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鳳坡,庞统祠墓,白马关
缓缓的坡,路边树林有一牌子:汉靖侯庞凤雏先生尽忠处。
另一石碑上刻着三个醒目的大字:落凤坡
路的另侧,竖着更为醒目的现代化标识,二维码,写有“扫我”,上还有字:军师庞统被伏击之地。 此处是我几十年前就想来的。如今来了,感觉不是我想象的样子。 三国演义里庞统走到落凤坡的那一段是这样的:“却说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值夏末秋初,枝叶茂盛。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此处是何地?”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
如此看来,庞统似乎应该是被夹击在山沟里,而这条路非常平缓,两边稍微隆起,算不得是什么山。。。。
其实细究真实的历史,这一段本来就是罗贯中编造的,只是三国演义影响至深,小说演义成了正史,在人们脑子里根深蒂固了。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庞统不是死在四川德阳罗江的落凤坡,而是死在距离落凤坡几十公里的雒城(现今广汉),他没有中什么埋伏,而是在攻雒城时被乱箭所伤。
尽管庞统不是死在落凤坡,却是葬在落凤坡。当时此地并不叫做落凤坡,而叫鹿头山。墓地距离所谓的坠马处不远,据说是一座衣冠冢,当地人称之为血坟。
鹿头山在唐时设鹿头关,即如今的白马关。白马关是由秦入蜀的几道关口的最后一道关隘,此关破了,蜀地的大门就敞开了。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759年)入蜀时曾有《鹿头山》一诗,描述道:“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意指到了鹿头山,蜀道最难的地段结束了,南望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眼界开阔,顿觉欢喜。
如今白马关(即鹿头关)尚有关楼,登临关楼俯瞰关外,只见地势平缓,全无剑门关的雄奇,此关与彼关差的不是一点点啊!很感概这里居然是成都平原的最后一道屏障,抵御过很多外敌。
白马关里有庞统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现在看见的祠墓为“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引自网络),可以说是官方修建的墓地。墓前立有那匹唤作的卢的马。根据三国演义,庞统出事时骑的是刘备的名马的卢,那马是必妨一主的,后人便猜测刘备换马给庞统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不太清楚真实版的故事里有没有那匹跑得飞快的的卢,但真实版的故事,戏剧性会大打折扣。历史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它本身的精彩,也有后人的添加。
让我感到困惑的是,究竟庞统的真身埋在哪里?是庞统祠墓还是落凤坡的墓地?或者另有隐藏? 庞统祠墓里人很少,极为冷清,唯一听见的声音就是树林中的蝉声,吱吱作响,凄凉中带着顽强和不屈,好似在为庞统凤雏先生鸣不平。卧龙,凤雏,得一而得天下,刘备二人均得,还是没有能匡扶汉室,天意啊!可惜凤雏先生36岁便辞世了。
白马关里有个碑廊,也无人光顾,我和妹妹以及发小三人正好挨个挨个地拜读。碑文大多是赞颂庞统,为他叹惜的。也有的碑文很善解人意,作劝解状,比如这一联:“历史多情,留芳千载;英才未展,岂君一人”。壮志未酬的英才多了去,卧龙诸葛亮先生不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吗?“伤心岂独息夫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卧龙凤雏都是时运不佳,尽管诸葛亮名垂宇宙,无人不晓,而庞统,就只有真心热爱历史的后人知其名号,并为他惋惜。
必须要记录的还有一件事,就是这里的金牛古道。金牛古道全长约二千余里,是二千多年前巴蜀地区通往中原之路,也是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写之路。它始于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穿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白马关是金牛古道第一站,蜀道之难从这里开始,至今能看见古道的深深的车辙,令人震撼! 那些一道道的车辙,是千年来转动的轱辘给压成的啊! 绝句一首: 白马关 关楼远逊剑阁雄, 古道辙痕重复重。 阵阵蝉声长恨诉, 如何龙凤运相同!
落凤坡
三国演义中叙述的凤雏先生尽忠处(其实只是墓地所在)
落凤坡庞统的衣冠冢,当地人称为血坟。
白马关的大门(从门内拍摄的)
进门后
庞统的官墓,碑是康熙年间重建的,墓碑书云“汉靖侯庞士元之墓”
白马关关楼(上)
这株柏树叫作凤柏,快要枯死了。
庞统塑像(好像没有书里描写的那么丑)
碑廊 诗人贺敬之题字(上) 落凤坡下唤落凤复起,白马关前催白马腾飞
金牛古道(看见车辙了吗?) · 自驾去洛阳(1):三国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