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家谱
去年夏天,儿子回国一趟,回来后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个圆柱形的硬纸筒,像是装酒的,顺手递给我:“妈,这个给你”。
打开“酒筒”一看,里面装着一本残破的线装书,原来是先生家族的家谱。这是儿子临要离开中国时从他爷爷手里接过来的。以前曾经听我公公讲过他家族有家谱,我们都没有太在意,儿子却很感兴趣,大概这边长大的孩子都有寻根的欲望吧。回中国的时候跟他爷爷询问此事,又主动向他爷爷提起要把家谱带回美国来整理,爷爷欣然同意了。
“妈,你知道我读这样的中文还是有难度,请你把它打出来好吗”?儿子很慎重地对我说。好小子,你大包大揽地接下这个活,现在就变成我的事了。
可不是吗,儿子把家谱交给我后,自己就万事大吉了。这本家谱也不知是从哪一年传下来的,没有封面,没有开头,最后一页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结尾。公公很珍视它,用红丝线捆起来,放进酒筒里。再仔细一看,“酒筒”里还有一个笔记本,里面是公公续写的家谱,当然是从他开始的,记载了他以下的子孙。
我的整理工程就开始了,主要的事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字,还有拍照。由于是残本,也因为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东西,对家谱文体不熟悉,刚开始时有些迷糊,慢慢地就明白了。这本残本家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世传,是叙述文字,按照历史年代记录历代祖先,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时代、职官、封爵、婚配、子嗣、葬所等,第二部分是示意图,简捷标明各代的关系。打字不算麻烦,但花时间,只能蚂蚁啃骨头,有空就打几字。让我偶尔会头疼的是少数不认识的字,还有就是写成别样的字。家谱是毛笔字誊写的,抄书者对某些字有他自己喜好的写法,好些字不是标准写法,都变了模样,乍眼一看还不敢确定是什么字,多读一会儿后,根据上下文才破解了出来。靠着手里的一本新华字典,大部分不确定的字都找出来了,极少数的字实在辨认不出,现在还没有想到好办法。
再说拍照,家谱很破烂了,不敢使劲地压,简单拍照和扫描似乎都不行,边角上的字弄不下来。或许以后回国可以找个地方去装裱。
这活儿本来很单调繁琐,但奇怪的是我居然很喜欢,枯燥的字句一点也不枯燥,让我严重怀疑这辈子专业选错了。家谱里记载的老祖宗在历史上还算个人物,他的显赫地位曾经世袭了十代,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家谱会一代一代地保存下。把这个发现告诉儿子后,儿子小小地兴奋了几秒钟,然后立即意识到在他身上那位老祖宗的英武DNA应该所剩无几了。特别让我开眼界的是墓葬记录,包括每一代男女主人,详细到葬在某县某村呈什么形状(虎形,蛇形,等等),什么方位(比如庚山甲向。。。)。上网查询后,才知道坟茔是家谱的一个重要内容,原因在于“坟墓所以藏祖宗之形骸,为子孙根本之地也”,为防备“时远世迁,桑田沧海,城郭且为之蚯墟,祖坟淹没”,所以一定得明确记录下来。
素来喜欢感慨,家谱上久远的名字也不免让我思绪横生,这些名字对应的曾经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生生不息。 不禁想象那些男人当初是什么模样,女人又是怎么样的风姿,环肥燕瘦?喜怒哀乐?她们如惊鸿照眼,飘风般地逝去了。。。。在家谱中,女人都没有名字,就留下了一个姓氏。那个世界是男人的,女人只是点缀。
这些文字整理出来有用吗?这倒是个好问题。很努力地想了一下,直接的回答是没用。它们不会进博物馆,也不会有其他实际功用。然而,作为这个家庭的传承,是一件宝贵的东西。这里转借一下庄子的话:“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我现在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整理家谱,其意义应该算是无用之用吧。其实要讲有用,除了基本生活的吃穿,大部分的东西都是没有用的,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也都可以说没有实际用处,但精神追求是人类生活所不能缺少的,所以无用又是有用。当然,我这是对庄子名言的歪解。先生看我为家谱忙活,开玩笑说以后他的家族在美国分支的家谱就由我负责了,这话听了我只能哈哈,实在是不敢确定自己有这么大的志向,但可以肯定的是,整理好这本残破的家谱一定可以让年迈卧榻的公公得到一份安慰。
外婆的味道
赵婆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