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2cents博客
  As I See It
網絡日誌正文
中國移民為什麼當不上主人 2011-12-13 11:35:48

中國移民為什麼當不上主人

           

從近幾天的萬維帖子看來,中國移民當主人這話題好像又登上“本周風味”欄了     (flavor of the week) ,其中網友鶯歌燕語的《華裔美國人,把自己當主人吧!》的那篇平衡而又發人深省的文章尤其引出很多可以意料到的熱烈討論。就我看來,網民對這話題的極大興趣和關注是一個健康的發展。

 

我完全同意鶯歌燕語的觀點,所以我這篇文章不是為反駁鶯兒的論點而寫的,我只是想指出這兩年在萬維所見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在美國當主人”的願望在邏輯上的矛盾和不相容性。

 

為什麼說中國移民很不可能在新國土當主人呢?請聽我的解釋。

 

“在美國當主人”英語有幾個不同翻譯。簡潔的翻譯是“be master in America”。因為這文章的目的是就這個定義探討中國移民的內在矛盾,我把它擴充為“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必須指出,這裡的所謂 house 不是指一般意義的  house (即一般人叫“城堡”,有  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之意的  house),這裡的 house 是指廣義的社區或社會和新國土的抽象概念。做這個新國土的主人意味着我們是社會主流的成員,有為主流說話和代表主流行事的權力。

 

中國移民之不可能在美國(或任何移居國)當主人,主要原因不是種族歧視或因為我們對政治不感興趣。無論哪個社會,歧視總是有的。(即使白人之間也存在歧視,歧視表現的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個人的無知。) 並且, 參與政治活動也不是成為 “master of our own house”的必有條件。很多不參與政治的土生美國人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他們無疑是 masters of their own houses 的。(再重複說一下,這樣說不是要反駁鶯歌燕語的論點,對鶯兒的非常有力的論點我很讚許。)

 

我的意思是,要真正成為“美國的主人”,移民首先需要改變我們的“中國為先”的心態,因為“中國為先”的心態讓我們無法滿足成為“美國的主人”的先決條件

 

中國為先的心態通常被稱為ChinesenessChineseness(或 being Chinese)這個單詞沒有簡單的翻譯,概括地說 Chineseness 描述全球華人永不終止的“自我定義”情結。Chineseness 有時也被稱為 Chineseness across borders (跨國界性中國人自我定義)。文獻有很多探討 Chineseness 現象的學術文章, Chineseness 是讓很多社會學研究生取為論文題目而獲得博士學位的“金礦”。

 

Chineseness 讓華人把居住國永遠當“外國”看,把已經成功超越“中國為先心態”而融入當地社會的其他華裔稱為(有貶義)的“香蕉”,把他們對居住國的效忠定性為“忘本”和“背叛祖國”。中國移民在思維上無法超越“中華民族意識”的界限讓我們不能“斷奶”,阻礙我們全心投入居住國而成為主流,並可能危害有些寬容的移民國(比如加拿大)對中國移民的無保留接受。(既然我們對融入居住國有所保留,如果萬一華人在北美的情況真的惡化到不可收拾,對這我們或者無權抱怨。)最近幾十年的中國的崛起,更令華人在為祖國驕傲與對居住國認同之間徘徊,並產生很大的心理矛盾。

 

Chineseness有關的還有一個在東方很流行的“以民族為中心”的英語單詞:“Asianness”。就因為英語詞彙有Chineseness Asianness,我將在這篇文章里杜撰又一個單詞 -- Americanness-- 來表達“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這個概念

 

丘吉爾曾經說,民主社會的最重要特點是“你有權不被干擾。”(Democracy means you have the right to be left alone.)  換句話說,你有自由做你喜歡的事 (當然,前提是你的自由不可侵犯他人的自由)。從這個狹隘的觀念來看,民主國家的每一個居民(包括中國移民) 已經是“主人”了,但這不是我說的“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的真實意義。要做我們自己的“American house”的主人,我們必須擁有一個 Americanness 的心態。Americanness(即 being American)意味着我們把美國的利益放在高於我們自己的個人利益 -- 並甚至高於中國 -- 的位置,要不,即使我們已經是美國公民,只要我們仍舊懷有 Chinese American  的心態,不放棄  Chinese  為先American 為次的態度,我們仍舊不是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

 

(注意:Being American  不是說你一定要同意和支持美國的對內和對外政策。Being   American 是說,你既然身為美國人,反對美國的政策要以“美國人”的立場出發。眾所周知,很多美國人是根本不同意他們政府的政策的。) 

 

做個比喻,假設一名姓張的姑娘出嫁李家,為李家生了幾個孩子,吃李家的飯,但姑娘心裡頭仍舊是張家嬌生慣養的大姑娘,李家的習俗全都不懂也不想學好,參與李家的活動就不必說了,張姑娘看不起李家,根本不把李家親人放在眼裡,這李太太會獲得李家家人的尊敬嗎?(且別說張姑娘嫁入李家是自願的。)

 

看看新加坡人,新加坡大多數是華人,但新加坡人不以中國為先,他們心裡沒有矛盾,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新加坡人。

 

同樣,美國的英裔,愛爾蘭裔,德裔,意大利裔首先是美國人,然後,也許,如果他們有興致,他們會偶爾承認他們的英國、 愛爾蘭、 德國、 意大利的民族根。

 

這就是所謂“當美國的大家庭的主人”(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 的前提條件 -- 你必須先做個名副其實的美國人才能做美國的主人。我不是說中國移民不該以我們的中華文化和炎黃血液為榮,我只是說,只要你堅持把自己的 Chineseness 視為比

Americanness 更重要,你不可能成為真實的 master of your American house

 

很多中國移民不認同和不投入居住國不是個秘密,西方和東方國家對這點都很清楚,他們知道這對國家的將來是一個隱憂。

 

我們可以總結地問,“美籍中國人(Chinese Americans) and “華裔美國人

  (American Chinese) 有什麼不同?

 

借一句英語來回答:

 

A “Chinese American” is a Chinese who happens to be an American citizen.

An “American Chinese”, on the other hand, is an American who happens

to be ethnically Chinese.

 

兩個相同英語單詞,寫出兩個截然不同的心理“世界”;兩個簡單的名稱把心態和思想的微妙區別描述得清清楚楚。

 

英語還有個單詞:cosmopolitanCosmopolitan 的意思是“受各國文化影響”,“世界主義化”或“見過世面”。也許,我們在“外國”當主人的成功度,要看我們每個人的思維到底有多少“cosmopolitanness”吧。 

 

           

移民應該在乎居住國對我們的評價嗎?

 

華裔美國人,把自己當主人吧! (鶯歌燕語博客)

 

再看加拿大的新面孔

 

瀏覽(5484) (0) 評論(43)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椰子 留言時間:2011-12-15 00:51:03
上面還打錯了一個字,道德關切,英文是ethical concern.這個字在這裡錯不得,還是糾正一下,對不起。
回復 | 0
作者:椰子 留言時間:2011-12-15 00:47:38
2 cents,
感謝您對我的問題的詳細答覆!

