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月23日发表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政治系在读博士彼得•哈里斯写的一篇文章,
题目是《美国人没有对中国做好准备》。
这篇文章很短小,无非是观察到一个很基本的现象:美国政府和国民对中国的兴起没有准备,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朝野与国民对中国没有基本共识,也就是说无法判断中国到底是美国的朋友还是对手甚至敌人。美国政要也似乎并没有在把中国塑造宣传成一个固定的朋友或者对手还是敌人上面下功夫。作者自己在这篇文章中也没与就此表示明确的看法或者观点立场。这篇文章目前在美国并还没有引起很多注意和重大反响。但是,此文却立即飞跃太平洋,在中国被官方媒体从新华网到环球网中华网光明网财经网铁血网等等,广泛转载,只差刊登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和《解放军报》上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官民对美国人如何看自己,远远超过自己如何认识了解看待自己。从习近平到升斗小民的“三个自信”,归根结底维系在美国人对自己的看法认识评价与态度。这个最趾高气扬而又极不自信的表现,还在于几乎所有的中国媒体,在转载该文时,都把原文的标题《美国人没有对中国作好准备》改为《美国人没有对中国的崛起做好准备》。
而且,作者文中说China’s Rising, 这个Rising, 用的就是郑必坚许多年前经过对中文的“崛起”进行修正而发表在美国《外交事务》刊物上的文章的用词,是Peaceful Rising, 表达和平发展兴盛的意思。如今,中国媒体一律还原回归到“崛起”,很像向国人通告,大伙儿瞧瞧,我们崛起了,老美连一点准备都没有呢。
俺从中国官媒看到对此文铺天盖地的转载,立即想起当年高唱:
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俺再回头看这个博士研究生的原文,却全然不是这个感觉。
首先,如前所述,此文作者用的是郑必坚对外使用的中国的Rising. 这是个客观中性的描述,可以是水平面的上升,也可以是太阳月亮星星一样升起,也可以是一条眼镜蛇站立起来。这完全不是中文语境里的“崛起”一词。关于中国的“崛起”以及郑必坚和胡锦涛执政时期放弃将“崛起”作为正式政治术语使用,俺有过一篇专文分析。现链接在此,大家可以参阅,不赘。
中国要兴旺发达,不要崛起 2010-11-21
其次,此文作者主要描述了这么个现象:美国人从政要到百姓,对中国的认识认知非常有限,态度也就非常模糊不清。老美不知道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除了知道这个国家很大,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中国商品中国餐馆和中国人在美国就比日本车还普及。美国政要和国民,除此之外,就几乎对中国一无所知,中国只是个非常熟悉的陌生人,因此根本不知道中国是朋友还是对手还是敌人,或者朦胧之中觉得这三种可能都存在,可也是三不象。因此,美国的政治家,在对华关系和政策上,就没与任何定见,同时又必须天天同中国和中国人打交道。可是,你连这个国家到底是敌是友都搞不清,如何打交道?而且,这些几乎天天在同中国打交道的美国政要,也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在根本上回答这个问题,甚至也就几乎没有任何政客,象当年里根对付苏联或者同法国纠缠一样,有着一个明确的敌友分界并在国内国民中造势,争取获得一个对这样的国家的敌友共识,以建立一个基本的对华政策原则与战略框架。
美国人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奥巴马没办法,希拉里也没办法,克里也没能耐。下届美国总统,很可能会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但是,无论是奥巴马还是下届总统竞争者还是美国民众,在正确认识中国的问题上,都必须要习近平与中共来指教。习近平和中共在这个为人师表给美国人醍醐灌顶的工作义务上,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这,或许就是中国举国媒体顿时立马铺天盖地转载这位德州大学博士研究生这篇小小文章的核心缘由吧。
习近平和中共,如何开导教育美国人正确认识对待中国呢?
