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生活》
这个标题听起来是鸡汤类的陈词烂调,但对于经历了人生百味的中老年人来说,却只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真正的有感而发。
起因是跟一位很久没有联系的老同学联系上了,才知道在几年前他妻子因病过世了,在我为他叹息时,他幽幽地说道:“那有什么办法,生活不可预料,我们只能拥抱”。于是我一下子被打动了。
“拥抱生活”这个词,年少时被诗意包裹,在年轻的瞳仁里,向往着对未来的一切美好和为那份美好的奋斗的期待。它像是春日里盛开的樱花上,阳光跳跃在花瓣上的粉色梦幻。一簇簇的花朵,在春风中犹如年轻的面孔,自信而又充满期待。
而中老年人说这话,就带着几许无奈,也带着看尽山水后的明智和达观。
想起多年前的旧事,当我还是30出头时,一位比我年长很多的朋友的丈夫突然在睡梦中去世,让我吃惊之余,更是伤感不已。此事发生前不久,这位朋友邀请我去她家聚会,给我们这一帮朋友谈起她和她先生的未来计划:先生再工作一年,然后就辞职回家。当时她在美国读书,他先生一人回到中国任职,为家里多赚点钱。他们两地分居,朋友一人带着两个孩子,诸多不便,说起一年后就可以团聚了,朋友的眼珠子都在放光,哪里会预料到这样的悲剧呢!人生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而且是这样惨痛的变化。除了继续把剩下的路走好,她还能做什么?
这样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见得更多了。约好了要白头携手的,中途一人因病撒手。意外先走的还有可能是父母最喜爱的那个子女。中年人满面泪花,看着亲人消逝在另一道门,是怎样的痛啊! 当然,这样的变故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情形没有这么极端,但也很痛苦。年轻时的恩爱夫妻,中年以后有可能渐行渐远,最后只得分手。有的即使不分手,也相处得不尴不尬,如若陌生人,勉强维持婚姻。
也有不少失意是儿女带来的。孩子小的时候,是父母的乖宝宝,父母捧在手心,呵护着养大。孩子大了却有可能会走向父母不愿意他们走的方向,这样的变故也是当父母的很难接受的。谁不想自己孩子聪明伶俐,听话又有出息,而且是父母希望的那种出息。可子女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脱离母体后,带着独立的意志,有可能挑选一条父母完全不认可的人生之路,对此,父母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即使孩子在事业上做得不错,父母仍然可能有诸多不满意,比如节俭的父母看见挥霍的子女,注重健康的父母为子女紊乱的生活习惯担忧,重视智能,看重知识的家庭,子女的婚姻引入了一个“低智能”的人,让做父母的意难平啊,有的甚至终生不能释怀。
活到中年,谁也不是百分百的顺风顺水,即便外表看来活得十分光鲜的人,也会有不为外人所道的苦衷。张爱玲有句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 ,爬满了蚤子”。这个比喻让我浑身起毛,我一点也不喜欢,但细想起来,却是不无道理。 到老年就更悲哀了,逐渐增加的病痛构成最大的烦恼。以前我外婆就常常感叹:巴金讲长寿是惩罚,很有道理。外婆活了99岁,她是很有福的人,因为有我母亲这样的大孝女十几年如一日地看护着她,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她一直对自己的长寿并不感恩。是啊,尽管被精心照顾着,被后辈爱戴着,外婆生命的最后几年没有什么生活质量,她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从椅子上到床上,活着似乎就是为了等那三顿饭。外婆尚且如此,我们老了还不会有她那样的福气,不会有人在膝前伺候,叫我们如何不恐老。 说到这里,调子太低沉了,有点说不下去了。我们能提醒自己的就是无论生命中发生什么事,都要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理由自己一定会终身幸运,无灾无难,更没有理由企求自己要比别的人更顺风顺水。面临不幸时,不要询问:“为什么是我”?而是“为什么不可以是我”?
那种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必须振奋起来,把苦难看作人生的功课,看作修行,继续走下去。
能够让自己重新再拥抱生活的法子很多, 什么对自己有用就用。微信上读到有人靠着菜市场的烟火气,从巨大打击中活了过来(这人一定是吃货)。也知道有人靠着付出爱心,帮助这世界上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生命(比如照顾动物),而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获得新生。其他的方法比如读书,融入大自然,做体育运动,交友,等等。甚至发展一个哪怕是毫无意义的爱好,都是治疗生命之伤的办法,总之,尽量接触充满生命能量的东西。终极的办法应该是信仰的力量。人毕竟很渺小,撑不住的时候还得靠信仰,但这个题目就远远不是我这篇心情随笔所要唧呱的了。
我自己最能解忧的法子是走近大自然。到野外目睹四季变化,亲近草木泥土,吸入花树香气,聆听水打礁石。当山风吹过,带走身上的微汗时,很多的不快都会随风而逝。
下面的照片是上周六在Point Lobos State Park 里拍摄的。这个公园被称为加州的最美州立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