看到識字而已在您這裡想和我討論的兩個問題,我想回應一下,希望您不會覺得有喧賓奪主的嫌疑。如果我不回應,恐怕說法更多。先謝謝了。

首先,識字而已問:我舉的兩個例子,用Vincent Chin被無辜殺害而白人罪犯逍遙法外,自鳴得意的現實案子;和日裔美國人在珍珠港事件後被大量強制趕入集中營的經歷,來說明制度性歧視,這在社會學方法論上是否有說服力?你覺得很有問題。但是你認為的“問題”是什麼?方法論上為何沒有說服力?這些作為討論應該交代的東西,卻沒有交代,只說了一個你的判斷。然後就叫我和你討論,討論什麼?題目你還沒出完呢。

但是半個題也算個題的話,首先我想了解您所認為的制度性歧視的定義是什麼,然後你認為方法論上怎樣才有說服力。Vincent Chin是一個個案,對個案的研究(就叫個案研究,case study)也是一種方法,如果你認定了定量研究、要有大量統計數據圖表才是唯一正宗的社會學方法,而定性研究(包括田野調查,個案研究)都不算研究方法,那就不必討論,各自堅持自己的看法就是了。這個社會本來就容許有不同的意見存在,學術上更應如此。

接着您話鋒一轉提出和我討論一道統計學題目。我是這樣看的,這個發表的文章表示了兩個變量之間有顯著相關關係(correlation),但不能說明兩者之間是因果關係(causal relationship).要證實兩者的因果關係,用實驗法(experiment method)大概是最有效的,而且要在同一個州里做實驗。但是有道德上的關切(ethnical concern),因為涉及青少年懷孕這種與生命攸關的事情。另外,因果關係的證明,還有另一個途徑是要看有沒有已經發表在前的研究有理論證實其因果關係存在。這個題目里沒有交代這個,所以無從知曉。

現在我可以說兩句嗎?對我的文章有看法或問題,歡迎直接去我那裡談。並且說明一下,我不教統計學,所以我說的是根據自己上相關課程時還記得的知識作出的判斷。我也問一下,你是正在修這門課嗎?你自己對這個統計課的問題的看法又是怎樣的?這門課的老師是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呢?

謝謝你對我的文章所花的時間,那部誰殺害了陳果仁的video裡面有大量了解制度性歧視的人物訪問錄像錄音,第一手資料是最珍貴的。
回復 | 0
作者:2cents 留言時間:2011-12-14 20:20:39
加蟹小籠,
謝謝。歡迎第一次來訪。
你的家鄉和親友情懷我非常了解。祝你在加拿大一切順利!
回復 | 0
作者:加蟹小籠 留言時間:2011-12-14 17:25:35
為博主的好文喝彩!

我閱歷不如博主,在加拿大十多年,沒去過美國。試想如果不移民加國,而搬去上海或北京,受到來自個人的歧視及來自政策的不公,會比在加拿大受到的多得多。

第一次聽說“Chineseness”,很有啟發。我在中國成長,受教育,很感謝父老鄉親。還沒有機會回報。不過不能讓文化背景成為包袱。
回復 | 0
作者:2cents 留言時間:2011-12-14 15:03:58
一句很簡單應該沒有爭議的話
To be master of your American house one must first be an American
怎麼又給複雜化了?

你有你的邏輯,我有我的邏輯,這場辯論是沒有盡頭的。
我關閉評論了,抱歉。
回復 | 0
作者:13579aaa 留言時間:2011-12-14 14:12:17
看來兩分錢先生沒有看懂大家的跟貼,或者沒搞清你論述和討論里有邏輯問題。

首先你設立了一個前提: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你解釋就是這裡的 house 是指廣義的社區或社會和新國土的抽象概念。做這個新國土的主人意味着我們是社會主流的成員,有為主流說話和代表主流行事的權力。尤其你判斷必須事事美國為先。。。

這個前提並不是所有人都接受或拼命追求的,這裡其實你談的只是你自己。西岸舉出反例,很多美國猶太人以以色列為先。

你為了圓你自己設立的前提,倉促辯稱以色列是因為承認雙重國籍。

華山馬上點了你辯解的死穴:看來華人必須以美國為先是因為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所以還是中共的錯。百分之一又舉出加拿大的例子,加拿大也承認雙重國籍。所以具有美加雙重國籍的加拿大人可以以美國為先,而不是加拿大為先,但美籍華人不行。

你難道真看不出你的邏輯的漏洞?你的問題是把中國和美國對立起來,要麼中國,要麼美國。很像小布什說,要麼跟我們一起,要麼跟恐怖分子一起。等你談論美國以色列人,和美國加拿大人時,你就不持有這種非黑即白的邏輯了,你的潛意識告訴你,他們都一樣,都是主流。

