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蘑菇云」成绩分布表, 揭露内卷最恐怖的现状 鲁稚的阳台 2023-08-30 15:01 Posted on 四川 当考试的高分段越来越多人,竞争的道路就越来越拥挤,为了不丢分,我们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查漏补缺,重复刷题。面对过度学习带来的危害,理智的家长又该如何避坑? 作者:立正妈妈,国家人社部 高级儿童情商管理指导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 儿童阅读推广人。
今年,一张网传的西安中考蘑菇云成绩单,直接引起全国关注! 用两个字形容你的感受——震惊!除此之外,就是惨烈!
大家都知道,一个正态的成绩分布图应该是纺锤形,两头小中间大。一场考试,高分和低分人数少,中间人数最多,这才正常。 但,当大多数的学生成绩都集中在顶部,彼此之间的差距非常小,成绩较差的人数非常少,就会形成一个头大根细的蘑菇云走势。 蘑菇云状的成绩分布图暴露了什么问题?大家都在往头部挤! 高分段人数越集中,竞争激烈程度越超乎想象。 而这个“人人皆高分”的现象,不是因为题目太简单。像北京这样的“鸡娃头部”,考试再难,高分者依然遍地都是。 深圳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排名前十的高中之间,录取分数线的分值几乎都是仅差一分,“差一分换一校”已然成为了现实。可能考试只是不小心写多一个错别字,选错一道选择题,甚至作文被老师多扣 1 分,就可能要与心仪学校擦肩而过,滑坡掉档,悔恨终身。 分数竞争的白热化,已经从高考提前到了中考。 蘑菇云的成绩竞赛就像龙卷风般,所有局中人都会被卷进漩涡里,很难再出来。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01 高分扎堆,学霸“含金量”贬值 高分扎堆的问题,并非近两年才出现,早在2019年,《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高分通胀”的背后是教育的悲剧》就曾在网上掀起热议。
当时对比2018前后两年的600分上线率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8年全国高考达600分以上的超过34万人,是2017年的2倍多;增长率排名第一的山西省,涨幅达到300%以上;差距最大的河北省,出现裸分700分难以上清北的局面; 同样“涨势喜人”的不仅是高考,中考分数同样“节节高升”。 2022年,上海中考考生总量约8万人,数学成绩在141-150(150)分的有26988人,136分以上的总数达到3.78万人,几乎逼近所有考生的一半。英语成绩在136分以上的,也高达3万多人。
高分并不能带来家长和孩子皆大欢喜的结果,反而会害苦众人。 例如,当排名NO.1的名校分数线是140时,考135的孩子,都会认为只要自己再努努力,补上最后一公里,没准就能一举登顶。虚高的期待值,会导致大家前仆后继地加时加量学习。却忽略了,135到140分这中间,窄窄的独木桥上早已挤满了千军万马。 网友们不禁调侃,“人均学霸”的成绩再次印证了一条黑色幽默的前瞻性:伪学霸与真学霸都能考100分,只不过前者只能考100分,而后者是因为卷面只有100分。 当高分人满为患,“学霸”就贬值了。 从前,九十多分就算牛娃,可以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现在,当班上平均分都高达97、98,就只有满分才算优等生了。而低于95分的,可能就沦为了师长口中的学困生。所以大家只能使劲往高分段卷。
当所有学生的分数都趋近满分时,分数本身就陷入了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中。 分数这把刚性的尺子已经无法选拔出顶尖人才,考试考的不再是谁能拿高分,考的是谁丢分少。分数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分分计较,而是零点几分的计较。 容错率越来越小,压力就越来越大,对孩子的细心程度要求越高。 在“分分必争”的高压下,最终胜出的不一定是那些有才能的孩子,而更多是“细心、耐心、能吃苦”的刷题娃。
这个结论从近些年中高考的状元男女比例中就越发明显: 1999-2008年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女状元数量年年递增。
相对更细心、认真、耐受度高的女生,更适应这种“超量学习”的模式,更容易在这种重复性训练竞争中胜出。
“超量学习”不仅要付出过高的教育成本,同时也会牺牲更多“机会成本。” 那些原本能力优秀的孩子,为了稳住自己头部的位置,也只能跟着刷题不断的卷。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温故”上,没法腾出精力去“知新”。
有数据显示,中国孩子用在复习上的时间是最长的,拼死记硬背,哪个国家都拼不过中国。但创造性思维却不敢恭维,凭借超高分成绩进入欧美名校的中国学生,在后续学业和职场中都表现平平,并不出彩。 高分扎堆,“学霸”看似越来越多,但无人计算过,为了这份高分,我们到底付出了什么代价。 02 分数通货膨胀,造成“过度学习” 高分赛道要跑赢有多难? 专家做过分析,当所有孩子都来到了90分以上,提高1分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倍就会倍增。就像所有短跑的奥运选手,大家的技术、速度都旗鼓相当,此时要提高0.1秒都难于登天。苏炳添为了提高0.08秒就用了三年,期间付出的努力非常人所能及。 同样,当成绩比拼的起点来到90分以后,再考察的就不是大家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学生重复训练后导致的细微差别。 为了这一两分的极细微差别,孩子们不得不卷到天际。把所有时间都搭进去,通过日以继夜无休止地疯狂刷题,刷到形成肌肉记忆,才能避免那万分之一可能出现失手的机率。 你刷一套题,我就刷两套; 你报一个补习班,我就报两个; 你寒窗苦读到十二点,我就挑灯夜战到凌晨一点; …… 但结果,你和我都还是输了。 因为还会有人比我们更猛,刷更多题,报更多班,苦读到更晚。
