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的文章发表后,有许多有识之士跟帖,作者“天择”留了非常详细和有见解的留言。我帮着转帖出来与大家分享。谢谢天择! 以下是天择的留言: 首先谢谢百草园的《如何迈进美国医学园的大门》系列。我的儿子现在是医学院二年级学生。你写的这个医学院系列又使我想起了同儿子一起走过的那几年,感慨良多。请允许我盗用你的题目再加一点内容。你在系列里谈到的就不再重复,只是介绍一些零七八碎的经历和想法,与有兴趣的网友分享一下。 美国一共只有131所医学院。平均一个州不到三个。有些大州有好几所,象纽约州居然有12所,但有些小州可能才只有一所。拥有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常被看成是一流综合大学的重要标志,所以多数医学院都是在一流的私立大学和比较好的州立大学里。对于本科教育来说,名校和普通学校差距很大。名校很难进,但普通学校只要申请了就能进。而医学院则不同。这131所医学院里,顶尖学校的入学标准之高就不用说了,其它普通的医学院也没有一所是容易进的。 根据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前十几年的统计,每年大概有三,四万的人申请医学院,有些年三万多人,有些年四万多人,每年大概有一半人被录取。给人的印象好象并不是那么难进。但是实际上,对Premed学生的淘汰从大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大学一年级新生里Premed学生占比例非常高,有些是非常认真的,有些则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可以说每个大学新生都或多或少地动过上医学院的念头。而到四年级时大批的premed学生则已被淘汰掉,只有比较有把握的学生才去申请,而且录取率只有一半。 医学院的录取标准里有两项很硬的指标,就是大学里的GPA和MCAT成绩.根据美国医学学会统计,医学院新生的平均GPA十几年里一直在3.6左右,比前些年略高一点。十年前大概是3.58-3.59。而且同时要提供Science GPA 和General GPA。这两个成绩要很接近。也就是说即使你多选容易的课程来抬高总成绩,而科学课程的成绩很低,也没用。有些家长可能觉得,这有什么难的,我家孩子从小到大从来都是 Straight A 学生。得个 3.6 还不容易。其实在中学里得个Straight A 真不是什么难事。美国高中的成绩已经是大大的inflated。另外公立学校是就近入学,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只要稍稍用点功的做个全A的学生并不太难。而大学里则非常不同。特别是好学校,经过录取时的筛选,学生水平已经非常整齐。另外所有上premed课程的学生都是奔医学院去的,也都是非常用功的。但是很多大学理工科课程都是要 grading on a curve,教授出题之难,即使是一班很整齐的学生也绝对会考出差别来。也就是说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能得A或A-,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是B或C,另外百分之十左右是D或F。你只有每门课都保持在A-或略低一点才能保持住3.6。如果哪门课得了个B(3.0)或B+(3.3),一定要在其它门课得个A(4.0)才能补过来。如果得了个C(2.0)或C+,对premed学生来说就是个灾难了,必须要好几门课都是A才有可能补回来。而且即使GPA补回来了,成绩单上有个C对申请也是非常不利的。可以想像,本来一群水平不相上下的好学生,又都在同一课程里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可是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才能得到理想的成绩,竞争之残酷激烈可想而知。 百草园已经列出了premed的主要课程。这些课程基本都是整年的课。第一年的课不是特别重,医学预科的必修课主要是英语,数学和普通化学。化学课分I和II,在春秋两季上完,每季都有Lecture和Lab,共6个学分。但是第一年学生还要完成很多公共课程,再加上刚离开家要适应大学生活,学生也是非常忙的。还有很多学生突然获得了很多自由,反而会迷失自己。第一年过后,如果成绩不理想,虽然还有三年时间可以追赶,但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成绩不好的premed学生开始打退堂鼓,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走这条路。另外还有一些人的兴趣开始转移到其它领域。 第二年是课程最重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很多人都是在这一年后决定去留的。这一年要上Organic Chemistry 和 Biology, 都是一年的课。每门Lecture和Lab就是6个学分,两门课就占了12个学分。如果本科生每学期要修15个学分,这两门课就快占满了。另外三个学分最好修一门比较容易的课,否则会忙不过来的。据说Organic Chemistry是非常难上的一门课。我听到不少医学院学生和医生说起在大学上这门课时都说成绩不太理想,不是B就是B+。这一年也是淘汰率最高的一年。对很多premed学生来说,这一年下来如果成绩仍然保持在B+和A-之间,一般还会坚持在premed这条路走下去。但是,因为 grading on a curve,多数学生在这一年里都是B左右的成绩,而且这些学生都是有志学医的好学生。很多成绩不理想的人在第二年末会选择放弃,因为他们知道以后会很难追上。另外,大学三年级时要选专业,前两年的努力和结果会使学生更看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这时正好也是个时机来重新考虑自己的志向。有些学生会转向完全不同的专业。也有不少学生觉得已经修了这么多生物化学的课程,即使不再走医学院这条路,但也索性就顺势以生物或化学作为本科专业,再多修一些学分就可以拿到本科学位了。所以被录取的医学院学生多数是学生物,化学,或其它生命科学的。象我儿子就是选neuroscience作为本科专业的。如果有些人说自己的本科专业是生物或化学,而现在学的是完全不同的专业或干的是完全不同的工作,那一般人都心知肚明,他们很可能曾经是premed学生。 第三年也是非常忙的一年。课程主要是Physics,也是一年的课。如果还没有修完英语和数学的话,也要在这一年里补上。另外在这一年里,多数学生已经选择了专业,所以还有很多专业的课程要修。但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一年里准备MCAT。最好是在二年级过后的暑假就开始准备,在三年级的春季三,四月份考。成绩要等到五,六月份才知道。然后最好赶上头班车在六月份就递交申请。这个申请过程贯穿到第四年的春季。