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美国是个很奇怪的地方。作为公认科技和教育最发达的地方,美国最大财富就是“知识”。但在很大一部分美国人心目中,“知识分子”不是个褒义词。与在前苏联,中国甚至欧洲相反,“知识分子”这个词在美国产生的联想不是独立,勇敢,与权力抗争的不同政见者,而是权力俱乐部成员,不接地气的精英。
然而,知识分子仍然在美国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专栏作者和访谈主持人对公众观点具有重大影响。政客们也常常援引知识分子的言论作为根据。而且两党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也很不相同。民主党一般把知识分子等同于知识和真理。而共和党却热衷于取笑“哈佛教授”和“象牙塔里的书呆子”,把他们看作“真实的劳动人民”的对立面。所以,要了解美国政治,了解知识分子及其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探讨一下: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有哪些行为共性?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倾向于自由派(liberal)?反智主义是怎么回事?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公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知识分子?
关于美国(以及西方社会)的知识分子,近年来比较全面的一本书是索维尔的《知识分子与社会》(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 by Thomas Sowell, 2010)。这是一本引起广泛注意的书,也有中译本。以下这篇刘瑜写的介绍比较好地概括了该书的内容。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3/12/8/1093178.shtml
这本书明显是从保守派立场写的,所以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也基本负面。本文以该书为基础,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首先,我尚未找到针对这本书的批驳或自由派关于知识分子的系统论述。所以只能先以这本书作为一家之言。其次,对于华人来说,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就是尊重知识分子。而且我们对美国的“反智主义”往往觉得不能理解。那么听听对知识分子的负面评价也有开阔思路的效益。当然,本文也参照了很多其它论著并加入了我自己的观点。所以它并非索维尔著作的忠实复述。
索维尔的书里的论断都有很多例子作为支持。因为篇幅关系,这里就只介绍那些论断,例子就省略了。如果想知道其中根据,请参看原文,或在评论中提问,我将试图提供更多信息。另外,“知识分子”是个含义很广的概念,本文局限于讨论与政治有关的一些问题。而且本文的讨论也不涉及当今中国的知识分子,因为那是非常不同的一个群体。
2 什么是知识分子?
几乎每本讲知识分子的书,都要花一章篇幅来讨论知识分子的定义,可见这个定义很不简单。通常,它不是来自某个理论,而是对一些公认的知识分子人物的共性总结。但知识分子这个词其实涵盖了一群相互差别非常大的人,所以什么是共性也就是见仁见智了。知识分子的定义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只有明确了定义才能有效地讨论问题,而且试图定义知识分子本身也是观察其最重要的特征的过程。所以本节并非一个“走形式”的学术练习,而是关于知识分子基本特征的一个探讨。
在中国,“知识分子”这个词通指社会中教育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者。然而在本文中的“知识分子”,用的是一个狭义得多的定义。
根据索维尔的说法,知识分子是“始于思想,终于思想”。也就是说,他们的产品是纯思想(idea)。按照这个说法,工程师,医生,律师,金融家等自然不算知识分子。就是大多数科学家也不算,因为科学家发现知识的同时还是着眼于应用。在文科学者中,有些是着眼于具体政策,运作的,那也不算。只有哲学家,社会学家那样的才算。更广义一些,我们可以定义“知识阶层(intelligentsia)”。他们不一定有原创性的思想,但通过自己的职业行为来传播和实现别人的思想。这类人包括通俗作家,教师,记者,政策制定者,法官等等。“知识阶层”有着相似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人数也比“知识分子”要多得多。但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精确划定,也有很多人同时身兼两职。所以在本文讨论中往往把“知识阶层”也并入“知识分子”中。
知识分子可以是一种职业,例如哲学家可以靠写书宣传自己的思想维生。有些机构如思想库会雇佣专职的知识分子。但很多的是一个人职业生活的一部分。例如,一个大学教授在教书中很少涉及原创的思想。但他的研究成果或公众活动就让他名列知识分子之中。又如一个科学家的本职工作不算是知识分子。但他可能对社会问题有其原创的思想,而他的科学成就又帮助了这种思想的传播。那他就可算是个“业余”的知识分子。理论上说,任何职业,甚至任何教育程度的人都可能成为知识分子。但实际上,大多数知识分子集中在大学等机构里,虽然他们的本职工作并非“制造思想”。
知识分子的产品是思想,而思想的消费者就是公众。所以通常“知识分子”和“公共知识分子”基本是一回事。面对公众还是面对同行,是知识分子与学者的区别之处。
以上是从职业活动角度定义的。也有人从文化和行为等来定义。例如,知识分子在文化上是“波希米亚”(Bohemia),也就是不遵循传统价值和准则,我行我素,崇尚前卫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游离于权势与主流社会以外,只与同类抱团取暖。在政治上,知识分子保持理念和行为的独立性,以批评权势,为弱势呐喊为己任。这些其实不能算定义,只能算是补充的特征吧。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和“有知识的人”(也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很不同的。前者只是后者中的一小部分。同样,“知识”和“知识分子”也不是一回事。
3 知识分子与学者是一回事吗?
