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表”和“演”是两回事 |
| 【生活点滴(7)】 “表”和“演”是两回事 伍加,2011年7月17日,周日 昨天参加习志淦先生的《当代戏曲创作与我的戏剧人生》专题讲座,获益匪浅,学到不少戏剧方面的知识。比如京剧主张唱、念、做、打、舞并重,强调手、眼、身、 法、步的基本功,京剧的行当主要有生、旦、净、末、丑的表演角色等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表演”的定义,原来在戏剧里,“表”和“演”并不是一回事。 我们通常说的“表演”,作为动词是指某种艺术实践,它可以是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也可以是某种表情,用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表现生活。在绝大多数情形 下,我们常把“表”和“演”混为一谈。作为复合动词,“表”和“演”合在一起指称演员的动作,即把故事情节或特定技艺表现出来。 严格地说,在京剧里,“表”是指“表白”;“演”是指演唱,二者是不同的概念。表白又叫念白,京剧中的念白又分为京白和韵白,京白是用北京音念白,韵白则是 用湖广音、中州韵念白。而京剧中的演唱又分为许多种,最常见的演唱有“西皮”和“二黄”两大类。习志淦先生还现身说法,以他编写的剧作实例说明哪些情节适 合用“表”的方式,哪些情节则更适合采用“演”的艺术手段,让听众在笑声和掌声中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 习先生是著名的京剧编剧,他创作的《徐九经升官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国。这部戏是根据一个单口相声《姚家井》改编而成的,原来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改 编时为了演出的方便(例如节约成本,利用已有的明代戏衣)而把时间背景改到了明代。习先生解释说好的故事一定有“戏核”或叫“戏胆”,它的情节发展应该是 “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创作这部戏的一年半时间里,习先生和他的合作者对剧本进行了三次大改,七次小改,反复锤炼,从而使这部戏成为京剧 经典,经久不衰。 除了创作、改编历史剧外,习先生还对京剧的创新、传承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他把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鲁迅小说《阿Q正传》、莎士比亚的剧本《暴风雨》先后 改编成京剧,采用当今青年喜闻乐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为京剧的普及推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就拿《阿Q正传》来说,故事的内容大家都比较熟悉,如何利用 京剧的特点,把人们熟知的人物像阿Q、假洋鬼子、吴妈在舞台上塑造出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再创造要比编 写崭新故事的难度更高更大。有趣的是,习先生在假洋鬼子的唱段中加上了英文单词和短语,每句戏用一个英文单词结尾,并且以英语发音押韵,把假洋鬼子的可笑 可恶嘴脸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要使京剧更加普及,它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与时俱进。最近几十年,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由此而引发 很多新的生活内容和交流方式。希望看到新的京剧作品能够采用新时代的语言,比如添加“网络语言”、加上三维动画、虚拟现实技术,让具有 200 多年历史的京剧焕发青春。 昨天听讲座还有一个感想就是:习志淦先生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一位 63 岁的老人,一位曾经得过甲状腺癌症的老人,在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声音洪亮,情绪高昂,一会儿示范动作,一会儿表演唱腔,他的精神状态就像三、四十岁的人一 样。面对这样精神矍铄的艺术家,你从他身上看到的是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信心和毅力。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磨难、人生经历足以能让他在这里大发一通牢骚,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但是,他在演讲中多次提到自己的成就得益于良师益友和国家支持,在讲到自己住院做癌症切除手术时,湖北省宣传部副部长在手术室外连续等 待了七个小时,直到得知手术成功后才离去。此刻,我看到习先生眼角泛着泪花。虚怀真诚,性情中人。习先生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他身上洋溢着谦虚、善 良、宽容、睿智的人格力量。 怪不得我们亚特兰大笔会的书旖小姐那么有才华,原来她有这么了不起的父亲,能用独特的戏剧语言塑造人物,把不同性格、性别、年龄、身份的人物刻画为不同的行 当,用诗歌的语言和精美的唱腔表达出来。这种天资的遗传基因,这种家教的潜移默化,可能是书旖小姐作品语言优美、故事感人的部分原因。正是: 家学渊源深似海, 书香门第才女来。 文笔俊美呈异彩, 只缘戏胆铸城台。 伍加,2011年7月17日,周日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