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大政府能救美国吗? |
| 本世纪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成长。在过去十年中,联邦政府开支增加了50%,政府雇员(除军队外)增加了约20%。根据2008年的统计,美国家庭收入最高的十个郡中有六个在华盛顿地区,而前三名全都在华盛顿地区。
从美国建国起,对于政府权力过大的担忧就一直存在。为此,美国宪法中特地规定了“人权法案”,保障地方和个人的权利不受政府的侵犯。然而,经历了恐怖袭击和金融危机之后,人们期望政府带来安全,帮助人们渡过经济困难,甚至愿意为此放弃一些自己的权益和财产。所以政府越来越大也就顺理成章了。然而,虽然面临的困难时暂时的,“大政府”却可能成为永久。如Dick Morris 所著《灾难》(Catastrophe,2009)中指出的,至少有两个变化是令人担心的。
一个是通过几次的加税减税以及贫富差别的增加,目前有近一半的美国人不需交纳联邦所得税。收税区别不仅是贫富人群之间财富转移的问题,而且对于美国的政治图景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有近半数的人不用交税,他们就会倾向于要求更多的政府服务,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没有代价。于是政府的扩张就在选票上得到支持。民主社会的基本信念,就是“纳税人”是国家的主人。而近一半的“主人”不是纳税人,那民主也就岌岌可危了。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变化,是政府日益介入国家的经济活动。联邦政府为了应付金融危机推出了庞大的救援计划,由政府出资入股金融机构。这不仅为这些机构的运作提供了经费,也介入了它们的管理。例如,对于AIG发放奖金的做法政府就曾强力干预。理论上说,这是临时措施。等金融机构运行正常后政府会很快退出。但这个退出是否成为事实,还有待观察。同时,金融风暴以来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也加强了力度。这些发展加起来,是否离“银行国有化”进了一步?这也是个问题。
以上这些变化,都不会随着目前困难的消失而消失。对民主党来说,“大政府”一直是其中心理念之一。既然有机会扩张了,就不会自愿收缩。而共和党人小布什在“九一一”恐怖袭击后也采取了扩大政府的做法,把财政赤字推到了新高。如果共和党再次执政,是否会改弦易辙,回到“小政府”的做法?这也远非定数。
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在同意目前政府的政策时,就认为大政府是件好事,因为那更有利于那些政策的推行。但问题是,在一个民主社会,不可能永远是一种理念和政策占上风。而大政府一旦存在,就是很有生命力的东西,轻易不会退回。所以大,小政府的考量与具体政策的争论应该分开,才是明智的做法。
不管从历史上还是从直觉上,我们都同意,当面临危机时,我们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这种时候,政府统筹行动和集中资源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美国很多危机就是政府自己造成的。伊拉克战争就不去说他了。就说金融危机吧,虽然华尔街的贪婪和无能是主要因素,但“始作俑者”却是政府。为了推行“居者有其屋”的社会政策,联邦政府推动“半官半民”的“两房”降低房贷安全标准,导致“次级贷款”流行。由于“两房”背后有着隐含的政府担保,民间资金也就放心地流入次级贷款市场。同时,政府通过银行监管机制施加压力,要求银行提高少数族裔贷款的批准率,而使得银行降低审批标准。这才造成了次级贷款市场的爆炸性成长和随之而来的投机和泡沫。所以政府究竟是解决之道还是问题本身?这是个值得常常反思的问题。
说到政府,我们往往想到的是法律和法规。美国宪法在这方面对政府加上了很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民不受政府的过度管制。但是政府的另一种权力,是支配财政资源,在协调和调整国家经济的同时推行特定的社会政策。例如中小学教育,从法理上说联邦政府无权干涉。但是通过有条件地提供联邦援助,政府以担负十分之一教育经费的途径,就把全国各州都纳入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理念框架之中。这次联邦政府高至一万亿美元的“刺激法案”,也成了推行能源发展政策和其他社会政策的有力工具。所以,政府掌握的资源越大,其权力也就越大。目前我们面临巨额赤字,加税,特别是给富人加税的呼声很高。而且现实地说,不加税而解决赤字和国债问题的可能几乎没有。但是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如果加税的话,那个额外的收入应该用来减少赤字和偿还国债,而不是用来施行新的政府项目。开源必须与节流同时进行。
在美国呆久了,我们大家都能同意,民主制度远非十全十美。决策失误,利益交换以至腐败的现象应该说是非常常见的。而且从本质上说,民主制度的决策过程就不是最优的,因为选民没有足够的知识和动力去寻求最佳的选项。在找到更好的决策制度以前,限制政府权力就是防止错误决策带来的灾难和抗衡所谓“民主暴政”的法宝。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成熟,在市场运作以外需要政府协调的事务也越来越多。政府越来越大是世界上的普遍趋势。所以,与其问“最佳的政府尺度是多大”,还不如问“哪些是政府该管的,哪些是不该管的”。这个绝不是一篇短文能说清的,但却是我们把握国家和政治大势的一个重要视角。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