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中(共)国人,都知道这句真理: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共产党的阳光照到了台湾,陈水扁就被扁掉了。贪污公款成千上万,还不算台独卖国罪,连双规都不要,直接进大牢。
共产党的太阳照到美国华盛顿,克林顿同女实习生的丑闻,就昭著天下。连中国著名作家张贤亮都在《人民日报》发表檄文,称美国总统丢美国人的脸也不能这样超级丢啊,要是在中国,此人一定一头撞墙报谢祖宗了。
共产党的阳光,还勇敢地照射自己,把混进党内的垃圾货色一大把一大把地亮出来,太阳灯照射,让世界看个不明不白:从高岗饶漱石,到彭德怀,到刘少奇邓小平,到林彪康生四人帮, 这次还到了薄熙来。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就像当年北洋政府积极拿出茅台贡酒参加世界博览会一样,对于阳光世界的丑类展销会,从来都不吝推出杰出代表货色,参加比烂,非拔头筹不可。中国人民都知道,世界上的烂货,除了从前的希特勒什么的,几乎没有一个可以比得上咱们推出去的杰出代表。 赫鲁晓夫肯定比不上刘少奇,江青让菲律宾的马科斯夫人伊梅尔黛像个宫娥,陈水扁见了薄熙来必定羞愧自刎(薄熙来案发不久后陈水扁有自杀倾向精神痴呆进了精神病房就是证明)。
但是,共产党这个太阳,有些特别:您千万不要瞪大眼睛直接往太阳上看:您不但立即泪流满面,恐怕很快就会青光眼。这个太阳不是假的。
美国人就这样傻冒。美国的纽约人天下第一傻冒。因为那里有张天下第一傻冒报纸《纽约时报》。他们直瞪瞪地双眼瞪着太阳瞅,有个家伙叫巴大伟的,还跑到上海近距离观看北京的金太阳,瞪着眼睛不眨眼看了十个月!
他看见了什么?好家伙,中南海的宝宝一屁股屎!
这下子把宝宝惹急了,严重声明:你扭腰扭瞎了眼,我的屁股干净得很!我党是太阳,我就是屁股有屎也早被太阳晒干了。还要你纽约的探照灯来照?
是啊,中国大地党的阳光普照,还要隔着太平洋的探照灯来乱照?
这就是世界奇观。阳光普照的大地,人们什么也看不见,万里之遥的一盏探照灯一缕光柱,就把个神州大地照黑了。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这样的愚乐歌谣,连唱红歌的总导演薄书记都不好意思让人家再唱了。俺检索翻看过薄书记钦定的成千上万首经典红歌,居然就没有这首“陕北民谣”。薄书记是有水平的人物,他就知道,党的阳光,同世界的阳光不一样。中国不能没有太阳,但是不能有阳光,更不能有什么劳什子“阳光法”。
“阳光法”这个劳什子,确实是一杆子烂人鼓捣出来的。著名中共党屎砖家世界牛屎行家阿妞不牛很早就考证过,这样的歪主意是近代世界欧洲尼德兰一伙子烂人最早鼓捣出来的。早在咱们大明如日月光照天下之时,蛮荒之地的欧洲尼德兰一帮吃喝嫖赌奸诈狡猾的走私犯车帮马帮船帮同西班牙朝廷作对,拼凑出一个连国王都没有的乌合之众共和国,打了整整八十年仗。人家西班牙国王住在深宫,谋士们在国王耳边私语密谈,卫士们把所有隔墙之耳全部割掉,指挥调动大军剿杀尼德兰这伙乌合之众。而这伙子尼德兰烂人,不但没有国王元首,就是商讨对付西班牙的王师这样的军机大事,也是公开在大庭广众之下吵吵嚷嚷。西班牙国王的密探就在场观摩,可是绝对不相信,以为这是做戏。一个密探问一个尼德兰军头:你们这是真的商讨军机大事吗?那军头回答,太阳作证:我们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
如果不是这伙子尼德兰烂人真的打败了西班牙国王,如果不是每天处在媒体公开质疑甚至爆料围攻中的罗斯福领导美国和世界打败了轴心国,所谓“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就只会是笑话。
鼓捣出没有国王的国家的荷兰,还鼓捣出一个东西:官民财产一律公布,照章纳税。 在1598年他们还首创遗产税,爷们父辈赚的钱财在一定数额以上,不能在他们死后全部留给他们自己的后代让他们永世不劳而食甚至花天酒地。后来英国、法国、 意大利、日本、德国、美国相继开征了遗产税。目前世界上开征遗产税的国家和地区约有50个。
瑞典人把“阳光政治”作出深入清晰定义解释,称为公民社会信息自由,资讯公开,在1766年制定信息自由法並写入瑞典宪法,是历史上首条的信息自由法。在瑞典信息自由法被称为“公众使用原则”,一直有效至今。资讯公开信息自由阳光政治的基本原则是,在一个公民社会,公民有权利知道有关公共政策的决定是如何作出的,最核心的道理是“公民的财产甚至身家性命都交给了政治家掌控,因此有知情权”, 最核心的假定是“政客有可能背着民众瞎胡闹甚至搞鬼”。
当然,所谓“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还是夸大其词。兵不厌诈并非只有孙子懂,老子也懂,儿子也明白。因此孙子儿子们就要防着国王总统总理老子们搞欺诈。在这样的理念下,政治要在阳光下进行,不但成为一个信念与民众呼号,推动着人类历史与社会走向共和民主自由,而且成就了一系列“阳光法案”,让今日世界有着这么些不可思议的国度:欧洲大部分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台湾,等等,政府官员以及直系亲戚都要登记申报财产,(特殊的皇室成员可以免税,但是财产也不是国家机密),官员政客的个人财产不但要如实向政府申报,照章纳税,还随时可以接受民众的查询查验。
“阳光法”观念中最重要的是两条:资讯媒体自由与民众监督政府和官员。前面一条是后面的施行落实保障,后面一条最重要的就是官员政客财产公示。包含在后面这条里面的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定义:从政当官是为民众管理公共事务,包括并且特别是管理民众血汗税收堆码的国库,分配调拨国家民族公共资源,不是经商发财个人与家族发家致富。政客同商人学者一样,都是一个职业选择,就像运动员和观众和教练和裁判的分工一样,不能一人同时身兼多重角色。用文明词汇说,这叫利益角色冲突。用下流比喻,这就像老爸不能做丈夫,那叫乱伦!