順便解釋一下,至於以美國還是以加拿大為例子,並不重要。因為你談美國為先,當然大家就評論你這個美國為先。我認為大家對你的邏輯看的是很清楚的,但你好像還沒搞懂自己的邏輯有什麼問題。
回復 | 0
作者:西岸 留言時間:2011-12-14 14:09:32
呵呵,這個話題絕對是屬於老幫菜們可以叨叨的,群眾的切身利益啊,比關心什麼天朝在世界上有無朋友這類看見覺得智商低了20個點的話題有意義吧?
樓上“識字而已”提出的一個觀點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那就是美國的社會(中的歧視)使得華人缺乏歸屬感。就是不論你丫如何效忠,咱向國旗宣誓,咱是帝國一分子啦,但在社會上仍然存在的歧視現象所形成的反差使得這個概念打折扣。美國憲法的精神食糧,獨立宣言,定義了所有白種男人都是平等的,可沒說華人老海黃也是平等的,對吧?
歷史局限啦,對國父們不能要求太高,首長也是人嘛,也是要親自上廁所的,與你我這類凡人一樣啊。
排華法案都知道吧?老年間的事情了,一幫子老幫菜華裔在日本裔的助陣下非要討個說法,道歉什麼的。為什麼呀?都神馬年月的事情了,咱如今會講好幾國的流利英文了,不是當豬仔的時候了,折騰神馬呀?至於嗎?這種觀點在海外老海黃里,尤其是大陸來的特想往主流里鑽的那種人的思維里不是很難看出來。
弄不懂這個,也就不要談論什麼國家認同了,尊重從來都是two-way street嘛。
因此博主文章里反映的關於國家認同的觀點就是,那話怎麼說來着?有點”蒼白“。上綱上線一點,有點天朝腐朽文化里的犬儒意識。就是肯尼迪說的,別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要問你丫為國家做了什麼?的大公無私義如今被普遍認為是凱子行為。
與華人可以比較的是美國的猶太人,因為猶太們在美國歷史上也有過華人類似的處境。但也有不同,從人種上,猶太們不是算白人,這是一部分立場特堅定的猶太們的概念,但我想大概很多其他種族的人不這麼看,畢竟猶太們不是以人種劃分,而是以宗教劃分,”正經白人“里也是有猶太的。那麼老海黃就不好說了,怎麼也不算是白人吧?美國法律規定有十六分之一的非白人血統就不算白人,老海黃們有幾分之幾的非白人血統?
如今這個東西人們刻意迴避了,畢竟民權了嘛,但一個社會習慣的改變是需要幾代人的。
當年排華的時候,華人不過就是低賤的概念,而猶太們是可憎的概念。至今南部紅脖子們還是有公開反猶意識,三K黨不過就是換了一個名字而已,但用的仍然是德語詞。
不知道老梆子們有多少人在國內的時候看過英國的片子被當時天朝翻譯的“苦海餘生”,這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MS St Luis。
這個片子反映了在二戰前夕猶太人在世界上的地位,那可是到處喊打的過街老鼠性質的,即便是美國,那也是不待見你丫猶太們,你丫在全世界流浪沒人願意接受你是吧,也別到美國來,海岸警衛隊先把你拒之公海,你丫的死活不是我美國政府的事情。人權啊,木有啊。
別看如今學術界都是猶太當家,在上個世紀中你丫一個猶太上了哈佛,牛叉是吧,你丫要是敢說自己是猶太,任何學生社團都不會讓你進去,私立組織,有權利選擇會員。所以猶太們在移民美國有不少都是改性,東歐來的?咱就姓Shaw,奧匈帝國時代匈牙利貴族,不行嗎?聽着就不是放高利貸的,就跟咱家輝弄了一個Locks類似,沒什麼不好吧?
什麼Goodman,Silverman的,一聽就是猶太財迷,莎士比亞批判對象的祖上。
電影”苦海餘生“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當時有個美國猶太人協會,遊說各國政府接受船民,後來花了巨資使得在MS St Luis上的猶太們有了能登陸的地方(儘管也是多數後來進了納粹的集中營死了)。
當時的華人,和後來的華人從來沒有聽說自己有過這麼個組織,現在的百人會?我覺得就是個自命的精英俱樂部,任何俱樂部都無法擺脫排外的本質,因為是體現status的概念。
猶太們在二戰期間可以在美國最終獲得包括總統的同情,有很多因素。除了小羅斯福這類自由派的人文理念起一定作用外,更多是得益於美國當時經歷了許久的老牌的英國裔與人數最多的德裔移民之間的誰的文化是美國主流的爭議,二戰使得德國裔,儘管是美國最大的移民族裔,成為社會觀念的loser,那個首個飛躍大西洋的世界級別的飛行英雄林登伯格,當年何等風光啊,最後不得不在夏威夷的貓異島的最偏僻的如今開車要轉兩千多個彎的漢娜了此一生,就因為丫的在二戰前鼓吹美國應該與納粹德國當跟班,德國世界老大,美國老二,也不違背孤立主義的美國國策嘛。
當然,猶太們的錢也是重要的。
我的最好的朋友是個猶太,當初很多關於猶太的東西是通過與他的交流而知道的,儘管是美國極端自由派,但他在以色列問題上也是相當的固執,只是不至於類似猶太右派那種把巴勒斯坦人都當沒有就是了。
猶太們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學希伯來語,一定要回一次以色列,儘管這廝是教授,典型的無神論者。
人們說猶太們抱團,那也不是事實,以色列建國後,歐洲的猶太們看不起當地的,當地的看不起東歐來的,美國的看不起所有的,也是有等級劃分的,就跟北京人看外地民工一個性質,儘管都是講一種語言的黃皮們。
但猶太們顯然沒有華人有那麼多的選擇。在世界上跑,任給一個有點人氣的地方,總能看見中餐館,華人的適應性是比猶太們強的。一個社會環境裡可能看不起華人,但不是像對待猶太們那樣存在宗教因素的討厭的概念。
而有憂患意識的就努力不是?老海黃們小康即安,N等公民也行啊。
沒時間了,這個東西要聊可以很多內容,尤其是猶太們的事情。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歸屬感和認同是要有環境和前提的,這個環境和前提也不是都是別人的事,但也絕不是自己就可以形成的。因此就有了一個制約的概念,民主精髓,老海黃們怎麼不普世價值了?
這又涉及天朝那種有毛病的文化與西方的區別。比如,天朝的概念是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大家和諧啦,委員長對鬼子那也是以德抱怨嘛,共黨?三千日本友好青年種了無數和平樹,這個事情兄弟是趕上了的,那會子覺得鬼子妹妹們特溫柔,講一樣不利索的英語,用一樣的中國字。。。
西方的概念是,我得到一寸,那就是有可能再得到一尺。看出區別沒有?得寸進尺在天朝文化里是正面形象嗎?換成老海黃,那就是,我丫都想融入主流了,表過了決心了,你丫怎麼不開門呀?
你看猶太們,如今美國國會關於以色列的最大院外遊說集團是以色列的,裡面沒有一個猶太,都是前政客,甚至國家安全助理檔次的,大家不過就是給猶太們打工的概念,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職業精神嘛。第二個就是基督教會遊說團體,為了保住以色列不惜一切。
但兩者的最終目的是根本不同,猶太們是要保住自己的國家,基督們是要為帝哥的兒子保住王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耶大爺再次降臨(8個sign之一,不可少),把猶太們徹底消滅。
但兩者在保住以色列問題上一致,因此形成一種奇怪的聯盟。
這就是猶太們的過人之處,老子知道你丫的陰謀,但該用就用,誰讓你送上門來?老子有錢,你丫有選票。
換成老海黃那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猶太們的行為不是虛偽?不是功利?不是沒立場?
天朝土共,沒人權,不是普世價值,你丫弄得再好那也是我等羞恥,堅決劃清界限,別讓人覺得咱也不是普世價值,擋了咱站在主流堆兒里的機會。。。
文革的時期站隊的概念,老海黃們那時候形成的世界觀是很難改變的。
回復 | 0
作者:百分之一 留言時間:2011-12-14 12:27:48
諸位:

借塗仙先生的的地和大家重溫椰子老師的學生的話:
“一個真正的美國人,一個值得給予平等權利的美國人。”
"true American worthy of equal rights "

沒有給予平等權利,可以還是美國人,但不是真正的美國人。
回復 | 0
作者:識字而已 留言時間:2011-12-14 11:31:07
向椰子姐進行一下學術方法的討論:
Vincent Chin被殺害(我上周寫了一博文,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看或看看那個錄像),而罪犯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Vincent Chin是美國化得夠好的了,為什麼還不被美國法律系統當成主人,即和其他白人一樣平等的人看?他母親說“他被像一個動物那樣地打死了。”,這僅是兩個白人無知,法官也無知?還是無良?

