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潜战(1) [英]艾尔弗雷德·普赖斯 著 深山兰注:这是英国的一位作家关于二战时飞机反潜的技术和战术的著作。 对于二战的历史,许多人都能扯一通的。当然,不同见识的人,可以做出稀奇古怪的各种结论。二战时,最关键的战役是“大西洋战役”。就是盟军对付纳粹的潜艇狼群。各种历史书中,对于大西洋上战役的各种叙述,就算各种事件的描述很详细,但一般都回避了具体的技术细节的描述。部分原因是对此类技术有理解力的人太少了。自然,许多读者也不感兴趣的。离开了这些技术细节,对具体的战争描述就成了完全无法理解的大杂烩。 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少的人曾明白雷达和声纳的具体技术。就是某些人曾读过相关的书籍,他对二战时具体的技术较量也很陌生的。 而这部书试图弥补那些缺陷。当然,它不是一本相关的军事教科书。它仅仅是注重描述了飞机反潜的技术和战术,读者对象自然是一般的人。 反潜,飞机是最有效的武器。所以,作者的注意力基本囊括了二战时反潜的主要战术。就是今天,飞机反潜也是最重要的打击力量。 如果你对技术和战术完全没有兴趣或者理解力,那么,请不要阅读下文,以免只引起你的不愉快,最后还一无所获的。看见美国的交流电的插座上两个插脚不可交换,就断定交流电“分正负极”的一类人,无论如何都不具备理解任何技术的能力。 这部书的译者前言,典型反映了那些人的狂妄和无知。他们对于别人的著作可以随便删改。 本书共11章。每章贴一次。共12次贴完。 译者前言 《空潜战》是英国军事作家艾尔弗雷德·普赖斯写的,出版于197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美的军事作家,如著名的海战史作家莫里森教授等都写过详细的海战史,但是关于飞机反潜的历史却很少有人问津。 作者以丰富的史料,详细地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激烈的大西洋争夺战——破坏和保护交通线的斗争,介绍了各种反潜飞机,特别是各种机载反潜武器和技术器材的研制和发展。叙述了潜艇和反潜兵力的战术在斗争中的发展,以及技术促战术、战术促技术的相互关系。 战后三十多年来,潜艇特别是核潜艇与反潜武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已拥有一支庞大的导弹核潜艇部队,作者疾呼英、美必须接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要重视反潜部队的建设和反潜兵力的研制,作者还展望了未来二十年的飞机反潜武器和战术技术。 本书对我军海军、空军广大指战员、国防科研人员了解飞机反潜的历史,从而指导未来海上反潜作战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爱好军事科学的读者来说也是一本颇有趣味的科普读物。 由于作者立场、观点所限,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的原因并未触及,对一些战犯例如邓尼茨等也有若干吹捧之词,对不少战例尚缺乏全面透彻的分析。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仅作了一些必要的校正和删节,请读者在阅读时加以分析和鉴别。 序 英国皇家空军元帅约翰·斯莱塞爵士,曾获巴斯勋章、优异服务勋章、军功十字勋章,1943年2 月-1944 年1 月任岸防航空兵总司令。 优秀作品《卑劣手段》一书的作者曾成功地描述了反希特勒战争中对德国的轰炸,现在又写成了一部关于飞机反潜的战史。这部战史同他前一本作品一样,是在深入研究同盟国和德国双方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因此很有实际价值。反潜战和轰炸机攻击都深受电子科学的影响。这两种战争不仅是空勤人员与其敌人之间激烈进行的战争,同样也是力图赶上和保持先进科学技术的双方科学家之间进行的战争。 德国元帅邓尼茨曾经说过,“飞机攻击潜艇还不如乌鸦抓鼹鼠”;在大西洋战役中,这些乌鸦却要了鼹鼠的命,虽然没有一个人,至少飞行员中没有人认为,飞机是在没有水面护航舰艇和商船上人员发挥勇敢和技能的条件下单独取胜的。同时,顺便说一句,不对德国潜艇水兵们的勇敢表示称赞也太不公道了,因为他们虽遭惨重损失却坚持了战斗。 