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来北美之前要做好的思想准备(二) 我以前从来没有为“主流”这事儿伤过脑筋。也许“主流”对我无关痛痒,也许下意识觉得已经是“主流”于是无需挂在心头里,想起来,在“主流”社会里活动对自己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一回事儿。 此伏彼起的有关“主流”的争议,是我来万维后才感觉到的。 为什么海外华人社区对“主流”很烦恼?主要原因是因为对很多中国移民“主流”是一种“门外人”的心理作用。 要找证据我们不用跑很远。浏览任何加拿大报章,查看高级人员的任命告示,我们会很快注意到一个新趋势,被任命的人员越来越多是少数族裔,但让人感叹的是,这些少数族裔及大部分不是华人。 比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移民(尤其是第一代移民)不拥有足够的语言和文化适应能力。 学术界是一个例外,那是因为学术界对语言和文化的要求比大企业较低。 加拿大是双语,多文化国,但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媒介,语言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要学好语言,必须同时吸取它所代表的文化,汉语如此,英语也一样。 来自南亚,西印度群岛,南非洲的移民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他们能说英语(这些族裔有他们独特的口音,但这是另一个话题),英语是英国殖民时代给他们的,所以他们的文化已有西方影响。欧洲移民也有西方文化。(上海曾经是外国租界,可以料想到上海人的英语比其他中国人好得多。) 我有非华裔有色族裔同事和朋友,他们很少为“主流”的事儿感到烦恼 。为“主流”而烦恼似乎是中国移民的特征。无可置疑,“主流”和语言,文化密切相关。 即使中国移民不要“参与主流” ,我们还是必须学好英语和“融入”或“吸取”北美文化。 这应该是个无需争论的事。来到北美而一辈子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积极学习定居国的语言,礼仪和风俗是不可思议的。加拿大虽然是“多元文化国”,她不是一个由各个“小中国” ,“小印度” ,“小阿拉伯” 等组成的“联邦”的代名词,如果每个移民都坚持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舒适区做“主人翁”,不互相往来和交流,加拿大这国家将不会存在。 吸取定居国的语言和文化是每个移民的责任,但这不是二进制的作为,进入主流不等于被同化,新的语言和文化不取代原有的语言和文化。 中国移民的英文水平如何评估呢? 一位定居中国的老外有这个看法: “中国对汉语成为国际商业语言不抱幻想,因为他们很明白,外国人永远学不好艰难的中国话。如果中国要培养出跨国公司与西方竞争,她的公民必须掌握英语。制定公共标志必须显示中英双语的全国性政策,是中国致力实现这目标的一个例子。” “中国约有三亿人学英语。没说错,正在致力学英文的人数等于全加拿大人口的九倍。中国人很明白英语的重要,愿意投入很多资源获取子女的英语教育,但由于严重缺乏合格的英语为母语的教师,这些努力还没有得到期料的效果。” “实际上中国人集体对英语的掌握比北欧至少落后40年。在这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式英语”笑话。比如北京的“Ambassy” 酒店好久没有宾客以后才恍然大悟,把名字改正(应该是“Embassy” )。有一次去医院看病,我被引导到“健康预防和治疗部” – “Health Prevention and Care Dept” 。 “最好笑的例子是一家本地餐馆的早餐“胸部菜谱” – “Breastfast Menu”(英文“早餐”的误拼) 。还有,该餐馆午餐菜谱的特价餐是“屁股肉” – “Ass Meat” (驴肉的误译). 这让我对他们的所有菜肴失去了信心。”。 “因此我只点了咖啡,不加牛奶!” 至于西方文化,虽然中国大城市表面上已经有某程度的西方化了,加拿大和美国还有移民必须学习的独特文化,所以移民对北美文化的特点,如冰球知识和兴趣,读英文报刊,学会西方礼仪(如运用刀叉,和陌生人打招呼),与其他族裔有交往,等等,还是必须关注的。 英语是否难学好呢? 答案是否定的。比起极其艰难的中文,英语是世界语言之中难度较低的语言。任何可以精通中文的人几个月内肯定可以掌握流利的英语,达到可以了解人们所关注的时事,可以和社会各阶层打交道的水平。加上一年的强化训练,即可以达到能欣赏英文文学作品的程度。关键是必须下决心和不分心地锻炼。 得到这种英文水平还有另一个好处,我们能毫无困难地阅读英文报刊,不必只依赖中文媒体过滤的报告,中,英文报刊时常从不一致的视角看时事,读英文报(环球邮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看英文电视(CBC,CNN,PBS),能培养我们对时事的客观态度。 待续。。。 相关连接: 移民来北美之前要做好的思想准备(三部曲) 读者对这些文章可能也有兴趣:英语发音网上学 从彷徨迷惘到自信从容 我学英语的一个尴尬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