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聞報道雷人。當然不要到故紙堆去找〈人民日報〉套紅粗體標題:〈河北向陽紅人民公社放特大衛星:皮棉畝產萬斤>,更不要找〈特大喜訊:葉劍英同志宣布,毛主席身體極為健康,可以活一百五十歲——毛主席萬歲!萬萬歲!!〉那真的雷死人,後來把蔣介石都雷死了。〈人民日報〉很快報道〈蔣介石死了〉,極為精簡的五個字新聞,沒一個多餘的字。而這條新聞,完全可以例入世界新聞報道經典。第一,及時,是在蔣介石死後第二天發布的。 第二,真實。 第三,客觀,沒有任何主觀評論描述想象誇張歪曲。第四,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給讀者民眾任何不必要的交代:中國人當時誰都知道蔣介石是誰。當然,至於死亡時間地點以及死因,都由於版面有限無法刊登了。想想看,八億神州盡舜堯,天天除了鶯歌燕舞,還有雷鋒歐陽海劉文學等革命英雄英勇不幸犧牲的消息加長篇報道,毛澤東的中國就一份〈人民日報〉,給予蔣介石五個字的墓穴,何等胸懷氣量啊。據說宋美齡蔣經國都被感動了。
相比之下,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就很糟糕。勃同志發動政變,把中國人和毛主席很討厭的赫魯曉夫同志趕下了台。赫魯曉夫雖然沒有象劉少奇一樣被公開批鬥私下折磨到死,中國報紙上幾乎天天提劉少奇的大名批倒批臭,可是死了也不讓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知道,包括他的老婆子女,但是赫魯曉夫同志既沒有被公開揪到台上萬眾批鬥,也沒有享受薄一波的待遇關進牢房,還是被退休養老,可以在家看書寫回憶錄。但是赫魯曉夫死了,蘇聯報紙既沒有象中共對待劉少奇一樣嚴密封鎖,也沒有象〈人民日報〉對待蔣介石的死亡一樣精簡客觀符合新聞基本要求報道,而是莫名其妙地在〈消息報〉上面登出這樣一則短訊:〈養老金領取者尼基塔-赫魯曉夫死亡〉,害得蘇聯在省級以下報社工作的年輕的新聞工作者迷茫:我們黨真不愧是全民黨啊,一個養老金領取者死去,中央大報都要報道,我們今後的報紙每天不要增加一萬個版面才怪呢。
沒想到中國的新聞業者如今也面臨如此困境。不久前中國媒體刊登新華社這樣一則報道:“陳希同因患癌症,於2013年6月2日病亡。陳希同,男,83歲,於1998年7月31日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6年。2006年5月31日保外就醫。”
俺有一個中央傳媒大學畢業的侄女,剛到一家報社就職履新當新聞編輯。她就給俺來電郵:姑媽,你不要在海外罵我們什麼新聞不開放啦。您看,如今我們的報紙,對一個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死了都報道呢。俺家那個犯了盜竊罪關在牢裡的叔叔,哪天死了,我也可以讓他上報呢。
俺說,是啊,俺要是在美國死了,如果住在一個小鎮子上,當地報紙也會發個卟告,由殯儀館付費。如果死在牢房裡,俺可不一定有這份享受待遇呢。不過,你可千萬注意,如果要想讓俺家那個不爭氣的親戚死了能夠上報紙露臉,一定要挑個日子。比如這個陳希同,他就不能死在六月四號。他死的日子不錯,是六月二號,但是也不能在六月三號尤其是四號報道。你注意到了嗎?這篇報道整個就避開了六四字眼。不信的話,你把這篇報道任何一個日子改為六四,你試試看能否在國內網絡上發表?
俺侄女回電:姑媽,真的神耶。俺試了再試,真的不行耶。這六四到底是神馬鬼日子?
就是個鬼日子嘛,俺回復。
附錄:《經濟學人》好文筆
世界着名的英國老牌雜誌《經濟學人》一向以深入報道和俏皮分析而着稱。因此,陳希同去世的消息傳來,關注新聞和新聞寫作的人自然期待《經濟學人》拿出與眾不同的深入俏皮的分析報道。
這一次《經濟學人》再次不負眾望,從它的標題就可以看得出來---“陳希同死得正當時。”
《經濟學人》新聞報道和分析的文筆,明顯地是那種有明確的自我意識的文學文筆,讓讀者一讀就可以強烈地感覺到它明顯的文字遊戲,幽默、活潑、俏皮,甚至頑皮:
“中國失勢的前領導人陳希同死去的消息延遲兩天到了6月4日才傳出來,這也算是很合適。6月4日是1989年天安門抗議活動遭到暴力鎮壓24周年紀念日。當時的抗議示威導致中國首都癱瘓了數月。那個日子依然在困擾着中國政治。”
“陳希同一度獲得很大的權力,而且也似乎很樂意大力使用權力。他聲稱,他是權勢更大的人的犧牲品。假如他的這種抱怨是真實的,那麼,他在天安門鎮壓之後那些日子裡的經驗本來可以讓他對未來的事情有點預警。
“陳希同在達到其權力巔峰的時候,有關他收受賄賂、擁有高檔別墅、玩弄一大群女人的私下議論不脛而走。但這種私下議論本應表明他只是一個典型的、而不是例外的高級官員。在他倒台之前,他被認為是在北京快速發展期間一個能幹的官員。他後來遭遇困境,更多的是因為權力鬥爭,而不是因為他貪污腐化。”
《經濟學人》的這種新聞寫作可謂既是新聞,更是文學。其寫手所追求的顯然不僅僅是新聞報道或分析,而是力圖探尋新聞表象之下、之後、之中更為深刻的人生道理、政治道理、倫理道理、智慧道理。
相關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