第二個例子,是1920和1930年代的日本第二代,Nisei,由於社會反亞裔的氣氛,他們被主流社會排斥在外,而成立了Japanese American Citizens League, 他們說“I am proud that Iam an American citizen....I believe in American institutions, ideas and traditions, Iglory in her heritage; I boast of her history, Itrust in her future", 但極為諷刺的是,大量日裔美國人在珍珠港事件後不是被投入了集中營嗎?是他們不想做美國人嗎?所以這樣的制度性歧視的例子,怎樣用一廂情願當美國人就可以解釋?
你用這兩個例子說明制度歧視,以及華裔很難把美國人身份放在第一位,而且是有一廂情願的傾向在裡面。(第二個例子有戰爭時態這個很重要的變量)就從社會學研究方法上說,是否能讓人信服。我個人認為是非常有問題的。
我就一個社會學graduate student的入門統計的一道問題向和你探討一下
Stranger-Hall and Hall (2011) published a paper that examined the effect of “abstinence only” sex education on teen pregnancy rates. The authors compared teen pregnancy rates among states, and found that states with the greatest emphasis on “Abstinence Only” sex education in their official curriculum had the highest teen pregnancy rates. In their analysis, the authors controlled for state-level differences in: SES, tee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ethnic composition of the teen population,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family planning resources in each state. Their finding of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bstinence only” education and teen pregnancy rates remained significant after adjusting for these factors.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his study, how convinced are you that “abstinence only” actually causes higher rates of teen pregnancy? Can you propose a better design for making a causal in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that has higher internal validity?
有統計基礎的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回復 | 0
作者:wuweizai 留言時間:2011-12-14 08:45:08
Agree with "其實我們在中國也當不了主人。大陸中國人能選舉市,省長,以致國家總理,主席嗎?"
在美國做主人也好, 不做主人也好,都是偽標題,在美國,加入了美籍,就是主人,至少在法律上,不管別人歧視也好,不歧視也好,是美華人自己的心態問題,很多已入籍的華人自己不摻於社區的管理和選舉,在這兒大談做不做主人, 有意義嗎?
回復 | 0
作者:2cents 留言時間:2011-12-14 08:07:19
勞動力,
作為第一代少數族裔移民,我可以理解你的觀點,但是我在加拿大住了近半個世紀(也經歷過作為移民的辛酸苦辣),我可以毫不誇張地告訴你,你的看法是不完全準確的,儘管如此,你有權持這個意見。
回復 | 0
作者:2cents 留言時間:2011-12-14 08:01:14
e帶漸寬,百分之一,13579aaa 和其他各位,

真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客觀、邏輯的問題會變成主觀、個人“感受”的問題。

這句話:

要真正成為“master of your American house”我們必須先做個 “American”

其實很中性和泛型 (neutral and generic) 。

如果把句子裡的 American 改為 Canadian文章的意思還是一樣的,真不知道為什麼一個泛型和邏輯的論點會招來“只有 American Chinese 才可以寫這篇文章”的結論。

文章用 “American” 是因為這是續鶯歌燕語的博文而寫的。

即使不是這樣,中國人不是都不停地討論美國嗎? 加拿大人也不例外。這話題的話語權應該沒有限制吧?
回復 | 0
作者:13579aaa 留言時間:2011-12-14 07:04:35
兩分錢對華山的提問還沒回復。很顯然,華山的點評是很理性的,非常有邏輯性的點了兩分錢討論時對於雙重國籍與效忠美國的判斷的死穴。

百分之一又一次點中死穴:作為一個有美國籍的加拿大人,如果他更效忠美國而非加拿大,他處處以美國為大,而不以加拿大為大,二分會耿耿於懷嗎?
回復 | 0
作者:勞動力 留言時間:2011-12-14 06:55:05
又是這個題目。

一句話,北美是人家白人打的天下,就你這黃面孔永遠當不上主人,第二代第三代可能好一點,但在白人骨子裡你還是外人。

大家就不要自作多情啦。

話又說回來,比起其他國家,美加接納不同國家或人種的人算是挺寬容的啦,但你不要指望和白人平起平坐。
回復 | 0
作者:百分之一 留言時間:2011-12-14 06:39:40
塗仙先生的觀點滿有意識的,我可是要挑您的毛病了,因為我是經常和政府打官司的
人,也是個毛病。

您的這個理論回到加拿大也適用嗎 ? 因為,加拿大承認雙重國籍。所以, 您先生
敢大談“美國的主人”。
回復 | 0
作者:2cents 留言時間:2011-12-14 05:03:39
椰子,
很感謝你這麼詳細的留言。

第一代移民適應和融入居住國的過程的確是艱難的。雖然我出生於海外,我也是第一代移民,更糟糕的是,我來加拿大時分文不名,我的移民經歷可能比現在的中國移民困難得多,這個經歷不是我們作為父母要兒女們重複的。你說的第一、二、三代的逐漸認同和融入社會的過程是完全準確的。

陳果仁的悲劇我知道,這種悲劇無論發生在誰的身上都不能容忍。但我覺得一個發生在1982年的事件不應該被視為“制度性”和有代表性的事件。同樣,20 年代日本裔在加拿大和美國被關進集中營的確是一個“國家”的罪。對這加拿大和美國國會已經道歉。

這些事件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但是,身居美國/加國,我們必須往前走,已經30多甚至100 年前的事我們還要總是拿出來當作攻擊美國的“不平等”的武器嗎?

我的關於“博士論文”的句子是個“literary license”,我搜索Thesis Canada (加拿大論文文庫),用關鍵詞“Chineseness”就搜索到15 條(包括博士或碩士論文),我想美國的論文文庫一定會有更多。在谷歌用關鍵詞“Chineseness”也找到 112,000條。

Thesis Canada 的列表如下:

1 Ng, Wing Chung, 1961-. Ethnicity and community [microform] :
southern Chinese immigrants and descendants in Vancouver, 1945-1980.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1994.

2 Lin, Hui-Ling. Bodies in motion [electronic resource] : the
films of transmigrant queer Chinese women filmmakers in Canada. –
Vancouver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11.

3 Dussault, Edmond-Louis. Islam and identity in Motinggo
Busye's fiction [electronic resource]. -- Montréal : McGill University, 1995.

4 Scherer, Frank F., 1956-. A culture of erasure [microform] :
orientalism and Chineseness in Cuba, 1847-1997.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2002.

5 Shaw, Scarlet, 1968-. In search of Chineseness [microform] :
a case study of Edmonton's Chinatown.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1997.

6 Khouw, Vivian C.Y. AN: 39631380. -- Ottawa :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 Bibliothèque et Archives Canada, 2011.

7 Uesugi, Takeshi. Slippery bridge [electronic resource] :
Chinese diaspora and narratives of self and community. -- Montréal :
McGill University, 2003.

8 Dussault, Edmond-Louis, 1962-. Islam and identity in
Motinggo Busye's fiction [microform].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1996.

9 Yu, Zhansui. Subversion, transcendence, and rejection
history in the fi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vant-garde writers
Su Tong, Yu Hua, and Ge Fei [electronic resource]. -- Vancouver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08.

10 Nakamura, Yuka, 1976-. Boundaries of belonging
[microform] : overlapping loyalties and multiple attachments :
a study of the North American Chinese Invitational Volleyball
Tournament. -- Ottawa :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
Bibliothèque et Archives Canada, [2010]

11 Liu, Dongyang, 1963-. Garden, power, and the other
[microform] :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the Dr. Sun Yat Sen Garden.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1994.

12 Guo, Yan, 1964-. Heritages [microform] :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 in three novels by Chinese
American women.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1996.