这本书写的是空中反潜作战的技术和战术,技术是影响战术的决定性因素,虽然训练的重要作用也不可低估。大西洋战役比较走运,空勤人员的伤亡没有战略轰炸作战那么严重;一个使人厌烦的大问题是无休止而又单调的巡逻,白白浪费了时间却发现不了潜艇或者没有机会击沉潜艇。这本身就包含着作者艾尔弗雷德·普赖斯所正确强调的一点,即击沉潜艇并不是衡量反潜战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巡逻的目的是掩护我们自己的商船不被击沉,保障护航运输队“安全而准时地到达”。正是由于飞机在护航运输队周围飞行和在德国潜艇交通线上巡逻,才拯救了同盟国无数的商船。然而,无论飞机、机载武器或机载雷达如何精良,最终总是人的因素在战争中起作用,这就是说,只有经过训练的人才能把发现潜艇变为不仅是深水炸弹在水中的几声爆炸,而且确实将潜艇击沉。 今天,这一切是否都成为历史了呢?必须承认,由于核潜艇的出现,1939年至1945年间用鲜血、艰难、汗水和辛酸换来的技术和战术大部、也许全部都过时了。正如普赖斯提醒我们的,实际上在那场战争中我们攻击的不是真正的潜艇,而是一种必须经常浮出水面充电的可下潜的艇。普赖斯指出:“在战争末期,由于反潜飞机缺乏对潜艇进行远程搜索的有效方法,几乎退回到1939年它被视为无效武器”的那种境地;这种变化是因为德国人在战争后期研制了快速通气管潜艇。另外,“如果德国大量生产XXI 型潜艇的计划能够按时完成,并且潜艇能够大量使用,这些潜艇将在航速上超过护航军舰而能够大量击沉商船”。这是一个合理的推断,而且是真实的。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希特勒的海上战争结束了。XXI 型潜艇永远未能发射出一条愤怒的鱼雷,这主要是由于战略轰炸航空兵的功劳,对这一事实连我们当中那些一贯支持战略轰炸的人们,也感到是一个小小的安慰。至今我仍能清楚地回忆起,在欧洲胜利日过后不久飞越德国时看到多特蒙德- 埃姆斯运河干涸了的河床上有许多橙色物体;低飞近看时,我发现原来是生了锈的潜艇预制部件。 我年纪太老了,不想预言未来各大国之间使用核武器的全面战争采取的形式——即使这确实是可以想象到的。这不是要一个人回溯到飞行员带着卡宾枪驾着简易飞机去冒险的时代。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也许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必须很好安排轻重缓急,必须在危机到来之前安排好这个顺序,否则就会太晚。这点很不容易做到。例如,二次大战中,尽管飞机用于反潜时航程短、反潜装备不足,而我们在战争初期却没有削减轰炸航空兵,没有把17个或更多的轰炸机中队转用于海上护航,这样作是正确的吗?我们费了一年或更多的时间改装美制护航航空母舰,使其达到英国的标准,这样作也是正确的吗?这就是说,到1943年春季,我们在北大西洋护航舰群中一艘航空母舰也没有( 除了1941年在直布罗陀航线上有过短暂光辉业绩的“奥达城”号外) 。而到了有航空母舰护航的时候,“大西洋空白区”实际上早已被超远程的“解放者”式岸基飞机填补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在德国潜艇掩体建成之前抢先轰炸,而应等待其水泥洞库建成坐失良机吗?当然事后聪明是容易办到的,而且现在已经“后悔莫及”,然而这是一些很好的事例,我们现在仍然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研究些什么、规划些什么?是提供大量储备油料和食品一类东西的能力吗?是使用巨型飞机运输必须的补给品吗?是用一场最初的核突击或一场先发制人的袭击摧毁敌方的潜艇船坞和基地吗?我们最希望的也许是发明一种作者所说的“超级传感器……使潜艇完全失去隐蔽性,使其易于被击毁,从而不能成为战争的工具”——这虽然困难,但对现代科学来说,显然不是做不到的。如果一个国家盲目地抵制加强防务的一切想法,而把金钱全都花费在彩色电视机、洗衣机、不需要的大学教育,乃至发给罢工者的社会福利救济这样一些“重要项目”上来( 虽然有人认为一旦我们走上尼尼微和推罗(尼尼微和推罗是古代巴比伦两个古老的城市,早已毁灭。)的老路,这些现代的生活“必需品”便没有多少用处) ,那么这个国家是发明不了这样武器的。 话虽如此,人们总是能从历史中学到不少东西的;而这确是一部有价值,也很有意思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