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发生后不久,小布什总统就说过:现在最让他睡不着觉的事,就是恐怖分子拥有核武器的可能。然而,在八年后他离任时,核武器的扩散已经不只是可能性,而是部分的现实了。冷战结束时,世界上有五个有核国家。从那时起,增加了巴基斯坦,印度,朝鲜三个,加上箭在弦上的伊朗和大家心照不宣的以色列,可以说“核俱乐部”增加了一倍!而且从美国立场看,新的有核国家中至少有三个是极其危险的。 伊朗地处高度不稳定的中东,又公开宣称要消灭以色列。它一旦拥有核武器,会给邻国带来很大不安,而引发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国之间的核竞赛。巴基斯坦夹在美国与塔利班的战争中间,政局摇摇欲坠。现政府是否能保证核武库与核技术的安全就很成问题。要是现政府倒台而国家被塔利班势力控制的话,核武器的前景就更不堪设想了。朝鲜目前拥有了相当粗糙的核武器。它在军事上不至于对美国和盟国形成威胁,领导人也不会轻易拿自己性命来赌博。但是朝鲜的经济非常困难,很有可能通过出售核燃料或核技术来换取金钱。如果这样的话,恐怖集团得到核武器的可能就大大增加。这三个有核国家特别危险,并非因为他们的政治制度或他们对美国的态度。主要的威胁不是它们自己使用核武器的可能,而是他们对其他国家和团体的影响。特别是,由于这些政权面临的困难,很有可能使核技术与核燃料落入更危险的人的手中。 至今为止,国际上制止核扩散的努力是由美国领导,也主要是由美国完成的。但是小布什的伊拉克战争对于美国这方面的能力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这不仅因为伊拉克本身的战局和美国所付的代价,而且因为这个战争对于各方面态度和心理的影响。伊朗的核武器发展计划很早就受到美国的关注,美国也对其施加了很多政治经济压力。但是美国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罪名入侵伊拉克却没有发现任何“罪证”之后,它在国内外的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美国国内的情报部门矫枉过正,提出了一份十分保守的伊朗核计划情报分析。而公开的部分又被片面理解,在公众和政客中造成了“伊朗武器计划已经终止”的印象,而实际上伊朗提取核燃料的工作一直在进行。而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也是一落千丈,不愿配合美国施加压力。就这样,伊朗在吵吵嚷嚷之中离核武器越来越近,而美国现在已经没什么招数可用了。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后,美国对与它的核武库安全一直十分关注。但是美国被伊拉克牵制一直不能解决阿富汗问题,而必须依赖巴基斯坦这个“盟国”。巴基斯坦一方面从美国得到大量经援维持其军人统治,一方面又任由塔利班在边境地区藏身。巴基斯坦的政府是美国的盟友,但国内民意和军方,情报组织却与美国相当敌对。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巴基斯坦核武库安全问题鞭长莫及。虽然给了巴基斯坦大把银子建立安全保卫体系,但对于资金的去向和最后的成效却几乎不能控制。朝鲜从伊拉克的下场上得到教训:核武器不能光说,必须真有。所以它利用美国无暇东顾之机,重施“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故技,硬是在美国的眼皮底下造成了核弹。而美国既顾忌中国的反应又顾忌南韩的损失,不敢用武力解决,而是在胡萝卜与大棒之间摇摆不定。到现在,除了放出狠话“要是别人从你手中拿到核弹,我会要你好看”以外,也基本是束手无策了。相比之下,伊拉克的自杀炸弹和抵抗组织已经不算什么了。在未来,恐怖袭击会更可怕,更难防范。这就是布什反恐八年给美国和世界留下的遗产。 以上是《遗产》(”The Inheritance: The World Obama Confronts and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n Power” by David E. Sanger, 2009)为我们描写的严峻形势。该书作者是《纽约时报》驻华盛顿首席记者,以前曾被派驻东京多年,对国际事务和核扩散问题十分熟悉。他的书汇集了多年的新闻报道,要员采访和各种政府渠道来的消息,既有“大图景”的评论,也有很多栩栩如生的故事和人物特写。对于了解错综复杂的核扩散问题,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入门读物。作为记者,他的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但从美国的应对选项来说,似乎还可以补充些思路。 从中国方面,我们应该问一下:中国应该在核扩散问题中发挥什么作用?我对中国决策层的想法不清楚。但从网上的言论看,基本思路是:这是美国的问题。中国或者利用这事削弱美国,或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与美国讨价还价。但是很少有人讨论:核扩散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有什么影响?冷战后新增加的三个有核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都是中国的邻国。即将拥核的伊朗也地处中国十分重视的产油地区。中国从自己利益出发,是不是应该与美国联手?要知道,原子弹不是只能用来炸美国的。而在美国方面,是否能对中国“晓之以利”,促进这样的联盟? 