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及其他 唐人贾至的诗《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在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这是一首很别致的小诗。第一句的“柳絮”是点明时间,在暮春时刻,作者被谪贬到远方。纷纷扬扬的柳絮带给人的就是离别的恨意,再加上被贬的失意,更是愁上加愁。这渲染了一种浓重的离恨别愁的气氛。这是“起”。“梅花”又是点明时间,在隆冬季节时分人已在三湘了。时间的久远,地域的辽阔,更是显示了人生变化的剧烈。王八员外被贬长沙,谪守巴陵的贾至为他送行。“同是天涯沦落人”,彼此政治上失意,心情郁闷。二人在此离别,更是凄苦缠绵。萧条的时节也增加了几分沉重。这是“承”。“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人世间的世俗人情就像浮云般飘散了,去无踪影。只有他们二人的友谊地久天长。离别的遗憾像江水一样的悠长,那表明他们之间的友谊,像江水一样的滔滔不绝,悠长久远。没有友谊,自然就没有离别的遗憾。这是同一个逻辑用另一个等价的方式来叙述的。第三句是“转”,就是转到另外的一层意境中,由直接写景,转入议论。好像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句是“合”,就是合于主题。 其中的“恨”字是“遗憾”,绝对不是“仇恨”的意思。若你把“恨”作“仇恨”解,那就糟蹋了这首诗。“恨”字很晚才有“仇恨”的一说。即使有了这个新产生的观念,许多的时候,“恨”字仍作“遗憾”解,就是现代人写的文章中,“恨”字经常冒出来的还是“遗憾”之意。《长恨歌》是长久的遗憾,不是长久的仇恨。恨谁? 现代来说这首诗的题目。王八员外,一个姓王的员外。应当是“员外郎”的简称。员外郎,基本就是副职,甚至是闲差。姓王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诗中。他在家中行八,就称为王八。这是唐朝的一种风气。 我们说在“家中行八”这有几种意思。一个是同父母的孩子间的排行,通常只考虑男人,完全排除女性。姓王的在家中有七个哥哥,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概率很小。最大的可能是:有的家族中,为了显示大家庭的气氛,把亲弟兄之间的下一辈中的男性(就是堂兄弟),按照年龄的高低,一起列。号称行几。 唐朝的传统,是称呼某人的姓,后面加上排行,再后面是名字,也可以没有名字。这可以从李白诗集中来看。他的诗中有许多这样的称呼:《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很显然,杜甫在家中行二。而杜甫的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那么,这是表明李白的身上有十一个哥哥吗?这种可能性很小。别说同父母连续生十二个男孩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就是中间夹杂有女孩,这种可能性也是很小的。这可以从生物学上来解释。古人就算在性刚成熟时就生育子女,一生中最多生育七八个,超过十个的就很罕见了。生物上的具体限定因素,俺就不去扯了。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所有的孩子想全部活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算李白的父亲有几个老婆,才有可能是这样的。最大的可能是把李白的唐兄弟们一起排才有行十二。像《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送崔十二游天竺寺》,《赠武十七谔》,《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槌碎黄鹤楼》,《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这里的人物的排行数字都很大。很明显,唐兄弟或更远的兄弟间一起排列,才会出现“三十一”的排行。 还有一点,在贾至写这首诗的时候,“王八”一定没有骂人的意思,否则,他就不会这样用了。什么时候,才有现代这个骂人的之意,我们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