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年龄段,对生命有不同的认识。童年的生命是糖果,庙会,摸柿猴,过年过节。少年的生命是朦胧,张狂,读禁书,异想天开。青年的生命是困惑,探索,恨天无柄,恨地无环。从童年到青年时期,常常觉得心比天高,生命无限,人生可以干很多很多事情。过了中年壮年,慢慢发现生命中的随机性很大,一生中所能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对时间的紧迫感和生命有限性的认识,造成这个年龄段的人压力很大。
生命是一个有限的过程。生命本身并无意义。譬如一只蝴蝶,当它完成了从卵,蛹,毛毛虫,到生出美丽翅膀的过程后,它的生命就宣告终结。一棵牵牛花,在吹吹打打结喇叭之后,必然是枯萎和死亡。在所有生物中,只有那些有意识,有思维能力的动物才会试图给生命赋予某种意义。
对人来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使生命体获得最大的满足。
但问题是,如何获得最大的满足?这涉及到人的期望值和目标的可实现性,简言之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相关性。下面试图用数学曲线来表达,可能更容易说清楚。
如图所示,设期望值(蓝线)是时间的函数F(t), 可实现性(红线)是时间的函数G(t) ,则
幸福 =
这里的“幸福” 就是个人“满足” 值。这个公式反映了一个人在时间段即区间[t1, t2] 内的“满足” 水平。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期望值越低,他的满足性就越高。换言之,一个人愿望的可实现性越大,他的满足性越高。对生命的期望值与文化背景以及教育水平有关,而可实现性则与客观环境与个人技能紧密相联。古今中外,各种哲学思潮与宗教流派五花八门,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在探讨如何改进或革新以下的四种因素:
1. 文化素养;
2. 教育水平;
3. 外界环境;
4. 内在技能。
显然,以上每种因素都需要专文论述。下面仅就第四个因素略作说明。内在技能代表了一个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它包括时间管理,资料存取,上下级关系,家庭关系,等等。就拿时间管理来说,它是最重要的内在技能之一。尽管人人都说时间紧迫,生命短暂,但统计显示由于缺乏时间管理技能,人们平均每天浪费掉两小时的时间。Stephen R. Covey 在他的 “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Restoring the Character Ethic” 书中专门论述了如何科学高效地安排时间。古往今来,凡成就卓著者,都是昔时如金,有条不紊,工作高效的。
科学地安排时间,高效率地工作,就是珍惜生命。别人需要干三天的事,你一天就干完了,这等于延长了你的生命。
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别人的生命。凡是用EMAIL 能解决的事,就不要打电话。凡承诺的事,决不食言。对必须登门拜访的事,必先预约。长话短说,简明扼要。
新年伊始,偶有感想,记下自勉并与朋友共勉。
20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