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过年(4):白族名镇喜洲
大理的游览计划中还包括另外两个重要景点,喜州和双廊。好友谭妹极力鼓吹喜洲,甚至建议我们如果时间许可应该在那里住一晚。妹妹的一位好友则一再叮咛她要去双廊。查看了地图,发现双廊是在洱海边,离大理古城约一小时车程,而喜洲就在去双廊的半途中,离古城有二,三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决定用一天时间去这两个地方,上午喜洲,下午双廊。
车开出古城后便能够感受到大理的风景真还不是浪得虚名。公路的两旁是宽阔的农田,绿油油的。
远处是苍山,境界很开阔。路途中也能看见有些白族的建筑,屋顶上画有醒目的图纹。
没有多久就到了喜洲。喜洲是大理北部的一个小镇,历史上曾经是南诏国的都城(大厘城),也是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的故里,在那儿主要是看白族民居建筑群。到达喜洲后,我们在城边的一片建筑前停了车,看那建筑修得齐整,有点像园林,顺手就拍照,这时一位面孔黝黑的中年男人走来,问我们要不要坐马车,他可以带我们参观喜洲。他又自我介绍他姓杨,递给我们名片,名字后面注明是民俗专家,他的马车曾经被中央电视台来这里做节目时用作专用马车。家里的老人本来就走不了太多路,有车坐简直就是求之不得,高高兴兴地上了马车。这位杨先生便一路给我们介绍喜洲。看得出来他是位热爱家乡的导游,很仔细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从他那里我们知道了喜洲是商人居住的地方,从前这里有“穷大理,富喜洲”的说法。由于我们只有半天时间,杨先生带我们去了三个民居,其中有两个都是上世纪初的富商的府邸,董家大院和严家大院,还有一个则是比较普通的白族民居。
董家大院,白族富商,爱国实业家董澄农先生的私人宅院,始建于1942年。
其建筑将白族民居的“三坊一照壁”(上),“四合五天井”结合在一起,同时又盖建了一栋法式洋楼,集中了中西建筑的文化艺术。
亭台楼阁,中西融会。
解放后董澄农先生的后人把整个董家大院全部捐赠给了政府,1987年改建为田庄宾馆。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董苑”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2003年,大理洲和大理市政府拨专款2000多万元对董家大院进行全面修复。(互动百科)
我们参观的第二处是上世纪初另一位白族巨商严子珍的旧宅,严家大院。
严子珍和董澄农一样出身都很穷苦,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打下的产业。网络上有不少文章介绍他的身世,颇似传奇,我这里就不花笔墨叙述了。
严子珍从茶马古道凭借马帮贩运茶叶等商品起家,1902年创立了永昌祥商号。他是大名鼎鼎的云南下关沱茶的创始人。
永昌祥的生意遍及图中的路线。
严家大院精致豪华,极为富丽。
招待客人的会客厅
楼上的厅
家藏的字画
严子珍逝世后收到的匾。蒋介石所题:“令问有彰”,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的题字:“梓里矜式”。
精致的雕花大床
出了严家大院,在镇中心四方街看见了我最想吃的风味美食:喜洲破酥耙耙。这是一种发面的饼,有甜,咸两种味道,甜饼是红糖馅的,做成圆饼抹上香油之后,放入上下都有炭火的平底锅中慢慢烘烤,烤香直至烤酥。饼很大,5元一个,一口咬下去,又酥又香,用成都话来说:“不摆了”。
看见了吗,粑粑是用上下两层炭火烤出来的
我们参观的第三家民居是尹立廷院,百年乳扇制作之家,是大理第一批历史建筑。
这院落建于1925年,典型的白族民居,看上去老旧。
院子里出售一些白族工艺品。
还有一位MM当场表演乳扇制作。虽然那乳扇膻味太大,我们吃不下去,还是有兴趣知道它的制作方式。这位女子把牛奶熬煮后加入酸酸的木瓜水,
牛奶便凝固了,晒干后就成了片片。
牛奶是这家自己养的奶牛产,不过我看这牛长得不好,那么瘦,可怜兮兮的。
下午的双廊之行让我们颇为失望,双廊已经开发得太过了,挤满了的人。加上我们运气不好,碰上了停电,所有的咖啡馆和茶馆都不卖茶水,连厕所里的抽水马桶都没有水冲洗,感觉很不好 。幸而杨先生给我们介绍了位于喜洲和双廊之间的海舌(上下图),这是洱海中的一个半岛,目前尚未开发,还比较野,原生态。在国外看过的野山野水很多,对我来说这里算不了什么,但对家里人来说就很满足了。
在这里可以对着洱海发呆(摄于海舌)
勉强在双廊拍了些照片,当然是选没有什么人的地方拍的。
远远望见一位水边洗涤的女子,一身红黑,很亮眼,收入镜头了。(双廊)
双廊的水边有不少这样的小船,有着宁静的美,湖心是南诏风情岛。
(待续)
下一篇会介绍腾冲的地热景观,敬请关注!
附:一些关于白族的知识(来自网络):
白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5大民族。云南、贵州、湖南和湖北四省是现代白族世居地。是中國西南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史书上称为“白蛮”、“白人”,明代以后称为“民家”。在云南的历史舞台上有过重要影响。唐宋元时期云南历史上一度曾经出现过白族化的过程。
白族起源于泛洱海地带的古代人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融入了不少不同来源的人群。其中包括来自北方的氐羌系统的民族,也包括来自南方的濮人,以及自汉以来陆续迁入云南的汉人。这些不同来源的人群携带者他们本身的文化特点,丰富了白族文化。白族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在晋朝时期,于今天大理州弥渡县境内的一个叫白崖的地方产生了一个国家性质的联盟,称为白子国。“白族”的族称“白”即源于此。白子国延续了400多年传了17代国王,后被崛起的南诏取代。在南诏时期,国力强盛,大量与汉文化互动,再加上佛教在南诏中期传入,白族作为一个新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南诏以前,白族支系众多。分布在泛洱海地带。不相从属。南诏开始,连绵近600年的云南白族化进程,整合了白民族的各个分支,部落被统一起来,语言和文化被均质化,所以白族内部差异非常小。在相近人口规模的民族中,白族的支系非常少。白族在南诏大理时代结束后失去了云南的支配地位。从明朝开始,汉人成为云南事务的主导。汉语变成云南的共同语。
回国过年(1):自驾车去云南
回国过年(2):大理古城(组图)
回国过年(3):带着狗狗去旅行
回国过年(5):中国的黄石-腾冲热海(图)
回国过年(6):玉出腾越(图)
回国过年(7):中国远征军国殇墓园
谢谢来访,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