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造就了史无前例的辉煌。从工业革命起,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和扩散,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可说是指数式地进步。上个世纪“冷战”的结局更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作了背书。当今世界上的新兴国家也大多采用资本主义作为发展模式。当然,我们都会同意,与任何社会制度一样,资本主义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但是在今天的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消亡是否已经开始?它将会被怎样的制度所取代?这里谈谈我个人粗浅的看法。
资本主义在当今是否已经过时?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复习一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基础。资本主义是基于两个基本假设。第一:物品总的来说是供不应求的。所以凡是所以凡是能增加产出,限制消费的机制都是好机制。它的基本追求就是给人以努力工作的动力,鼓励人们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最多的产品。第二:人的基本动力就是自己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经济人”。控制,协调人的行为的基本方式就是提供合适的物质奖励和惩罚。有了适当的奖惩机制,人出于“自私”的动机,就会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而下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条基本假设在当今社会(至少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受到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物质产品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近年来可以说大部分产品的产能都超过需求。而对于人们生活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所以社会的挑战已经不是发展生产能力,而是引导资金和市场,让生产能力真正起到提高生活品质的作用。而这个功能,却不在资本主义的考虑范围内。当然,现在的我们经历的“生产力过剩”还是局部的,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的消费需求没有被满足。但是这些人的问题主要是分配和流通造成的,不是靠继续提高生产力就能解决。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总有一天会实现总体的生产力过剩。
今天,所谓的资本家们,他们的收入和资产已经大大超过了个人以至几代人的消费需要。对他们来说,赚钱不是改善生活的手段,而是标志成功的“记分牌”。所以无限的成功欲望造成了无限的赚钱欲望。而他们要赚钱,就需要工薪者努力劳动。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就是努力欠债花钱,努力工作还债,像转轮上的小白鼠一样停不下来。这也许就是马克思说的“异化”:不是为了满足消费而生产,而是为了“消化”生产力而“创造”需求。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当时,这并不重要,因为多生产了总是好的,不管目的如何。但当生产力已经饱和的时候,“赚钱”的欲望会导致破坏性的后果,如最近的金融危机。
即使从发展生产力来说,资本主义的激励机制就是靠奖赏加惩罚。这对于生产线上的工人是很卓有成效的。但是现代社会不是需要人们工作更努力,而是需要人们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就需要不同的激励机制。需要让人感到工作成绩对于自己高层价值的满足,而不仅是物质上的回报。工作将成为更加个性化的活动。心理学实验表明,对于要求较高脑力的工作,往往过度的物质利害关系(stake)反而会给工作者带来注意力分散而影响工作成绩 (请看这个视频演示:http://www.youtube.com/watch?v=u6XAPnuFjJc)
所以,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支柱已在今天已经受到挑战。而这已经不仅是理论思辨。美国作为处于社会发展前端的社群,已经显示这方面的迹象。民意调查表明,美国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是最理想模式”的人,从2002年的80%减至2010年的59%,甚至低于中国的认同率。当然这里有对于目前经济状况的反应因素,但可能也反映了一个趋势。而且,美国已经有部分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之外。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维基百科”和“开源软件”。其实类似的基于兴趣和自愿的社群组织还有很多,它们对于经济产出的贡献越来越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这些目前还在发展初期的经济活动代表了我们经济中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而创造性在经济中的地位将会日益重要。
那么如果资本主义开始走向消亡,什么能取代它呢?到现在我们知道的选项只有共产主义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当然,冷战的结束被看成是共产主义实验的失败。但是那涉及的只是列宁主义“从资本主义落后国家开始,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一特定的形式。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模式其实从来没有被实践过。这里,我们也只能作些能粗浅的猜测。
小时候学政治时,我总认为共产主义实现的条件“物质充分涌流”是不可能的,所以共产主义只是空想。到美国之后,慢慢看到了“产能过剩”。但是也发现另一个障碍: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在共产主义制度下,人们一定是好逸恶劳而且贪得无厌,最终社会破产。
但是近来我的看法是:人有内在的工作愿望,而且物质需求也是有限的。但是资本主义文化把工作变成一种需要奖赏才做的”苦差“,而且鼓励消费作为满足自我成就感的途径。这才造成了“不愿工作”和“无限消费”的心态。这里是个悖论: 资本主义创造了共产主义所需的物质基础,却又产生了摧毁共产主义的精神基础。
由此可见,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障碍不是马克思,列宁所说的,资本家及其国家机器的反抗,而是资本主义造就的文化和心态。所以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通过革命,而是通过一种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渐变,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逐渐被人接受。当然,在我们这一代恐怕很难实现了。但是也许会出现一些孤立的群体抛弃资本主义的生活理念。例如现在中国就有不少”知天命“年龄层的人,放弃了成功的事业,简化物质需求,而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生活方式的闲适。在美国,“道康泡沫”破裂后也有这方面的报道,不过不知道现在怎样了。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而且从“独善其身”发展到体现出社会价值(例如通过无偿自愿工作创造巨大价值),就有可能触发社会范围的转变。
但是资本主义不会在一夜之间垮台。生产力过剩在很长时间内可能还是局部的,只在一些国家和一些行业中出现(例如能源和自然资源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是供应制约的)。而且现在的很多职业还不可能“成为人生第一需要”,而必须在报酬下才会有人做。社会心态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当人们逐步着眼于物质消费以上的精神满足时,人的理念,追求,梦想的多样化会大大增加。所以,也许有一天有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会像今天的资本主义一样普及。但在那之前,我们将面对一个多元,分割甚至令人眼花撩乱的“后工业,后科学”世界。
所以,我不知道什么会代替资本主义,也许没有人知道;但是社会总是演化的,没有一种社会制度能永远生存。这也是生活的趣味所在吧。
【附记:】“政经随想”至此结束。为纪念“九一一”事件十周年,下周停博一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