想
· 谁打败了麦卡锡?
【政治经济-税法福利】
· 扯扯美国的“税务局丑闻”
· 关于税法数据的分析 (评《纽约
· 税季谈税
· 社会安全保险及其危机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2)】
· “健保法案”为何“好事多磨”?
· 美国医疗保险:既太多又太少
· 健保法案解读(4)健保改革的目
· 健保法案解读(3)怎样从Medicar
· 健保法案解读(2)“公共选项”与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1)】
· 健保改革法案H.R.3962解析(1)
· 美国医疗服务真是倒数第一吗?
· 奥巴马能完成医疗改革大业吗?
· 旧文重贴:美国政治的下一个热点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2)】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从高盛的“欺骗”与“趁火打劫”谈起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1)】
· 冒险的代价:美国“信贷社危机”回
· 旧贴重放:关于AIG副总裁辞职信
· 旧文重发:“奖金门”争论中震耳欲
· 华尔街的信用危机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2)】
· 人到中年:从耕种到收获的过渡
【生活百感-子女教育(1)】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育儿漫谈:“高指标人”和“多情趣
· 也谈大学教育:作为家长的期望和
【生活百感-新大陆点滴】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民族主义是非谈
· 节日食谱:中式烤火鸡
· 美国进入“节俭时代”
【生活百感-人际社会】
· 谈谈《蜗居》中的三个男人
· 关于人际交流的模式: 何时需要较
· 参与公益,从娃娃抓起
· 科学与宗教之我见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7)其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6)关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5)全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1)】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4)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3)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1)
【学海无涯-博弈论】
· 也谈博弈
【学海无涯-科学方法】
【学海无涯-科普读物】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书山有路-科普篇(2)】
· 也论科普的风格 – 三本科普书的
· 人脑比电脑到底强在哪里?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历史纵横】
· 美国南北战争:到底是为了统一还
· 真相,正义与和解:“肯特屠杀”以
· 谁打败了麦卡锡?
· 西雅图的“地下城”
【法律观察】
· 邦联旗与言论自由
· 美国最高法院关于GPS跟踪的判决
· 案例分析:“米兰达警告”与“毒树
【好文欣赏】
· 好文欣赏:《糖水》
· 转载mendel文:《从“胎教”开始》
· 甘阳: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
· 【转贴】朱学勤:金重远 复旦首
· 好文推荐:村外
· 酒到陈时味方醇
· 转贴:“專訪袁偉時:不恪守法治
· ZT: 铁腕戴上丝绒手套
· 血缘(转帖)
· 秦晖: 全球化的第三种可能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1)】
· 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力(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1)】
· 奥巴马2.0?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 也谈工会
· 谈谈美国的民主制度:“一票定乾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1)】
· 放暑假乐!休博到九月。
· 初秋随想
· 人生如流水,只有变化是永恒
· 人性与理性:你是“99一族”吗?
· 随感:后院的野猫
【生活百感-愚人节笑话】
· 祸中祸:日本核电站释放超级细菌
【学海无涯-心理学(1)】
· 诡异的数字暗示:参照效应
· “诱饵效应”和“心理相对论”
· 从“破釜沉舟”谈起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1)】
· 诺贝尔物理奖介绍2007:巨磁阻和
· 闲谈CCD
· 闲谈光纤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2)】
· 引力究竟是什么?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1)】
· 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 人类终将访问火星吗?
· 战争是我们生物本性的归宿吗?
· 科学重要吗?
【书山有路-政治篇(1)】
· 自我推销的范文- 读奥巴马的《大
· 信仰与政治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 《世界是平坦的》书评
【书山有路-心理篇(1)】
· 面对灾难,你准备好了吗?