中国人很奇怪。你说他们不懂得这样的起吗的道理?那为什么有“做婊子立牌坊”那样的骂人话呢?你说他们都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有“读书做官,书中自有黄金屋”那样的妇孺皆知的古训以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样天经地义的为官之道呢?
中国经过中宣部审核的百度百科也明白指出:财产申报制度是一种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要求特定人群对其财产和收入情况进行如实公开申报的制度。这一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制度起源于1883年英国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从财产申报制度产生之日起,它对反腐倡廉,树立政府和公务人员的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实,阳光法与官员财产公示,除了最基本的公民平等与官员应受民众监督这样的理念,还有一个国家实际管理问题:国家税收。只要国家财政是靠税收来支撑(当然有金朝鲜和波尔布特以及毛时代的“无税国度”),国家征税的对象就是国民,国民就有义务向国家“坦白交代”自己的一切合法收入,照章纳税。只要这个国家的总统总理省长书记公开声称自己也是国民一份子,不是宪法规定的皇室贵族或者其他“免税”特权人物,就必须同公民一样填表申报一切合法收入。如果自己搞不清究竟有多少财产收入,当然可以叫专业人员以及广大民众帮忙清点查验。至于闹到要洋人报社记者来自带干粮当会计师审计长,那只能套用大作家张贤亮奉劝克林顿的那句话:丢国人的脸也不能这样超级丢啊。
事到如今,《纽约时报》就硬是把探照灯射到了共产党这个太阳上面,还硬是说北京中南海宝宝屁股鼓鼓囊囊的不知是什么,还很有些气味却也不敢肯定是什么味。说实话,家宝既然自己成了苦主,他最好采取回避,让“党中央”决定。党中央现在面临的国际活报剧难题是,影帝遇上美帝,捏死谁?只有这么两个选项:
第一, 坚持我党一贯说辞,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本来就没有任何个人财产,先锋队有的就只是一把镰刀一只锤子。帝国主义反动派的造谣污蔑不值一驳。没听见,没看见,听见了当你放屁。捏死纽约时报,让他们永远再不能在中国扭腰。封杀其中文版,起码就要放他们一大盆血。在纸介媒体本来就惨淡经营夕阳西下的情况下,让他们永远丢失中国市场,股票变废纸。
第二, 我党有着清廉自律传统,能够自行排泄一切腐败垃圾。薄熙来就是最近的证明。如果要最新的证明,我们马上解开宝宝的尿布查验,捏死宝宝,让包括《纽约时报》那些鼓动鼓噪要在中国搞民主自由的家伙,看看鼓噪这些噪音的乌鸦的下场,瞧瞧我党的真屁股:谁叫你们给脸不要?
面对这样保党还是保自己的两难选项,宝宝如果有党性,第一是首选,第二是服从。如果他的人性战胜党性,就是猛然想起,他90高龄的母亲曾经是位受人敬爱的人民教师。中国曾经流行的对人民教师的比喻是:燃烧的蜡烛,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他如果以人民教师的母亲自豪,为了母亲的荣誉,为了自己以及后代的清名,为了他宣讲的理念信念,也为了中华民族,他必须像骑士一样进行决斗,无论对手是谁。他必须像要求企业家流着道德的血液一样,展示他作为正直政治家的血性。他有着连薄熙来也望尘莫及的高地高位以及世界声望。他可以公开并且强力向党,向全体国民,乃至世界呼吁:
衷心欢迎《纽约时报》对我以及所有家人亲戚进行经商与经济活动的调查。本人认为这篇报道与事实有重大出入,本人也确实不太了解家人亲戚经商详细情况。本人一直呼吁并多次在中央建议,推行阳光法案,立法制定实行国家党政公务员财产公布制度。 本人呼吁借此机会,由党中央国务院立即组成专案组,对我本人以及家人经商活动情况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并公布结果。本人以及家属全面配合,尽快自行公开报告本人与家人全部财产以及家人亲戚经商活动情况。 如有任何违法犯罪来源去向不明财产,本人和家人亲戚当受党纪国法严厉处置。在此同时,本人有两条要求:
第一, 开放《纽约时报》在中国公开发行。在中国媒体开放对本人本案的分析评论。
第二, 中共中央与人大政协立即讨论实施制定《阳光法》,特别是公民资讯表达自由以及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公布法。
如果温家宝迈出这样的半步,即使不成为中国民主化之父,也至少会像美国那个首次登月的宇航员代表人类迈出一大步那样,我以我血荐轩辕,代表中国人向现代文明迈出一大步。如果温家宝出此“下策”,变成一根蜡烛,中共就有可能带着满身黑暗污秽走进阳光,中国就能够成为阳光国度。温家宝这支蜡烛的光亮,即使不会成为太阳,也将远远胜过《纽约时报》的远洋探照灯。
旧文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