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人际交流的模式: 何时需要较真? |
| 人们沟通时有不同的模式,即沟通的目的。是不是应该较真,就和当时的目的有关。在我看来,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闲谈:谈话的目的不是交流信息,而是表达双方的good will。这时就根本不应该较真。如果对方说“今天天气很好”,你说“看你怎么定义今天。早上一点至两点之间曾下过阵雨”,那就不好玩了。
教育:谈话的目的是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对方。那么是不是较真就要看对方的情况。既要足够较真免得对方误解,又不能太较真反而把对方弄糊涂了。很多人犯错误就在这一点,特别是教孩子时。有时追求概念绝对严格,绝对全面,反而把对方turn off。
显摆:谈话的目的是显示自己的知识,比如在面谈时。在社交场合也有这种需要。这时是否较真,就看自己的感觉和需要了。
抬杠:谈话的目的就是看谁赢得争论,真正的是非倒不是主要的。这时不但要较真,而且还可以强辩,狡辩。其中的乐趣就在于思辩练习。
以上几种沟通模式都是可以接受的社交行为。但是如果双方处于不同的模式,就会造成问题。最明显的是一方在“抬杠”模式,而另一方在其他模式。
另外,“教育”和“显摆”之间也常会混淆。比如一方说:“这个很简单,你自己去查一下吧。”这是在显摆:我是知道答案的,但我没有兴趣帮助你知道。如果对方是在“教育”模式,确实想学习,就会有挫折感了。有一次我访问一个教授,他对我解释他的研究。我听了想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我开始说“So what you did is just ...”谁知他不等我说完就勃然大怒,差点拂袖而去。我连忙解释我用just这个词并没有贬低他的意思,才算把谈话继续下去。现在想来,其中问题就在于沟通模式不同。我是在“教育”模式,把确认自己的理解正确看得比show respect更重要。而教授是在“显摆”模式,而认为我的反应一定是评价,而不是讨论。
而且,模式在沟通过程中还会变。经常是在教育和显摆之间。如果本来的目的是“教育”对方,而演变成了“显摆”,那就叫"carried away",而对方就难免一头雾水了。
所以要有成功的沟通,一定要对当前的模式有敏感的理解。把握“较真”与“装闷”的尺度,关键也在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