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观感】
纳威人的辫子-Avatar 观感
伍加,2010年1月21日
常人在公众场合放个屁,这肯定会让人反感、侧目、厌恶。美国国务卿稀拉痢在演讲时放了个屁,立马有人报道,有人录音,有人把录像放在网上,让人反复播放。名人放个屁就是香的?当然不是。不过这个世界太枯燥无味了,常常需要我们用名人来调侃一下,用名人的臭屁来渲染一下,这既需要一帮好事者,也需要大批跟屁虫。某某名人的肚子大了,某某被泼墨了,某某开车撞到自家邮箱上了等等,名人的举手投足都能成头条新闻,轰动一时,这就是名人效应。
电影阿凡达(Avatar)最近热映,被人热捧。这个砸进 5 亿美元拍摄的好莱坞大片,在全球同时发行放映后的十几天内就赚了 16 亿美元,仅在中国大陆开映的十几天,票房收入已经超过 5 亿人民币,成为国内最卖座的电影。这是不是另一种名人效应?
看过《泰坦尼克号》,的确不错。卡梅隆(James Cameron)十年铸剑,阿凡达(Avatar)志在必得。但是,我看了这个电影后感到颇为失望。它的故事俗套,情节简单,除了逼真的 3D 动画以及比较中听的主题歌外,几乎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东西。
先说说电影的名字。“Avatar” 这个词在计算机科学中很常见,它的基本意思是“用户的化身”。通常在一个电脑游戏开始之前,有几个人物形象出现在屏幕上让玩家选择,这就是 Avatars。你选择了你所喜欢的人物形象,它就成为了你的 Avatar。这个词在虚拟现实、网络游戏、人工智能、Second Life 等应用领域很流行。家庭里的游戏机无非是专用的电脑,比如 WII,在玩 WII 网球赛之前,双方都要先选择自己在比赛中的形象化身,这也是Avatar。Avatar 原来是梵文中的一个单词,指毁灭之神湿婆在凡世的化身。在卡梅隆的这部电影中,Avatar 是指由人类制造的克隆外星人,他们的基因由人类 DNA 和外星人的 DNA 相结合而成,他们有外星人的形体,他们的行为却受人类意识的控制。换句话说,电影中的 Avatar,就是地球人在外星人中的化身。
电影 Avatar 中的外星人是什么样子?他们居住在潘多拉星球,蓝色皮肤,长着细长的尾巴,面部像猫,身形像猴子,四肢无关节,手脚有四个指头。他们的生活方式类似印地安部落,用长矛弓箭狩猎。最可笑的是,这些被称为是纳威族(Na'vi)的外星人, 每人脑后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大辫子。
当电影画面第一次出现拖一条大辫子的纳威人时,下意识立即提醒我:这不是满清时代的中国人吧?即使在今天,有些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还是女人裹着小脚,男人脑后拖一条大辫子。即使那有形的发辫被剪掉了,中国人脑后那条无形的辫子还在。辫子已经抽象成一种符号,一种概念,那就是落后、愚昧、不开化、傻冒。1840 年的时候,那些拖着辫子的人们曾经相信神魂附体后可以刀枪不入,结果被洋枪洋炮打得尸横遍野。那时的辫子们人穷志短,傻得可恨。现在辫子们的后代有钱了,但傻得可爱。辜鸿铭要是活到今天,还会指着那帮人嘲笑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再看看剧情。人类在外星球上发现稀有矿藏,于是带着坚船利炮入侵潘多拉,用推土机野蛮开挖,遭到当地土著纳威族人强烈反抗。试想,用弓箭和血肉之躯试图阻挡现代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地球人,结果会是怎样?结果族长被杀,神树被毁,纳威人陷入将被种族灭绝的危机之中。这部电影的主角杰克·萨利(Jake Sully)原本是地球人的化身,是打入纳威人的奸细。由于他爱上了纳威族长的女儿,于是就站在纳威人一边反抗地球人的入侵。首先杰克制服了六腿烈马和蝙蝠状红色飞龙,于是他成了纳威人的英雄,率领纳威人用弓箭和怪兽打败了拥有坚船利炮的地球人。这真是一个成人童话,而且是个非常老套的童话。
如果我们是拖着大辫子的纳威人, 我们怎么看这部电影?我们应该对像杰克一样的外来英雄顶礼膜拜,俯首贴耳,因为只有他才能拯救万民于水火,只有他才能驯服图腾鸟,只有他才能领导人民击退外来侵略者。电影的结尾应该改成如下的画面:成千上万的纳威人聚集在一起,向坐在高台上的杰克行三跪九拜之礼,并且在庄严的音乐伴奏下齐声歌唱:
东方红,太阳升,
纳威族出了个地球兵。
他为纳威人谋幸福,
呼而嗨吆,
他是纳威人的大救星。
这位地球人的化身杰克,对纳威人来说就是洋人。只有洋人才是大救星,当年的土著印地安人为什么没有聪明点儿,学纳威人崇洋媚外?今天的海地人、伊拉克人、和阿富汗人看了此片会作何感想?
地球人的贪婪好战,卡梅隆的狂妄自大,通过 Avatar,得到了充分暴露。
伍加,2010年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