这就是内卷,以消灭竞争者为代价,导致全体幸福感降低的一种恶性竞争。
我们都知道,原本“内卷”的剧场效应,指的是—— “在电影院里面,大家都是坐着看电影。突然有一个人站了起来,直接把周围观众的视线全都挡住了,导致了后面的观众没有办法,只能够站起来,慢慢地站起来的人越来越多。”
但现在,站起来还不够,你还得座位更靠前,穿着更华丽,鼓掌声更大,才能获得“优秀观众”的称号。 于是,大家只好都去抢前座的票(名校学位),制作更抢眼的简历(学更多的才艺,参加更多的比赛),成为牛娃中的牛娃(考更高的分数),才能在高手如云中,脱颖而出,抢获一席之地。 分数膨胀,造成“过度学习”,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产生“边际效益递减”——你做得越多,并不会回报越多。学习投入趋于无限大,而学习收益却趋于无限小。 不管所有人怎么拼,招生的名额只有那么多。 蛋糕只有那么大,谁都想要最大的那块。所以,所有人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拼。
结果就是,原来努力一下可以考到的本科,现在得努力十下才能够到。
谁都没有吃到更大的蛋糕,但为了这一口蛋糕,大家都付出了超十倍的牺牲。
最后,凭细心与重复挣高分, 学生付出的代价不仅是身心疲劳的能量消耗,还会磨灭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甚至带来厌学、抑郁等心理问题。 明知这样的内卷毫无意义,但裹挟在其中的你,敢停下来吗? 不敢!因为一停下来,可能连原来的位置都留不住。 03 真正厉害的父母,都敢于“反内卷” 这是个“分数为王”的时代,内卷无可避免。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盲目地冲锋陷阵去厮杀,有可能赢了上半场,却未必能笑到最后。
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大环境越卷,父母越需要保持清醒,用更长远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成长。 1.一味刷题,走不长远 成绩不是单纯增加学习时间、加大作业量就能提高的。 题海战术或许在小学、初中时可以行得通,因为此时在水池里出题,知识点还不多,只要够勤奋,池子里的鱼不难抓,战绩总归不会太差。 但高中的学习不仅考知识点,更考思维能力。此时出题,犹如汪洋大海里捞鱼,靠的不再单纯是勤奋,还得有捕鱼技巧、策略。 凭重复刷题获得的高分,走得并不长远。 尤其随着考试出题越来越多元化,思考力必然更胜于做题能力。对知识的思考运用,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走出社会,能力远比知识储备重要。
2. 别用成绩衡量孩子的优劣 考好了,被表扬,考差了,被批评。 在中国,这已然成了家家户户的惯用育儿手法。
但用分数的高低来评判一个孩子,其实并不科学。
就像小学阶段的男孩,写字丑、做作业慢、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这些都源于大脑发育的滞后。男孩的大脑发育大约比女孩晚6-12个月,在语言、逻辑、精细动作、协调能力方面的落后,导致他们的书写、背诵、语言表达、阅读理解能力,普遍不如女孩。所以,小学时,男孩因为分数挨骂、挨罚的频率远高于女孩。 为此,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强烈呼吁:“不要让分数毁了孩子。低分数很容易给孩子一种差和无能的暗示,这种暗示会导致孩子出现挫折感。” 比起挨骂受罚,因为成绩而产生自我认知的负面评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成绩有可能逆袭,但“习得性无助”的心态却会伴随终身。 3.人生有许多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现在的孩子可悲的童年里,除了学习,似乎就没有其他重要的事了。 但当一个人最美好的十几年里,充斥的只有学习这件事,学习的成败就可能成了独孤一掷的赌注。全家倾尽所有的扶持和期待,成王败寇的心理压力,学业高压下的沉重负担,每一项都可能让孩子弱小的肩膀不堪重负。
在如今“分毫必争”的竞争压力下,每一分确实都很重要。但为了“一分之争”,让孩子搭上所有的课余时间,将整个童年泡在培训班、练习卷当中。这种紧张、痛苦的过程,不仅容易使孩子对书本、对知识产生厌倦,更容易破坏掉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人生的期待。 当外在压力增加的程度阈值,超过了个体的承受力,就会带来身心的崩溃。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每五个孩子里有一个;而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
得不偿失的牺牲,无不提醒着我们,重视成绩之余,更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 考一个好的大学必然重要,但这不是人生的全部。 “高分扎堆”暴露的问题,不仅仅是学业竞争的激烈状况与日俱增,更是所有人盲目挤上独木桥所带来的不值得。
据美团外卖的统计,全平台有超过超过 6 万多硕士学历骑手,17 万本科学历骑手。 学历贬值带来的就业困境,让我们必须开始寻求未来出路的新思维。
“学历至上”不再是生存王道,在这个新知识、新概念、新领域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想适应未来的瞬息万变,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成功的捷径。 所以,真正有远见的父母,要学会拒绝盲目跟风,别在一条道上越走越窄。
当外界焦灼的声音纷杂,更要敢于在“乱相”中跳出内卷的怪圈,不以分数论成败,而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
能让人生越走越宽广的,绝对不是一两次决定性考试的分数。 而是健康的身心,从容的心态,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