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2cents博客
  As I See It
网络日志正文
中国移民为什么当不上主人 2011-12-13 11:35:48

中国移民为什么当不上主人

           

从近几天的万维帖子看来,中国移民当主人这话题好像又登上“本周风味”栏了     (flavor of the week) ,其中网友莺歌燕语的《华裔美国人,把自己当主人吧!》的那篇平衡而又发人深省的文章尤其引出很多可以意料到的热烈讨论。就我看来,网民对这话题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是一个健康的发展。

 

我完全同意莺歌燕语的观点,所以我这篇文章不是为反驳莺儿的论点而写的,我只是想指出这两年在万维所见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在美国当主人”的愿望在逻辑上的矛盾和不相容性。

 

为什么说中国移民很不可能在新国土当主人呢?请听我的解释。

 

“在美国当主人”英语有几个不同翻译。简洁的翻译是“be master in America”。因为这文章的目的是就这个定义探讨中国移民的内在矛盾,我把它扩充为“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必须指出,这里的所谓 house 不是指一般意义的  house (即一般人叫“城堡”,有  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之意的  house),这里的 house 是指广义的社区或社会和新国土的抽象概念。做这个新国土的主人意味着我们是社会主流的成员,有为主流说话和代表主流行事的权力。

 

中国移民之不可能在美国(或任何移居国)当主人,主要原因不是种族歧视或因为我们对政治不感兴趣。无论哪个社会,歧视总是有的。(即使白人之间也存在歧视,歧视表现的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个人的无知。) 并且, 参与政治活动也不是成为 “master of our own house”的必有条件。很多不参与政治的土生美国人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无疑是 masters of their own houses 的。(再重复说一下,这样说不是要反驳莺歌燕语的论点,对莺儿的非常有力的论点我很赞许。)

 

我的意思是,要真正成为“美国的主人”,移民首先需要改变我们的“中国为先”的心态,因为“中国为先”的心态让我们无法满足成为“美国的主人”的先决条件

 

中国为先的心态通常被称为ChinesenessChineseness(或 being Chinese)这个单词没有简单的翻译,概括地说 Chineseness 描述全球华人永不终止的“自我定义”情结。Chineseness 有时也被称为 Chineseness across borders (跨国界性中国人自我定义)。文献有很多探讨 Chineseness 现象的学术文章, Chineseness 是让很多社会学研究生取为论文题目而获得博士学位的“金矿”。

 

Chineseness 让华人把居住国永远当“外国”看,把已经成功超越“中国为先心态”而融入当地社会的其他华裔称为(有贬义)的“香蕉”,把他们对居住国的效忠定性为“忘本”和“背叛祖国”。中国移民在思维上无法超越“中华民族意识”的界限让我们不能“断奶”,阻碍我们全心投入居住国而成为主流,并可能危害有些宽容的移民国(比如加拿大)对中国移民的无保留接受。(既然我们对融入居住国有所保留,如果万一华人在北美的情况真的恶化到不可收拾,对这我们或者无权抱怨。)最近几十年的中国的崛起,更令华人在为祖国骄傲与对居住国认同之间徘徊,并产生很大的心理矛盾。

 

Chineseness有关的还有一个在东方很流行的“以民族为中心”的英语单词:“Asianness”。就因为英语词汇有Chineseness Asianness,我将在这篇文章里杜撰又一个单词 -- Americanness-- 来表达“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这个概念

 

丘吉尔曾经说,民主社会的最重要特点是“你有权不被干扰。”(Democracy means you have the right to be left alone.)  换句话说,你有自由做你喜欢的事 (当然,前提是你的自由不可侵犯他人的自由)。从这个狭隘的观念来看,民主国家的每一个居民(包括中国移民) 已经是“主人”了,但这不是我说的“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的真实意义。要做我们自己的“American house”的主人,我们必须拥有一个 Americanness 的心态。Americanness(即 being American)意味着我们把美国的利益放在高于我们自己的个人利益 -- 并甚至高于中国 -- 的位置,要不,即使我们已经是美国公民,只要我们仍旧怀有 Chinese American  的心态,不放弃  Chinese  为先American 为次的态度,我们仍旧不是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

 

(注意:Being American  不是说你一定要同意和支持美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Being   American 是说,你既然身为美国人,反对美国的政策要以“美国人”的立场出发。众所周知,很多美国人是根本不同意他们政府的政策的。) 

 

做个比喻,假设一名姓张的姑娘出嫁李家,为李家生了几个孩子,吃李家的饭,但姑娘心里头仍旧是张家娇生惯养的大姑娘,李家的习俗全都不懂也不想学好,参与李家的活动就不必说了,张姑娘看不起李家,根本不把李家亲人放在眼里,这李太太会获得李家家人的尊敬吗?(且别说张姑娘嫁入李家是自愿的。)

 

看看新加坡人,新加坡大多数是华人,但新加坡人不以中国为先,他们心里没有矛盾,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新加坡人。

 

同样,美国的英裔,爱尔兰裔,德裔,意大利裔首先是美国人,然后,也许,如果他们有兴致,他们会偶尔承认他们的英国、 爱尔兰、 德国、 意大利的民族根。

 

这就是所谓“当美国的大家庭的主人”(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 的前提条件 -- 你必须先做个名副其实的美国人才能做美国的主人。我不是说中国移民不该以我们的中华文化和炎黄血液为荣,我只是说,只要你坚持把自己的 Chineseness 视为比

Americanness 更重要,你不可能成为真实的 master of your American house

 

很多中国移民不认同和不投入居住国不是个秘密,西方和东方国家对这点都很清楚,他们知道这对国家的将来是一个隐忧。

 

我们可以总结地问,“美籍中国人(Chinese Americans) and “华裔美国人

  (American Chinese) 有什么不同?

 

借一句英语来回答:

 

A “Chinese American” is a Chinese who happens to be an American citizen.

An “American Chinese”, on the other hand, is an American who happens

to be ethnically Chinese.

 

两个相同英语单词,写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心理“世界”;两个简单的名称把心态和思想的微妙区别描述得清清楚楚。

 

英语还有个单词:cosmopolitanCosmopolitan 的意思是“受各国文化影响”,“世界主义化”或“见过世面”。也许,我们在“外国”当主人的成功度,要看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到底有多少“cosmopolitanness”吧。 

 

           

移民应该在乎居住国对我们的评价吗?

 

华裔美国人,把自己当主人吧! (莺歌燕语博客)

 

再看加拿大的新面孔

 

浏览(5497) (0) 评论(4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1-12-15 00:51:03
上面还打错了一个字,道德关切,英文是ethical concern.这个字在这里错不得,还是纠正一下,对不起。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1-12-15 00:47:38
2 cents,
感谢您对我的问题的详细答复!