第四年虽然已经没有了premed课程,但要完成所有的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有些专业的课程仍然是很重的。还有就是面试和难熬的等待。 医学院录取的另一重要指标就是MCAT。百草园已经介绍了MCAT的内容: Physical Sciences (PS) Verbal Reasoning (VR) Biological Sciences (BS) Writing Sample (WS) 不算 Writing Sample (WS), 其它三门的成绩是主要指标,满分是45分。但是几乎没有人能考到45。根据 AAMC的统计,这十几年的被录取学生的平均MCAT都是30上下。如果GPA是3.6, MCAT是30,上个普通的医学院是很有希望的。如果想上一流的医学院,还要比这个成绩高很多才行。另外,医学院更看重各门知识的平衡。如果两个人都得了36,一个人每门都是12,而另一个人的分别是14,12,10, 那第一个人的录取机会比第二个人要大。第二个人虽然有一门很出色,但各门不够平衡。还有一点就是,MCAT基本上是一锤子的买卖。如果成绩不理想,当然可以再考,但是据统计第二次高于第一次的比例和第二次低于第一次的比例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再考并不能保证比前一次高,说不定还会比前一次低。 除了GPA和MCAT,还有一些其它的要求,像shadowing a doctor和义工。儿子在医学院的附属医院里做了四年义工,而且经过培训成为EMT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又考下了开急救车的执照和人工呼吸的证书(CPR certification),可以直接接送需要急救的病人。儿子在一次面试时,面试他的教授还根据他这段经历提出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如果你运送的病人在上车时还活着,但是在途中突然死亡,你如何跟病人家属解释。 上面所说的其实只是个理想的路线图。一个人必须有足够的定力才能按照这条路线走过来。每年被医学院录取的学生有一半不是应届毕业生,有些更是人到中年后才挤进来。也就是说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新生当时在大学里没有跟上这个理想的路线图。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十七,八岁的孩子突然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在没有父母管束的情况下开始探索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结识各种各样的朋友,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经历各种各样的恋爱和感情波折。这可能是人生中的一段最精彩最难得的经历。很多人的这段经历会影响一辈子,很多莫逆之交甚至人生伴侣都是在这段时间里结识的。如果只闷头读书,不去经历这段精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时可惜的,也是不公平的。但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里按照既定目标走下去也是对每个大学生的挑战。儿子在大学一年级里参加了一个校园剧团,排演百老滙的音乐剧,每周要有三个晚上排练,还有周末的演出,占去大量时间,儿子却喜欢的不得了,全身心地投入。但是代价就是成绩的下滑。为了这个医学院,儿子只好在二年级时忍痛退出,但我能看出他实在是割舍不得。好在他在剧团里结识里一群好朋友,直到如今仍然保持着很深的友谊。我对儿子不止一次说过,能到这个学校来的学生谁也不谁差,最后谁能成功不取决于谁更聪明,而是取决于谁更能保持专注(stay focused)。就象有位心理学家说的: “genius is nothing but a power of sustained attention.” 当然,确实有些学生在大学生活里迷失了自己,从而付出很大代价。儿子的一位高中同学,跟他上的是同一所大学。用儿子自己的话来说,他比我儿子不知要聪明多少倍。他是成长在一个受宗教戒律严格管束的家庭,在高中里是品学兼优的模范生。可能是对过去严格家教的一种补偿或者是反叛,他一进大学就迷失在自由的生活里。每周参加兄弟会的数次活动,很多活动就是喝酒作乐。另外还有数不清的各种聚会。第一年的成绩就可想而知了,都是在C以下,还有不及格的。他在二年级时终于醒悟过来,奋起直追了三年,MCAT又考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第一年的成绩实在是太差,即使后三年门门都是A,最后GPA也才追到3.4。今年已经是他第三次申请,每次都能捞上个面试,但每次面试人家都会追问他为什么大学一年级的成绩这么差。他总是回答,人总有少年轻狂的时候,但是我后三年的成绩和MCAT的高分应该能够证明我的潜力。不幸的是每次人家都没有买帐。 对于没能考进医学院的人,是不是过了这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呢?也不是。没有那么悲观。别忘了医学院的新生里有一半不是应届毕业生。医学院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很多人在不同领域里工作了多年,突然哪天想改行学医了,一样可以进来。儿子这届的学生里就有电脑工程师,地产商,艺术家,中学教师,等等。很多学校都为社会上有志学医的人开设premed课程。很多在大学里荒废了学业的人,也可以重修premed课程,再重新考MCAT。如果成绩理想的话,仍然可以再次申请。当然这又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但这时候人应该比较成熟,目标更明确,也更有动力。跟儿子走过的这几年给我最深的感触是,进医学院并不需要什么天才,但需要极大的努力和定力;聪明才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sustained attention, 是能够在众多纷扰中stay focused,保持专注. 再补一件趣事,是以前在哪个网站里看到的,但出处已经不记的了。说是一位老人,70岁退休了,在家无所事事,突然想起了学医。经过两年premed的课程,顺利考进了医学院。等上完四年医学院,再做几年住院医,到能独立行医时已经80岁了。他行了5年医,在85岁时去世。去世前他说,这五年是他一生最快乐的五年。 下面的两个连接提供一些AAMC的统计数字 http://www.aamc.org/data/facts/ http://services.aamc.org/memberlistings/index.cfm?fuseaction=home.search&search_type=MS&wildcard_criteria=&state_criteria=CNT%3AUSA&image=Search 再次感谢百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