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润和颜宁的回
Original 伢伢复盘 伢伢复盘 2022-11-02 04:30 Posted on 浙江 小刚导演润了,但小刚导演又没run。 按他朋友圈的截图,你可以说他跑了,因为人家在大洋彼岸有好几套房子,早年他也承认过说买来养老的,女儿徐朵也在那边读书,两口子过去主要就是陪她的。 润么本来意思就模糊,不光看身份,也看常住地的,按国际移民组织的定义,要在“所在地生活6个月及以上”。 他八月去的美国,孩子放寒假才打算回,妥妥的半年了。 再者,像冯导这种有票房也拿过国际大奖的名人,要拿美国绿卡太方便,可以走EB2的“高技术移民”,也可以走杰出人才移民。 不管哪个都花费少排期短,最快一年搞定,像国际章、雯丽夫妇、周波波都是这么过来的,他想留下,那不是分分钟么? 但你说他“没跑”也没毛病,只要没入籍,怎么说都可以。人家说了会回国那一定会回,没法回的贾会计都要“下周回国”呢对吧。 对比之下,冯导在国内有事业,目前看也没犯啥事,没理由不回来啊,一个吃惯了老北京炸酱面的人,你以为真能咽下去可乐和汉堡啊? 再说了人家已经是名利双收,财富也是合法所得,在哪买房在哪住,把孩子送哪念书,都是基于人性的生活考量,跟润不润无关。 他只不过是做了大多数有能力人的选择,两手准备两边下注,哪儿有利往哪儿走。 换做是你,兜里稍微有点钱,也想春天在巴黎,夏天在悉尼,秋天在纽约,冬天在新加坡不是吗? 旅居海外不等于对故土就不热爱,徐庶老师还“身在曹营心在汉”呢,孙悟空离开了队伍还说我“身在水帘洞,心随取经僧”呢。 这边是冯导薛定谔的外润,那边则是颜宁教授实打实的往回润。 颜老师近期官宣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一职,堪称最美逆行。 科学家圈子里,颜是真正的顶尖人才,这种咖位的能再回国,怎么说都是极好的事,能带动行业发展,也可以激励更多科学家回来。 当然也有不同评价的,有个说法是,颜所在的结构生物学领域,在强大的AI面前,相当于手工织布遇上珍妮纺织机,前路黯淡。 作为深耕领域多年的人,她这时候换个赛道,会比一条路走到黑好。 太专业的知识咱也不懂,但回归的节点确实很微妙。 2018年川建国提出“China Initiative”,将在美半导体、生物学、AI等领域的华裔科学家列为调查对象,严格限制其签证和出入境,目的在于科技方面打压中国。 到了拜振华时期,换个名字制裁加码,动不动就以“安全和技术威胁”为由碰瓷华裔科学家,轻则丢饭碗重则蹲大牢。 都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人家这是摆明让你必须做选择,去还是留。颜教授回国,不知道是否受这方面的影响。 不过比起她的归来,咱更关心的是:当初她为啥要走?这次回来了,还会不会再走? 科学家的舞台在学术,她这回从教授变院长,今后会不会和她导师一样,不搞学术走仕途了呢? 在冯导和颜老师身上,我总结出两点: 1.对于有选择的人,你做任何选择都有人议论的。你国内混好了往外走,人家说赚肿了跑路;你国外有成往回走,人家说那是你在外混不下去了。 2.同样是名人,有家庭人士的选择和单身狗的选择,还真不一样啊。 不知为何,我脑海中突然就蹦出了钱学森教授,因为和现在名人中外两边游走不同,作为“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钱老当年可是清仓式回国,回了就再也没走过。 而作为有家庭的人,他这个选择一做,影响的不光是自己,还有子女。 当年带全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时,他的长子钱永刚只有7岁。 他还不知道登上的是一艘改变命运航向的轮船,只是和妹妹觉得旅途好长,船开了好久好久都没靠岸。 小朋友在美国出生和成长,喝牛奶吃面包,回来后不敢喝热牛奶,因为美国的都是冷的,爸爸讲热的放凉不就冷了。 他觉得中餐不好吃,父母就规定,只要是煮熟了饭就得吃完,管你好不好吃。 他从小讲英文,中文完全不懂,回来上学跟老师交流,老师听了也懵,他想跟父亲沟通沟通,但妈妈讲爸爸很忙没有空。 好在小朋友适应能力强,很快他就熟练了中文,然后英文全忘光了。 十几岁时赶上动荡时期,2次辍学最后只好去当兵,在基层连队一待就是9年。 那个年代对知识分子有偏见,人家觉得你家在美国那么好的条件,放弃了来到中国,是不是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居心? 他表现的越出色,人家就越不信任,连所在连队都很多年都没评优,后来上头一生气把他调走了,两星期后连队就评上优。 高考恢复第二年,他终于考上国防科大,进校发现自己比其他同学整整大十岁。 