看到识字而已在您这里想和我讨论的两个问题,我想回应一下,希望您不会觉得有喧宾夺主的嫌疑。如果我不回应,恐怕说法更多。先谢谢了。

首先,识字而已问:我举的两个例子,用Vincent Chin被无辜杀害而白人罪犯逍遥法外,自鸣得意的现实案子;和日裔美国人在珍珠港事件后被大量强制赶入集中营的经历,来说明制度性歧视,这在社会学方法论上是否有说服力?你觉得很有问题。但是你认为的“问题”是什么?方法论上为何没有说服力?这些作为讨论应该交代的东西,却没有交代,只说了一个你的判断。然后就叫我和你讨论,讨论什么?题目你还没出完呢。

但是半个题也算个题的话,首先我想了解您所认为的制度性歧视的定义是什么,然后你认为方法论上怎样才有说服力。Vincent Chin是一个个案,对个案的研究(就叫个案研究,case study)也是一种方法,如果你认定了定量研究、要有大量统计数据图表才是唯一正宗的社会学方法,而定性研究(包括田野调查,个案研究)都不算研究方法,那就不必讨论,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就是了。这个社会本来就容许有不同的意见存在,学术上更应如此。

接着您话锋一转提出和我讨论一道统计学题目。我是这样看的,这个发表的文章表示了两个变量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correlation),但不能说明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要证实两者的因果关系,用实验法(experiment method)大概是最有效的,而且要在同一个州里做实验。但是有道德上的关切(ethnical concern),因为涉及青少年怀孕这种与生命攸关的事情。另外,因果关系的证明,还有另一个途径是要看有没有已经发表在前的研究有理论证实其因果关系存在。这个题目里没有交代这个,所以无从知晓。

现在我可以说两句吗?对我的文章有看法或问题,欢迎直接去我那里谈。并且说明一下,我不教统计学,所以我说的是根据自己上相关课程时还记得的知识作出的判断。我也问一下,你是正在修这门课吗?你自己对这个统计课的问题的看法又是怎样的?这门课的老师是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呢?

谢谢你对我的文章所花的时间,那部谁杀害了陈果仁的video里面有大量了解制度性歧视的人物访问录像录音,第一手资料是最珍贵的。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1-12-14 20:20:39
加蟹小笼,
谢谢。欢迎第一次来访。
你的家乡和亲友情怀我非常了解。祝你在加拿大一切顺利!
回复 | 0
作者:加蟹小笼 留言时间:2011-12-14 17:25:35
为博主的好文喝彩!

我阅历不如博主,在加拿大十多年,没去过美国。试想如果不移民加国,而搬去上海或北京,受到来自个人的歧视及来自政策的不公,会比在加拿大受到的多得多。

第一次听说“Chineseness”,很有启发。我在中国成长,受教育,很感谢父老乡亲。还没有机会回报。不过不能让文化背景成为包袱。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1-12-14 15:03:58
一句很简单应该没有争议的话
To be master of your American house one must first be an American
怎么又给复杂化了?

你有你的逻辑,我有我的逻辑,这场辩论是没有尽头的。
我关闭评论了,抱歉。
回复 | 0
作者:13579aaa 留言时间:2011-12-14 14:12:17
看来两分钱先生没有看懂大家的跟贴,或者没搞清你论述和讨论里有逻辑问题。

首先你设立了一个前提: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你解释就是这里的 house 是指广义的社区或社会和新国土的抽象概念。做这个新国土的主人意味着我们是社会主流的成员,有为主流说话和代表主流行事的权力。尤其你判断必须事事美国为先。。。

这个前提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或拼命追求的,这里其实你谈的只是你自己。西岸举出反例,很多美国犹太人以以色列为先。

你为了圆你自己设立的前提,仓促辩称以色列是因为承认双重国籍。

华山马上点了你辩解的死穴:看来华人必须以美国为先是因为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所以还是中共的错。百分之一又举出加拿大的例子,加拿大也承认双重国籍。所以具有美加双重国籍的加拿大人可以以美国为先,而不是加拿大为先,但美籍华人不行。

你难道真看不出你的逻辑的漏洞?你的问题是把中国和美国对立起来,要么中国,要么美国。很像小布什说,要么跟我们一起,要么跟恐怖分子一起。等你谈论美国以色列人,和美国加拿大人时,你就不持有这种非黑即白的逻辑了,你的潜意识告诉你,他们都一样,都是主流。