其实不管怎样看,制止核扩散的前景都不怎样美妙。且不说“反核扩散条约”本身的理念是否有问题(为什么有些国家可以有核,其他就不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证明,它的权威和威慑力是很有限的。美国现在要阻止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除了利诱之外只有经济制裁和国际孤立这两招。而对于伊朗和朝鲜,这些招数已经成了不起作用的游戏了。在伊拉克以后,武装干预的可能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在国内外都非常难得到支持。现在的技术和信息如此发达,拥有核武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美国目前的“堵截”策略越来越不灵了。所以,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即使恐怖分子取得了核武器,那又怎样呢?其实,核武器的威力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我们不妨想象一下《雾都孤儿》里描写的十九世纪的伦敦。如果有人说,这些黑社会有一天会有冲锋枪,火箭炮,还会不顾自己性命玩自杀炸弹,人们会不会觉得大难临头?而今天,黑社会这些东西都有,但总的来说人们的生活比那时候更安全了吧。所以,如果我们遭受一次核武恐怖袭击,当然会有很大伤亡和很大震撼。但那不会是世界末日,人类会学会与这个跳出了瓶子的魔鬼共处的。与其专注于维持已经面临困境的“不扩散”体系,不如同时为“扩散”后的未来做些准备。 “九一一”以来,我们谈到反恐战争总是大摇其头。从理论上说,美国与凯达组织虽然实力相差悬殊,但双方在战略目标,行动限制,成本承受度方面是如此不对称,实际上凯达是占了上风。从现实上看,不仅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美军未能达到战略目标,而且在国内对于大规模杀伤武器袭击的防范也是捉襟见肘,漏洞多多。《遗产》这本书里就列举了好几个“末日”场景。但奇怪的是,八年多以来,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在西方并没有“遍地开花”,在美国连一起都没有发生。这只是我们的运气,还是背后有什么原因?我不是要给布什当局评功摆好,而是认为也许反恐战争还有别的组成部分。现在我们花大笔银子去做已经做了八年还没有成功的事,是不是应该想想会不会另一个成功的方法就在我们鼻子底下呢?再拿犯罪治理来类比一下吧。清除犯罪的途径并不是抓尽所有的犯罪分子,而是改善贫困,无序的生活环境。而且犯罪不可能绝对消除,只是能减到一定程度。当然恐怖主义与通常的犯罪有很大不同。但这个思路也许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其实看看中国吧。在五,六十年代,美国一度认为中国比苏联还要危险。这是因为苏联是个负责的国家,不大可能做“同归于尽”的事。而中国则动辄不顾代价,“宁可死几亿人也要”如何如何。但是今天的中国,“同归于尽”也是不可想象的事了。所以,也许美国应该做的不是围堵中国,而是鼓励中国扩张,在世界上推广“中国模式”。也许“小康”的人多了,美国的头疼也就痊愈了吧。
文章评论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1-11-20 08:41:06
在利比亚事件之后,世界核扩散就不可能制止了,尤其对独裁体制,因为利比亚的教训就是放弃核武不能得到列强的保护和认同。 伊朗发展核武是世界无法制止的,因为具有掐住世界经济命脉的能力,40%的世界原油的流向的控制力。 可以看到很快更多的小国会拥有核装置,尤其是在恐怖主义泛滥的环境下,根本不需要达到核武的档次,任何有致命放射性能力核装置都可以是武器,技术要求降低了。 美国最终参与打利比亚大概是本世纪最大的战略失误。 中东穆斯林国家很多会在伊朗之后发展核武,因为这些茉莉花革命的国家多数会伊朗化,成为极端宗教统治的实事独裁体制,与以色列不对付,自然也是反美。而只有核武才可能对抗西方,至少保证不会被入侵。 任何核大国都不希望小国具有核武能力,因为等于增大安全成本。但防止核武扩散只可能在冷战时期实现,因为小国的安全是有大国罩着的。 但不可能再如今的国际环境下实现,因为都是各顾各。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3-07 17:27:04
丁山:谢谢来访!你提供的最新消息很有价值。我觉得以色列要是可以攻击的话早就做了。这次伊朗可能做了应付攻击的准备。
作者:丁山
留言时间:2010-03-01 19:20:33
好文! 正好今天的纽约时报刊登了DAVID E. SANGER的文章。 http://www.nytimes.com/2010/03/01/us/politics/01nuke.html?th&emc=th "White House Is Rethinking Nuclear Policy" By DAVID E. SANGER and THOM SHANKER Published: February 28, 2010 据报道(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12/4/4/8/101244817.html?coluid=5&kindid=23&docid=101244817&mdate=0301165313) 美国保守派大本营的“美国企业研究所”上周特别发表评论,题目就叫‘以色列会去炸掉伊朗的核弹吗?(Will Israel Blast the Iranian Bomb?)’引起满城风雨。假如美国真鼓励以色列这样做,目前似乎是最适当的时机。 美联社上周报导说,伊朗常驻IAEA大使苏尔坦尼(Ali Asghar Soltanieh)曾照会该总署,表示他的政府愿在安理会五强另加德国的监督下,交出已提炼出的浓缩铀,换取IAEA监制的民用原子炉专用的燃料棒,但还有许多附带要求。国务院发言人克劳雷(P. J. Crowley)立即宣布美国不能接受。 真正能吓阻以色列政府动武的,只有中国。以色列主管战略事务的部长Moshe Yaalon昨天刚与戴秉国会谈后,离开北京。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3-01 18:27:26
