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灵感,微信
雨中车流迅速地向前方移动。天已经黑了,尾灯冒出的红光在地面的雨水里反射出来,成了两条红色的光柱,无数的光柱随着车流行驶,高速路上翻动着红色的火龙。
火龙之间忽地跳出一个画面,一幅叫做“惊叫 (Scream)”的名画,画里的人儿张着大嘴,声嘶力竭地对着我,背景是红色的火龙,我不由得一惊,立刻中断了之前的沉思。
“真危险”!我对自己说道,开车得集中注意力啊。
几年前,车里的音响系统出了毛病,偷懒没去修理,竟给自己造就了一个安静的开车环境。车里没有音乐,也没有NPR电台的新闻,真所谓无丝竹乱耳,无俗事分神,于是大脑清空,变得单纯,思维如脱缰之马,自由发散,灵感亦不期而至,驾驶时间竟成了我的文思时间,不知不觉地构思了好些文字诗词,包括这篇小文。我非常享受这段时光,尽管这么做很危险 (需要努力纠正这个习惯,呵呵)。
除了开车,一人步行时也是思维最活跃的时间,有些平时根本没有想到之事甚至奇怪的念头在行走时飘然而至。与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情形很相似,那种时候明明身体
甚至头脑都不是完全静止,大脑却似乎处于很特殊的一种静态。这里的关键恐怕是在于独自一人,而且要心思单纯,心地放松,似乎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这样的静态,我想每个人都会有的,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灵感产生方式。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关于我的顶头上司的,他的科研灵感常常产生于沐浴的时候。每当他有了新主意便会来和我们分享,开场白总是:“我今天早上淋浴时突然想到。。。”,几次这样的故事之后,我便给他的科研灵感命名为淋浴灵感,想来淋浴时必定是他最放松的时候。
照理说来睡觉也是一种静态,可惜大多数人睡就睡了,最多做个梦。记忆如我这么坏的,醒来之后一会儿就彻底忘记了梦里的天地,记忆力好的比我运气好,醒来还能记得梦里的离奇和多彩,但却一般不会有什么开悟的事。极少数的人睡觉时思路大开,灵心浮现,睡梦中或者是半醒半睡之中能吟诗赋词,甚至于解白日之惑。一个有名的传说是有机化学里苯分子结构的拟定。据说弗里德里希·凯库勒因为梦到一条首尾相连的蛇受到启发,提出了苯环具有单双键交替排列的共轭结构,即现在所谓“凯库勒式”,这应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做这类的发明梦应该是白日里不断思考的延续。我自己偶尔也有梦中灵光乍现的时刻,只是醒来后灵光多半退色了,即使想起来也会认为是荒诞的主意,所以对我来说,睡眠的静态与高速路上的静态似乎有差别。好奇的是,如果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睡梦灵感与淋浴灵感的产生会不会是基于相同的机理?
说了这么些,其实本意是自我反省,想通过自己在无音响开车的情况下思维活跃的现象来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倘若我的汽车音响没有出问题,或者音响及时得到了修理,我博客里本来就不多的文章可能会减少很多。这样说来大脑的空闲反而让我有所收获,少便是多。如此,不禁继续联想,我们日常的忙碌会不会让我们的大脑时时被塞满,越来越远离深度的思考?
近十几年来,网络彻底颠覆了人类的传统生活方式,资讯的便利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这种便利并没有让我们有更多闲暇,我们比以前更忙碌了,常常都在都同时做几件事情,就连走路时手眼都没有闲暇,忙着看手机,听音乐,与人聊天。我们忙着,并快乐着,变得越来越聪明。同时似乎也越来越没有时间进行慢思考,享收“慢文化”,一切都是快餐,
大部头的书读的人少了,知识的获取靠读网文。对于华人来说,微信的广泛使用更加强化了这一点,如今就连博客这种不够严谨,比较随意的写作方式都快要被更为随意的微信取代了。我们匆匆忙忙,几乎没有机会让大脑放空,甚至得靠着微小的闲暇,比如上班开车时,来进行一些有意思的思考。 在当今世界,饮食上的快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放弃,社会提倡回归自然,吃原始的食物,而不要吃精加工的工业食物,文化上却似乎与之相反,正走向快餐。多少年后,我们会不会像反思饮食上的快餐一样再来反思文化上的快餐?
古代曾经产生很多思想大师,可以想象他们一定有很多独自思考,一心一意的时光。像我们现在随时都在一心三用,很难沉下心来作真正的思考。这几十年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说人类几千年来生活方式都没有多少变化,那么近百年,尤其是这几十年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生活品质的提高是先前的人难以想象的,而这种变化对人类以后的发展又会是怎么样呢?这里的方方面面,好好坏坏,远非我能想清楚的。我能够提醒自己的恐怕就是在充分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好处时,也要保持一点自己的空间,给大脑留点空闲,让自己在交错的各种信息之中能找到一点宁静。当然也希望我的这个小小的坚持,不要被年轻人看作是九斤老太似的坚持。
岁月沉淀了美丽
杂谈:怎么舍得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