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自信
伍加,2011年1月21日,周五
中国的变化很大,尤其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人越来越自信了。许多人对这种变化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感知,无论是到中国旅游,与中国同行的接触,还是从新闻媒体中都能很容易地感受到这一点。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自信?
有人说:中国人有钱了呗!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发表的报告说,去年中国 GDP 增长率高达百分之十点三,总值为卅兆九千七百亿人民币(约六兆美元),已挤下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中国的千万富翁总数也在快速增长,超过三十八万。人有钱了,当然就自信了。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对;“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经济水平很低,可是人们个个志满意得,常常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和民族,他们的经济收入并不是特别高,但是他们所表现出的自信常常让人们刮目相看。最近我写了一篇调侃“非诚勿扰”的小段,其实江苏卫视的这个节目办得不错,它是展示青年价值取向的窗口。青年男女自信地参加这档节目,大胆地展示自己的风格和才艺,爽快地回答各种问题。在积极参与这档节目的青年男女中间,大多数人都是来自普普通通的家庭,他们并不是富一代、富二代,可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令人佩服。
有人说:中国的歼二十、高铁、航天成果,北斗卫星以及新航母都使得中国人变得自信。其实这些新武器和新的工业产品都是物质丰富的表面现象,并不是精神自信的深层原因。有些小国家根本就没有现代化的军事力量,有些生活在深山大川中的民族并不使用现代化的工业产品,他们却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有着超乎寻常的自信。
民族自信的深层原因是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根本是文化的自信。当一个民族不重视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时,这个民族就会陷入迷茫,表现出盲目哈外的不自信行为。前几年中国青少年中出现的哈韩、哈日的现象就是因为日韩文化大举占领中国市场,在文化精英和宣传媒体的错误导向下,青年人盲目崇洋媚外,而中国自身的文化产品又十分短缺,穷得只剩下了钱。人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就包含有这样的意思:金钱可以让人有短暂的自信,但它却无法长久。自信的根源不是钱多钱少,而是文化根基的雄厚还是微薄。我在三个月前写过一篇小文:“什么是文化”,因为题目太大,又没有时间展开来说清楚。什么是文化?从广义上说,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是要解决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文化是对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在一个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追求的文化就是所谓的“主流文化”,它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比如美国的主流文化是什么?是打造美国梦,强化“美国精神”,他具体体现在美国的“三片”:好莱坞的大片、麦当劳的薯片、英特尔的芯片,它们都包含着美国的文化创意和民族精神。再比如新加坡的主流文化是什么?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那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呢?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还是忠孝礼乐,仁义道德?是毛泽东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还是其它?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但是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很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伤害,而最大的伤害不是来自外部的冲击,而是来自内部的自我贬低、自我放弃。
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能够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华人社会有一种“龙文化”,华人把在龙年出生的孩子叫龙子或龙女,相信他们更优秀。这种龙文化会不会影响生育行为?George Mason University 的两名研究人员 Noel D. Johnson 和 John V. C. Nye 做过一项研究发现【1】,生活在美国的亚裔可能有意识地调整生育时间,设法把孩子生在龙年。遇到龙年,华裔社会的孩子出生率会明显上升。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出生在龙年(比如 1976, 1988, 2000年)的亚裔孩子们的确很杰出,他们重点调查了在 1976 年出生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发现这些孩子们的母亲大多受过更好的教育, 家庭更富有,见下图【1】。
参考文献:
【1】Noel D. Johnson and John V.C. Nye, "Does Fortune Favor Dragons?"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No. 09-27, July 2009. http://mercatus.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Does_Fortune_Favor_Dragons.pdf。
伍加,2011年1月21日,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