顺便解释一下,至于以美国还是以加拿大为例子,并不重要。因为你谈美国为先,当然大家就评论你这个美国为先。我认为大家对你的逻辑看的是很清楚的,但你好像还没搞懂自己的逻辑有什么问题。
回复 | 0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1-12-14 14:09:32
呵呵,这个话题绝对是属于老帮菜们可以叨叨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啊,比关心什么天朝在世界上有无朋友这类看见觉得智商低了20个点的话题有意义吧?
楼上“识字而已”提出的一个观点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那就是美国的社会(中的歧视)使得华人缺乏归属感。就是不论你丫如何效忠,咱向国旗宣誓,咱是帝国一分子啦,但在社会上仍然存在的歧视现象所形成的反差使得这个概念打折扣。美国宪法的精神食粮,独立宣言,定义了所有白种男人都是平等的,可没说华人老海黄也是平等的,对吧?
历史局限啦,对国父们不能要求太高,首长也是人嘛,也是要亲自上厕所的,与你我这类凡人一样啊。
排华法案都知道吧?老年间的事情了,一帮子老帮菜华裔在日本裔的助阵下非要讨个说法,道歉什么的。为什么呀?都神马年月的事情了,咱如今会讲好几国的流利英文了,不是当猪仔的时候了,折腾神马呀?至于吗?这种观点在海外老海黄里,尤其是大陆来的特想往主流里钻的那种人的思维里不是很难看出来。
弄不懂这个,也就不要谈论什么国家认同了,尊重从来都是two-way street嘛。
因此博主文章里反映的关于国家认同的观点就是,那话怎么说来着?有点”苍白“。上纲上线一点,有点天朝腐朽文化里的犬儒意识。就是肯尼迪说的,别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丫为国家做了什么?的大公无私义如今被普遍认为是凯子行为。
与华人可以比较的是美国的犹太人,因为犹太们在美国历史上也有过华人类似的处境。但也有不同,从人种上,犹太们不是算白人,这是一部分立场特坚定的犹太们的概念,但我想大概很多其他种族的人不这么看,毕竟犹太们不是以人种划分,而是以宗教划分,”正经白人“里也是有犹太的。那么老海黄就不好说了,怎么也不算是白人吧?美国法律规定有十六分之一的非白人血统就不算白人,老海黄们有几分之几的非白人血统?
如今这个东西人们刻意回避了,毕竟民权了嘛,但一个社会习惯的改变是需要几代人的。
当年排华的时候,华人不过就是低贱的概念,而犹太们是可憎的概念。至今南部红脖子们还是有公开反犹意识,三K党不过就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但用的仍然是德语词。
不知道老梆子们有多少人在国内的时候看过英国的片子被当时天朝翻译的“苦海余生”,这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MS St Luis。
这个片子反映了在二战前夕犹太人在世界上的地位,那可是到处喊打的过街老鼠性质的,即便是美国,那也是不待见你丫犹太们,你丫在全世界流浪没人愿意接受你是吧,也别到美国来,海岸警卫队先把你拒之公海,你丫的死活不是我美国政府的事情。人权啊,木有啊。
别看如今学术界都是犹太当家,在上个世纪中你丫一个犹太上了哈佛,牛叉是吧,你丫要是敢说自己是犹太,任何学生社团都不会让你进去,私立组织,有权利选择会员。所以犹太们在移民美国有不少都是改性,东欧来的?咱就姓Shaw,奥匈帝国时代匈牙利贵族,不行吗?听着就不是放高利贷的,就跟咱家辉弄了一个Locks类似,没什么不好吧?
什么Goodman,Silverman的,一听就是犹太财迷,莎士比亚批判对象的祖上。
电影”苦海余生“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当时有个美国犹太人协会,游说各国政府接受船民,后来花了巨资使得在MS St Luis上的犹太们有了能登陆的地方(尽管也是多数后来进了纳粹的集中营死了)。
当时的华人,和后来的华人从来没有听说自己有过这么个组织,现在的百人会?我觉得就是个自命的精英俱乐部,任何俱乐部都无法摆脱排外的本质,因为是体现status的概念。
犹太们在二战期间可以在美国最终获得包括总统的同情,有很多因素。除了小罗斯福这类自由派的人文理念起一定作用外,更多是得益于美国当时经历了许久的老牌的英国裔与人数最多的德裔移民之间的谁的文化是美国主流的争议,二战使得德国裔,尽管是美国最大的移民族裔,成为社会观念的loser,那个首个飞跃大西洋的世界级别的飞行英雄林登伯格,当年何等风光啊,最后不得不在夏威夷的猫异岛的最偏僻的如今开车要转两千多个弯的汉娜了此一生,就因为丫的在二战前鼓吹美国应该与纳粹德国当跟班,德国世界老大,美国老二,也不违背孤立主义的美国国策嘛。
当然,犹太们的钱也是重要的。
我的最好的朋友是个犹太,当初很多关于犹太的东西是通过与他的交流而知道的,尽管是美国极端自由派,但他在以色列问题上也是相当的固执,只是不至于类似犹太右派那种把巴勒斯坦人都当没有就是了。
犹太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学希伯来语,一定要回一次以色列,尽管这厮是教授,典型的无神论者。
人们说犹太们抱团,那也不是事实,以色列建国后,欧洲的犹太们看不起当地的,当地的看不起东欧来的,美国的看不起所有的,也是有等级划分的,就跟北京人看外地民工一个性质,尽管都是讲一种语言的黄皮们。
但犹太们显然没有华人有那么多的选择。在世界上跑,任给一个有点人气的地方,总能看见中餐馆,华人的适应性是比犹太们强的。一个社会环境里可能看不起华人,但不是像对待犹太们那样存在宗教因素的讨厌的概念。
而有忧患意识的就努力不是?老海黄们小康即安,N等公民也行啊。
没时间了,这个东西要聊可以很多内容,尤其是犹太们的事情。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归属感和认同是要有环境和前提的,这个环境和前提也不是都是别人的事,但也绝不是自己就可以形成的。因此就有了一个制约的概念,民主精髓,老海黄们怎么不普世价值了?
这又涉及天朝那种有毛病的文化与西方的区别。比如,天朝的概念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大家和谐啦,委员长对鬼子那也是以德抱怨嘛,共党?三千日本友好青年种了无数和平树,这个事情兄弟是赶上了的,那会子觉得鬼子妹妹们特温柔,讲一样不利索的英语,用一样的中国字。。。
西方的概念是,我得到一寸,那就是有可能再得到一尺。看出区别没有?得寸进尺在天朝文化里是正面形象吗?换成老海黄,那就是,我丫都想融入主流了,表过了决心了,你丫怎么不开门呀?
你看犹太们,如今美国国会关于以色列的最大院外游说集团是以色列的,里面没有一个犹太,都是前政客,甚至国家安全助理档次的,大家不过就是给犹太们打工的概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职业精神嘛。第二个就是基督教会游说团体,为了保住以色列不惜一切。
但两者的最终目的是根本不同,犹太们是要保住自己的国家,基督们是要为帝哥的儿子保住王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耶大爷再次降临(8个sign之一,不可少),把犹太们彻底消灭。
但两者在保住以色列问题上一致,因此形成一种奇怪的联盟。
这就是犹太们的过人之处,老子知道你丫的阴谋,但该用就用,谁让你送上门来?老子有钱,你丫有选票。
换成老海黄那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犹太们的行为不是虚伪?不是功利?不是没立场?
天朝土共,没人权,不是普世价值,你丫弄得再好那也是我等羞耻,坚决划清界限,别让人觉得咱也不是普世价值,挡了咱站在主流堆儿里的机会。。。
文革的时期站队的概念,老海黄们那时候形成的世界观是很难改变的。
回复 | 0
作者:百分之一 留言时间:2011-12-14 12:27:48
诸位:

借涂仙先生的的地和大家重温椰子老师的学生的话:
“一个真正的美国人,一个值得给予平等权利的美国人。”
"true American worthy of equal rights "

没有给予平等权利,可以还是美国人,但不是真正的美国人。
回复 | 0
作者:识字而已 留言时间:2011-12-14 11:31:07
向椰子姐进行一下学术方法的讨论:
Vincent Chin被杀害(我上周写了一博文,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看或看看那个录像),而罪犯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Vincent Chin是美国化得够好的了,为什么还不被美国法律系统当成主人,即和其他白人一样平等的人看?他母亲说“他被像一个动物那样地打死了。”,这仅是两个白人无知,法官也无知?还是无良?

