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地标性景点,在 2005 年 7 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去澳门游玩的必到之处。其实,大三巴牌坊并不是一个牌坊,而是一座老教堂的前壁。这座教堂名叫“圣保罗教堂”,1602 年开始建设,1637 年全部竣工,它是当时东亚最大的天主教堂,是圣保罗学院的一部分。而这个圣保罗学院号称是远东地区第一所西式大学,为培养传教士和宗教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在 1835 年,圣保罗教堂发生大火,全部教堂化为灰烬,只剩下教堂的前壁保存了下来。“三巴”是葡萄牙文 São Paulo 的中文音译,“牌坊”只是人们的习惯叫法,这孤零零的一堵教堂前壁还真像是一座牌坊,上面有精致的浮雕和圣像。 据说澳门大学已经用虚拟现实的方法在电脑上重构出圣保罗教堂的原貌,伍加在澳门停留时间仓促,并没有具体查证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作为澳门的标志,大三巴牌坊成了各种演出和聚会的重要场所。在澳门回归之前,葡萄牙人也想在澳门留下些殖民痕迹,便以“中葡友好”的名义在澳门建立一系列纪念物,其中有在 1993 年花三千万美元建造的“融合门”以及莲花雕像、东方拱门、青铜观音像等等。1994 年,葡萄牙人在大三巴牌坊前面建立了“少女与狗”和“男与女”青铜雕像,花费高达 200 万美元;反正花的是澳门人的钱,葡国人自然是“仔卖爷田不心疼”。这个“少女与狗”雕塑的作者是葡葡萄牙雕塑艺术家拉果·亨利克,融合门也是出自此人的手笔。自从这“少女与狗”雕塑安放在大三巴牌坊前边之后,立刻引起了澳门民众议论纷纷。雕塑中的少女有华人的面部特征,袒胸露乳,仰摆拉叉,既不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又容易让人联想到“华人与狗”,所以有许多澳门人反对在庄严肃穆的大三巴广场安放这种不伦不类的雕塑;纵有不少人表达不满,当时的葡澳当局却置之不理。殖民者的心态往往就是这样高高在上,当时民众的反应对末代澳督韦奇立来说,不过就象西望洋山头吹过的一阵微风,澳门海湾里的海水连一点涟漪都没有出现。 时过境迁,今非昔比。2010 年 7 月 29 日,在澳门回归中国 11 年之后,也是在这座“少女与狗”雕塑安放在大三巴牌坊之前 16 年之后,澳门特区政府不动声色地把它拆走了。大三巴牌坊前面的 68 层台阶依然静穆,广场的碎石地面依然平整,只是前面台阶上的“少女与狗”不见了。天空依然是蓝天白云,周围依然是窄街小巷,大三巴牌坊依然是庄严肃穆,巍然挺立。其实,不仅是“少女与狗”悄然退出历史舞台,那座花费了三千万美元的“融合门”也早已失去往日的辉煌: 当年“融合门”落成时,葡萄牙总统苏亚雷斯专程赶来主持揭幕,葡澳当局安排歌舞表演,极为隆重地再现了四百年前葡国人登陆澳门的一幕,这就是“融合门”的政治含义。其实,历史是容不得随意改写的,葡萄牙人在霸占澳门期间烧杀抢掠给澳门人所造成的创伤,不是这样一座黑色大理石雕塑就能够“融合”的。随着新澳凼大桥的修建,随着 338.8 米高的观光塔的建成,对比澳门日新月异的填海造地,新楼林立,今日的“融合门”早已辉煌不再,上面的大理石贴片已经剥落,周围已经杂草丛生,遍布垃圾,它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也是迟早的事。 物换星移今非昨, 天翻地覆乾坤挪。 三巴牌坊巍然立, 融合碑石已剥脱。 三桥飞架连澳凼, 新旧普京红如火。 观光塔上放眼望, 路环横琴一海隔。 伍加,2011年1月29日,周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