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绝转载! 我 所知道的美国同志 大概从 90年代初开始,同志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既为同志,自然有男女之分,前者英文里称为Gay,后者则称为Lesbian。同志现象,古来有之。记载中所谓的有“断袖之癖”的人,指的即是同性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开放,国人对同志现象就更不陌生了。然而,在来美国之前(80年代),我真的是孤陋寡闻,不知同性恋为何物。到了美国以后,由于一直生活在西海岸,耳闻目睹,对同志现象由无知到知之,便见怪不怪了。美国的东西海岸与中部很不相同,中部很保守传统,而东西海岸则很开放。尤其是西海岸,非常自由化,便成了同性恋人居住的大本营。我也因而有机会结识了不少同性恋的朋友。所以我可能比一般人对他们的了解要多一些。故而汇集我所知,炮制了这篇短文。 初进"大观园" 第一次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十多年前在西雅图的一个同性恋公园 (gay park)。那是一个夏日, 我带着来探亲的母亲和5岁的儿子,驱车去了住家附近的一个公园。西雅图是著名的雨城,一年四季有三季都细雨蒙蒙,只有夏季才是最好的时节。由于雨水充足,那里的植物都生长得郁郁苍苍,夏日公园里更显得天蓝,树绿。让人心旷神怡。 由于我携老带小,一进了公园,就赶快找草坪坐下,好欣赏这四处花开的景致,也可趁机放松一周来的疲劳。哪知四下一望,发现情况不妙,我们身处一个“浪漫地带”。只见花丛中,草坪上,一对对的“情侣”在卿卿我我,耳鬓厮磨。如处无人之境。 更让我合不上嘴的是,这些情侣却均非寻常之辈,是男配男,女配女,阴阳分隔。他们和谐地共处一园,互不影响,互不干涉。倒是我们这一家子,在这个环境里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尤其使我难堪的是与我母亲共睹此景。一时间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心里暗暗喊天。于是拉着母亲,抱起儿子,赶快逃离,朝人多的地方而去。没走多远,便走到一个挤满了人的广场。心里讷闷今天是什么日子,居然公园里在开大会。抬头四望,才发现不少人手举标语牌,还有人拿着话筒喊话,一听,喊话的内容是呼吁同性恋权力。这才知道我们算是撞上了一个同性恋的盛大集会。第二天,问了我的同事,方才搞清楚我们去了西雅图有名的同性恋公园。当时的感觉,真像进入大观园的刘姥姥。实际上,后来才知道,这样的地方,好些大城市里都有。那样的集会,和旧金山每年一度的同性恋大游行相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 庐山真面目 对同志现象的更多了解则在我进了生化系做研究工作以后。在化学系念书时,系里同学中没听说有同性恋的。到生化系后,情况就很不一样了,周围有了不少的同志朋友。我做研究的实验室里仅有10个人,却有两位女同事均为Lesbian。搬到旧金山以后,这样的人我就结识得更多了。在我工作的公司里就有不少男女同志,其中包括我的过去的顶头上司和下属。似乎学习生物的人中同性恋的百分率要高一些。由于现在普遍认为同性恋起源于基因而非后天教养,我曾经大胆地假设同性恋基因是否会对人的专业取向有一定作用,可惜没有统计数字支持,我的假设永远无法得到证实。与两类同志接触多了以后,慢慢的能总结出同志们的一些特点。就我个人的观察,我所认识的Lesbian 的性格都比较强,有男人特质。但人往往都很正直,富于正义感。而且大多喜好体育运动。 而男同性恋人则往往有些女人气质。这些人一般都个头修长,衣着整洁。曾经有人说过同性恋的标志是一只耳朵穿耳环。其实不尽然。虽然有人的确如此,但更多的Gay 是没有标志的。多数同性恋人对他们自己的身份都保持低调,不会主动告诉别人他们的性向。只有和他们熟了后才会向你讲述。这也难怪,尽管现代社会对他们已比从前宽容,但内心深处,他们毕竟还是能感受到社会上的歧视,有着或多或少的自卑。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外星人。所以他们不愿让他们的性取向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当然也有例外,我认识的朋友中也有非常开放的人。芭芭拉是我刚进公司时的顶头上司。我刚去的第二天她和我讨论工作时就告诉我过几天她不会来上班,因为她在expecting (意为她在等待分娩),产期快到了。我望了望她那扁平的肚子,一头雾水,十分讷闷。大概我的诧异提醒了她,她马上向我解释,她是Lesbian。等待分娩是她的同志爱人而不是她。惊得我一时无话。现在我总结出来的是,在旧金山这种地方,凡是从不明确说明自己的配偶的性别的人(只称配偶为partner),极有可能是同志。 我所知道的美国"同志"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