13579aaa: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对于印巴和以色列发展核武的事我不是很了解,但中东想搞核武的肯定不止伊朗和以色列。 美国的确有双重标准。但是没有双重标准的话,防止核扩散就能成功吗?我不能确定。
作者:13579aaa
留言时间:2010-03-01 16:39:15
首先,和航天,导弹防御这类技术比,核武技术并不是了不起的高技术。几个大国指望靠技术封锁,长期封杀其他国家掌握核技术,造出原子弹,根本不现实。 而现在的核扩散,主要是因为美国在防扩散问题上的双重标准造成。比如,美国如果能对印度的核武器开发严厉压制,联合国际社会,并与中国真心合作商讨办法,在印度放弃的前提下,一定能说服小巴放弃核研发。但美国从自身遏制中国的战略目的出发,对印度核武装采取默许的态度。所以印巴现在几乎都名正言顺的发展核武器。 同样,美国对以色列的核武器也是放任,甚至可以怀疑,美国没准还暗中鼓励以色列。在这种情况下,压制伊朗的核研究,是不可能服众的。不但伊朗,以后没准哪个中东国家也会偷偷搞核武研发,比如叙利亚。 朝鲜是另一个极端。朝鲜并不像发展核武,只想有一张牌,与美国改善关系。可是美国出于意识形态原因,对朝政策根本就是想颠覆朝鲜政府。朝鲜在没有大国安全保证的秦情况下,走上这条路。 如果不解决美国在防核扩散问题上的双重标准问题,防止核扩散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3-01 14:10:05
作者:山哥
留言时间:2010-03-01 05:12:43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2-28 10:37:21
欧阳,按照你的指点,特地去阅读了你早先的博文,真是大长见识。对于你的勤奋与博学,深为钦佩!对于你的指点与讲解,深表感谢!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2-28 06:54:13
多思:“伊斯兰”是宗教的名字。“穆斯林”的原意是“信奉上帝的人”,现在专指伊斯兰的信徒。我的了解是:“伊斯兰国家(地区)”与“穆斯林国家(地区)”是同一个意思。 伊斯兰与中东地区也不能划等号。伊斯兰国家还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这样的大国,以及前苏联分出的好几个共和国。土耳其也是伊斯兰国家,很早就建立民主制度了。 我写过另一篇书评:“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50394 谈到更多的关于伊斯兰世界的知识。其中提到的布托的那本书,对于伊斯兰宗教和伊斯兰世界的历史与政治有相当完备的介绍。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2-28 06:16:08
欧阳,感谢你的鼓励,我非常赞同你的总结--“批评和建设其实是一致的。没有建设的批评就太廉价,没有批评的建设也最多是小修小补。” 顺便再继续我的提问--我了解到“阿拉伯”或许是一个地理或地区的概念;而“穆斯林”则是一种宗教与信仰的范畴。那么“伊斯兰”与“穆斯林”是否属于同一概念或范畴呢?请原谅我的无知!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2-27 15:55:31
多思: 伊朗的确不属于阿拉伯。但是它是穆斯林国家。现在的政府与穆斯林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关系很深。它与伊拉克的矛盾其实是穆斯林内部两大派矛盾的一个表现。其实阿拉伯国家之间也有各种矛盾和仇恨。但是他们对以色列的敌对是一致的。 看了你关于批评性和建设性的文章,十分欣赏。因为那里留言那么多,我就不凑热闹了。我觉得批评和建设其实是一致的。没有建设的批评就太廉价,没有批评的建设也最多是小修小补。也许都归为“独立性”的两个方面很确切一些。在美国的教育中,从小学做项目就要强调“独立性”,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至于是不是站得住脚倒不是很讲究。这个的确与中国有很大不同。说到知识分子的批判传统,我觉得也是在野和执政双方制衡的传统的表现。在野的不批评当局,就是没有尽到责任。唱赞歌的话要被笑话的。谢谢你提出了那么发人深省的好题目。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2-27 15:16:05
欧阳,感谢你的文章详尽地描绘出一幅当今世界的核危机图。想要请教一个或许很幼稚的疑问--伊朗好像不属于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而且与伊拉克矛盾很深。为什么在仇视以色列方面与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又极其一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