前面两节谈了知识分子的定义。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的一小部分。他们以公众为听众,以制造和传播思想为主要工作。当然这些“思想”因人而异,所以知识分子也有各种各派。但是,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行为特征,这些也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我们对之应有的态度。接下来的两节就探讨一下知识分子在行为上的共性。
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甚至大多数学者,都不算知识分子。但大多数知识分子同时是学者。一个健康的社会对学者都是很尊重的。那么知识分子是否该享受同样的尊重呢?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学者和知识分子,但因为环境条件不同,他们以两种身份出现时的行为也可能不同。所以我们对待他们行为的态度也不能一样。
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是以学者为职业的。他们在大学或研究机构工作,且借自己的学术地位和供职单位的名声来提升作为知识分子的影响力。但是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同时是顶尖学者和顶尖知识分子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更多的人只是擅长其中之一。而且有很多知识分子活跃的领域与其学术专长不同。如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也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但他的公众言论是关于美国的对外政策和政治体系,而不是他的专业语言学。
在学术界,一个人的权威来自他的文凭和学术记录以及在学术单位的职称。对于知识分子来说,除非他在本专业说话,这样的资历其实是无关主题的。然而,很多知识分子在公众演讲时仍然把学术资历包括在自我介绍中。公众也不是很清楚,在所讨论的话题中他并未经过专业训练,其权威性并不比普通人更高。更有甚者,有很多时候学术性的思路反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正确判断(见下面要谈到的“专业知识”与“具体知识”的关系)。所以判断一个人的资历是不仅要看他的学位和职称,还要看他的言论是在专业内还是专业外。
在学术界,一个论断是否能成立,取决于有关证据,也就是事实和逻辑。在社会科学,这种判断模糊些,而所谓“同侪评议”的主观评判更为重要。而在公共讨论中,这方面的审查更为宽松。对一个论断的衡量不是相关证据,而是它的说服力。于是,很多知识分子会采用学术界所不齿的“词语技巧”,通过煽情来使他们的论断更能被接受。由于如此不同的环境,严谨的学者也会在公共辩论中使用非常夸张离谱的陈述。同时,也因为不同论点之间的竞争不是靠事实和逻辑而是靠争取听众,很多不正当的辩论手段如贬低对方人格,贴道德标签等也被知识分子广为采用。
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问责。在学术界和实用领域如工程和医药,一个人需要对他的判断负责。如果他被证明是错的,就要付出金钱,名声或法律的代价。但是,知识分子似乎不要对自己的论断负责。即使他们提出的理念造成了政策上的失误,也没有人追究他们的责任。这种情况鼓励了很多知识分子在公众论坛上信口开河,提出耸人听闻但不靠谱的论断。
由于缺乏同行的挑战和问责机制,知识分子在考察社会问题时也往往表现出智力上的懒惰。也就是在对问题深入了解和分析之前就急忙匆匆道德判决。这恐怕是很多诸如种族,贫困等问题被讨论了几十年却还停留在同样水平上的原因之一。
即使在理性的层次,社会问题与其它学术问题相比也是非常独特的。首先,社会问题通常是非常复杂的,任何论断都能找到支持和反对的证据。所以只凭一方面证据下结论是危险的。其次,考虑社会问题必须界定范围,否则只能是鸡同鸭讲。例如在讨论犯罪与惩罚的时候,就不要扯进犯罪的社会原因,因为那不是司法部门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切割”从学术上看很不合理,但在实用上是必须的。第三,社会是一个系统,是相互牵制的。例如一个人的经济行为,并不是由他的好恶和道德观驱使,而是整个市场作用的结果。所以说收入多的人就是贪婪是不对的。头脑聪明但没有经过经济学训练的知识分子,往往在社会问题的基本了解上犯错误。而在基本前提就有问题的时候,逻辑性越强,就越会自信地走入歧途。
总之,公众讨论的游戏规则和环境与学术世界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个人作为学者和知识分子时的行为也会不同。我们不能自动地把一个人的学术资历转移到他的知识分子活动的权威性上,像相信他的学术成果那样相信他的公共言论。
谈谈美国公知 (1/4)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94448
谈谈美国公知 (2/4)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95369
谈谈美国公知 (3/4)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95911
谈谈美国公知 (4/4)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97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