13 Cho, Lily, 1975-. On eating Chinese [microform] :
Chinese restaurants and the politics of diaspora.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2004]

14 Uesugi, Takeshi, 1975-. Slippery bridge [microform] :
Chinese Diaspora and narratives of self and community. -- Ottawa :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 Bibliothèque et Archives Canada, [2005]

15 Li, Yali, 1953-. The adaptation experience of Chinese
independent immigrants [microform].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2003]

另外在谷歌和百度還找到這些:

Chineseness across borders: renegotiating Chinese identitie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 Andrea Louie
出版社: Duke University Press

The Lo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e Rhetoric of Chineseness in
Post-World War II Taiwan
作者: Jonathan Benda 台灣台中東海大學

Introduction: On Chineseness as a theoretical problem (Rey Chow)

Can one say no to Chineseness? Pushing the limits of Disaporic
Paradigm (Ien Ang)

Hong Kongness, Chineseness and modernity: issues of identity in
Hong Kong art
Authors Clarke, DJ
Issue Date 1995
Publisher 香港文化硏究計劃

《宅茲中國》
副標題: 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作者: 葛兆光
出版社: 中華書局

Fuck Chineseness: On the ambiguities of ethnicity as Culture as
Identity (Allen Chun)

Dear laowai, don't mess with our Chineseness
Huang Hung (China Daily)
2010-01-12

What “Chineseness”, whose “Chineseness”? :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Sinicisation” in the discussion of culture and
ethnicity in postcolonial Singapore (Siao See Teng)


另外上海出生的英國歷史學家Lynn Pan (潘翎)的書
《Sons of the Yellow Emperor: 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Diaspora》
很值得一讀。
回復 | 0
作者:2cents 留言時間:2011-12-14 05:00:09
說兩句,
同感!謝謝來訪。
回復 | 0
作者:2cents 留言時間:2011-12-14 04:24:02
醫言堂,
高興知道你對加拿大政治有興趣。
Joe Volpe 是你的鄰居嗎?
我也有個顯赫的鄰居,還是個(自由黨)聯邦國會議員呢,不過這次大選他被
華裔保守黨候選人擊敗了。
回復 | 0
作者:2cents 留言時間:2011-12-14 04:16:33
lone-shepherd,
高興你終於有博客賬戶了。以後交流會更方便。
回復 | 0
作者:2cents 留言時間:2011-12-14 04:14:59
sql,
有意思! 謝謝。
回復 | 0
作者:2cents 留言時間:2011-12-14 04:13:21
易,
歡迎第一次來訪。 謝謝。
回復 | 0
作者:2cents 留言時間:2011-12-14 04:11:57
莊銳,
謝謝。
回復 | 0
作者:2cents 留言時間:2011-12-14 04:11:32
歐陽,
謝謝補充!
回復 | 0
作者:椰子 留言時間:2011-12-14 00:22:45
2cents,
謝謝你的文章,使這場討論的角度更豐富,內容更精彩了。在此基於我所知道的另面事實,想和您探討一下是否可以考慮另一些事實而全面考量這個艱難的話題:

你的文章指出了中國移民不能在美國當上主人的原因是由於難以去掉中國人的身份,難以把美國人身份放在第一位。我覺得這應該只是原因之一,而且就是這個議題本身,還有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三代的差別。第一代尤其難做到這點,其實站在第一代角度想一想,除非這第一代是難民身份來,政治避難來,否則變成美國人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像您暗示的那樣理性和輕易。而第二、三、四代就慢慢發生質變,第三代時基本就認同自己是American了,駱家輝應為一個例子。這在Hispanic身上的研究也是類似的結論。

你認為“即使白人之間也存在歧視,歧視表現的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個人的無知。”----我只想指出,歧視有個人歧視和制度性歧視,就是個人歧視也不僅是無知這個原因,還有替罪羊心理,競爭心理等別的因素導致偏見與歧視;而制度性歧視的原因更複雜,僅舉兩個例子:
Vincent Chin被殺害(我上周寫了一博文,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看或看看那個錄像),而罪犯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Vincent Chin是美國化得夠好的了,為什麼還不被美國法律系統當成主人,即和其他白人一樣平等的人看?他母親說“他被像一個動物那樣地打死了。”,這僅是兩個白人無知,法官也無知?還是無良?

第二個例子,是1920和1930年代的日本第二代,Nisei,由於社會反亞裔的氣氛,他們被主流社會排斥在外,而成立了Japanese American Citizens League, 他們說“I am proud that Iam an American citizen....I believe in American institutions, ideas and traditions, Iglory in her heritage; I boast of her history, Itrust in her future", 但極為諷刺的是,大量日裔美國人在珍珠港事件後不是被投入了集中營嗎?是他們不想做美國人嗎?所以這樣的制度性歧視的例子,怎樣用一廂情願當美國人就可以解釋?

另外,如果方便的話,能否請介紹一下以Chineseness作為金礦來寫的博士論文的標題,我想搜索這方面的研究,謝謝了!
回復 | 0
作者:醫言堂 留言時間:2011-12-13 21:05:39
二分:

你說得不錯。正在碼我四月的一段經歷。那時我在鄰里造Joe Volpe的反,炮打他的司令部。這傢伙收了我的不少政治獻金,要他支持鄒至慧在國會扁麥克林的動議時,他老兄卻支支嗚嗚。有時,對這些政客們是給他錢還不行,那就只好造反了。爭取明天帖出來。
回復 | 0
作者:秋念11 留言時間:2011-12-13 20:46:05
華山:

罪魁禍首。。。嗯,你想搞顏色革命,做希拉里的別動隊?
回復 | 0
作者:e帶漸寬 留言時間:2011-12-13 20:29:01
這個題目還是留給"American Chinese"來做比較合適---做為一個Chinese American,你永遠無法知道一個American Chinese在這個問題的感受是什麼!
回復 | 0
作者:開明 留言時間:2011-12-13 19:39:51
希望西岸另文介紹猶太人近百年來如何影響、控制美國及世界。
回復 | 0
作者:coody 留言時間:2011-12-13 19:20:18
做主人的感覺或表現應該是我是第一,就像你在家裡顯示給外人看的那樣。 這跟感覺是否是真正的美國人毫無關係。 難道中國人在美國就不能成為主人?難道中國人非要做個什麼美國政府的高官才算是主人? 其實, 平時每個人都有很多機會做主人, 但你沒有那樣去做, 那是你的問題了。 更有甚者, 有些人還不時抵毀自己的國家, 這能讓別人認同你是個主人嗎?
回復 | 0
作者:好同學 留言時間:2011-12-13 18:45:12
西岸確實提出了一個和博主觀點相反的例證。

美國的(或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和以色列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的熱愛忠於以色列的情結一點不比中國人熱愛中國少,而且這並不限於第一代移民。

我曾經收過兩個猶太summer students. 他們都土生土長在加拿大。和他們四個月的接觸使我真正感受到他們是以色列第一,加拿大第二。

一個人回以色列當過一年兵,卻沒有在加拿大當兵。另一個回以色列作救護人員,曾參加搶救過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炸彈炸傷的人。

和他們談到以色列時那種自豪感溢於言表,他們能說出猶太人的歷史,為什麼以色列是他們的家園。他們能說出以色列幾次戰勝阿拉伯人的戰爭歷史,他們能講解那猶太人教堂里七個蠟燭台的來歷。比較起來,我兒子對中國的了解遠不如他們對以色列的了解。

