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见闻(18)】 淘金 伍加,2012年6月17日,周日 “淘金热”(Gold Rush)在美国历史上很有名气,由淘金热所产生的“西进运动”在美国文化中举足轻重。有大量的美国歌曲、电影、小说等文艺作品对淘金热做了描述,“到美国淘金”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淘金文化经久不衰。美国的疆土因此得以扩大,美国的人口因此急剧增加,美国的名气因此而无远弗界。其实,今天影响美国政治、文化生态的重要因素是族裔人口,多种族的人口构成则源于大量的外来移民,而正是十九世纪的淘金热吸引了无数外来移民,他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淘金。 “淘金”的最初含意是寻找财富:从河床上采集沙子,用带有网眼儿的筛子或者像平底锅一样的淘金盘从沙子中筛选出金粒,或含有金子的矿砂。今天,“淘金”的含意已经扩大,它不仅表示寻找财富,也包括寻找工作,寻找机遇,寻找自由,寻找幸福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淘金”代表了“美国精神”,“淘金”体现了美国文化,“淘金”是美国得以长足发展的原始动力。 想想我们这一代人,来美国求学,在美国工作,生儿育女,将来要在美国退休,老死。生于东方,死于西方;半生神州,半生北美;生在彼乡,老在此乡。我们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淘金者。 通常,人们把“淘金”和加利福尼亚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把 1848 年作为“淘金”的起始时间,因为正是 1848 年在新赫尔维蒂亚和太平洋沿岸发现金矿的消息轰动了世界,引起了淘金热。可是,你是否知道美国的淘金热起源于乔治亚州?你是否知道乔州的淘金热比加州的淘金热早了 20 年? 1828 年 10 月的某一天,住在乔治亚州北部达浪内噶(Dahlonega)小镇上的本杰明·帕克斯(Benjamin Parks)外出打鹿时发现地上有一块黄澄澄的石头,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带回去鉴定后发现是一块天然金子。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吸引了大批的淘金寻宝者来到乔治亚州的北部,形成了美国最早的淘金热,这比美国西部加州的淘金热早了整整 20 年。 据地质学家论证,乔治亚州的北部山区有一条地质“金带”,长 150 英里,地表和地下含有丰富的金矿。从 1828 年开始,这里成了热点地区。以达浪内噶(Dahlonega)小镇为例,在短短的一年里镇上就聚集了 15000 人,与之配套的酒馆、旅店和娱乐商业和服务设施应运而生。这些淘金者白天四处寻找金子,晚上就喝酒、赌博、斗殴。于是需要有警察、法庭、以及相应的政府机构。1838 年,美国造币局还在达浪内噶开设了铸造金币的工厂,在之后的 23 年里共铸造了价值六百万美元的金币。后来造币厂关闭后,它的厂房被改建成学校,这就是今天的 North Georgia College & State University。 乔治亚州有两栋建筑使用真金作为房顶装饰:一是亚特兰大市中心的州政府大楼,它用了近三公斤(2.92 公斤, 103 盎司)纯度 23 克拉的金子,做成金纸,贴在大楼顶部的圆拱表面;二是位于达浪内噶的原铸币厂大楼,就是今天 North Georgia College & State University 的主楼,它上部尖顶也是真金贴面,金碧辉煌,在建筑群中分外醒目,如下图所示。 金子名贵,源于它的稀有;当地表的金子被寻宝者搜索干净之后,寻找地下金矿并把它挖掘出来是非常麻烦的。参观过塔鲁拉大峡之后,我们顺道赶到达浪内噶参观了金子博物馆(Gold Museum)和地下金矿开采坑道。在金子博物馆中除了历史介绍文字和图片之外,还有许多淘金者使用的工具和设备。最初人们寻找金子靠的是铁锹镐头,后来采用了高压水枪,巨大的高速水流将山体的表面浮土冲走,裸露出岩石,便于观察金矿的走向。因为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这种采矿方法早就被禁止了。下图就是当年使用的高压水枪的喷头。 再后来,人们就根据金矿分布的走向开掘坑道矿井,并广泛使用炸药、钢钎、挖掘机等工具。那时,气动钻孔机已经广泛使用,这种机器的工作效率很高,缺点是噪音巨大,在地下矿井中使用时更是震耳欲聋。 参观金矿地下坑道矿井的门票是大人 15 美元,儿童 9 美元。在矿井入口处有个大厅,游客在这里可以学习淘金和筛选翡翠宝石。每人端一个平底盆,装满沙子,在水池子里轻轻摇晃,同时将盆子向前稍微倾斜一点,让水把浮沙涮走,让金子沉在盆底。在盆底只剩下薄薄一层沙子时,工作人员会帮你最后找到金粒,并把金粒装在一个像手指粗细的玻璃试管中(下图),带回去留作纪念。我怀疑那些金粒是工作人员事先放在沙盘中去的,因为到最后我和儿子都是在自己的沙盘中发现了三粒金子,大小也差不多。 下图中穿工装裤的人是带我们参观点解说员,带有浓重的南方口音,他给我们解释了金矿的纹理走向,还为我们演示了气动钻孔机,那巨大的轰鸣声把我们几位游客吓个半死。 中午在一家山村饭馆吃的午餐,鲜蔬美芹,农家风味,咸淡适中,味道可口(下图)。 乔治亚州北部的山区山势平缓,开车走在盘山公路上,仿佛是行进在丘陵地带,上上下下,宛如在坐游乐场的过山车。六月的天空瓦蓝如洗,万里无云;路边的树木茂盛,绿草如茵。这是典型的美国南部风光,这是已经相熟十年的自然环境。原来看到这些风景觉得没啥新奇,终日相伴,早已熟视无睹;今天,在即将离开乔治亚州的时刻,再看看这些南方风景,再听听这样的南方口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知在何年,不知在何时,我才能再回到这青山环抱、鲜花锦簇、绿树繁森的乔治亚州。此时此刻,竟然想起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首诗叫《告别深山》,只记得其中有几句: 大山啊, 你养我育我整十年。 最是乡亲情意重, 生死一道守边关。 乡亲们的心啊,颗颗红, 野莓子果儿,颗颗甜。 我闻惯了满山的树脂香, 我熟悉了每道堤坝每条堰; 我记得清谁家的孩子有多高, 我辨得出千种野鸟啼深山。 哪怕相去千里远, 隔片片云, 隔层层烟, 我永做大山一棵树, 和你们根须盘络紧相连。 战士一步一回望啊, 把颗颗心, 都留在了山乡亲人的梦里边…… 两个小时的车程,不知不觉就到了亚特兰大的家。参观金子博物馆、淘金、地下金矿巷道的经历依然在脑海中迴荡,余犹未尽,又想起了两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真金不怕火炼。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 伍加, 2012 年 6 月 17 日, 周日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