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卷了!宇宙的盡頭已經下沉到地攤,中國大媽都沉默了 Original 智穀子 智谷趨勢 2022-09-29 04:44 Posted on 廣東
太卷了!宇宙的盡頭已經下沉到地攤,中國大媽都沉默了 (qq.com) 最近,我的朋友圈裡,涌動着一股動輒百萬的創業潮流——擺地攤。
在我實地考察+網上衝浪後,發現了三個不同尋常的變化: 第一個,路邊攤品牌化,率先出攤的就有麥當勞、肯德基、海底撈、蜜雪冰城,甚至五星級酒店香格里拉都屈尊擺攤了。 第二個,路邊攤白領化,“學歷膨脹”不僅發生在外賣大軍和基層公務員隊伍,去路邊攤問問就知道這些攤主們有多深藏功與名了。 第三個,路邊攤濾鏡化,在小紅書、抖音、豆瓣等社交媒體活躍着的地攤民間“導師”渲染下,擺攤成為開民宿後美顏濾鏡最高的行業。 十年前,不少人的父母都會“威脅”小孩,你要不好好讀書,長大後就得去擺攤。 今年,不少年輕人忍不住想告訴家裡人,我985、211畢業,在北京/上海工作,擺攤賣冰粉。
要不是親眼所見,我絕對不相信,五星級酒店香格里拉都開始擺路邊攤了! 昨天,朋友圈流傳了一張圖,深圳街頭,福田香格里拉酒店都開始擺路邊攤賣早餐了,而且生意很好。 (截圖自微博)
更沒想到的是,率先解禁路邊攤的是上海,敢為人先的卻是深圳人。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在國慶前夕通過了新修訂的《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不再全面禁止路邊攤。但新政策要在2023年1月1日實施。 香格里拉酒店,好歹是五星級酒店,自助早餐都百元起步的,與路邊攤似乎不太搭。不過有網友爆料,早在2020年6月,包頭的香格里拉酒店就開始試水路邊攤了。 重點是價格還很親民,10元一份炒麵、皮蛋瘦肉粥、魚皮粥,3元一顆茶葉蛋。買滿58元還能減免停車費,為了停車費也要支持一下啊!
除了香格里拉,麥當勞、肯德基和必勝客等國際快餐巨頭們,也加入了路邊攤大軍。 一把塑料椅、一個外賣包、一張宣傳海報、一位服務員,簡易版的早餐攤就完成了。 他們摸准上班族的節奏,每天早早占據寫字樓、商場外、地鐵口等人流量高地。 一份8塊錢的肯德基早餐,有肉有蛋有咖啡,掃碼就能帶走,性價比幾乎可以與中國人傳統路邊攤相媲美。 地鐵口擺了十幾年早餐攤賣包子豆漿的大媽,是萬萬沒想到啊,這年頭擺個路邊攤,都要與跨國公司和五星級酒店競爭了。 最近,大媽出攤的積極性都肉眼可見下降了。 在國際餐飲巨頭們紛紛屈尊擺攤的時候,我還發現,國內餐飲巨頭們也坐不住了,要下場分一杯羹。 中國新聞周刊就報道,今年4月疫情下的北京,線下受阻的餐飲業求生欲拉滿。
“20塊錢一盒的西紅柿雞蛋蓋飯、25塊錢一盒的宮保雞丁蓋飯……”線上外賣、線下外擺、預製菜,社群團購等等,全聚德把能用的招數全部都用上了。 而海底撈則在商場樓下開闢了3㎡的攤位,不僅賣自家的自熱火鍋、火鍋底料、辣椒醬等產品,甚至水果和蔬菜的豐富程度堪比菜市場。 被稱為“線下拼多多”的蜜雪冰城,也設了1㎡左右的“蜜雪小站”,把做好的飲品往馬路邊一擺就開始營業了。 以前的路邊攤,只有來自義烏小商品市場的不知名產品,如今路邊攤的“品牌含量”真是越來越高了。 路邊攤品牌升級,恰恰說明大牌越來越“懂”中國人了——懂中國人的需求,也懂中國人的錢包。
在武漢某街頭,某位博主現場採訪擺攤小姐姐,“擺攤多久可以賺一台特斯拉?”。 小姐姐脫口而出:“三個月”。
真是隱藏的市井富豪啊!難怪民間傳言——“十年打工一場空,擺攤三年變富翁”。 朋友們,有沒有發現,路邊攤白領化越來越明顯了。 有幾個特徵,一是攤主年輕化、高學歷化、時髦化。 走在街頭路邊攤上,擺攤的潮男潮女居多,穿着吊帶衫、化了精緻妝容的小姐姐,戴着鴨舌帽的小哥哥,隨機一個都可能是半個網紅。 二是出攤設備越來越高端,沒個豪車都不好意思出來擺攤了。 擺攤,已經不是三輪車、摩托車的時代了,而是私家車時代。 在深圳羅湖區的茵特拉根小鎮,晚上路邊攤一片繁。網友爆料,能看到陸巡、X5、卡宴、大G、小麵包、特斯拉各種擺攤的車。
(截圖自微博) 豪車擺攤不出奇,你見過大拖車後尾箱擺攤喝茶嗎?
