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是什么东西?
中国创造了许多古怪的概念,其中一个就是所谓的“科普”。我一直都没有搞懂:科普究竟是什么东西?
所谓的“科普”就是给小学生讲一讲原子和电子谁个大?地球是扁的,还是圆的?把那种东西说成是“科普”,好像也可以的。
但在科学上,科学家们经常要对非本专业领域的人士,讲解自己的知识和概念,这样就有所谓的“通俗”一说。这样的书,称为通俗著作。通俗的文章自然和专业杂志上的论文的写法不一样;通俗的著作和专著的写法也要不同的。
物理学家玻恩在听完希尔伯特讲述的相对论演讲后,他评价说:“只有对一个困难而复杂的领域的逻辑结构了解得十分清楚的人,才能成功地向外行的听众介绍这个领域。”玻恩的话也可以作为通俗著作或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没有对那个领域的逻辑结构了解十分清楚的人,无法胜任通俗著作的写作。否则,就是写出来了,也是惨不忍睹的。
写出出色通俗著作的人,通常都是学术大家才做得到。写通俗著作,绝对不是重复别人的话,而是把某个领域或专题的内容,高度提炼,用尽量通俗的语言来叙述的。许多时候,作者有许多新颖的观点,但那不太适应用论文的形式来写,通俗著作就是恰当的载体。
还有另外一种极端的情况。学人对于他不是很精通的学科,可以用通俗著作的形式作出某种思考。薛定谔是物理学家,不能算是生物学家。但他著有一本《生命是什么?》的书。薛定谔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天才的思想和大胆的猜想:物理学和化学原则上可以诠释生命现象;基因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晶体或固体(今天的生物学家们会立即加以蔑视:这不是胡扯吗?);突变是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跃迁引起的,突变论是物理学中的量子论,基因的持久性和遗传模式长期稳定的可能性能用量子论加以说明;染色体是遗传的密码本;生命以负熵为生,是从环境抽取“序”维持系统的组织。
薛定谔这些观点,显然不太适合用论文来表达,也不适合用古板的标准学术著作的方式来写的。
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这样评价:“我总是发现他的著作很吸引人,包含令人兴奋的新发现,能使我们对生活其间的这个神秘世界获得一些真正的新了解。在他的论著中,没有比他的短篇名著《生命是什么》更具有上述典型特征的了。我认识到这本书一定会跻身于本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著作之列。它代表了一个物理学家力图理解一些真正的生命之谜的有力尝试,这位物理学家的深刻洞察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组成的理解。”
美国的生物学家沃森在他的书中专门强调薛定谔这本书对他的巨大启发作用。他认为自己正是在薛定谔这本书中观点的启发下,才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的。他在自己的一本书中专门加上《生命是什么》一书的照片。可见薛定谔这本书对他形成新观念而导致那个重大发现的巨大影响力。
如果把薛定谔那本书说成是一部科普的书,并用中国科普的那个观念去理解它,那是对那本书的巨大侮辱。
中国人所说的科普书,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一直没有搞懂的,也不打算搞懂的。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人写的所谓的科普书,我几乎不看的。
海外的华人,好像从来没有谁写过影响巨大的通俗科学书,至少我目前还没有见过。原因是什么,我不知道的。
我还知道一点,某些中国人给别的专业的人士介绍他们自己领域的重要观念时,几乎总是越介绍,越使人糊涂的。这是我的一点印象。
这一点是否和他们写不出有巨大影响力的通俗科学著作有关联,我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