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長壽、淡然生死,兼回老度和ㄧ冰留言 12/05/2020 (一) 分享當白鼠取得的經驗。 老度博在【簡簡單單煎牛排,米其林級不是吹的https://blog.creaders.net/u/14263/202012/390819.html】一文後留言道: 【不可吃牛排,更不可把肉來煎,高溫油和牛排外層都化成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這種食物會直接堵塞冠狀動脈,導致冠心病,等於是毒藥。 中年以後少吃牛肉,吃些魚類和鳥類來補充肉類蛋白質,雞蛋也不能多吃,心臟和大腦都有細微動脈,小心堵塞,使自己心腦功能受損。】 本人和許多中年後的人,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女人一樣,在健康開始走下坡路時,不得不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開始節制飲食。微信群中雞湯信息,後浪追前浪,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更有著名養生大師,壯志未酬身先亡。叫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本人已活到七十有餘,對飲食養生,有資格用親身經歷說道。 80年代出國,一腳從缺吃少穿的故土,到了富裕的西方。雞腿可以煮一大鍋,英國的豬頭不要錢、白送。。。。 本人工作的大學醫院、帶血透中心的腎科,全校、全院最富。咖啡間的東東全免費。冰箱裡的冰牛奶,加上一種粉紅色的糖漿,特香!是本人的最愛,每天喝上近一升(兩磅多),爽! 直到前幾年,才偶然悟到,我喝了近四年的牛奶不是牛奶,是奶油(Cream)!難怪那麼香,還總抱怨,沒有任何地方的牛奶,有比利時的香。不是我蠢,出國前牛奶就是牛奶,沒有分類。有奶油蛋糕、奶油冰激凌,但原料奶油長什麼樣,不知道。 比利時的同事們見我大杯大杯喝奶油,為什麼不吭氣?他們一定是怕傷了我的自尊心。司湯迖、莫伯桑等作家,在多篇著作中都提到大都市人的奴性、和鄉下人的傲氣。我就是有那種典型的鄉下人的傲氣。導師和同事們都小心翼翼地幫我維護着,生怕碰疼我的自尊心,所以我一直不知,自己大杯大杯把奶油當牛奶喝。 我因鄉下人的傲氣,加之英語糗,曾鬧過不少笑話。每當我鄉下人的傲氣發作時,他們都小心異異順着我,只求我不說,”I will go home!” 所以沒人對我說,那是Cream,是用來沖咖啡的,不能當牛奶喝。於是我這鄉下人,把Cream當牛奶一喝就是四年,直到我離開。 幾年中每天近一升奶油,還經常蹭高脂高蛋白的醫生工作歺。體重沒增加,膽固醇等指標維持最佳值,血壓不高不低,比一般血壓計還穩定。可見高脂高蛋白不影響健康。 本人的唯一問題是,更年期後的體重增加。為控制體重,吃過一個月的高脂肪(天天牛排、五花肉),高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穀物全無)。每天吃七八個整雞蛋仍然餓,這般辛苦,也不見體重減輕,但膽固醇等指標也沒變化。再次證明,高脂高蛋白不影響健康。 所以老度博說牛排吃不得,是太過小心了。不妨放開些試試,當然要注意,個體有差異。有個朋友,長期吃雞蛋扔掉蛋黃,也不見膽固醇降底,可見蛋黃是白扔了。 即便高脂高蛋白有些影響,世間萬物都有利有弊,也沒必要過苦行憎的生活,適量控制就行了。放棄這麼多好東東不吃,不難受嗎?該吃吃,該喝喝,高興就好。 本人覺得,影響長壽的第一因素是動惱的程度。君不見那些勤動惱、不退休的知識分子,大多長壽?巴金、冰心、楊降等人,還抱怨長壽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活厭了,求死還不得死。還有清華多教授,不退休,健康長壽。 想長壽的,就多動惱吧! (二) 一冰博在【“我死了不要你們這幫龜孫子送花圈”https://blog.creaders.net/u/14263/】一文後留言道:【中國人講究死後哀榮,有啥意思?除非其人對社會進步·民眾福祉有巨大推動作用,作出重大貢獻,其餘的普通人折騰個啥。 我倒是很喜歡影后嘉寶和張愛玲的晚年,遠離人群,象真正的女神。 記得看過一部電視片,是勞倫貝考爾飾演一位美國女繼承人,死後被推走的時候,她的僕人們和她平靜道別,跟了她幾十年的管家把她的骨灰撒在附近的湖裡,多好,就應這樣平靜地走。】 完全同意一冰博的見解。不能理解、更不羨慕那些風風光光、紅紅火火的喪事。特別同情毛偉人,都風乾成臘肉了,至今不能入土為安,還要供人參觀,熱鬧天安門廣場。這就叫風光?叫偉大?當偉人也真不容易啊! 本人在80年代就寫過簡單的關於身後事的遺囑:死後拒絕任何形式的儀式,哪怕簡單的賓儀館告別。此遺囑當時交給了一個剛畢業分到科里的哥們,㸔中他的聽話,和不會來事。特別交待,哪天我光榮了,請出示此遺囑,制止往我臉上塗脂抹粉、供人參觀。 雖然哥們不時提醒我,那份遺囑還保存完好,但在這方已無作用了。十幾年前,通過律師立了公正過的、有法律效應的遺囑:不進重症病房,不插管,不搶救,不舉行任何形式的儀式,遺體火化,骨灰扔海里,或沖馬桶都行。 特別交待老伴,我去時不要通知任何親友,儘快火化,扔掉骨灰。若有人聯繫就說,我已走了;不問到就不要主動去說。 不怕死,只怕不得好死。只求優雅的、靜悄悄的去,無論去向何方! ----------------------------------------------------------------------
轉, 為了防疫,醫生們把一些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的風險做了等級排序。這些排序是基於醫生的專業知識,並假設參與者已經採取了最大的安全防範措施,包括社交距離、佩戴口罩、手部衛生等。他們評估每項活動的風險分為9個等級: 最低風險——等級1 最高風險——等級9 1. 拆郵件(1) 2. 餐廳外賣(2) 3. 加油站加油(2) 4. 打網球或羽毛球(2) 5. 露營(2) 6. 超市購物(3) 7. 與多人一起散步、 跑步或騎自行車 (3) 8. 打高爾夫球(3) 9. 在賓館住兩晚(4) 10. 去醫院看病(4) 11. 去圖書館或博物 館(4) 12. 在繁華地區逛馬 路(4) 13. 去公園集體散步 唱歌跳舞等(4) 14. 在別人家吃飯 (5) 15. 參加野外集體燒 烤聚餐等(5) 16. 去人多海灘(5) 17. 到商場購物(5) 18. 送孩子上學(6) 19. 在寫字樓里工作(6) 20.在公共游泳池游泳(6) 21. 拜親訪友(6) 22. 去理髮店理髮或去美容院美容(7) 23. 在餐廳里吃飯(7) 24. 出席婚禮或葬禮(7) 25. 坐飛機、火車、大巴旅行(7) 26. 打籃球或踢足球(7) 27. 跟朋友擁抱或握手(8) 28. 吃自助餐(8) 29. 在健身房鍛煉(8) 30. 去遊樂園遊玩(8) 31. 去電影院看電影(8) 32. 出席大型音樂演唱會 (9) 33. 去體育館看比賽(9) 34. 參加宗教儀式(9) 35. 去酒吧喝酒(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