(圖源自微博@每刻地產) 你可能知道“擺攤神車”五菱宏光,但你見過用奧迪運牛雜的嗎?截圖中這位牛雜小哥,出攤用的就是奧迪,他還爆料:“家裡還有一台路虎”。 三是攤主前職業白領化。 地攤江湖,臥虎藏龍,可不是說這個攤主是某條村的村花,那個攤主是某個縣的煎餅傳人,說的是現在擺攤的年輕人,並非都是找不到工作的Loser,甚至他們的職業比你還風光一百倍。 這不,在杭州武林夜市,就有一個被錢江晚報報道過的“老撾冰咖啡”路邊攤。攤主優雅的形態和姣好的面容,都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原來這是一名“空姐”,因為疫情對航空業的巨大衝擊,攤主譚秋雨經過多次權衡考量,最終她和同是航空公司職員的男友選擇離開航空公司,擺攤賣咖啡。 除了“空姐”落地擺地攤,還有國企員工也暗暗做起了擺攤的副業。 穀雨最近就報道了一個85後國企員工阿鴉擺地攤的故事。深夜的時候,阿鴉在露營車上面架起來一塊桌板,戴着鴨舌帽,烤着烤腸。 阿鴉發現,有很多同事在這兩年對自己的經濟狀況顯露出一種緊繃感,以前,單位里並不鼓勵員工有副業,但今年,他發現同事們都已經管不得那麼多了,大大方方談起下班之後去開網約車的事。 還有過去幾年最風光的互聯網大廠員工,也加入了這煙火氣十足的“創業”中。小紅書上就有不少擺攤筆記是互聯網從業者貢獻的。 比起普通的擺攤人,這些人連擺攤都在用互聯網思維,美其名曰“賦能”。什麼用戶思維、流程化、社群運營……玩得那叫一個溜。 網上廣泛流傳《辭掉互聯網大廠年薪60多萬的工作,我去擺攤賣涼皮》的文章,裡面提到,小師之前在上海拼多多工作,負責平台運營,裸辭前年薪已經到了60多萬。 雖然賺得多,但要經常出差,工作節奏接近007,“違背了自己生活的本性”,於是毅然決然辭職擺攤卷涼皮,戲稱“上班卷同事,下班卷涼皮”。如今,小師有時間享受生活,也有機會接觸到各種有趣的靈魂。 曾經,站在職業鄙視鏈最下端的擺地攤,如今一躍成為繼開滴滴、送外賣後的第三個炙手可熱的靈活就業渠道。與對抗職場內卷,尋找有趣靈魂掛上了鈎。
“嘿,姐妹們,我發現了一個秒殺眾白領的項目!” 鏡頭一轉,可能就到了某個路邊攤,告訴你,就是眼前這個賣牛雜的攤位,一天賺4000多塊,而且只賣3小時,月賺9萬塊不是夢。 這個橋段熟不熟悉? 擺地攤,可能是繼小資青年開民宿後,美顏濾鏡最高的行業了。 我隨手在小紅書搜了下“擺攤”,就有154萬多篇的筆記,分享者是清一色的帥哥美女攤主們。
南都報道,2022年1月至5月,小紅書平台“車尾箱集市”、“後備箱集市”的相關搜索量較2021年同比增長2866%,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後備箱咖啡”和“後備箱冰粉”。 這些活躍在社交媒體的地攤“導師”,告訴你地攤經濟“造富效應”驚人:如果你的父輩錯過了90年代的下海潮,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一波地攤風口,要不窮一定能傳三代。 說實話,擺攤造富效應確實被誇大了。咱們舉個例子: “手打檸檬茶”,是這個夏天最火的擺攤創業項目,你猜一天能賺多少錢? 咱們來算筆賬:從捶打檸檬,到接茶湯、加糖漿、封口、出杯,需要三五分鐘才能做一杯。晚上擺攤普遍時長在3小時,哪怕不停地做,按3分鐘一杯算,一晚上封頂也就是60杯。一杯賣10塊錢,才能做到600元。 但這是理想狀態,因為地攤同質化很明顯啊!你都想象不到“手打檸檬茶”捲成狗的景象。 在廣西南寧市陽峰路夜市,有1000路邊攤,你猜有多少個“手打檸檬茶”攤? 有個夜市攤主粗略數了一下,這條街上賣“手打檸檬茶”的就有50多家!!!這個項目門檻低,又可以蹭網紅飲品的熱度,於是遍地開花。一晚上能賣出20杯,就已經算厲害了。 地攤導師還告訴你,要有互聯網思維,要立人社,於是五花八門的“地攤明星”都出來了。 比如“西雙版納燒烤攤張國榮”,網友稱:神情憂鬱,甚至那一縷頭髮都非常像!
