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见闻(14)】 巴尔的摩:美国国歌 伍加,2011年8月24日,周三 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做起,中小学每天早上唱国歌、对国旗宣誓。在大学里,每次有重大活动,必然要先唱国歌。比如每学期末的毕业典礼都要先唱国歌,每次球赛或者重要集会时都要唱国歌。在这种场合,通常都有人领唱,全体起立,面对国旗,脱帽肃立,还要把右手掌放在左胸膛的心脏处,表现得十分虔诚。这种政治灌输十分成功,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会唱国歌。 但是,美国国歌的歌词共有四段,很少有人能全部记住歌词,因此在唱国歌时只唱第一段。另外,国歌的音调太高,没有学过声乐的人或者没有天生好嗓子的人是唱不上去的。大部分人就是滥竽充数,跟着哼哼而已。我虽然记不住美国国歌的歌词,只能按照音调唱出两三句,其它部分需要低八度哼唱,但是我喜欢美国国歌的调 子,即使不知道歌词,那种气势磅礴的旋律,的确震撼人心。今年暑假中的美东游,有一站竟是与美国国歌有关。这是儿子坚持选择的旅游点,他要到美国国歌诞生地看看,于是全家都得跟着他再次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巴尔的摩城的东南有一座有名的军事堡垒,叫做麦克亨利堡(Fort McHenry),这里曾是英美战争期间的前哨阵地。这座堡垒建在海湾岸边,是扼制港口的要塞。这里就是美国国歌诞生的地方,有一座很大的博物馆和教育中心建在距离麦克亨利堡不远的地方,里面展示了国歌诞生的过程和有关国歌、国旗的各种展品。 1812 年,英国军队火烧了华盛顿之后又挥师北上,要把美国独立的力量扼杀在摇篮之中。英军分海陆两路进攻巴尔的摩。1814 年 9 月 12 日,英国军队和美国军队在巴尔的摩南部交火。英国海军舰队直扑麦克亨利堡,昼夜连续猛轰滥炸。当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 )是一名律师,乘船到英舰上交涉释放被扣留的美国平民。他目击了英军炮轰麦克亨利堡的经过,忧心如焚。次日凌晨,当他透过战场上的硝烟看到星条旗仍在要 塞上空猎猎飘扬时,感慨万分,激情满怀地写下了《星条旗》这首诗。后来,这首诗成为美国国歌的歌词。英国作曲家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John Stafford Smith)为这首诗谱曲,音调激昂高亢,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麦克亨利堡是以当年华盛顿总统时代的战争部长詹姆斯·麦克亨利(James McHenry) 的名字命名的。从教育中心的展厅里树立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铜像(上图)来看,此人个头大约只有一米六左右,手拿一个老式望远镜,抬头凝视远方的美国 国旗,心潮澎湃,正在孕育着他的著名诗篇。这个教育中心有一个大展厅,专门进行国旗、国歌教育。在面向麦克亨利堡的一面墙上装有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在介绍 国歌时,投影屏幕将落地窗遮掩,室内的灯光也都关闭,人们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视频介绍上。当演唱国歌开始后,我看到所有的观众都肃然站立,表情虔诚,随着视频中的歌声倾情歌唱。看过国歌、国旗的展品之后,听过国歌诞生的历史故事之后,再来倾听、演唱这首国歌,的确给人心灵一种震撼。游客的歌声伴随着展厅里播放的音乐,浑厚而高亢。在国歌进入尾声之后,大屏幕徐徐升起,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我们看到了远处的麦克亨利堡,看到了美国国旗在微风晨雾中猎猎飘扬。这是心灵的洗礼,这是完美的政治课。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你不得不从内心佩服美国人进行爱国主义灌输教育的巧妙方法,这种集娱乐和教育于一体的方式的确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爱国主义教育不能靠说教,但是必须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利用高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 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星条旗) O say, can you see, by the dawn's early light, (哦,你可看见,透过一线曙光,) What so proudly we hailed at the twilight's last gleaming, (我们对着什么,发出欢呼的声浪?) Whose broad stripes and bright stars, through the perilous fight, (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 O’er the ramparts we watched, were so gallantly streaming? (依然锓风招展,在我军碉堡上?) And the rockets’ red glare, the bombs bursting in air, (火炮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 Gave proof through the night that our flag was still there. (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 O say, does that star spangled banner yet wave (你看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 O’er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伍加,2011年8月24日,周三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