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它是为了入乡随俗也好,还是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也罢,我家的两个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每年有他们自己的生日爬梯。 珍妮的生日爬梯是从她四岁开始的。在珍妮七岁以前,我们都会在自己家里,给她举行一个爬梯,请她的好朋友,或者我们的好朋友的孩子来热闹热闹。 珍妮八岁的时候,我们搬到了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辛州,在这里安家了,并且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这以后我们才慢慢地体会了什么是美国生活,也接触了美国文化的真髓。 八岁的珍妮上三年级,班级里的孩子都比她大一岁。珍妮把几个要好的同学,发展成了朋友。其中一位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叫艾米丽,艾米丽是那种圆脸圆眼睛黄头发的美国孩子,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也就是说,她是妈妈、爸爸的独生女。估计因为艾米丽在家里没有玩伴的缘故,她总喜欢有事没事来找珍妮,跟珍妮一起玩耍。 一天,珍妮放学回家,异常兴奋地从书包里掏出一个邀请卡,“妈妈,艾米丽快过生日了,她家邀请我去开一个过夜的爬梯(sleep over party)!” 非常疑惑,什么是过夜的爬梯?我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丰富多样雅蜜小吃,租借多种电影游戏,嘁嘁喳喳密友唠嗑,玩到深夜尽兴方休。” 好像明白一些了,可是还是拿不准这种爬梯到底要搞什么。珍妮在一旁说:“妈妈,这是艾米丽的妈妈特意写给你的,因为我告诉艾米丽这是我的第一个过夜爬梯。她妈妈还说,如果你有问题,可以给她打电话。” 后来才明白,这是美国孩子非常流行的一种爬梯方式,尤其在美国的中部。参加爬梯的都是知根知底的朋友和家庭,小孩子们带着睡袋去开爬梯,大家可以在那里尽兴地玩,直到玩不动为止,大家就睡在开爬梯那家。而其他参加爬梯孩子的家长,要在第二天早上去接回自己家的孩子。 从那以后,珍妮就没少参加这种爬梯,当然我家也更没少举办这类爬梯,可以这样说,美国的这种爬梯方式,对珍妮后来变成一只社交小蜜蜂,有非常大的推动,当然这也让她交到了一些死心塌地的好朋友。 轮到凯文了,当然他也不甘落后。开始给凯文举办这类爬梯时,我已经算一个熟门熟路的母亲。那时,总是先利索地填好邀请卡,由凯文分发给他的朋友,也总是在邀请卡上注明,被邀请的小朋友要在爬梯前两三天,给我们一个来与不来的肯定答复,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来宾的人数,可以把要预定的活动按人头定好。看来,养育老二就是容易,要不大家都说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呢。 凯文比较小的时候,常常是去Chuck E. Cheese’s之类的儿童游乐中心,这种游乐中心,除了有各种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娱乐外,一般里面还有餐厅,在那里办爬梯,省心省事得多。到了凯文大了一点儿,他们也不外乎去溜溜冰、打打保龄球、或者看看电影之类的活动。 那年,要给凯文开十三岁的生日爬梯了,我的心情挺激动的,不容易啊,连老二都要变“挺爱搅”(teenage美国十三至十九岁的孩子称呼)了,不枉我们含辛茹苦了这么多年,养儿育女的成果还真不小! 离生日还有两周,我又开始了老一套,把事先准备好的邀请卡给了凯文。这回凯文说:“妈妈,我们不要出去玩了,有没有邀请卡也无所谓了。”因为他已经知道,将会有八个孩子来我们家参加过夜的爬梯,只要我准备足够的晚餐和定好蛋糕就行了。 真没想到,他们居然要玩新花样,马上问凯文:“那你们这回玩什么?家里可没有那些五花八门的游戏,也没有保龄球。” 凯文说:“我们玩计算机游戏。” 果然,那天来的孩子每人都带了一台计算机,有手提计算机,也有台式电脑,家里装修过的地下室全被他们占据了,孩子们互相联网打游戏,地下室就跟战时的作战指挥部一样,紧张热闹又一片狼藉。 最好笑的是娃儿他爸,那天,此人忽然变成了一个老顽童,竟然像一个大孩子似地上蹿下跳,兴奋得不得了,大有要撸胳膊挽袖子亲自上阵,玩它一场的架势。 在后来的几年里,不管是生日爬梯还是其它的爬梯,无论是来我家还是去别人家,爬梯的形式基本保持了这一模式。凯文是背着他的计算机,再拖着他的睡袋,走东家串西家、南征北战,出没于电子游戏的沙场上。 到了凯文十六岁的生日,在威斯康辛州,大家都叫这个生日是甜蜜的十六岁(sweet sixteen)。原因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开车了,这是他们迈向成人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回,我在心里认定凯文他们还会搞计算机大战,所以就安安稳稳地准备我的爬梯晚餐,同时在心里合计,应该搞个新的主餐,别老吃披萨,心里灵机一动,干脆烤咱中国的翠花排骨,搞一点蔬菜沙拉,再加甜点、饮料和生日蛋糕。这次又没想到,凯文主动跟我讨论该去什么地方开爬梯。 我惊问:“难道你们不在家里开爬梯了,不玩计算机游戏了?” “不玩计算机游戏了。大家想看一个新的电影,电影以后想去玩保龄球。” 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这爬梯的活动方式又转回来了! 我马上说:“好、好,电影容易,只是打保龄球要先预定。” 到了那天,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来了。这回真是很有特色,来的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潇洒,不但不带计算机,不拿礼物,而且轻装上阵没人带睡袋!我是整个人都看得发懵,同时又暗自窃喜,没睡袋?这不就表示,他们不在这儿闹到下半夜不睡觉吗?不错啊,省了多少心! 大家到齐以后,只见其中的一个男孩从兜里掏出一张卡片,对凯文说:“嘿,哥们,这是我们大家给你的生日礼物----一张限额信用卡。生日快乐!” 爽!连生日礼物都从小时候的玩具,演化到固定商店的礼物卡,现在干脆是大家集资给了一张信用卡! 不过那天我的脑袋一直转不过弯儿来,嘀嘀咕咕地总想搞明白一件事。这件事当然是,大家到底过不过夜,为什么没人带睡袋?逮着一个机会,偷偷地问了凯文这个问题。人家连眼皮也没眨一下地说:“过夜,我们玩通宵,不用睡袋。” 这群大孩子要玩通宵?我赶快说:“电影加保龄你们半夜之前就回家了,回来后玩什么?” 答曰:“我们不玩,我们唠嗑。” 侃大山?!我怎么就不信你们能两个眼皮支着唠到天亮! 后来事情的发展确实让人哭笑不得。首先,这帮精力充沛的孩子,半夜忽然心血来潮,到我家的院子里去打篮球。在那夜深人静的夜晚,一群都有六尺多高(英尺,相当于一米八以上)的大男孩,大呼小叫的抢球声传得很远。把娃儿他爸吓得,赶快把他们都拉了进来。然后当然是,侃大山抵抗不住睡魔地侵袭,到了凌晨三四点钟,大家都困得不行,开始倒头就睡。惨啊,家中的四条睡袋全拿出来还不够,又加上了家里所有的毯子! 真是一群自以为长大了的孩子! 上一篇:走入美国教育12:加拿大野生动物园惊魂一刻 下一篇:走入美国教育14:望子成龙--女儿学艺 【本文摘自《走入美国教育》文集,购买请登录Amazon,搜索作者名Ann Xinan Sun. 谢谢!】
请扫码关注云中锦书公众号!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