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背德》解析 《宋书》记载了晋到南朝刘宋时代,宫廷里流行歌曲《关背德》。此曲从三国时代一直唱到刘宋时代。《宋书》的作者沈约擅长音乐,故详细记载了许多歌曲的词。 《宋书》说【《关背德》者,言蜀将关羽背弃吴德,心怀不轨。大皇帝引师浮江而禽之也。 汉曲有《巫山高》,此篇当之。第七。 关背德,作鸱张。 割我邑城,图不祥。 称兵北伐,围樊襄阳。 嗟臂大于股,将受其殃。 巍巍吴圣主,睿德与玄通。 与玄通,亲任吕蒙。 泛舟洪氾池,溯涉长江。 神武一何桓桓!声烈正与风翔。 历抚江安城,大据郢邦。 虏羽授首,百蛮咸来同,盛哉无比隆。】 当时的宫廷音乐大概就相当后世的流行歌曲了。它流行了很长时间,比现代许多的歌曲都流行得时间长。 我们来分析一下词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读。 关羽占荆州,发动战争,最后被杀。这对当时的各方而言,都是重大事件。词歌曲应当是吴国宫廷里所作的。自然反映了吴的观点。 首先,歌曲名字叫《关背德》,就是关羽根本不讲武德。《宋书》说” 言蜀将关羽背弃吴德,心怀不轨。”刘备之“乞丐帮(易中天语)”根本无立锥之地。吴为了利用刘备帮的力量去对付当时凶恶的敌人——曹操,暂时把荆州借给了刘备。结果是刘备帮占据后,根本没有归还的意思。 不归还也罢,最糟糕的是镇守荆州的关羽,自认为羽翼已经丰满,对曹操控制的地盘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兵锋直指向襄樊。 打开中国地形图,来看当时的局势。在三国时代,江苏一带,到处充满了湖泊和河流。水田相连。当时对于车辆和骑兵的通行,非常不便的,有的地方几乎不可行的。许多时候,战乱导致该地区完全荒废了。后来的魏几次攻打东吴,都是试图找到从水路进入淮河,然后进入长江。有一次魏试图走海路攻打东吴。这说明了当时江苏一带,陆路很难适应行军的需要。这是确凿无疑的。所以,吴国要北上,基本都是要经过在今天的京沪铁路线以西的地区。合肥就是这个门户上的一颗钉子。所以,孙权几次自己亲自出马,试图攻占合肥,但均以失败告终。 而襄樊则是关闭江汉平原向华北平原挺进的另一道门户。关羽若拿下襄樊,对曹魏而言,这不是芒刺在背了,而是尖刀顶在心口窝上的。关羽攻击襄樊,曹魏必倾全国之力,殊死搏斗的。这是关羽把自己置于刀锋之上了。 对吴国而言,江南地区很多地方都充满了蛮族,经济发达程度远不及荆州地区,江汉平原肥沃的土地是当时的粮仓。关羽若占据了襄樊,也切断了吴国打算北上的路线。吴只能困守东南一角的。 关羽主动出击,把自己置于魏吴双方为敌的境地。魏吴双方立即共同对付关羽,尽管他们自己各怀鬼胎,但对付关羽,则目标一致的。 关羽完全不具备战略眼光。今天的中国人受小说煽情的影响,动辄称关羽善读《左传》。他再读也是没有读明白的,就是根本没有战略眼光的。 所以歌词称“关背德,作鸱张。”非常形象的,他狂妄而嚣张。他去执行远超出他实力的军事行动。战略上愚不可及。战术上也非常糟。他霸占了东吴的城邑,图谋不轨。他对盟友如此不客气,如果他占据了襄樊后,东吴会受制于他。所以,在东吴人眼中,荆州这个小胳膊会变成大腿,东吴要倒大霉的。在他老巢空虚时,不下手,何时下手? 战术上看,关羽的军队就是水军加步兵,根本不适合攻占城池的。孙权几次倾国之力攻打合肥,不得不把后勤物资存在船上。魏方的骑兵部队已出击,切断东吴的辎重,东吴立即傻了。连孙权自己都差一点成了俘虏。而关羽的军队和孙权的军队完全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的。孙权几次攻打合肥的失败经验,关羽根本不看的。这样的将军指挥军队,结果是可以推测的。他靠夏天发大水,占领几点便宜,但襄樊都没有攻下。若曹操调整好部署,乌桓的铁骑一扫荡关羽的后勤基地,他还有胜的希望吗? 另外,关羽的军队大部分都是刘表的手下。他高傲地对待部下,人家根本不买他的帐。他的军队完全是一个空壳子,但他根本不清楚的。关羽攻打襄樊时,有文臣和武将给他出主意吗?一个都没有的!连《三国》虚构都没有虚构出来什么像样的情节的。就是说,关羽根本没有任何参谋的。 当他在前线正在酣战,后方的守军被东吴派人在城下一喊话,立即军心涣散,开城投降。关羽治军之糟糕,还用说吗?关羽攻打襄樊失败后,刘备的养子拒绝救他。连刘备的大舅哥守老巢,都立即投降。关羽对部下不行;对周围的大臣,也是没有搞明白的,孤家寡人一个。 最后,他走麦城时,仅有几个小喽罗跟随着。所以被擒住而丢了脑袋的。相反,曹操被围在城里,部下拼死救了他。连他被马超追得四处逃命时,部下冒充而救了他的。关羽在绝境里,连拼死救他的人都没有。一个将军到了这份上,真是完全的失败。 歌曲赞扬孙权深谋远虑,亲自选了吕蒙作主帅,溯流而上,抚平沿江各城,占据了关羽的老巢。关羽乖乖地把脑袋献上。 从关羽被杀,魏到晋,及南朝的宋,已经过了二百余年,该歌曲一直在传唱。关羽的形象是个失败的可怜虫。 这样的人被后世奉为武神,顶礼膜拜。就是今天,你抨击了关羽,马上有人跳出来,不讲理由,胡扯一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