毕业时都34岁,之后自费留学,去了父亲的母校加州理工,那年他38岁,而父亲38岁时都是已经是加州理工教授兼喷气推进中心的主任了。 他进加州理工是免试录取,据说是源于校长的承诺。 1950年9月钱老被美国司法部无理拘禁,关押在洛杉矶特米诺岛的拘留所,15天的关押让他瘦了15斤,还一度不会说话了,出来后精神萎靡。 校长安慰他说:“不要消沉,好好工作吧。不为政府为孩子。等孩子将来上加州理工,给他免试。” 他回国那年,校长又重申:“我当时说过的话,还管用的。这也算是做儿子的,沾父亲最大的光吧。” 重回加州,小钱是很唏嘘的,他去找小时候的玩伴,发现这些教授们的子女们,无一例外都发展的很好,最差也是美国著名大学里的终身教授,只有自己是个nobody。 钱家是大家庭,在美国有不少亲戚,比如钱老堂弟钱学榘,比他小3岁,从小一起长大,都毕业于交大,都进了麻省理工的航空系,毕业后都从事航空研究,两兄弟还一度被传为美谈。 钱老回国时喊弟弟也一起,但他斟酌之后,决定还是留美,后来担任波音公司的总工程师。这一别,也让两兄弟从此天各一方、各为其主。
父亲做出的选择也决定了儿子们的路。 钱永刚原本是家里长辈们公认的最聪明的孩子,但他跟着回国没学上的时候,堂弟钱永健已经在美国的中学里,做起了科学实验,并拿到了有少年诺奖之称的“西屋科学天才”奖。 他好不容易30岁挤进大学,堂弟29岁就已经哈佛博士毕业去加州伯克利做教授了; 当自己一把年纪在硅谷的台湾公司投简历的时候,堂弟已经成了学术泰斗,并拿下诺贝尔化学奖了。 为此有人说,钱老回国让我们的原子弹发射至少推进20年,但如果他没回国,儿子也不会三十几岁才上大学,40岁才拿到硕士学位了。 钱永刚自己也说:“如果我不是钱学森的儿子,可能得到的会更多一点。”
这大概就是名人之后的无奈吧,硕士毕业后,他没有急着回国,而是在硅谷的计算机企业工作了很多年,直到父母年迈才回去照顾。 有人说他这么选择很傻,因为按照他父亲的资历,在国内学术圈桃李满天下,早点回国,随便哪个熟人推一把,也能各种教授、Y士加身了。 钱老年轻时精力全扑在工作上,对孩子基本上散养,晚年有次跟儿子讲: “你小时候我就是太忙顾不上,如果当时每周给你出点数理化题,坚持下来,也能想考哪个大学都能上了。”言语之间尽是深深的遗憾。 可惜没有如果,儿子听完没说话,因为他知道,就是有如果,父亲还是会忙事业,不会有时间一起做题。 之所以这么说,只是想说明,当爸爸的心里还是关心儿子罢了。 自己这一生历经坎坷,钱永刚有过痛苦的时刻,但早已释怀,他说也设想过假如当年没回国,现在的生活会怎样。 但他也清楚,就算早先知道会有后面的这些辛酸和委屈,父亲也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钱老在美国进过监狱,回国也因为风波进过局子,从里面出来的时候,他安慰家人,不要消沉,要继续工作。 说我们回国的初衷,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现在国家有困难,我们也要同进、同退、共患难。为了国家为了大家,忍下小家这点委屈,没什么。 现在钱永刚任交大钱学森图书馆的馆长,每次带人参观,他总是会朗诵一段话,这话是父亲当年回国前对美国记者说的。 1955年9月17日,他们一家来到洛杉矶港口,等待回国的邮轮,码头上挤满了记者。 有人问他是否还打算再回美国,他答说: “我不会再回来,也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今后我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怎么说呢?我在写这篇文章做素材收集的时候,还读到很多不适合公开写的故事,但看冯导、颜教授和钱老三个人的选择,我的内心的感慨汇聚成了两个: 第一,人生在世,我们总是要不断的做选择,名人要做选择,普通人也是。而人生不同阶段,选择也会不同。 年轻时的选择和年迈时会不一样,有家庭的选择跟单身狗时又不一样。 同样的,一无所有时做出的选择,跟功成名时也会不一样。选择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对待选择的路。 第二,归也好润也好,都是个人选择,认为润的就是卖国,回的就是爱国,就属于格局小了。 对那些真正有能力、有追求的人来讲,这个“国”和政治无关,它是穿越历史和朝代的、被儒家文化所深度影响的“国”,是仁义、忠孝和家国责任。 不管身在何处,你热爱这里,希望它科技强盛、百姓富足,那就是爱国,就像钱老说的那样:“中国,永远是中国人的中国。”
相关文章 颜宁回国真正的内幕是什么?公道在人心,阎润涛先生安息! - 万维读者网博客 (creaders.net) 颜宁、施一公、阎润涛先生的故事 - 万维读者网博客 (creaders.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