首先,应该邀请这位博士生到中央党校听课修课。
《毛主席语录》开篇第一条: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今天在马克思主义法学博士习近平的领导下,不但要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的法学,还将要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和谐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学,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宣传媒体传播学维稳学,甚至还会有马克思主义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运动学医学解剖学拓扑学神学拆迁学上访学。。。
第二,学习习近平党校讲话:苏联苏共无一人是男儿。。。
第三,带他参观秦城监狱,看望关押的犯罪分子:薄熙来刘晓波许志永,甚至被临时关押的周永康。。。
第四,带他参观航母导弹部队。先让他参观各级将军府,观赏毛新宇宋祖英等将军的演说演唱,然后让他用榔头敲开海军鱼雷和导弹的壳子,看看里面有多少是泥沙填充的。。。
第五,让他看看国安部中纪委的机密档案,除了中国购买的万亿美元债券,中国的高官大人要员巨富有多少财产存放在美国银行股市和楼宇。。。
第六,让美国大学召开一次全体学生家长会,规定不能缺席,而且把家长会的时间定在中国召开全国人大政协和党代会中央全会省委市委全体会议的时间日子。最好还同美国大城市举行足球决赛或者著名歌星演唱会同时,以检查美国高级酒店的严重短缺状况。美国方面还可以宣布,凡是学生父母有美国护照或者绿卡持有者,其子女在美留学有国民待遇,在学费和就业上同美国公民一样优惠优先权利。美国政府不费吹灰之力,立马可以发现万千优秀的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在中国政府的重要岗位上为美国人民兢兢业业服务效劳。
第七,让德州大学和美国各大学委托彼得•哈里斯博士为中国招生办主任。美国教育部国务院大使馆授权他当场发放录取通知和签证,并一次性收齐学杂费。不要发他一分钱工资,连飞机票酒店费都自理。看看这小子回到美国来是光棍一条还是亿万富翁。
如果按照俺这个计划实施,不但彼得•哈里斯立马成为美国的中国通,而且即使不很快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也会是驻华大使的热门人选——绝对是中美友好的坚定鼓吹者维护者。
下面是彼得•哈里斯的文章:
美国人没有对中国做好准备
美国应当怎样对待中国的崛起?外交政策学者和践行者莫衷一是。争论焦点是人们所熟知的。对美中关系前景持乐观态度的人认为中国能够而且应该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他们认为美国必须对中国采取战略克制与和解姿态,然后北京便会投桃报李。
持悲观态度的人认为中国必定会谋求打破由美国制定的国际秩序,他们反驳说,只有保持有利的力量均势,美国及其盟友才能在中国似乎不可阻挡地登上实质优势地位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利益。
尽管有分歧,但针对中国崛起的这两种程式化观点都将重点放在美国的对外关系上。也就是说,它们都包含一整套与中国打交道的外交政策方略。然而,美国不仅仅必须在外交领域做好准备应对中国的崛起。在国内政治方面,美国也必须采取一些重大举措,做好准备应对美国相对于中国--事实上还有其他崛起中国家--式微的局面。
美国领导人对于使国内政治为外交目标服务也并不外行。例如,为了在国内达成反苏共识,杜鲁门政府曾在冷战初期发动了一场强大的反共公关运动。
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组织了一次十分专业的公关行动来佐证他对世界事务的看法。相比之下,历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指出,公众和国会的不买账造成了尼克松总统时期国际关系缓和的失败,证明坚实的国内基础对于支撑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上层建筑至关重要。
因此,无论美国今天对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对国内政治的重视都必须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迄今为止,美国精英在这个领域没有表现出什么远见。
或许更令人担忧的是,为使公众对中国崛起做好准备而付出的努力助长了对中国的敌意。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新闻媒体和普通公众都害怕中国崛起,将之与美国的海外力量减退和国内生活水平下降联系到一起。无论右翼还是左翼政界人士和舆论领袖都利用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的“威胁”牟利,却很少有人谈论改善对华关系。总之,美国没有采取什么行动营造恰当的政治氛围来应对中国和平崛起为真正的强国。
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政策失败也许是由于美国公众和政界似乎都仍然认为美国占据全球优势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几个活着的人能记得美国在世界政治中并不说了算的时代。应当指出的是,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是最后一位曾在冷战时期担任公职、因而拥有在美国并非一枝独秀的时代执政经验的资深白宫官员。因此,忽视让美国国内政治为应对中国和平崛起做好准备,有可能反映了更广阔层面上的战略调整失败。
当然,对美中关系相关的国内政治缺乏重视的问题上有一个明显的矛盾。就中国的崛起问题形成国内共识殊非易事,但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舆论制造者对国内事态的影响力仍然大大强于他们对中国境内事态的影响力。尽管如此,围绕外交政策正确立场的争论却湮没了关于在力量转移形势下应推行什么样国内政策的讨论。
最经常论述国内政治与外交政策之间关系的总统莫过于奥巴马。宣称美国应“在国内开展国家建设”和坚持主张“国内复兴”是奥巴马政治演说中频频出现的内容,这些政策明确地将国内政治格局与美国的海外地位相连。然而,在使美国政治和社会为迎接与中国权力交接这个挑战做好准备上,不太看得出来奥巴马政府领会了其中的重要性。这是美国战略规划中一个亟待填补的缺口。毫不夸张地说,世界和平与美国国家安全的命运恐怕都取决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