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伟大不容否定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说它是《二十五史》中最伟大的,大概也不为过。就是西方的历史学家们,对于《史记》的地位几乎没有什么人敢大胆否定的。相反,他们对于《史记》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倒是大有人在的。
在网上,经常会冒出来的人物对《史记》的地位胡言乱语。他们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判断一部历史著作的标准,就敢于胡说。把什么《史记》中记载了三皇五帝一类的东西,视为荒诞可笑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早期的历史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回答:Who are we? 对任何民族,这个问题是挥之不去的。宗教也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不过其方式与历史记载不同罢了。这在西方是路人皆知的一点。一个民族的传说,它的外围部分可能是不可信的,但它的内核部分经常是异常准确的。这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中被证实的。对于一部历史著作,把自己民族早期的传说记载下来,没有什么荒诞一说的。
《史记》记载的历史的准确性可以从下列事件中看出来。
《史记》记载了商朝的历代天子的名字和在位的顺序。在很长的时间内,西方把这段历史仅视为传说,不足为信。甲骨文的发现,根据其中的记载,证实了《史记》中关于商朝天子世系几乎完全正确。甲骨文的记载和《史记》的记载相印证,这就是信史。如果没有《史记》的记载,对于甲骨文的记载是否可信,有人就会怀疑的,甚至怀疑甲骨文是否是后代的人伪造的假设都会出笼的。司马迁不可能看见过甲骨文。而二者的记载相互印证。如果还有人去怀疑这段历史,那么他就对历史完全外行了。
那么,司马迁是从哪里得到那些记载的呢?他作了交代:“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自《书》《诗》。”司马迁的记载都是有根据的。对于各种记载有矛盾的地方,他会根据自己的判断,采取其中的一种说法,或者把矛盾的说法都记上。商朝的前期距司马迁的时代已经是上千年的时间了,但司马迁的记载如此准确,凡是有一点头脑的人不能不惊叹,只有白痴一类的人才会对《史记》胡加贬斥。
上述事例也说明了许多传说的真实性是极其惊人的。
另外,《史记》记载了秦始皇陵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体天文,下具地理。今天,秦始皇的陵墓虽然没有被发掘,但科学家们用地质勘查上的仪器,在陵墓上挖探沟,最终探测的结果是陵墓的东南方等部位的水银蒸汽的含量明显地高。这完全验证了司马迁的记载。在将来若发掘,可以验证坟墓中是否具有像司马迁描述的那样。
中国的考古界,在发掘到西汉及更早的文物时,如果出现过去从未见过的东西或无法分析时,他们首先是到《史记》中去寻找相应的记载,试图发现一些线索。他们经常是证实了《史记》的记载,当然也有否定了的时候,但那样的机会比较少。
《史记》中记载:“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剑桥中国秦汉史》中称:“据说,称之为阿房宫的宏伟的朝堂在前221年开始营造,自东至西为500秦步,自北至南为500秦尺。面积将近76500(675×112)平方米。这个数字大得不可信,而文中进一步说的大殿能方便地容纳整整一万人(又是一个象征性的“万”字),这更令人怀疑。”今天,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对阿房宫的遗址进行勘察。考古队队长认为:《史记》记载的阿房宫的大小是365×115米。而实际发现的夯土地基的范围是1270×420米,夯土高低为9米。共夯的土大约是四百八十万立方米。比《史记》记载的还大许多。那位考古队的队长把500步算成立365米,显然她是一步算成立0.75米左右得到的。她误解了,古代的一步指人跨出一步,再移动另一条腿出一步,所以,古代的一步指今天的两步,大约等于1.5米。这样,500步大约为750米。这说明《史记》的记载是可靠的,而那些历史学家的怀疑完全出于想像。
还有一点,《史记》记载,项羽打进咸阳后,放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个月不灭。今天考古学家对上述面积中所有的能接触到地方都进行了人工钻探。钻探取样的结果是:主殿仅进行了夯土过程为东西北三面墙的地基,而南面的地基根本没夯土,留出给工人施工时进入之用。地上的建筑根本就没施工,更没有被火烧过的痕迹。《史记》就说阿房宫没有完成。所以,项羽烧的是咸阳宫殿,那里发现了大量的火烧痕迹。虽然《史记》在此处的记载有误,但对主要事件的描述是准确的。
这几条的记载,就会使人知道《史记》的伟大了。那些毫无根据地怀疑《史记》记载的准确性的人,除了无知无畏外,好像没有任何价值。当然,这自然不是说,《史记》中的所有记载都是准确无误的。那只有上帝才能作得到。
任何想否定《史记》的伟大的人,只能成为历史的笑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