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不正下梁歪如何解?
中国的成语或俗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然而,这是何意呢?
它比喻的意思人人都明白:指上级或长辈的行为不好,下面的要跟着学的。但是这句话借代的意思是什么呢?网上有许多回答这个疑问,但最后都是以葫芦语结束,借助吓唬人的术语,什么其中有深奥的科学知识,可究竟是什么,他们根本就没有解释清楚。
首先要明白,“梁”指的是什么?这里的“梁”是指房梁。中国古代多数的房子基本都是南北走向的,所以,梁是指沿着房子纵向的长木,通常指南北方向上的横木叫做“梁”(如果房子是南北走向的话)。“梁”主要的目的是负重作用。
古人盖房子,首先打好地基,按好础石。这是今天说的打好“基础”的意思。础石上面是立柱子的地方。立柱直接支撑横梁。然后是上梁,就是把立柱竖好,上面架上梁木。每个房间两边有二梁。一般是三屋四梁;五屋六梁等等。
按好了梁后,墙壁就建在梁的正下面的,无论是砖的,石头的,还是木板的,都是一样的。
什么是梁“不正”?“不正”不是指梁不水平,那个问题很容易解决的。只要有铅锤,和拐尺,先保证立柱垂直地面,然后保证梁和立柱垂直就行了。这是任何文盲的建房者都会做到的。
中国建房,要求各个房间隔离的墙壁要严格平行的,也就是各个梁之间要平行。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的。一般用罗盘来定位的,或者简单保持各个房间是严格的长方形。如果操作时,工程误差太大,各个梁之间就不平行了。这种现象就称为某个梁“不正”。
一旦某梁不正,假设是严格南北向的墙,就是会使各个墙之间不平行了。因为梁和立柱之间必须严格垂直的(否则,房子有倒塌的危险的)。而梁下和立柱的隼口是事先打好的。这样的情况下,在“不正”的梁下,各个立柱的位置是固定的,几乎没有调节的余地。
古代,建房子,在木材丰富的情况下,有时加装下梁,就是在靠近地面或离地面某个高度加上另一个梁。这样的结果为了使梁的抗纵向振动、抗剪切和抗扭曲的效果好,保持稳定。今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梁。首先在地基上打圈梁,其作用是一样的。而一般的民房很少装下梁,所以许多人都不清楚这句话的具体含义了。既然上梁的走向已经固定,那么,无论下梁是后安装的,还是和上梁同时安装的,它的走向就完全固定了。如果把下梁的走向调节太大,那么,包围梁的墙壁就会发生不垂直的状况。这是不允许的。
所以,上梁如“不正”,下面的梁也不得不跟着同样的走向,就是“歪了”。这就是这句话在建筑上的意义。古人借助这一现象,来比喻描述上级不好,带坏下级的现象。这是很贴切的。
房顶是平的,还是尖脊状的,对这个问题本身没有影响的。我这里用民间的房屋作例子来解释的,其实,造价昂贵的建筑,采用梁架结构,就是多个立柱和多层梁的结构。
今人不知道其中的意义,胡乱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