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圖書儲備比較雄厚,主要是老公剛剛回國探親歸來。 新進家門的二、三十本書,靜靜地站在一起,等着我慢慢的一本一本地啃過去。 畢淑敏、亦舒、艾米、龍應台、村上春樹、、、要一個一個作者地會過去,其實每本都喜歡,只是一定要有寫的衝動,才會寫下來、貼出去,與大家共享。 在已經讀完的七、八本里,至少有一本,在我的內心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和共鳴,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 在這本書裡,主要是收集的是,龍應台做為一個母親的一些育兒和母愛的生活小散文,這些文章一反龍應台萬丈豪氣的一貫文風,讓你看到她作為母親對孩子愛的款款深情。 儘管這裡的每一篇故事,都是細細碎碎的日常生活,而且龍應台的筆觸也主要是點劃在她的兒子華安和華飛身上,可透過這一個個故事,龍應台的筆還是深深地刻入到我的心裡。做為同樣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龍應台筆下的故事,讓我讀到了另一位母親對孩子教育的心得和感受。這幾天就在想,如果我能早讀這本書二十年,也許,不,是肯定,我肯定會調整許多我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甚至可能會改變生活和工作的習慣。 這本書裡,龍應台描寫了她對孩子們非常細微的觀察。她的筆墨主要點圈在雙語家庭,或者說不同文化對孩子的影響;書和故事對孩子們引導;家有老大和老二多個孩子的心理變化,善意地提醒父母應該怎樣對待他們;也談了對孩子學校功課和平時犯錯的教育方式;以及她自己工作和孩子教育的平衡。 非常喜歡龍應台處理孩子們在國外學中文的方式。龍應台的先生是德國人,她的家也基本是設在德國,按她自己介紹的,在家裡,她跟孩子們講中文,老公跟孩子們將德語,她和老公之間用英語做交流。好像比我們這些只講兩種語言的家庭還要複雜一些。 安安的媽媽是個中國台灣人,從安安出世那天起,就一直只用國語和孩子說話,句子中不夾任何外語。安安的爸爸是德國人,講標準德語,所以安安與爸爸說德語。然而爸爸和媽媽彼此之間說的是英語,沒有人教安安講英語。 一家人住在瑞士,瑞士人講方言德語,就好像講國語的人聽不懂閩南話一樣,德國人往往聽不懂瑞士方言。安安在幼兒園裡,跟老師和小朋友們說的是瑞士話。 眼睛圓圓、鼻子圓圓、臉龐圓圓的小安安,就生活在這四種語言之中。那是什麼光景呢? 在幼兒園裡,華安嘰哩咕嚕地自言自語,大眼睛的蘇珊聽不懂,她想:“嗯,安德亞斯一定是在講中國話,所以我聽不懂,等他媽媽來要問她看看。” 在家裡,安安自言自語發一個音,一個爸爸媽媽從來沒聽過的新音,媽媽聽不懂,與爸爸打探:“是德語嗎?” “不是。”爸爸說,接着問:“是國語嗎?” “不是。” “那一定是瑞語了!”爸爸媽媽像合唱似地一起說。 安安對父母的困惑毫不理睬,自顧自去捏粘土、做小豬。 蘇珊趁着媽媽來接孩子時問:“歐子是什麼?” 媽媽笑得很開心:“是‘猴子’!安德亞斯說的是中文的猴子!” 然後媽媽問蘇珊:“洛伊是什麼?偉婁是什麼?” 蘇珊解釋:“是瑞語的“獅子”、“腳踏車”的意思。” 也挺喜歡龍應台觀察家裡老大和老二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反應。 吃晚飯的時候到了,安安卻不見蹤影。 媽媽扯着喉嚨呼叫了一陣子之後,開始尋找。遊戲間燈還亮着,散着一地的玩具。沙發墊子全被卸了下來,東一塊西一塊地搭成一座城堡。安安在哪裡?剛剛還在城堡底下鑽來鑽去。 三歲的弟弟(念做“底笛”)已經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兩條腿晃着晃着。哥哥(念做“葛格”)吃飯羅!草地上都結了冰,天也黑了,安安不可能在花園裡。這孩子野到哪裡去了?媽媽漸漸生起氣來。臥房黑着,媽媽捻亮了燈,赫然發現安安蜷曲在被子裡頭,臉埋在枕頭上,只露出一點腦後的頭髮。生病了嗎?媽媽坐到床上,掀開被子,把孩子扳過來。 安安一臉的眼淚。枕頭也是濕的。 “怎麼了?”媽媽驚異地問。 不說話。新的淚水又沁沁湧出來。 “到底怎麼了?你說話呀!” 搖搖頭,不說話,一臉倔強。 媽媽就知道了,現在需要的不是語言。她把安安抱起來,摟在懷裡,像摟一個嬰兒一樣。安安的頭靠在媽媽肩上,胸貼着媽媽的胸。安靜着。過了一會兒,媽媽輕聲說:“現在可以說了嗎?誰對你不起了?” 安安坐直身子,揉揉眼睛,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沒有啦!只是看到你剛剛去抱弟弟那個樣子,你一直在親他,看着他笑……我覺得你比較愛弟弟……” 媽媽斜睇着安安,半笑不笑地說: “你現在還這麼覺得嗎?” 安安潮濕的眼睛微微笑了,把頭埋在母親頸間,緊緊緊緊地摟着。 其實,我最欣賞的是她採用的,對孩子們啟蒙教育的方式。 秋天的黃昏,葉子鋪得滿地,厚厚一層美麗的金黃。空蕩蕩的枝椏映着清冷的天空,彩霞的顏色從錯綜的枝椏縫裡透過來。小河的清水流着涼涼的聲音。 媽媽騎車載着華安往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道古舊斑駁的小木橋,橫枕着悠悠的流水,心裡有點淒涼,於是側臉對華安說:“小橋——”“小橋——”安安用脆脆的聲音回答。 “流水——” “游水——” “人家——” “鴨鴨——” “古道——” “五道——” “西風——” “蜜蜂——” “瘦馬——” “狗狗,媽媽你看,狗狗——” 腳踏車上兩個影子,沿着小河漸行漸遠,漸漸融入了天的顏色,就看不見了。 真的希望大家也能喜歡這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