有趣的是和他們談起加拿大的國事,比如選舉,他們也都了解,但看不到像談以色列時的那種興致勃勃,驕傲自豪的表情。

看來對於來源國的忠誠猶太人比中國人更甚,這並沒有防止他們在居住國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影響力。
回復 | 0
我的名片
2cents
來自: 加拿大
註冊日期: 2010-03-10
訪問總量: 2,161,481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歡迎評論,拒絕不文明/不禮貌語言
最新發布
· 樂極了!加拿大作家蒙羅贏諾獎!
· 怎樣才能達到能用英語正常交流的
· 一分鐘英語:不同程度的“認識”
· 前GOP參議員致函斯諾登:你做得
· 鋼琴家王羽佳:天賦,藝術和包裝
· 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一個有哲
· 傷腦筋的英語題:動詞改ing形式
友好鏈接
· Be Happy:Be Happy的博客
· 秋秋:海闊天空
· 山雪:冰山來客
· 喜信:喜信的博客
· beny:beny的博客
· 加蟹小籠:加蟹小籠的百寶箱
· 小嬌:小嬌:清澈人生的博客
· 冬水田:冬水田的博客
· 山月歌:山月歌的博客
· 懶羊:懶羊
· 老冬兒:老冬兒的博客
· 心田:心田的博客
· twalker:twalker的博客
· 珍曼:珍曼的博客
· 雨露:雨露的博客
· smile4gd:smile4gd的博客
· 鶯歌燕語:鶯歌燕語
· 令狐沖:拔劍四顧心茫然
· 侃爺老侃:侃爺老侃的博客
· 七郎:七郎博客
· 小梅:小梅的博客
· 月彎兒:月彎兒的博客:外賣店
· 蘭冠云:蘭冠雲的博客
· 沐嵐:沐嵐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凱利:凱利的空間
· 識字而已:識字而已的博客
· 陸橋:陸橋的博客
· 宋歌同志:宋歌同志的博客
· Ottewell:Ottewell的博客
· 老-穆:老-穆的博客
· he-he:he-he的博客
· 伊萍:伊萍的多彩世界
· Cowboy:Cowboy的博客
· 合興:合興的博客
· soccerfun:soccerfun
· 醫言堂:醫言難淨
· pumbaa:【PUMBAA 說故事】
· 雪山下的絳珠草:雪山下的絳珠草
· 心靜:心靜的博客
· PETERWU:溫哥華散人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島
· usagi:usagi的博客
· 五彩:五彩生活
· 在水一方:在水一方的博客
· 楓苑夢客:夢中不知身是客
· 琴韻:琴韻閣
· 凡平:凡平的博客
· 草廬隱士:草廬隱士的博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百草園:百草園
· 好吃:好吃不懶做
· 虔謙:虔謙:天涯咫尺
· 夏子:夏之音
· 椰子:椰風陣陣,思緒如河
· 多慮了:多慮了的博客
· 皇城根兒:皇城根兒的卒跡
· 山哥:山哥的文化廣場
· 阿黛:惠風山莊
· 昭君:昭君的博客
· Rondo:Rondo的博客
· 沁霈:沁霈的博客
· buzz:buzz的博客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love陽光:陽光的博客
· 谷語草鳴:谷語草鳴
· Beaubien2010:Beaubien2010的博
· 新中國木乃伊:新中國木乃伊的博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牛北村:洛山夜話
· 五瓣丁香:五瓣丁香的博客
· 米笑:米笑的博客
· 海云:海上的雲
· 紫丁花園:紫丁花園的博客
· 冠云:冠雲的博客
· 木蘭:木蘭的博客
· 春陽:春陽的南北小店
· 劉以棟:劉以棟的博客
· 歡樂誦:歡樂誦
· 水柔石剛:水柔石剛的博客
· 歐陽峰:歐陽峰的blog
· 岑嵐:岑嵐的博客
分類目錄
【看社會】
· 圖片看社會:現代人際互動一瞥
【一分鐘英語】
· 一分鐘英語:不同程度的“認識”
· 如何學好英語?就這三個字!
· 一分鐘英語:單詞 only 的用法不
· 一分鐘英語:這個單詞會絆倒你嗎
【教育(4)】
· 形由過去,生活在未來:也談海二
【生活,移民(8)】
· 解釋加拿大移民政策的經濟原因
· 關於加拿大移民部的新語言方針
【catch-22s】
· 《斯諾登事件》的真正意義
· 中國傳統文化 = 民主遙遙無期
· 本拉登之死:這場戰的輸家是我們
· 人類和核能的“不解之緣”
【看加拿大(4)】
· 樂極了!加拿大作家蒙羅贏諾獎!
· 加拿大不是美國:記《權利和自由
· 加拿大需要哪樣的移民?解讀移民
· 再看加拿大的新面孔
· 從一首民歌看加拿大人的自我概念
【時事(4)】
· 經濟狀況不佳時,選民會向右轉嗎
· 言論自由:分析昭君和塗仙的民調
· 也談公共人物的言論自由
【看美國】
· 波士頓爆炸:作為移民的相關思考
· 槍控法失敗告訴我們,美國的敵人
· 本拉登之死:這場戰的輸家是我們
· 從美國夢到美國噩夢
【公民意識(4)】
· 要求移民不視加拿大為“外國”是否
· 駱家輝、胡士泰、李光耀和“中國D
【透視社會】
· 林書豪,美國大選:關於最近的幾
· 女掙錢 男當廚?談談新經濟中的
【美國大選】
· 共和黨會成為明日黃花嗎?
· 期待一個更完美的美國
· 槍支文化、貧富懸殊和美國大選
· 談美總統選舉的“外貌因素”
· 誰來拯救美國的未來?也談“富人
· 國情咨文:奧巴馬的競選宣言
【五分鐘英語(2)】
· 五分鐘英語:誰丟臉?
· 五分鐘英語:UP 的上百用法你知
· 五分鐘英語:說All Asians are g
【看加拿大(3)】
· 加拿大經濟放緩 移民日子不好過
· 加拿大中國移民必讀:加國50年大
· 加拿大中國移民必讀:加國50年大
· 加拿大的諾貝爾獎獲獎人
【美債危機(2)】
· 美國超級委員會將會宣布,他們失
· 美債危機的第二章即將上演
【生活,移民(7)】
· “中國人”和“外國人”
· 中國移民為什麼當不上主人
· 移民應該在乎居住國對我們的評價
· 從端盤子洗碗到大法官:一個移民
【美債危機】
· 布雷登森林:美債降級的根源
· 美債危機:達成協議之後
· 我看美國債務危機
· 從美國夢到美國噩夢
【英語解讀(1)】
· you 為何接 are,不接 is?
· 妙語解讀:Fly into a rage ...
· 一個課堂學不到的英語課:複句分
· “不靈驗的祈禱”
【職場心得】
· 職場心得:課堂學不到的小小面試
· 態度是成功的 100%
【語文 - 語法(3)】
· 傷腦筋的英語題:動詞改ing形式
· 這兩個英語思維考題你會做嗎?
· 英語說不好怎麼辦 如何才能提高
· Do:一個給力的助動詞
【時事(7)】
· 昂山素姬奧斯陸演講:只一個良心
· 林書豪 vs Max Bretos 大家都冷
