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会的演变(3之3) ---------------------------------------------------------------------------- 前言:“民主”即“民权主义”的缩写。这个西方社会视为理所当然的话题,在海外社团里却总是争论纷纷。论坛上之所以对“民主”经常爆发激烈辩论,通常是因为辩论的参与者对民主有不同的概念和定义。本文只是宏观讨论,仅代表本人对民主的基本观念,不论中国政治,也不论爱国主义,大家参与讨论时,请就事论事,勿乱挂帽子,谩骂者恕不奉陪。 相关连接:民主社会的演变(3 之 1) 民主社会的演变(3 之 2) ------------------------------------------------------------------------------------------------------- 儒学与民主能兼容吗? 本人无资格评论儒学,儒学的详细讨论也超出了本文的范围,故此本文只讨论对民主思想有直接关联的儒学主要特点。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 1927 – December 24, 2008) 说:“经典儒学是反民主的哲学,尤其是因为它给‘群体’优先于‘个人’的地位,儒学有家庭为上,重男轻女的传统,它缺乏一种法制高于国家的法律框架。” 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也说,“西方式”民主和儒家是不兼容的。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和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引号内句子来自网略)。其黄金法则强调以“正确”的社会层次关系为基础,建立“自我”与“王国”的和谐。 儒学是一种父权在上,强调社会层次的思维构成物。和儒学相比,民主是平等主义的化身,在民主社会里,每一个利害相关者有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 比如儿女与父亲有一样的选举权,公民与政府亦有同等权利。 从表面上看,儒家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好象是两种格格不入的文化。但是,美国政治哲学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生于1952年10月27日)对儒学却有不同的看法。福山认为儒家思想在有些方面是支持民主的。儒家强调教育和学问,在现代化理论里教育(尤其是自由思想的教育)有支持民主的效果。没有教育,人们不能有就民主方式执行辩论的知识,因而不能参与这种辩论。教育为人民带来从经济思想到政治思想的转向,和参与政治决策的愿望。 根据福山的的说法,儒学比其他哲学更强调宽容。儒家思想与各种宗教(如基督教和佛教)共存很长时间。在宽容和共存度上儒学远超过基督教。简单地说,儒学不是排外的哲学。 他还说,与其说儒学是一种政治思维,不如说它是一个道德学说。它调节社会,家庭,工作,培养,和日常生活种种要素的互动。 而且,很多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国家和政治体系(如台湾和韩国)已成功地完成从专制体制转变为民主体制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民主体制在中国连续尝试后还没有成果呢?其原因必须在儒学以外的地方寻讨。 民主的第二条悖论 政府会喜欢民主吗? 人民会喜欢专制吗? 民主政体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一种契约。从沉痛的经验中人们领悟到“权力”是不可盲信的。有权力的政体,尤其是有绝对权力的政体,往往有滥用这种权力的倾向。“没有权力的公民”面对“有绝对权力的政府”是一种不均衡的“非稳态”。 如果有选择,人们不会选择让政府有无限制的权力。 大多数人会同意,有适当制衡的民主政体,是最能确保社会稳定的政府系统。 但没有已经稳定的社会,民主却不能真正扎根。 也就是说,民主带来了稳定,但我们要有稳定才能有民主。哪一个是鸡,哪一个是蛋呢? 真正民主的国家如何形成? 从马斯洛的理论,我们知道人民必须有安全感和稳定感才能培养出慷慨和平等主义心态。民主是在这个摇篮长大的。 (注:安全感和稳定感只有在所有造成不稳定的因素已成功解决之后才能实现,见“论民主(3之2)- 失败的国家和未遂的民主政体”) 一个单一语文,统一文化,多方面同质的社会比一个多种语言,多元文化的社会应该更为稳定,应该更有助于民主的诞生。多元社会必须格外宽容,格外具有政治正确的敏感才会有能持久的稳定。 (对这点加拿大是个好例子。加国是有目共睹的“西方开明国度”,加国的多种族,多语言,多信仰的特色社会,是社会团结和凝聚力的对立面,正是这样,加国人对异己言论和思想格外宽容,格外(或许过度)政治正确,同时政府也弯腰地对人民持有公平,公正,和高服务意识的态度。其结果是加拿大人一般对新国土有很强的社区意识和归宿感。) 其二,我们可以假定,自愿选择居住在一个社区的所有人已经默许形成该社区的协议,并且同意把他们和他们的财产置于此协议的管治。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29 August 1632 – 28 October 1704) 是“社会契约”的提倡者。他的思想对伏尔泰和卢梭的哲学有大大的影响。 洛克的的理论说,社会秩序的确保需要被统治者的直接,并无例外的同意。但实际上人民对任何法律的一致同意很难实现,因此在实践中所有同意被统治的人民必须接受以多数人所表达的意愿为决定因素。 于此我们可以构建民主社会形成的第三前提:每一“个人”必须接受这种“共同利益概念”。 总括一下,这不就是“国家存亡,匹夫有责”的真谛吗? 三个“主义” 本文的的范围不允许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做深入的研究,但我们可以问:“真正的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主义”有何异同? 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兼政治哲学。作为政治哲学它包括通过直接或公共资源分配,生产管理,资产所有权来干预社会和经济组织的各种理论。 共产主义是比较极端的一种社会主义,它主张废除私有资产和社会阶层。 一个国家可以同时是民主和社会主义国家。 例子比比皆是,许多高度发达的民主政体也同时是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国度,比如北欧,西欧诸国家和加拿大。 值得一提,许多专制国家也自称为“伟大的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伟大的民主共产主义共和国”好像还没听过。) 中国社会的民主迹象 上面解释过社会如何形成政治成熟,但我们怎样能知道该社会已经达到政治成熟呢?。 很简单。一个社会的政治成熟将有明确无误的迹象。 其一迹象是它不需要始终用其他社会或其他国家来衡量自己。 其二,它可以面对批评而不影射批评者的动机或指责批评者怀有阴谋。 一个国家只有经过一个时间逐渐往民主推移生活才能最后进入真正民主境域。 古罗马经过500年的民主试验才得到成熟的民主政体,法国的民主体制要等到1871年才开花结果,而且还要等一代以后才获取稳定。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和瑞士要等到近几年才有真正的民主体系。 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分裂是历史很大的教训,在国家有政治成熟之前推行民主是大风险和不明智之举。 历史是社会的背包袱。1911年中国废除皇帝后仅有100年,在漫长的民主成长路程里中国还只是个婴儿。要从父权制社会,等级制社会变为平等主义,与它相伴随的宽容和开放性,将是一个文化大转型。中国履行真正民主的道路将是缓慢而多挫折的旅程。 《《《 完 》》》 相关连接: 民主社会的演变(3 之 1) 民主社会的演变(3 之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