第二个例子,是1920和1930年代的日本第二代,Nisei,由于社会反亚裔的气氛,他们被主流社会排斥在外,而成立了Japanese American Citizens League, 他们说“I am proud that Iam an American citizen....I believe in American institutions, ideas and traditions, Iglory in her heritage; I boast of her history, Itrust in her future", 但极为讽刺的是,大量日裔美国人在珍珠港事件后不是被投入了集中营吗?是他们不想做美国人吗?所以这样的制度性歧视的例子,怎样用一厢情愿当美国人就可以解释?
你用这两个例子说明制度歧视,以及华裔很难把美国人身份放在第一位,而且是有一厢情愿的倾向在里面。(第二个例子有战争时态这个很重要的变量)就从社会学研究方法上说,是否能让人信服。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问题的。
我就一个社会学graduate student的入门统计的一道问题向和你探讨一下
Stranger-Hall and Hall (2011) published a paper that examined the effect of “abstinence only” sex education on teen pregnancy rates. The authors compared teen pregnancy rates among states, and found that states with the greatest emphasis on “Abstinence Only” sex education in their official curriculum had the highest teen pregnancy rates. In their analysis, the authors controlled for state-level differences in: SES, tee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ethnic composition of the teen population,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family planning resources in each state. Their finding of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bstinence only” education and teen pregnancy rates remained significant after adjusting for these factors.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his study, how convinced are you that “abstinence only” actually causes higher rates of teen pregnancy? Can you propose a better design for making a causal in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that has higher internal validity?
有统计基础的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回复 | 0
作者:wuweizai 留言时间:2011-12-14 08:45:08
Agree with "其实我们在中国也当不了主人。大陆中国人能选举市,省长,以致国家总理,主席吗?"
在美国做主人也好, 不做主人也好,都是伪标题,在美国,加入了美籍,就是主人,至少在法律上,不管别人歧视也好,不歧视也好,是美华人自己的心态问题,很多已入籍的华人自己不掺于社区的管理和选举,在这儿大谈做不做主人, 有意义吗?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1-12-14 08:07:19
劳动力,
作为第一代少数族裔移民,我可以理解你的观点,但是我在加拿大住了近半个世纪(也经历过作为移民的辛酸苦辣),我可以毫不夸张地告诉你,你的看法是不完全准确的,尽管如此,你有权持这个意见。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1-12-14 08:01:14
e带渐宽,百分之一,13579aaa 和其他各位,

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客观、逻辑的问题会变成主观、个人“感受”的问题。

这句话:

要真正成为“master of your American house”我们必须先做个 “American”

其实很中性和泛型 (neutral and generic) 。

如果把句子里的 American 改为 Canadian文章的意思还是一样的,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泛型和逻辑的论点会招来“只有 American Chinese 才可以写这篇文章”的结论。

文章用 “American” 是因为这是续莺歌燕语的博文而写的。

即使不是这样,中国人不是都不停地讨论美国吗? 加拿大人也不例外。这话题的话语权应该没有限制吧?
回复 | 0
作者:13579aaa 留言时间:2011-12-14 07:04:35
两分钱对华山的提问还没回复。很显然,华山的点评是很理性的,非常有逻辑性的点了两分钱讨论时对于双重国籍与效忠美国的判断的死穴。

百分之一又一次点中死穴:作为一个有美国籍的加拿大人,如果他更效忠美国而非加拿大,他处处以美国为大,而不以加拿大为大,二分会耿耿于怀吗?
回复 | 0
作者:劳动力 留言时间:2011-12-14 06:55:05
又是这个题目。

一句话,北美是人家白人打的天下,就你这黄面孔永远当不上主人,第二代第三代可能好一点,但在白人骨子里你还是外人。

大家就不要自作多情啦。

话又说回来,比起其他国家,美加接纳不同国家或人种的人算是挺宽容的啦,但你不要指望和白人平起平坐。
回复 | 0
作者:百分之一 留言时间:2011-12-14 06:39:40
涂仙先生的观点满有意识的,我可是要挑您的毛病了,因为我是经常和政府打官司的
人,也是个毛病。

您的这个理论回到加拿大也适用吗 ? 因为,加拿大承认双重国籍。所以, 您先生
敢大谈“美国的主人”。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1-12-14 05:03:39
椰子,
很感谢你这么详细的留言。

第一代移民适应和融入居住国的过程的确是艰难的。虽然我出生于海外,我也是第一代移民,更糟糕的是,我来加拿大时分文不名,我的移民经历可能比现在的中国移民困难得多,这个经历不是我们作为父母要儿女们重复的。你说的第一、二、三代的逐渐认同和融入社会的过程是完全准确的。

陈果仁的悲剧我知道,这种悲剧无论发生在谁的身上都不能容忍。但我觉得一个发生在1982年的事件不应该被视为“制度性”和有代表性的事件。同样,20 年代日本裔在加拿大和美国被关进集中营的确是一个“国家”的罪。对这加拿大和美国国会已经道歉。

这些事件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但是,身居美国/加国,我们必须往前走,已经30多甚至100 年前的事我们还要总是拿出来当作攻击美国的“不平等”的武器吗?

我的关于“博士论文”的句子是个“literary license”,我搜索Thesis Canada (加拿大论文文库),用关键词“Chineseness”就搜索到15 条(包括博士或硕士论文),我想美国的论文文库一定会有更多。在谷歌用关键词“Chineseness”也找到 112,000条。

Thesis Canada 的列表如下:

1 Ng, Wing Chung, 1961-. Ethnicity and community [microform] :
southern Chinese immigrants and descendants in Vancouver, 1945-1980.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1994.

2 Lin, Hui-Ling. Bodies in motion [electronic resource] : the
films of transmigrant queer Chinese women filmmakers in Canada. –
Vancouver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11.

3 Dussault, Edmond-Louis. Islam and identity in Motinggo
Busye's fiction [electronic resource]. -- Montréal : McGill University, 1995.

4 Scherer, Frank F., 1956-. A culture of erasure [microform] :
orientalism and Chineseness in Cuba, 1847-1997.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2002.

5 Shaw, Scarlet, 1968-. In search of Chineseness [microform] :
a case study of Edmonton's Chinatown.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1997.

6 Khouw, Vivian C.Y. AN: 39631380. -- Ottawa :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 Bibliothèque et Archives Canada, 2011.

7 Uesugi, Takeshi. Slippery bridge [electronic resource] :
Chinese diaspora and narratives of self and community. -- Montréal :
McGill University, 2003.

8 Dussault, Edmond-Louis, 1962-. Islam and identity in
Motinggo Busye's fiction [microform].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1996.

9 Yu, Zhansui. Subversion, transcendence, and rejection
history in the fi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vant-garde writers
Su Tong, Yu Hua, and Ge Fei [electronic resource]. -- Vancouver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08.

10 Nakamura, Yuka, 1976-. Boundaries of belonging
[microform] : overlapping loyalties and multiple attachments :
a study of the North American Chinese Invitational Volleyball
Tournament. -- Ottawa :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
Bibliothèque et Archives Canada, [2010]

11 Liu, Dongyang, 1963-. Garden, power, and the other
[microform] :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the Dr. Sun Yat Sen Garden.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1994.

12 Guo, Yan, 1964-. Heritages [microform] :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 in three novels by Chinese
American women.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1996.