· 中國人長大起來吧!為Max Bretos
· 司法獨立:小悅悅悲劇後面的一個
【公民意識(3)】
· 加恐襲陰謀案:法庭為何對媒體發
· 司法獨立:加拿大法官和移民部長
· 殺女案被告凱西·安東尼為何被判
· 為什麼僅七成六華裔愛加國?
【生活點滴】
【看中國】
· 百思不解:享有70%支持率的政權
· 也談中國為什麼如此複雜(ZT)
【社會,哲學】
· 幸福,是住在民主國家!
· 為什麼選擇民主?
· 快樂與幸福
【教育(3)】
· 培養精英兒女從哪開始?謎底在此
· 小曼的課後作業
· 理性獨立思考和斯德哥爾摩症
· 從奧巴馬訪英國看西方文科教育
【生活,移民(6)】
· 移民加拿大為了什麼?談子女的教
· 多倫多移民求教育、就業和安置幫
· 中國男人的形象:如何讓人對你有
· 今天我親身經歷種族歧視
【公民意識(2)】
· 謀殺柳乾嫌犯律師為何做無罪辯護
· 加拿大大選:探討政黨勝敗的直接
· 聯邦大選:我來說幾句
· 又一加拿大大選?無奈也得投票!
【生活,移民(5)】
· 醫、牙、法科專業人士移民加國需
· 移民在加拿大可以做主人嗎?
· 加拿大:我們夢中的世外桃源?
· 從彷徨迷惘到自信從容
【學英語】
· 怎樣才能達到能用英語正常交流的
· 八招讓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 常用英語縮寫一覽表
· 教你一句文雅讚詞:agree with
· 如何讓你的英語說得更生動(2)
· 如何讓你的英語說得更生動
【美境】
· 鋼琴家王羽佳:天賦,藝術和包裝
· 經典英語詩:秋波敬酒
· 難忘的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
· 威尼斯的思念:阿爾比諾尼雙簧管
· 美!甘乃迪 + 勃拉姆斯小提琴協
【時事(6)】
· 文化負載詞:“傻瓜”、“魔鬼”、“
· 中美關係:一個“傻瓜的差事”搞出
· 看着一個人類災難展現在你的眼前
【生活,移民(4)】
· 一個海不歸的加拿大情結
· 海歸?海不歸?何處是我家?
· 我的加拿大:盤點加拿大、美國的
· 李金艷:從農家姑娘到法學院院長
【隨筆(5)】
· 美麗的美利堅:何時能再聽到妳的
· 一口流利粵語的洋“笑星”杜卓臨
· 人類的敵人,他是我們
· 值得思考的辭舊迎新名言(中英對
【時事(5)】
· 大學亞洲化?麥克林間接認錯 咱
· 麥克林雜誌及院校“太亞洲化”之我
· 星報就院校“太亞裔”報告的自我檢
· 說高等院校太“亞裔化”是否種族偏
【幽默(3)】
· 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一個有哲
【舊事新談】
· 夾邊溝 - 中國歷史黑暗的一頁
· 美國排行榜第一名的中國歌曲:Ro
【五分鐘英語】
· 五分鐘英語:情人節英語美詩賞析
· 五分鐘英語:這常見單詞會難倒你
· 五分鐘英語:三個“愚蠢”
· 五分鐘英語:諾貝爾獎,劉曉波,常
· 五分鐘英語:“full of itself”
【時事(3)】
· 前GOP參議員致函斯諾登:你做得
【哲學和思維(2)】
· 愛的面面觀
· 談偏見,歧視,和中國人
· 劉曉波是不是“二杆子”並不重要
· 漫談“愛”
【生活,移民(2)】
· 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
· 中國移民的“加拿大夢”
· 移民來北美要做好的思想準備(二)
· 移民來北美要做好的思想準備(一)
【隨筆(4)】
· 明月幾時有?(中英對照)
· 如何用漲值加元對沖貶值美元?
· 成功的定義, 兼談中國社會之拜金
· 財富和名聲需要正式學歷嗎?
【生命的軌跡】
· 甘乃迪的布魯赫g小調:一個感動
· “你是哪來的?”:移民對居住國的
· 小提琴天才陳美 - 成功值得什麼
【語文 - 口語,口音】
· 這些可不是贊語 - 如何認識英語
· 中國人學地道英語 - 挑戰重重
· 常用英語短句 - 客套語
· 中式口音vs北美口音英語
【看加拿大(1)】
· 今天我不是加拿大人
· 加拿大拼盤vs美國大火鍋?我看魁
· 世界的嚮往:做個加拿大人- 我看
· 多倫多大學東亞系解散 - 我的看
【英語竅門(2)】
· 說了一堆話,都是“你好!”(微博
· How many ways to say Unhappy?
· 英語訣竅:“不行!”的委婉表達方
· How many ways to say “yes”?
【北國風情(2)】
· 我喜愛的大山經典:《胡不字》
· 加拿大國歌(中文版) (視頻)
· 我的多倫多相冊 - 景點
· 我的多倫多相冊 - 季節
【隨筆(3)】
· 高血壓-因素和管理
· 降血壓?我也有個簡易的方法
【幽默(2)】
· 4個政治不正確的笑話
· 男與女:介紹幾句實用的幽默妙語
· 六個具有民族風味的笑話
· No Money to buy the Gas(幽默圖
· 幽默:才貌雙全?
· 周末笑話 - 有人找耶穌來了!
【遊戲】
· 填字遊戲讓您強化英語詞彙(附答
· 英語樂園 - 今日字謎:謎底
· 英語樂園 - 今日字謎
· 周末英文字謎(1)
【北國風情(1)】
· 笑星大山 - 一個兼容中西文化的
· 冰球 - 加拿大人的共同語言(多
· 華裔加拿大名人:前任總督伍冰枝
· 加拿大的新面孔
【語文系列(8)】
· 基礎英語常見的錯誤
· 精選口語英譯和造句
· 英語口吃妙藥?(續)
· 英語口吃?我有妙藥!
【生活,移民(3)】
· 我的加拿大:紀實我的平凡的一天
· 我們的競爭對手 - 中國人 - 越來
· 移民加國時對語言文化應該做好的
· 加拿大移民政策管理微妙調整 -
【往日情懷(2)】
· 那曾經是美國:紀念約翰丹佛
· 玫瑰,玫瑰,我愛你 - 記作曲家陳
【往日情懷(1)】
· 美麗的“鐘山春”餘音繞梁
· 知音何處尋
· 花樣的年華 - 周璇之歌
· 當我 64 歲時你會仍舊愛我嗎?
【教育(2)】
· 有科學證據 養育成功子女從這開
· 你做你的“虎媽”,咱做咱的“平凡”
· STARFALL:無比(Whoopee!)的小兒
· 英文讀音法 - 如何教小兒讀英文
【時事(1)】
· 一個被媒體和網民“審判”的刑事案
· 美國醫療系統–在病入膏盲之前,
· 發病了? 申請破產?你準備好了嗎
· 茶杯里的風波?-- 法律,社會風
【生活,移民(1)】
· 子女們的加拿大是哪樣的國家?
· 融入主流的底線條件
· 既然來了,就向主流社會往前衝吧
· 加國醫療現狀 - 見仁見智
【幽默(1)】
· 英語難學好?有例為證!(笑話)
· 寫者無心讀者有意 英語雙關語幽
· (笑一笑)上班前的準備:英語口
· 這種姓氏還是改了好些
· The Gas Man Cometh - Flanders
· 英語能過關嗎?
· My Beauty and your Brain
【隨筆(1)】
· Life is so unfair!
· 中文電視的新“最低點”?
· 關於“面子”的胡思亂想
· 「政治正確」不正確
【書評(2)】
【英語解讀(2)】
【隨筆(6)】
【書評】