· 完整大脑与后信息时代 《A Whole
【书山有路-科普篇(1)】
【书山有路-经济篇(1)】
· 古狗随想录(下):一统天下,“
· 古狗随想录 (上):“掌控中的混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书山有路-文学篇(1)】
· 一扇管窥当代大学生心灵的窗户——
· 道可道,非常道 – 读《遥远的救
【书山有路-传记篇(1)】
· 华盛顿政治的一扇窗口:Tenet自
· 《食祷爱》:心灵疗伤的良方
·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 ——《滚雪球》
· 洋“愚公”的故事 – 《Three Cups
【学海无涯】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神秘的中微子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书山有路】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自律的本能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政治经济】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 杨安泽(Andrew Yang)和《对普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生活百感】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放暑假啦!休博到秋天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休博到明年一月
· 停博一阵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朝华午拾】
· 为什么调制解调器会有不同速度?
· 什么是网路电话?
· 旧文重贴:谈谈学习中的思考
· 菜鸟上路——我的第一份工
· 怀念敬爱的黄老师
· 感恩节前话感恩
· 数学竞赛与我
· 哲人讲座
存档目录
2024-02-04 - 2024-02-04
2024-01-06 - 2024-01-06
2023-12-06 - 2023-12-18
2023-11-20 - 2023-11-20
2021-08-24 - 2021-08-24
2021-02-02 - 2021-02-24
2021-01-25 - 2021-01-25
2020-10-05 - 2020-10-20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8-26 - 2020-08-29
2020-07-15 - 2020-07-15
2020-01-05 - 2020-01-05
2019-11-27 - 2019-11-27
2019-10-20 - 2019-10-26
2019-08-15 - 2019-08-15
2019-07-27 - 2019-07-27
2017-05-06 - 2017-05-06
2017-04-19 - 2017-04-19
2017-03-11 - 2017-03-19
2017-02-06 - 2017-02-06
2016-11-22 - 2016-11-22
2016-10-24 - 2016-10-24
2016-07-11 - 2016-07-11
2016-06-09 - 2016-06-26
2016-04-07 - 2016-04-07
2016-02-03 - 2016-02-23
2016-01-05 - 2016-01-19
2015-12-08 - 2015-12-16
2015-11-03 - 2015-11-12
2015-10-20 - 2015-10-28
2015-09-23 - 2015-09-30
2015-06-04 - 2015-06-04
2015-05-04 - 2015-05-26
2015-04-07 - 2015-04-21
2015-03-03 - 2015-03-30
2015-02-05 - 2015-02-24
2015-01-14 - 2015-01-29
2014-11-06 - 2014-11-24
2014-10-01 - 2014-10-28
2014-09-08 - 2014-09-24
2013-12-04 - 2013-12-11
2013-11-06 - 2013-11-27
2013-10-02 - 2013-10-30
2013-09-04 - 2013-09-24
2013-06-03 - 2013-06-03
2013-05-01 - 2013-05-29
2013-04-02 - 2013-04-24
2013-03-06 - 2013-03-27
2013-02-05 - 2013-02-28
2013-01-03 - 2013-01-30
2012-11-14 - 2012-11-28
2012-10-02 - 2012-10-31
2012-09-04 - 2012-09-26
2012-08-14 - 2012-08-30
2012-05-02 - 2012-05-02
2012-04-09 - 2012-04-17
2012-03-13 - 2012-03-28
2012-02-07 - 2012-02-29
2012-01-03 - 2012-01-31
2011-12-07 - 2011-12-2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4 - 2011-10-11
2011-09-05 - 2011-09-27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5 - 2011-07-27
2011-06-21 - 2011-06-28
2011-04-01 - 2011-04-07
2011-03-09 - 2011-03-23
2011-02-07 - 2011-02-28
2011-01-03 - 2011-01-31
2010-12-03 - 2010-12-14
2010-11-10 - 2010-11-23
2010-10-01 - 2010-10-30
2010-09-01 - 2010-09-29
2010-07-02 - 2010-07-02
2010-06-01 - 2010-06-29
2010-05-07 - 2010-05-26
2010-04-01 - 2010-04-29
2010-03-03 - 2010-03-29
2010-02-04 - 2010-02-27
2010-01-09 - 2010-01-31
2009-12-03 - 2009-12-19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4 - 2009-10-31
2009-09-01 - 2009-09-30
2009-08-29 - 2009-08-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