13 Cho, Lily, 1975-. On eating Chinese [microform] :
Chinese restaurants and the politics of diaspora.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2004]

14 Uesugi, Takeshi, 1975-. Slippery bridge [microform] :
Chinese Diaspora and narratives of self and community. -- Ottawa :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 Bibliothèque et Archives Canada, [2005]

15 Li, Yali, 1953-. The adaptation experience of Chinese
independent immigrants [microform]. -- Ottawa :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u Canada, [2003]

另外在谷歌和百度还找到这些:

Chineseness across borders: renegotiating Chinese identitie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 Andrea Louie
出版社: Duke University Press

The Lo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e Rhetoric of Chineseness in
Post-World War II Taiwan
作者: Jonathan Benda 台湾台中东海大学

Introduction: On Chineseness as a theoretical problem (Rey Chow)

Can one say no to Chineseness? Pushing the limits of Disaporic
Paradigm (Ien Ang)

Hong Kongness, Chineseness and modernity: issues of identity in
Hong Kong art
Authors Clarke, DJ
Issue Date 1995
Publisher 香港文化硏究計劃

《宅兹中国》
副标题: 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作者: 葛兆光
出版社: 中华书局

Fuck Chineseness: On the ambiguities of ethnicity as Culture as
Identity (Allen Chun)

Dear laowai, don't mess with our Chineseness
Huang Hung (China Daily)
2010-01-12

What “Chineseness”, whose “Chineseness”? :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Sinicisation” in the discussion of culture and
ethnicity in postcolonial Singapore (Siao See Teng)


另外上海出生的英国历史学家Lynn Pan (潘翎)的书
《Sons of the Yellow Emperor: 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Diaspora》
很值得一读。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1-12-14 05:00:09
说两句,
同感!谢谢来访。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1-12-14 04:24:02
医言堂,
高兴知道你对加拿大政治有兴趣。
Joe Volpe 是你的邻居吗?
我也有个显赫的邻居,还是个(自由党)联邦国会议员呢,不过这次大选他被
华裔保守党候选人击败了。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1-12-14 04:16:33
lone-shepherd,
高兴你终于有博客账户了。以后交流会更方便。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1-12-14 04:14:59
sql,
有意思! 谢谢。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1-12-14 04:13:21
易,
欢迎第一次来访。 谢谢。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1-12-14 04:11:57
庄锐,
谢谢。
回复 | 0
作者:2cents 留言时间:2011-12-14 04:11:32
欧阳,
谢谢补充!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1-12-14 00:22:45
2cents,
谢谢你的文章,使这场讨论的角度更丰富,内容更精彩了。在此基于我所知道的另面事实,想和您探讨一下是否可以考虑另一些事实而全面考量这个艰难的话题:

你的文章指出了中国移民不能在美国当上主人的原因是由于难以去掉中国人的身份,难以把美国人身份放在第一位。我觉得这应该只是原因之一,而且就是这个议题本身,还有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三代的差别。第一代尤其难做到这点,其实站在第一代角度想一想,除非这第一代是难民身份来,政治避难来,否则变成美国人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您暗示的那样理性和轻易。而第二、三、四代就慢慢发生质变,第三代时基本就认同自己是American了,骆家辉应为一个例子。这在Hispanic身上的研究也是类似的结论。

你认为“即使白人之间也存在歧视,歧视表现的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个人的无知。”----我只想指出,歧视有个人歧视和制度性歧视,就是个人歧视也不仅是无知这个原因,还有替罪羊心理,竞争心理等别的因素导致偏见与歧视;而制度性歧视的原因更复杂,仅举两个例子:
Vincent Chin被杀害(我上周写了一博文,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看或看看那个录像),而罪犯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Vincent Chin是美国化得够好的了,为什么还不被美国法律系统当成主人,即和其他白人一样平等的人看?他母亲说“他被像一个动物那样地打死了。”,这仅是两个白人无知,法官也无知?还是无良?

第二个例子,是1920和1930年代的日本第二代,Nisei,由于社会反亚裔的气氛,他们被主流社会排斥在外,而成立了Japanese American Citizens League, 他们说“I am proud that Iam an American citizen....I believe in American institutions, ideas and traditions, Iglory in her heritage; I boast of her history, Itrust in her future", 但极为讽刺的是,大量日裔美国人在珍珠港事件后不是被投入了集中营吗?是他们不想做美国人吗?所以这样的制度性歧视的例子,怎样用一厢情愿当美国人就可以解释?

另外,如果方便的话,能否请介绍一下以Chineseness作为金矿来写的博士论文的标题,我想搜索这方面的研究,谢谢了!
回复 | 0
作者:医言堂 留言时间:2011-12-13 21:05:39
二分:

你说得不错。正在码我四月的一段经历。那时我在邻里造Joe Volpe的反,炮打他的司令部。这家伙收了我的不少政治献金,要他支持邹至慧在国会扁麦克林的动议时,他老兄却支支呜呜。有时,对这些政客们是给他钱还不行,那就只好造反了。争取明天帖出来。
回复 | 0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1-12-13 20:46:05
华山:

罪魁祸首。。。嗯,你想搞颜色革命,做希拉里的别动队?
回复 | 0
作者:e带渐宽 留言时间:2011-12-13 20:29:01
这个题目还是留给"American Chinese"来做比较合适---做为一个Chinese American,你永远无法知道一个American Chinese在这个问题的感受是什么!
回复 | 0
作者:开明 留言时间:2011-12-13 19:39:51
希望西岸另文介绍犹太人近百年来如何影响、控制美国及世界。
回复 | 0
作者:coody 留言时间:2011-12-13 19:20:18
做主人的感觉或表现应该是我是第一,就像你在家里显示给外人看的那样。 这跟感觉是否是真正的美国人毫无关系。 难道中国人在美国就不能成为主人?难道中国人非要做个什么美国政府的高官才算是主人? 其实, 平时每个人都有很多机会做主人, 但你没有那样去做, 那是你的问题了。 更有甚者, 有些人还不时抵毁自己的国家, 这能让别人认同你是个主人吗?
回复 | 0
作者:好同学 留言时间:2011-12-13 18:45:12
西岸确实提出了一个和博主观点相反的例证。

美国的(或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和以色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热爱忠于以色列的情结一点不比中国人热爱中国少,而且这并不限于第一代移民。

我曾经收过两个犹太summer students. 他们都土生土长在加拿大。和他们四个月的接触使我真正感受到他们是以色列第一,加拿大第二。

一个人回以色列当过一年兵,却没有在加拿大当兵。另一个回以色列作救护人员,曾参加抢救过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炸弹炸伤的人。

和他们谈到以色列时那种自豪感溢于言表,他们能说出犹太人的历史,为什么以色列是他们的家园。他们能说出以色列几次战胜阿拉伯人的战争历史,他们能讲解那犹太人教堂里七个蜡烛台的来历。比较起来,我儿子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他们对以色列的了解。

