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的关系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伟大的诗人,被称为李杜。这一点,几乎没有人敢否认。 二人的性格和诗的风格迥然不同。简单的说:李白是浪漫派诗人;而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就其个性而言,李白只关心自己的事物,对待他人的苦难几乎是漠不关心的。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李白是属于没有良心的那一种人。几乎使唐帝国土崩瓦解的安史之乱,那对当时的每一个人都产生绝大的冲击。对于这样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在李白的诗中几乎不见踪影。 李白终生关心的事情是有酒喝,四处游荡。散尽千金买众人一乐。他最理想的生活是携妓女,最好是左右各一个(李白在几首诗中流露出这种潜意识),浪迹天涯。他最关心的一件事是如何成仙。中国各种成仙的方法他都试过。李白认为可能成仙的各种方法,要归纳起来,那是很是费时间。他幻想在某天,仙人把他的头顶一摸,他就飘然而仙,飞升而去。红颜永驻。自然是永远有妓女(在天上就是“玉人、仙人”)相伴。吃喝玩乐,永生永世。如果你对李白渴望成仙的愿望是多么强烈一无所知,你根本理解不了李白的行为。 而杜甫是对人世间的苦难充满了同情的人。他属于那种看见别人受苦,比自己受苦还难受的人。在他的诗中,对百姓的苦难充满了同情。他的诗也就受到了历代人们的共鸣。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李白生卒年月是(701——762);而杜甫是(712——770)。李白比杜甫岁数大,成名也早许多。杜甫于744年和李白相识。后来,又有短暂的再遇。分手后,再未相见。 杜甫一生中写了十几首有关李白的诗。在诗中,可以看出,杜甫对于李白是内心由衷地敬仰。而李白仅写了几首关于杜甫的诗。 中国人有个定性的思维方式是:凡是成就的人,一定是品行好。他对于其他有成就的人一定是敬仰有加。 杜甫对于李白很敬仰,而李白对于杜甫就好像不是太感冒,有时还有几分蔑视。李白曾写过一首诗《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于杜甫的内心看法。 《旧唐书》说:“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饥甫龌龊,而有饭顆山之嘲讥。” 李白诗中说的“卓午”是正午的意思。在大正午时,杜甫头戴笠子遮阳光。杜甫显得很清瘦,都是整天琢磨如何写诗而被折磨的。李白的言外之意是:杜甫写不出诗,硬着头皮要写!虽然,李白的题是“戏赠杜甫”,但诗中充满了对杜甫的嘲笑。李白自己写诗,趁着灵感的来临,大笔一挥而就。诗为天成,不事琢磨。而杜甫不同,他遣词造句,苦心造诣。杜甫写的很多严格工整的律诗,李白不屑去写,大概他也写不出来。 李白“饥甫龌龊”,其中的“龌龊”二字不是今天这二字的意义,而是局促,局于小节的意思,不够大丈夫气概。 相反,杜甫诗中对李白基本都是赞扬一类的词。在一首诗《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这首诗是对李白的赞扬。如果说是对李白的嘲笑,大概也不是太强烈。 对于李白的诗,喜欢的人是各种各样的。喜欢杜甫诗的人,基本是极有良心的人。而讨厌杜甫的人,可以肯定是没有良知的人。那个毫无良心的家伙,特别讨厌杜甫的哭哭啼啼。这是他的本性决定的,他对于世界上任何人的苦难都漠不关心,包括他的娘老子和他的儿女。而另一个无赖的文人就胡扯了一本书《李白与杜甫》。在书中,他颠倒黑白,拼命咒骂杜甫;又拼命去吹捧李白。而他对杜甫的咒骂,恰好是杜甫伟大的地方。如果你不看此书,你无法相信世界竟然有这样厚颜无耻的人物!他的一切胡言乱语,就是为了讨好那个独裁者!他丝毫不在乎后人会怎样看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