· 淺評林語堂成名作《吾國與吾民》
· 基辛格論中國(書評)
· 一隻看不見的手,一個複雜的國家
· 日落西山?為美利堅哀嘆(圖)
· 紅脖子黑人 - 美國的黑人文化
【看加拿大(2)】
· 國殤日:1812年加美戰爭對加拿大
· 自由黨,保守黨,NDP,周四投誰
· 林頓之死對加拿大是很大的損失
· 從卡爾加里市長選舉看加國多元文
【語文探討(2)】
· 這些英語潮流詞你知多少?
· 英語的幽默:從圖境領悟Irony 的
【看不見的手】
· “三百年殖民地”:一句話讓你名垂
· 比諾貝爾獎,中國更需要劉曉波
· 一隻看不見的手,一個複雜的國家
【往日情懷(3)】
· 歌頌母愛 懷舊上海
【語文探討(1)】
· 文化負載詞:“傻瓜”、“魔鬼”、“
· 一語值千金:英國人的幽默
· 從一個常用英語單詞看中英思維的
· 挑着一擔月亮回家(英譯)
【北國風情(3)】
· 冬天裡的春天(多圖)
【五分鐘英語 - 語言陷阱】
· 英語陷阱:這三個相似詞語你能區
· 英語陷阱 挑戰答案
· 英語陷阱:容易混淆的詞語(二)
· 五分鐘英語:容易混淆的詞語(一
【五分鐘英語 - 俚語】
· 不懂這俚語?那你英語還沒學好!
· 這俚語讓您的英語更引人注目:fl
· 五分鐘英語:如何說話像美國人(
· 五分鐘英語:俚語:如何說話像美
【語文 - 成語(3)】
· 五分鐘英語:帶“糕”的成語
· 快速成語:As easy as Apple Pie
· 五分鐘英語:十句帶“水”的實用成
· 五分鐘英語:諾貝爾獎,劉曉波,常
【語文 - 成語(4)】
· 女人不好激怒:教你一句英語格言
· 實用英語:“房間裡的大象”
· 教你一句英語妙語:Do Pigs Fly
· 五分鐘英語:“full of itself”
【語文系列(10)】
· 如何三個月內學好英語-3 (英)
· 如何三個月內學好英語-2 (英)
· 如何三個月內學好英語-1 (英)
【語文系列(9)】
· 英語課 - 如何對老外說“很棒”?
· 英語口語訣竅
· 如何三個月內學好英語-2
· 如何三個月內學好英語-1(圖)
【語文 - 成語(5)】
· 《英語課 - 測試你的成語知識》
· 英語課 - 測試你的成語知識(1)
· 職場無懼 --- 五句精選英語成語
· 讓洋老闆刮目相看的英語捷徑
【美的境界】
· 來自天堂的嗓音讓我愛上了她們
· 美!甘乃迪 + 勃拉姆斯小提琴協
· 印度美女:上帝的寵兒!(2)
· 印度美女:上帝的寵兒!
【音樂】
· 夜上海 - 歡迎2010 世博
【語文 - 語法(2)】
· UP:一個舉足輕重的單詞(挑戰答
· 實用英語(2) - Make Up 的幾種用
· 實用英語(1) – will, shall, wou
【語文 - 語法(1)】
· 一個課堂學不到的萬能詞:Have
· 靈活的英語 - 動詞時態
· 英語捷徑再來一招!雙重否定詞的
【隨筆(2)】
· 幸福是無知
· 開博三月-- 向萬維和萬維人員們
· 我為什麼寫博?(開博周月有感)
· 好男人,壞男人?--為“脆弱”的男
【語文 - 成語(2)】
· 請欣賞老木的英語作文:太好了!
· 常用成語中英對照兼造句
· 周末英語考題
· 職場成語新招 - "Over my d
【教育(1)】
· 淺談加拿大的公立教育體系
· 英語童謠給小寶寶先起步的優勢
· 唱兒歌,學英語(二)- The Gran
· 唱兒歌,學英語
【風俗,禮儀,社交】
· 北美禮節:何謂 RSVP?
· 聖誕節祝詞兼禮物需知
· 我學英語的一個尷尬故事
【哲學,思維】
· 民主社會的演變(3 之 3)
· 民主社會的演變(3 之 2)
· 民主社會的演變(3 之 1)
· 紅脖子黑人 - 美國的黑人文化
【公民意識(1)】
· 這是種族歧視嗎?
· 加美法律概念:《普通法》,互聯
· 2月15日:加拿大人歷史性的一天
· 加拿大簡史–從殖民地到和平獨立
【真心話】
· 現在是決定你的夏天計劃的時候
· 朋友,你的孩子是“漢奸”嗎?
· 談男人,尊嚴,和學英文
【沒事逗悶子】
· 言者無心: 讓人捧腹的英語報紙標
· 美國人怎樣罵人?
· 讓上帝也笑掉大牙了!
· 老外也犯的語言錯誤
【英語竅門(1)】
· 英語問答:“你只屬於我”英文怎樣
· 上我一堂課,“勝讀一年書”
· 英語發音網上學
· 諺語入門 – 從英語諺語看時事
【語文系列(1)】
· 老木的悶葫蘆
· 打錯電話 轉接電話的表達句子(ZT
· 英語能過關嗎?
· 介紹職場常見,但得小心點兒用的
【互聯網文明】
· 西方社會處世之道 – 參與評論時
【湖畔文火】
· 關於審閱博客評論的一個問題
· 關於我審核和刪評論的一兩件事
【Junk】
【語言遊戲】
· 周末繞口令讓你放鬆
【垃圾箱】
· 垃圾箱
【T1】
存檔目錄
2013-10-10 - 2013-10-10
2013-09-19 - 2013-09-19
2013-07-04 - 2013-07-27
2013-06-23 - 2013-06-30
2013-05-15 - 2013-05-26
2013-04-12 - 2013-04-27
2013-02-13 - 2013-02-13
2012-12-14 - 2012-12-14
2012-11-07 - 2012-11-30
2012-09-09 - 2012-09-09
2012-07-08 - 2012-07-15
2012-06-08 - 2012-06-17
2012-05-04 - 2012-05-25
2012-04-14 - 2012-04-20
2012-03-02 - 2012-03-30
2012-02-06 - 2012-02-27
2012-01-03 - 2012-01-28
2011-12-09 - 2011-12-21
2011-11-04 - 2011-11-29
2011-10-01 - 2011-10-30
2011-09-08 - 2011-09-25
2011-08-02 - 2011-08-29
2011-07-03 - 2011-07-30
2011-06-03 - 2011-06-30
2011-05-02 - 2011-05-31
2011-04-02 - 2011-04-30
2011-03-04 - 2011-03-31
2011-02-01 - 2011-02-28
2011-01-02 - 2011-01-30
2010-12-04 - 2010-12-31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3 - 2010-10-30
2010-09-03 - 2010-09-28
2010-08-01 - 2010-08-29
2010-07-01 - 2010-07-28
2010-06-04 - 2010-06-30
2010-05-01 - 2010-05-31
2010-04-01 - 2010-04-29
2010-03-10 - 2010-03-31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