有趣的是和他们谈起加拿大的国事,比如选举,他们也都了解,但看不到像谈以色列时的那种兴致勃勃,骄傲自豪的表情。

看来对于来源国的忠诚犹太人比中国人更甚,这并没有防止他们在居住国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影响力。
回复 | 0
我的名片
2cents
来自: 加拿大
注册日期: 2010-03-10
访问总量: 2,169,27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评论,拒绝不文明/不礼貌语言
最新发布
· 乐极了!加拿大作家蒙罗赢诺奖!
· 怎样才能达到能用英语正常交流的
· 一分钟英语:不同程度的“认识”
· 前GOP参议员致函斯诺登:你做得
· 钢琴家王羽佳:天赋,艺术和包装
· 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个有哲
· 伤脑筋的英语题:动词改ing形式
友好链接
· Be Happy:Be Happy的博客
· 秋秋:海阔天空
· 山雪:冰山来客
· 喜信:喜信的博客
· beny:beny的博客
· 加蟹小笼:加蟹小笼的百宝箱
· 小娇:小娇:清澈人生的博客
· 冬水田:冬水田的博客
· 山月歌:山月歌的博客
· 懒羊:懒羊
· 老冬儿:老冬儿的博客
· 心田:心田的博客
· twalker:twalker的博客
· 珍曼:珍曼的博客
· 雨露:雨露的博客
· smile4gd:smile4gd的博客
· 莺歌燕语:莺歌燕语
· 令狐冲:拔剑四顾心茫然
· 侃爷老侃:侃爷老侃的博客
· 七郎:七郎博客
· 小梅:小梅的博客
· 月弯儿:月弯儿的博客:外卖店
· 兰冠云:兰冠云的博客
· 沐岚:沐岚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凯利:凯利的空间
· 识字而已:识字而已的博客
· 陆桥:陆桥的博客
· 宋歌同志:宋歌同志的博客
· Ottewell:Ottewell的博客
· 老-穆:老-穆的博客
· he-he:he-he的博客
· 伊萍:伊萍的多彩世界
· Cowboy:Cowboy的博客
· 合兴:合兴的博客
· soccerfun:soccerfun
· 医言堂:医言难净
· pumbaa:【PUMBAA 说故事】
· 雪山下的绛珠草:雪山下的绛珠草
· 心静:心静的博客
· PETERWU:温哥华散人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usagi:usagi的博客
· 五彩:五彩生活
· 在水一方:在水一方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琴韵:琴韵阁
· 凡平:凡平的博客
· 草庐隐士:草庐隐士的博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百草园:百草园
· 好吃:好吃不懒做
· 虔谦:虔谦:天涯咫尺
· 夏子:夏之音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多虑了:多虑了的博客
· 皇城根儿:皇城根儿的卒迹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阿黛:惠风山庄
· 昭君:昭君的博客
· Rondo:Rondo的博客
· 沁霈:沁霈的博客
· buzz:buzz的博客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love阳光:阳光的博客
· 谷语草鸣:谷语草鸣
· Beaubien2010:Beaubien2010的博
· 新中国木乃伊:新中国木乃伊的博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牛北村:洛山夜话
· 五瓣丁香:五瓣丁香的博客
· 米笑:米笑的博客
· 海云:海上的云
· 紫丁花园:紫丁花园的博客
· 冠云:冠云的博客
· 木兰:木兰的博客
· 春阳:春阳的南北小店
· 刘以栋:刘以栋的博客
· 欢乐诵:欢乐诵
· 水柔石刚:水柔石刚的博客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岑岚:岑岚的博客
分类目录
【看社会】
· 图片看社会:现代人际互动一瞥
【一分钟英语】
· 一分钟英语:不同程度的“认识”
· 如何学好英语?就这三个字!
· 一分钟英语:单词 only 的用法不
· 一分钟英语:这个单词会绊倒你吗
【教育(4)】
· 形由过去,生活在未来:也谈海二
【生活,移民(8)】
· 解释加拿大移民政策的经济原因
· 关于加拿大移民部的新语言方针
【catch-22s】
· 《斯诺登事件》的真正意义
· 中国传统文化 = 民主遥遥无期
· 本拉登之死:这场战的输家是我们
· 人类和核能的“不解之缘”
【看加拿大(4)】
· 乐极了!加拿大作家蒙罗赢诺奖!
· 加拿大不是美国:记《权利和自由
· 加拿大需要哪样的移民?解读移民
· 再看加拿大的新面孔
· 从一首民歌看加拿大人的自我概念
【时事(4)】
· 经济状况不佳时,选民会向右转吗
· 言论自由:分析昭君和涂仙的民调
· 也谈公共人物的言论自由
【看美国】
· 波士顿爆炸:作为移民的相关思考
· 枪控法失败告诉我们,美国的敌人
· 本拉登之死:这场战的输家是我们
· 从美国梦到美国噩梦
【公民意识(4)】
· 要求移民不视加拿大为“外国”是否
· 骆家辉、胡士泰、李光耀和“中国D
【透视社会】
· 林书豪,美国大选:关于最近的几
· 女挣钱 男当厨?谈谈新经济中的
【美国大选】
· 共和党会成为明日黄花吗?
· 期待一个更完美的美国
· 枪支文化、贫富悬殊和美国大选
· 谈美总统选举的“外貌因素”
· 谁来拯救美国的未来?也谈“富人
· 国情咨文:奥巴马的竞选宣言
【五分钟英语(2)】
· 五分钟英语:谁丢脸?
· 五分钟英语:UP 的上百用法你知
· 五分钟英语:说All Asians are g
【看加拿大(3)】
· 加拿大经济放缓 移民日子不好过
· 加拿大中国移民必读:加国50年大
· 加拿大中国移民必读:加国50年大
· 加拿大的诺贝尔奖获奖人
【美债危机(2)】
· 美国超级委员会将会宣布,他们失
· 美债危机的第二章即将上演
【生活,移民(7)】
· “中国人”和“外国人”
· 中国移民为什么当不上主人
· 移民应该在乎居住国对我们的评价
· 从端盘子洗碗到大法官:一个移民
【美债危机】
· 布雷登森林:美债降级的根源
· 美债危机:达成协议之后
· 我看美国债务危机
· 从美国梦到美国噩梦
【英语解读(1)】
· you 为何接 are,不接 is?
· 妙语解读:Fly into a rage ...
· 一个课堂学不到的英语课:复句分
· “不灵验的祈祷”
【职场心得】
· 职场心得:课堂学不到的小小面试
· 态度是成功的 100%
【语文 - 语法(3)】
· 伤脑筋的英语题:动词改ing形式
· 这两个英语思维考题你会做吗?
· 英语说不好怎么办 如何才能提高
· Do:一个给力的助动词
