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的经济困难和应对过程中表现出的政治无能,引来了很多“美国末日”的言论。对于我们海外华人来说,与祖国经济高速发展,建设蒸蒸日上的新闻对比,更是很难对美国的未来建立信心。这篇文章里,我就想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要说明的是:讨论美国的前途有两个切入点。一个是因为自己生活在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美国的国运和走向与自己有切身的关系,也是自己观察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所以讨论美国的前途对于自己在知识上和利益上都有现实意义。我这里就是采取这个角度。另一个角度是通过美国的困境来证明中国制度的优越和不用改变。这篇文章将不涉及这个问题。 我对美国前途的认识,主要来自对于美国历史的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从来就不是高效率,而是有意设计成一个混乱,缓慢的过程。虽然美国宪法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但正如制宪和建立联邦政府的积极推行者麦迪森(James Madison)所指出的,由于美国之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存在一个单一的“人民”。有的只是各种相互博弈的利益集团。这个特点保证了以前只在古希腊等小国实践过的民主与共和制度可以在美国这样的大国实行,而不会导致像刚被唾弃的英国“中央政府”那样的暴政。的确,美国宪法中也充满了模糊含混的条文,特别是在一些如联邦与州的权力分配,蓄奴制度的前途等关键问题上。至今,为了宪法是否允许个人拥有枪支还有激烈争论。美国的政治体制也充满了模糊和矛盾。宪法墨迹未干,“国父”们依然健在的时候,就在第三任总统的选举中,政见不同的国会与新任总统就在选举程序上僵持,差点造成总统难产。两党政治成形后,政治僵局更是成了政府运作的常态。然而,从宪法通过到现在已经二又四分之一世纪了,美国人口增加了100倍,疆界从13州增加到50州,从荒蛮之地变成了世界唯一强权。而宪法和政治制度却一直在演变和发展中延续了下来,除了一次内战以外没有受到过严重的挑战。我的意思不是说美国制度就是天下最好的制度,也不是说美国在自己制度的框架中没有改进的可能与必要。我只是想指出,美国制度的优点和缺点是相互依存的。我们考察这个制度,也需要把两者联系起来考虑。 从战后的历史看,在每个十年美国都遇到过貌似“无解”的困境。五十年代与苏联的对峙,历史上第一次输掉了一场战争(朝鲜战争),麦卡锡主义;六十年代总统被刺,越战泥潭和种族冲突;七十年代能源危机和严重经济衰退;八十年代经济低迷,赤字高企,日本和德国步步紧逼;九十年代末的道康泡沫;本世纪起的恐怖主义威胁。。。有趣的是,这些困境大多数不是因为政府的“英明决策”而解决的,甚至大多数都谈不上“解决”,而只是时过境迁让位给了新的“困境”。如果你读报的话,任何一个时期美国都好像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之中。关于“美国末日”的专著,在美国也从来没有缺席过。然而,那么多年美国也就磕磕碰碰地走过来了。 就拿中国从文革走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七十年代中期开说吧。那三十多年中,中国无疑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美国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七十年代中期的美国,刚经历了越战的失败,又将要面对大使馆人员被伊朗劫持的奇耻大辱。国内政治上刚发生了水门事件那样史无前例的丑闻。经济上面对油价飞涨,国内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失业率居高不下(在八十年代初曾超过10%)。想来当时“美国末日”的呼声不会比今天少吧。在社会进步方面,“反歧视法”1968年刚刚通过,1971年还在为黑人白人同校上学而打官司。民权运动方兴未艾,马丁路德金1968年刚被暗杀。当时谁能想到一代人以后,一个黑人能当上总统?那时大学生中少数民族比例是17%,今天是37%。而人工流产也是1973年才全面合法化的。在生活水平上,当时有50%的人家没有空调(今天贫困线以下的人家中也只有22%没有空调)。当时连美国首都都没有地铁。如此“忆苦思甜”并不是要说今天我们不应该抱怨,而是想说明,“发展的眼光”对于美国也是适用的。 当然,正如投资界常说的,“过去的表现不能保证将来”。我也认为,美国目前遇到的挑战是结构性的和长期性的,不是“挺一挺”就能过去的。而且从长远看,美国二战后“超级大国”的地位其实是特殊历史形势造成的,并不代表美国的应有地位。比如说,中国人勤劳聪明,吃苦耐劳一点不比美国人差,完全有理由过上同样水平的生活。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甚至人均GDP接近或超过美国,都是早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美国是否会从此堕入深渊,走向灾难?当然谁也不能打包票,特别是谁都看不到“隧道口的亮光”时。但是考虑到以上所说的种种,我觉得有乐观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