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曾经谈及读了这本书对她的帮助。之前她对她先生的某些行为不能理解,甚至心生怨恨(她用的词是RESENTMENT),读后了解了她先生的性格类型,许多她以前不能理解的事情一下子都明白了。这之后,她对她先生的看法也改变了。可见对于我们自己不能改变的人和事,聪明的办法是不妨改变自己的观点。
再谈谈子女教育。这本书很强调父母对子女性格类型了解的重要性。大多数父母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子女看成纯粹是自己生命的延伸,而不是把他们看成独立的,不同的个体。父母常希望子女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式成长,其结果往往是造成子女强烈的逆反行为和亲子关系紧张化。按照性格天生的观点,父母的干预并不能改变子女的个性,比如工匠性格的孩子,他们往往会违背父母要他们努力学习的愿望去从事艺术性或工艺性的工作。 如果父母早点明白这个事实,会减少很多家庭冲突。事实上成功的人都是出于兴趣与自身的天赋,而不是父母强迫的结果。
还是讲讲自己家里的例子吧。我家儿子从小就不属于那种听大人话的乖乖孩子,诸事都爱问个为什么,还特别喜欢争辩,一定要彻底把道理讲通了他才会照我们说的办理。虽说小孩子有独立思考是好事,但大人累得慌啊。后来我让他做了测试,发现他性格里有很大的成分是理性者,他所属的那种性格在人群中不到百分之一,难怪跟很多孩子都不一样。这个测试结果让我找到了他爱辩论不轻易听指挥的个性的原因。仔细翻了翻书里关于对他那种类型的小孩的描述以及如何教育的建议,觉得非常靠谱,真后悔知道得太晚了,我们犯了不少禁忌。当然,我这里不是说要小孩子都去做测试,事实上这也是不现实的,但父母如果具备一些性格类型的基本常识可以帮助增进对子女的了解,从而采取最好的教育方式。
3)了解你工作的团队。
公司常让人做性格测试,有它一定的道理。所谓知己知彼,团队领导知道团队成员的性格会对团队工作有帮助。据说从前公司里只提拔外向型的人(E),而现在的虚拟团队(virtual team,一般在计算机行业)却趋向于提拔内向型的人(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另外一个常测试的是TEAM PLAYER 的类别。若成员是contributor, 一般就很可靠,他们一定会完成该做的事。团队里有communicator, 气氛会比较好。有collaborator,不会迷失大方向。有challenger, 可以避免集体错误。团队的建造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挑选适当性格类型的人。
我的疑问和想法:
a)问卷的准确性
做问卷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性格里各种成分比较接近时,性格确认就要困难一点。以我自己为例,曾做过两次测试,感觉都不对,不完全像是我的类型,所以我一直不太相信这种测试。后来把这本书好好读了一遍,重新测试,才发现问题之所在,我的各项得分太接近了,对题义的理解稍有误差便可得出不同结果。更何况有些题目本身就不好理解,回答得迷迷糊糊的。除了F(感觉)是绝对超过T(思考)外,其他几样都很接近,N(直觉)和S(传感)得分常常是完全一样。最后我只得把相关章节都翻出来读,才确定了我的类型 。书中描述的很多细节都非常符合我,让我不得不服。我的建议是,如果发现测验结果不符合而你又真正感兴趣,去读书。
其实把人的个性分成16种,是极端的情形,换句话说,是把人的性格简单化了。但这种简单化是必须的。对比自然科学,常见的定理大多是简单化后才成立,否则无法归纳。当然这些简单化后的定理在使用时必须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加以修正。就人的个性而言,有的人会刚好是很典型的16种之一,而有的人会兼有各种性格。我的想法是(纯粹是我自己的瞎想,欢迎讨论)可以把这个比喻成颜色的变化。颜色变化非“量子”,而是逐渐的。在两种鲜明的颜色之间,会有中间色彩,人的性格亦如此。这才造成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这里要强调的是,不管怎样调色,你的主色调应该还在那儿,而且会与另外的主色调截然不同。这就好像三原色红、黄、蓝调配,黄和兰调出的色彩是绿,肯定不同于红与黄调出的颜色。具有多种性格特征的人会以某种性格类型为主要性格,也就是说,还是能够被划分到某类去,尽管要多花点力气。
b)先天与后天
我个人基本上是赞同先天差异的观点。当然我也承认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那么,人在不同年龄去测试自己的性格类型,会不会是相同的结果? 就我自己来说年轻的时候和和现在相比,还是有不少变化。年轻时我做事很粗心,计划安排很差,所以P(感知)的成分可能大于J(判断),现在则喜欢诸事提前安排,非常有序,完全是J占了上风。另外一点是年轻时我几乎完全没有能力对任何人的请求说“不”,即使是自己很不情愿的事也拉不下面子。现在经历的事比较多了,再加上家里领导多年的耳提面命,才慢慢地有了些改变,学会了在该说“不”时说“不”,尽管这还是一件让我感到不舒服的事。
c)对自身的了解能否帮助自己在挑选职业做出更好的决定?
换句话说,如果早早的我就知道了自己的类型,并据此而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会不会做得更好,更有满足感?理论上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但我自己的答案是“也许,但我不知道”。毕竟人只能活一次。同理,书里对性格的分析也不能作为教条,毕竟性格对人生的作用只是一方面的。性格只是内在的因素,人的际遇很复杂,外界因素常会引起不同的结局。
鸣谢:
学友张青就此话题曾与笔者交流,受益颇多,特此感谢!
你知道你的性格类型吗(上)?
天籁之音:《斯卡布罗集市》
(组图) 天下第一关:剑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