【时事(7)】
· 昂山素姬奥斯陆演讲:只一个良心
· 林书豪 vs Max Bretos 大家都冷
· 中国人长大起来吧!为Max Bretos
· 司法独立:小悦悦悲剧后面的一个
【公民意识(3)】
· 加恐袭阴谋案:法庭为何对媒体发
· 司法独立:加拿大法官和移民部长
· 杀女案被告凯西·安东尼为何被判
· 为什么仅七成六华裔爱加国?
【生活点滴】
【看中国】
· 百思不解:享有70%支持率的政权
· 也谈中国为什么如此复杂(ZT)
【社会,哲学】
· 幸福,是住在民主国家!
· 为什么选择民主?
· 快乐与幸福
【教育(3)】
· 培养精英儿女从哪开始?谜底在此
· 小曼的课后作业
· 理性独立思考和斯德哥尔摩症
· 从奥巴马访英国看西方文科教育
【生活,移民(6)】
· 移民加拿大为了什么?谈子女的教
· 多伦多移民求教育、就业和安置帮
· 中国男人的形象:如何让人对你有
· 今天我亲身经历种族歧视
【公民意识(2)】
· 谋杀柳乾嫌犯律师为何做无罪辩护
· 加拿大大选:探讨政党胜败的直接
· 联邦大选:我来说几句
· 又一加拿大大选?无奈也得投票!
【生活,移民(5)】
· 医、牙、法科专业人士移民加国需
· 移民在加拿大可以做主人吗?
· 加拿大:我们梦中的世外桃源?
· 从彷徨迷惘到自信从容
【学英语】
· 怎样才能达到能用英语正常交流的
· 八招让你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 常用英语缩写一览表
· 教你一句文雅赞词:agree with
· 如何让你的英语说得更生动(2)
· 如何让你的英语说得更生动
【美境】
· 钢琴家王羽佳:天赋,艺术和包装
· 经典英语诗:秋波敬酒
· 难忘的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
· 威尼斯的思念:阿尔比诺尼双簧管
· 美!甘乃迪 +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
【时事(6)】
· 文化负载词:“傻瓜”、“魔鬼”、“
· 中美关系:一个“傻瓜的差事”搞出
· 看着一个人类灾难展现在你的眼前
【生活,移民(4)】
· 一个海不归的加拿大情结
· 海归?海不归?何处是我家?
· 我的加拿大:盘点加拿大、美国的
· 李金艳:从农家姑娘到法学院院长
【随笔(5)】
· 美丽的美利坚:何时能再听到妳的
· 一口流利粤语的洋“笑星”杜卓臨
· 人类的敌人,他是我们
· 值得思考的辞旧迎新名言(中英对
【时事(5)】
· 大学亚洲化?麦克林间接认错 咱
· 麦克林杂志及院校“太亚洲化”之我
· 星报就院校“太亚裔”报告的自我检
· 说高等院校太“亚裔化”是否种族偏
【幽默(3)】
· 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个有哲
【旧事新谈】
· 夹边沟 - 中国历史黑暗的一页
· 美国排行榜第一名的中国歌曲:Ro
【五分钟英语】
· 五分钟英语:情人节英语美诗赏析
· 五分钟英语:这常见单词会难倒你
· 五分钟英语:三个“愚蠢”
· 五分钟英语:诺贝尔奖,刘晓波,常
· 五分钟英语:“full of itself”
【时事(3)】
· 前GOP参议员致函斯诺登:你做得
【哲学和思维(2)】
· 爱的面面观
· 谈偏见,歧视,和中国人
· 刘晓波是不是“二杆子”并不重要
· 漫谈“爱”
【生活,移民(2)】
·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
· 中国移民的“加拿大梦”
· 移民来北美要做好的思想准备(二)
· 移民来北美要做好的思想准备(一)
【随笔(4)】
· 明月几时有?(中英对照)
· 如何用涨值加元对冲贬值美元?
· 成功的定义, 兼谈中国社会之拜金
· 财富和名声需要正式学历吗?
【生命的轨迹】
· 甘乃迪的布鲁赫g小调:一个感动
· “你是哪来的?”:移民对居住国的
· 小提琴天才陈美 - 成功值得什么
【语文 - 口语,口音】
· 这些可不是赞语 - 如何认识英语
· 中国人学地道英语 - 挑战重重
· 常用英语短句 - 客套语
· 中式口音vs北美口音英语
【看加拿大(1)】
· 今天我不是加拿大人
· 加拿大拼盘vs美国大火锅?我看魁
· 世界的向往:做个加拿大人- 我看
· 多伦多大学东亚系解散 - 我的看
【英语窍门(2)】
· 说了一堆话,都是“你好!”(微博
· How many ways to say Unhappy?
· 英语诀窍:“不行!”的委婉表达方
· How many ways to say “yes”?
【北国风情(2)】
· 我喜爱的大山经典:《胡不字》
· 加拿大国歌(中文版) (视频)
· 我的多伦多相册 - 景点
· 我的多伦多相册 - 季节
【随笔(3)】
· 高血压-因素和管理
· 降血压?我也有个简易的方法
【幽默(2)】
· 4个政治不正确的笑话
· 男与女:介绍几句实用的幽默妙语
· 六个具有民族风味的笑话
· No Money to buy the Gas(幽默图
· 幽默:才貌双全?
· 周末笑话 - 有人找耶稣来了!
【游戏】
· 填字游戏让您强化英语词汇(附答
· 英语乐园 - 今日字谜:谜底
· 英语乐园 - 今日字谜
· 周末英文字谜(1)
【北国风情(1)】
· 笑星大山 - 一个兼容中西文化的
· 冰球 - 加拿大人的共同语言(多
· 华裔加拿大名人:前任总督伍冰枝
· 加拿大的新面孔
【语文系列(8)】
· 基础英语常见的错误
· 精选口语英译和造句
· 英语口吃妙药?(续)
· 英语口吃?我有妙药!
【生活,移民(3)】
· 我的加拿大:纪实我的平凡的一天
· 我们的竞争对手 - 中国人 - 越来
· 移民加国时对语言文化应该做好的
· 加拿大移民政策管理微妙调整 -
【往日情怀(2)】
· 那曾经是美国:纪念约翰丹佛
· 玫瑰,玫瑰,我爱你 - 记作曲家陈
【往日情怀(1)】
· 美丽的“钟山春”余音绕梁
· 知音何处寻
· 花样的年华 - 周璇之歌
· 当我 64 岁时你会仍旧爱我吗?
【教育(2)】
· 有科学证据 养育成功子女从这开
· 你做你的“虎妈”,咱做咱的“平凡”
· STARFALL:无比(Whoopee!)的小儿
· 英文读音法 - 如何教小儿读英文
【时事(1)】
· 一个被媒体和网民“审判”的刑事案
· 美国医疗系统–在病入膏盲之前,
· 发病了? 申请破产?你准备好了吗
· 茶杯里的风波?-- 法律,社会风
【生活,移民(1)】
· 子女们的加拿大是哪样的国家?
· 融入主流的底线条件
· 既然来了,就向主流社会往前冲吧
· 加国医疗现状 - 见仁见智
【幽默(1)】
· 英语难学好?有例为证!(笑话)
· 写者无心读者有意 英语双关语幽
· (笑一笑)上班前的准备:英语口
· 这种姓氏还是改了好些
· The Gas Man Cometh - Flanders
· 英语能过关吗?
· My Beauty and your Brain
【随笔(1)】
· Life is so unfair!
· 中文电视的新“最低点”?
· 关于“面子”的胡思乱想
· 「政治正確」不正確
