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民為什麼當不上主人 從近幾天的萬維帖子看來,中國移民當主人這話題好像又登上“本周風味”欄了 (flavor of the week) ,其中網友鶯歌燕語的《華裔美國人,把自己當主人吧!》的那篇平衡而又發人深省的文章尤其引出很多可以意料到的熱烈討論。就我看來,網民對這話題的極大興趣和關注是一個健康的發展。 我完全同意鶯歌燕語的觀點,所以我這篇文章不是為反駁鶯兒的論點而寫的,我只是想指出這兩年在萬維所見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在美國當主人”的願望在邏輯上的矛盾和不相容性。 為什麼說中國移民很不可能在新國土當主人呢?請聽我的解釋。 “在美國當主人”英語有幾個不同翻譯。簡潔的翻譯是“be master in America”。因為這文章的目的是就這個定義探討中國移民的內在矛盾,我把它擴充為“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必須指出,這裡的所謂 house 不是指一般意義的 house (即一般人叫“城堡”,有 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之意的 house),這裡的 house 是指廣義的社區或社會和新國土的抽象概念。做這個新國土的主人意味着我們是社會主流的成員,有為主流說話和代表主流行事的權力。 中國移民之不可能在美國(或任何移居國)當主人,主要原因不是種族歧視或因為我們對政治不感興趣。無論哪個社會,歧視總是有的。(即使白人之間也存在歧視,歧視表現的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個人的無知。) 並且, 參與政治活動也不是成為 “master of our own house”的必有條件。很多不參與政治的土生美國人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他們無疑是 masters of their own houses 的。(再重複說一下,這樣說不是要反駁鶯歌燕語的論點,對鶯兒的非常有力的論點我很讚許。) 我的意思是,要真正成為“美國的主人”,移民首先需要改變我們的“中國為先”的心態,因為“中國為先”的心態讓我們無法滿足成為“美國的主人”的先決條件。 中國為先的心態通常被稱為“Chineseness”。Chineseness(或 being Chinese)這個單詞沒有簡單的翻譯,概括地說 Chineseness 描述全球華人永不終止的“自我定義”情結。Chineseness 有時也被稱為 Chineseness across borders (跨國界性中國人自我定義)。文獻有很多探討 Chineseness 現象的學術文章, Chineseness 是讓很多社會學研究生取為論文題目而獲得博士學位的“金礦”。 Chineseness 讓華人把居住國永遠當“外國”看,把已經成功超越“中國為先心態”而融入當地社會的其他華裔稱為(有貶義)的“香蕉”,把他們對居住國的效忠定性為“忘本”和“背叛祖國”。中國移民在思維上無法超越“中華民族意識”的界限讓我們不能“斷奶”,阻礙我們全心投入居住國而成為主流,並可能危害有些寬容的移民國(比如加拿大)對中國移民的無保留接受。(既然我們對融入居住國有所保留,如果萬一華人在北美的情況真的惡化到不可收拾,對這我們或者無權抱怨。)最近幾十年的中國的崛起,更令華人在為祖國驕傲與對居住國認同之間徘徊,並產生很大的心理矛盾。 與 Chineseness有關的還有一個在東方很流行的“以民族為中心”的英語單詞:“Asianness”。就因為英語詞彙有Chineseness 和 Asianness,我將在這篇文章里杜撰又一個單詞 -- “Americanness”-- 來表達“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這個概念。 丘吉爾曾經說,民主社會的最重要特點是“你有權不被干擾。”(Democracy means you have the right to be left alone.) 換句話說,你有自由做你喜歡的事 (當然,前提是你的自由不可侵犯他人的自由)。從這個狹隘的觀念來看,民主國家的每一個居民(包括中國移民) 已經是“主人”了,但這不是我說的“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的真實意義。要做我們自己的“American house”的主人,我們必須擁有一個 Americanness 的心態。Americanness(即 being American)意味着我們把美國的利益放在高於我們自己的個人利益 -- 並甚至高於中國 -- 的位置,要不,即使我們已經是美國公民,只要我們仍舊懷有 Chinese American 的心態,不放棄 Chinese 為先,American 為次的態度,我們仍舊不是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 (注意:Being American 不是說你一定要同意和支持美國的對內和對外政策。Being American 是說,你既然身為美國人,反對美國的政策要以“美國人”的立場出發。眾所周知,很多美國人是根本不同意他們政府的政策的。) 做個比喻,假設一名姓張的姑娘出嫁李家,為李家生了幾個孩子,吃李家的飯,但姑娘心裡頭仍舊是張家嬌生慣養的大姑娘,李家的習俗全都不懂也不想學好,參與李家的活動就不必說了,張姑娘看不起李家,根本不把李家親人放在眼裡,這李太太會獲得李家家人的尊敬嗎?(且別說張姑娘嫁入李家是自願的。) 看看新加坡人,新加坡大多數是華人,但新加坡人不以中國為先,他們心裡沒有矛盾,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新加坡人。 同樣,美國的英裔,愛爾蘭裔,德裔,意大利裔首先是美國人,然後,也許,如果他們有興致,他們會偶爾承認他們的英國、 愛爾蘭、 德國、 意大利的民族根。 這就是所謂“當美國的大家庭的主人”(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 的前提條件 -- 你必須先做個名副其實的美國人才能做美國的主人。我不是說中國移民不該以我們的中華文化和炎黃血液為榮,我只是說,只要你堅持把自己的 Chineseness 視為比 Americanness 更重要,你不可能成為真實的 master of your American house。 很多中國移民不認同和不投入居住國不是個秘密,西方和東方國家對這點都很清楚,他們知道這對國家的將來是一個隱憂。 我們可以總結地問,“美籍中國人”(Chinese Americans) and “華裔美國人” (American Chinese) 有什麼不同? 借一句英語來回答: A “Chinese American” is a Chinese who happens to be an American citizen. An “American Chinese”, on the other hand, is an American who happens to be ethnically Chinese. 兩個相同英語單詞,寫出兩個截然不同的心理“世界”;兩個簡單的名稱把心態和思想的微妙區別描述得清清楚楚。 英語還有個單詞:cosmopolitan。Cosmopolitan 的意思是“受各國文化影響”,“世界主義化”或“見過世面”。也許,我們在“外國”當主人的成功度,要看我們每個人的思維到底有多少“cosmopolitanness”吧。 移民應該在乎居住國對我們的評價嗎? 華裔美國人,把自己當主人吧! (鶯歌燕語博客) 再看加拿大的新面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