又比如“廣州廟街炸串肖戰”,吸引了眾多迷妹圍觀。
還有散落在各個路邊攤的“劉亦菲”,比如“南寧冰粉劉亦菲”、“石家莊塔羅占卜劉亦菲”……
這年頭,長得不像明星,都不敢去擺攤了,就問幾個人有這容貌自信?當然,你要自認為是“山東燒烤黃渤”、“長沙燒餅王寶強”,也不是不可以。 地攤“導師”還告訴你,要把“精緻露營”的精髓,搬到擺攤上來。 路邊攤要想流量好,要賣得起價,顏值是第一位。最好能滿足都市男女拍照打卡曬朋友圈的需求。 於是,2.0時代的地攤經濟造福了某多多。在某平台上,文藝、小資情調的“地攤神器”,銷量十分火爆。比如,定製擺地攤掛布(招牌),10元一張,銷量10W+;
7.99元的夜市擺攤裝飾燈,銷量10W+;
還有可移動擺攤網紅小推車,雖然價格高達890元,但銷量也是10W+。
地攤“導師”還告訴你,擺攤關鍵是要有創意,“義烏小商品”留給某多多賣就好了。 於是,賣檸檬茶、冰粉、咖啡、調製酒、涼拌雞爪,都成了今年路邊攤的網紅項目。 廣州白雲區街頭,還有打出“摸貓一次200元,合照1000元”招牌的路邊攤。 但去掉噱頭濾鏡,後面她對媒體澄清:只是為了“話題”並沒有真收錢。
穀雨報道,在雲南,攤主們還會賣一些更稀奇古怪的東西,有人賣擁抱,有人賣自己寫的詩,有人賣日落(攤主手機裡的珍藏)…… 不得不說,是我想象力匱乏了。 去掉美顏濾鏡的擺攤,真不是穿得漂漂亮亮,打打卡拍拍照,與客人交交朋友,每晚只擺3小時就能3個月買特斯拉的! 真實的擺攤,是出攤3小時,準備大半天;是穿着吊帶裙,捶斷雙臂,一看營業額250;是擺着最美的攤,玩着緊張刺激的“貓和老鼠”遊戲……
“擺攤熱”背後不尋常的信號 還有一個更大的疑惑擺在許多人面前,擺地攤與城管“鬥智鬥勇”多年,怎麼現在又回來了? 上海作為中國與國際接軌的窗口,怎麼率先為路邊攤解禁了? 擺地攤怎麼學歷膨脹成這樣子了? 這背後至少有3個不同尋常的信號。 第一,消費的復甦,不能再等了。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消費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大,今年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2560億元,同比增長0.5%。 如果說大型商圈是消費的主動脈,那路邊攤可以說是消費的毛細血管。 這時候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路邊攤,可以說都是一份“為中國GDP作貢獻”的心。只要政府規劃得好,攤主自覺配合管理,我們相信中國草根的力量。 上海解禁路邊攤,不也正是釋放了提振消費的信心,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出來擺攤,也就是鼓勵更多的人出來消費。 第二,路邊攤,成為靈活就業的又一選擇。 今年的就業形勢,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千萬大學畢業就業大軍洶湧而來,互聯網大廠改變大舉擴張的策略,靈活就業者2億人……
(截圖來源:有數DataVision ) 千萬別小看了小小路邊攤的,對兜底就業的巨大能量。它不看學歷,不看資歷,可謂是最平等的就業方式了。 全國經濟普查數據,一家個體工商戶可帶動2.37個人就業。支付寶《2019中國小店經濟溫度圖譜》的調查顯示,中國小店的數量約為1億,包含網店、街邊小店、路邊小攤等,直接間接地,帶動3億人就業。 2020年的時候,“夜經濟”、“地攤熱”就曾復甦過。當時,成都市作為試點城市,率先鬆綁地攤經濟後,2個月後就增加了10萬個與地攤有關的就業崗位。 只要政策放開一點點,就能解決幾千萬人,甚至上億人的就業問題。相信更多的城市,也會跟上上海的步伐。 (截圖自微博) 第三,年輕人的就業觀變了。 雖然今年我們刷到很多年輕人考公熱的新聞,造成一種幻覺——宇宙的盡頭是體制內。 但我們也要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放棄體制內和白領工作的執念,出來跑滴滴、送外賣、擺地攤,重新定義這些最接地氣的職業。 英雄不問出路,在中國很多企業家的創業史起點都是路邊攤,陶華碧擺過地攤、王石擺過地攤、馬雲擺過地攤、“楊國福”創始人擺過地攤…… 誰知道,現在這些自力更生的擺攤年輕人,會不會是下一個陶華碧,下一個王石,下一個楊國福? 當草根欣欣向榮,中國的經濟也就有了活力。
太卷了!宇宙的盡頭已經下沉到地攤,中國大媽都沉默了 (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