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特有理这类业余民科的确经常感到纠结。一个主要原因是我搞不清业余民科到底是认真的还是故意胡搅蛮缠。例如如果单从特有理对科学那中坚定的口吻,像什么“人类中,糟蹋科学是最无耻的行径!” 似乎他是非常认真的。但另一方面,他似懂非懂的胡诌,又让我感觉他是在为了挽回万维的面子而故意胡搅蛮缠。 如果我跟他讲一些超过普通民科的想当然,例如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他肯定会更加糊涂,更以为自己才是科学的捍卫者。万维的道理,就是秀才遇到兵永远讲不清。特有理就是这样一个大兵。 不过没办法,我还是愿意跟大兵耐心地讲道理。 特有理:【两个叉齿之间的距离是根据特定波长设计的,从而使波能量在两个叉齿之间达到最大耦合,并由此而相互共鸣。普通说法的共鸣,就是音叉的共振。没有共振的状态出现,音叉的振动不会持续长时间。】 ---- 按照结构动力学的基本常识,用锤子激发音叉,总会激起各种不同的阵型。锤子的激发力,或者叫脉冲荷载,除了依傅立叶展开,或者依拉普拉斯展开之外,还可以按特征向量,即振性来展开。一旦将激发荷载按特征向量展开之后,关于弹性体的振动的物理本质就看得一清二楚了。 具体说,锤子的脉冲,总是会对所有振型的激发有一定贡献,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总是对第一振性的贡献最大。脉冲荷载对每个振性的激发力,或者叫贡献,在结构动力学中,叫振性参与系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振型的参与系数,起码要占所有其他高阶振性参与系数的总和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没有办法。例如,要想仅仅激发某跟特定振性,您的锤子就不能随便敲。而是必须按照那个振性最有利的分布来敲。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我知道对于特有理这类伪民科来说,越是高深一点的知识,他约会感到是伪科学。但是很不幸,这也正是民科与科学家的区别。物理学的乐趣,不是来自民科直觉,而是来自正确直觉。 我对结构动力学的兴趣已经多年。怎么在万维伪民科面前,俺竟然卡壳了呢?尤其是网管公开跟我叫板,再次把伪民科的博文第一时间放上导读。您说,我不骂万维我该骂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