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河博转贴了一篇据说是一位美国教授给清华大学一名申请读博士者的信ZT:美国教授很为难。信中抱怨中国留学生很多都只是把申请读博士当作来美国的敲门砖,并非真心实意读完博士做学问, 因此他根据他的观察,决定通知这位清华生,不考虑中国学生的申请。
幼河在转贴后专门发表了评论,就事论事,对这样的信的真实性表示了质疑。 俺欣赏幼河的就事论事。俺也接着就事论事一下。
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也是谋生的门路之一。大学教授是应该做学问的。而这些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在美国都先要有一个博士资格。可是,培养的博士,并非都是要做学问的——这不是一百年前甚至更早的时代了。
俺这个博士就几乎从来没做过学问。可是俺自己和俺的导师们也从来没有说俺的博士白拿了——俺拿着玩没有什么不可以,尤其是他们给俺奖学金一直让俺读着玩儿。俺如果半途而废,或者读完把自己废了也是俺自己的事。
如果读博士的都像张益唐那样的,是真正的一心一意如痴入迷地做学问的,那是非常理想的。可是就连张益唐,也经历了读博士拿学位以及之后工作谋生的坎坷历程。为了永远有张益唐那样的学者,大学只能宽进严出。这个“宽”,当然要有录取的资格标准——在合乎资格的条件下,研究生能否研究到头到老,这似乎没法管。俺当时进研究生院,似乎就没有碰到校方或者教授审问俺,是否决心读完是否一辈子做学问。反正他们看着俺顺眼就请俺进去读了。是真的“请”,因为给了俺全额奖学金,生活费也包了。要让研究生读完都搞研究做学问,同时社会也要真正让这些做学问的科学家学问家有搞研究作学问的出路——这可是连党都不敢也无法保证的。
所以,假如这封信是真实的,这位教授也只是发表甚至发泄一下自己的个人感慨,如同他自己说的那样,最多是他个人的认识,以及他个人在美国大学允许的权责范围内去做出个人的选择决定——如果他真的公开声明拒绝考虑中国大陆的留学生申请,似乎也只是他个人意见,并不可能让他的专业与大学跟他一样拒绝考虑大陆留学生的申请。据俺所知,美国并没有中国那样的所谓博士生导师制度,更没有赵本山那样的个人收徒弟的方式。美国大学的博士生,都是进入一个专业学习,主修的课程有指导教授,一般有研究生做兼职教学或者研究助理。这些助理也并非要在整个学业期间从一而终。到了准备写论文的时候才自己去选择几个特定的Adviser,也就是“顾问指导”。对研究生的录取,不但有着一系列具体的法律规定,比如不得因为种族宗教信仰国籍性别出生地甚至性取向的歧视,同时,没听说有任何一个教授有全权决定某个留学生的录取,更不能决定拒绝某个国家的申请者——他最多有一票的权利以及跟同事讨论影响别人的机会,而且他不能以国别作为理由,也不能以个别事例作为统计概论。他如果接触过多个案例,也必须要有统计学的根据,要严谨到可以作为拒绝考虑某个国家某所学校的申请者,这本身就是个必须认真进行专题研究的项目,而不是凭个人印象好恶,或者一个甚至几个单个事例做出武断的定论与一棍子一揽子的决定,更不可能还这样子发出通知通告。这本身就是美国对教授学者的学术要求与规范。
因此,这封信,十有八九是假冒的。这不但对大陆留学生有负面心理影响,实际上也是对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的不实际不真实的误读误解。这实际上是中国人很普遍的思维与表达,就是中国所谓“博导”制度和赵本山带徒弟的那种逻辑与思维。当然,美国教授中也不是绝对不会出现赵本山的。美国什么人都有,包括俺这样的假洋鬼子。可是,任何一个或几个美国人,都无权也无法代表美国 。而经过授权的代表,就一定要经过正当的程序——这封信的作者,就不会是经过美国大学招生程序被授权的。奥巴马不经过选民与国会授权,都不能代表美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