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廿卅卌扯起
汉字“十廿卅卌”四个字,其字义是十、二十、三十和四十。文字的字形和字义虽然是演变的,但速度相当慢,经常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上面四个字的字形很明显是来源于当初的文字“十”字:一竖上加以小横为“十”。二十就是两个“十”字并列;三十就是三个“十”字并列;四十就是四个“十”字并列。最后,把字形改变一下,就变成了今天的那四个字。
很明显,当时,创造那几个汉字时,数字的表达还不是采取了位值制。所谓“位值制”就像今天阿拉伯数字的表达方式,一位数在不同的位置上代表了不同的大小。采用十进制中的数字中,个位上的“2”代表2个;而百位上的“2”就代表了2百。一个数字代表的大小必须考虑到它在位置的“权重”——其实是乘上10i-1。其中的i是该数字所在的位数,从右侧算起。中国什么时候完全采用了位值制,我无法作出判断,但在春秋战国时,筹算就广泛使用。筹算肯定是采用位值制,那是确凿无疑的。而汉字中,把四十表示成四个“十”字并列而成,那显然不是位值制的。这说明了一点,那四个汉字形成时,日期是非常久远的。好像在仰韶文化时,某些陶器上就有“四十”那个符号的。
汉字来源的古老,此例可见一斑!
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汉字书写数字二万三千五百八十七一类时,数字计算的过程中,一定是用位值制,这是毫无疑问的。
另一个例子,吴方言中,222的发音近似是:“两伯念尼”。同一个数在不同的位置上竟然发出三个不同的音!这明显是把位值制的数字恢复原始时非位值制的思维而发出的音。当然,它的发音特征明显和久远的古字有继承关系的。其它方言中,是否有相同的发音方式,我不清楚的。
仅就此点而言,方言中的某些东西是先进还是落后,你自己作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