【书评(2)】
【英语解读(2)】
【随笔(6)】
【书评】
· 浅评林语堂成名作《吾国与吾民》
· 基辛格论中国(书评)
· 一只看不见的手,一个复杂的国家
· 日落西山?为美利坚哀叹(图)
· 红脖子黑人 - 美国的黑人文化
【看加拿大(2)】
· 国殇日:1812年加美战争对加拿大
· 自由党,保守党,NDP,周四投谁
· 林顿之死对加拿大是很大的损失
· 从卡尔加里市长选举看加国多元文
【语文探讨(2)】
· 这些英语潮流词你知多少?
· 英语的幽默:从图境领悟Irony 的
【看不见的手】
· “三百年殖民地”:一句话让你名垂
· 比诺贝尔奖,中国更需要刘晓波
· 一只看不见的手,一个复杂的国家
【往日情怀(3)】
· 歌颂母爱 怀旧上海
【语文探讨(1)】
· 文化负载词:“傻瓜”、“魔鬼”、“
· 一语值千金:英国人的幽默
· 从一个常用英语单词看中英思维的
· 挑着一担月亮回家(英译)
【北国风情(3)】
· 冬天里的春天(多图)
【五分钟英语 - 语言陷阱】
· 英语陷阱:这三个相似词语你能区
· 英语陷阱 挑战答案
· 英语陷阱:容易混淆的词语(二)
· 五分钟英语:容易混淆的词语(一
【五分钟英语 - 俚语】
· 不懂这俚语?那你英语还没学好!
· 这俚语让您的英语更引人注目:fl
· 五分钟英语:如何说话像美国人(
· 五分钟英语:俚语:如何说话像美
【语文 - 成语(3)】
· 五分钟英语:带“糕”的成语
· 快速成语:As easy as Apple Pie
· 五分钟英语:十句带“水”的实用成
· 五分钟英语:诺贝尔奖,刘晓波,常
【语文 - 成语(4)】
· 女人不好激怒:教你一句英语格言
· 实用英语:“房间里的大象”
· 教你一句英语妙语:Do Pigs Fly
· 五分钟英语:“full of itself”
【语文系列(10)】
· 如何三个月内学好英语-3 (英)
· 如何三个月内学好英语-2 (英)
· 如何三个月内学好英语-1 (英)
【语文系列(9)】
· 英语课 - 如何对老外说“很棒”?
· 英语口语诀窍
· 如何三个月内学好英语-2
· 如何三个月内学好英语-1(图)
【语文 - 成语(5)】
· 《英语课 - 测试你的成语知识》
· 英语课 - 测试你的成语知识(1)
· 职场无惧 --- 五句精选英语成语
· 让洋老板刮目相看的英语捷径
【美的境界】
· 来自天堂的嗓音让我爱上了她们
· 美!甘乃迪 +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
· 印度美女:上帝的宠儿!(2)
· 印度美女:上帝的宠儿!
【音乐】
· 夜上海 - 欢迎2010 世博
【语文 - 语法(2)】
· UP:一个举足轻重的单词(挑战答
· 实用英语(2) - Make Up 的几种用
· 实用英语(1) – will, shall, wou
【语文 - 语法(1)】
· 一个课堂学不到的万能词:Have
· 灵活的英语 - 动词时态
· 英语捷径再来一招!双重否定词的
【随笔(2)】
· 幸福是无知
· 开博三月-- 向万维和万维人员们
· 我为什么写博?(开博周月有感)
· 好男人,坏男人?--为“脆弱”的男
【语文 - 成语(2)】
· 请欣赏老木的英语作文:太好了!
· 常用成语中英对照兼造句
· 周末英语考题
· 职场成语新招 - "Over my d
【教育(1)】
· 浅谈加拿大的公立教育体系
· 英语童谣给小宝宝先起步的优势
· 唱儿歌,学英语(二)- The Gran
· 唱儿歌,学英语
【风俗,礼仪,社交】
· 北美礼节:何谓 RSVP?
· 圣诞节祝词兼礼物需知
· 我学英语的一个尴尬故事
【哲学,思维】
· 民主社会的演变(3 之 3)
· 民主社会的演变(3 之 2)
· 民主社会的演变(3 之 1)
· 红脖子黑人 - 美国的黑人文化
【公民意识(1)】
· 这是种族歧视吗?
· 加美法律概念:《普通法》,互联
· 2月15日:加拿大人历史性的一天
· 加拿大简史–从殖民地到和平独立
【真心话】
· 现在是决定你的夏天计划的时候
· 朋友,你的孩子是“汉奸”吗?
· 谈男人,尊严,和学英文
【没事逗闷子】
· 言者无心: 让人捧腹的英语报纸标
· 美国人怎样骂人?
· 让上帝也笑掉大牙了!
· 老外也犯的语言错误
【英语窍门(1)】
· 英语问答:“你只属于我”英文怎样
· 上我一堂课,“胜读一年书”
· 英语发音网上学
· 谚语入门 – 从英语谚语看时事
【语文系列(1)】
· 老木的闷葫芦
· 打错电话 转接电话的表达句子(ZT
· 英语能过关吗?
· 介绍职场常见,但得小心点儿用的
【互联网文明】
· 西方社会处世之道 – 参与评论时
【湖畔文火】
· 关于审阅博客评论的一个问题
· 关于我审核和删评论的一两件事
【Junk】
【语言游戏】
· 周末绕口令让你放松
【垃圾箱】
· 垃圾箱
【T1】
存档目录
2013-10-10 - 2013-10-10
2013-09-19 - 2013-09-19
2013-07-04 - 2013-07-27
2013-06-23 - 2013-06-30
2013-05-15 - 2013-05-26
2013-04-12 - 2013-04-27
2013-02-13 - 2013-02-13
2012-12-14 - 2012-12-14
2012-11-07 - 2012-11-30
2012-09-09 - 2012-09-09
2012-07-08 - 2012-07-15
2012-06-08 - 2012-06-17
2012-05-04 - 2012-05-25
2012-04-14 - 2012-04-20
2012-03-02 - 2012-03-30
2012-02-06 - 2012-02-27
2012-01-03 - 2012-01-28
2011-12-09 - 2011-12-21
2011-11-04 - 2011-11-29
2011-10-01 - 2011-10-30
2011-09-08 - 2011-09-25
2011-08-02 - 2011-08-29
2011-07-03 - 2011-07-30
2011-06-03 - 2011-06-30
2011-05-02 - 2011-05-31
2011-04-02 - 2011-04-30
2011-03-04 - 2011-03-31
2011-02-01 - 2011-02-28
2011-01-02 - 2011-01-30
2010-12-04 - 2010-12-31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3 - 2010-10-30
2010-09-03 - 2010-09-28
2010-08-01 - 2010-08-29
2010-07-01 - 2010-07-28
2010-06-04 - 2010-06-30
2010-05-01 - 2010-05-31
2010-04-01 - 2010-04-29
2010-03-10 - 2010-03-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