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就像我标题写的一样,是四年寒窗,也许不能算是物质上的贫瘠,主要是那份苦读。不知道其它七七级学生都是什么样的感受,大学对我来说,是我一生永远难忘的四年。在那四年里,有过许多欢乐的日子,也常常是处在苦苦努力拼搏之中。四年的日子,和同学们一起的欢声笑语好像还是昨天,那段日子几乎就是眨眼飞逝,在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刻痕。 七七级大学生,那时大家学习都非常刻苦。因为大部分人都上山下乡过,或则在工厂里工作过,好像都是吃过苦中苦,亦知上学甜上甜,都非常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上学的第一学期,就如我一开始说的,我的压力很大,在上大学之前,尽管小学中学都是在文革期间,可是无论怎样,我在班里一直是学习好的优秀生。这回不行了,外语要从俄语改英文,从二十六个字母背起,数学虽然校方已经说从解析几何开讲,可解析几何之前的东西我也没学过,加上补习解析几何还要速成!看着别人把一本《基础英语》哗哗地翻到后面,我还在前几页晃悠,人家做那些解析几何的题,都有N个解法,我连概念还没搞明白,心里好着急,虽然不能说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但那股认真学习的劲头,这一辈子,都再也没有过。 每天,早上早早起床,跟着大家一起做早操,然后背着书包去食堂吃饭,再从食堂直接去教室早自习。东工的大部分课,都是安排在上午,上完课,直接去食堂吃午饭,吃过饭,回寝室睡一个小小的午觉,然后又是去教室自习,吃过晚饭,也会回到教室晚自习,一直到教学楼九点半开始熄灯赶人。 就这样天复一天,我在寝室、食堂、教室三个地方划着圈子,当然呆的最多的地方是教室。 当时的大部分同学也都过着跟我类似的生活。 几年前,我们大学的班开了一个博客,大家谈到当年的苦读,有一个男生竟大叹气说,“本来不想学得那么苦,也不想要多么优秀的成绩,可大家都在拼命学习,在那形势下,你不想拼也由不得你!” 那时候,中国还是一周工作六天,大学也是一周上六天课。由于家就在沈阳,我每个周六下午会坐汽车回家。在家里呆到周日的下午再回学校。 刚开始时,周末回家还带了书包和书,主要是想,回家后,有时间还要看书。试了几个星期,发现回家后根本不可能专心读书,后来干脆不带书回家了。在家里就一心一意地帮父母做一些家务,也算自己休息一下。这样大学四年,我有一个非常好的记录,四年里只有一个周末没有回家。那是大三时,因为学校要在那个周日上午搞外语竞赛,我只好留在学校。那个时代,电话不是很普及,虽然知道可以给父亲班上打电话,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打,可能心里想,就一个周末不回家,应该不是问题。而恰恰没想到,正是因为每周回家,一旦有一次没回,会给父母造成多大的恐慌。周日早上,家里派弟弟来学校查问,看看我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弄得我非常尴尬。好在外语竞赛发榜后,发现自己居然混了一个三等奖,那可是对我这个俄语改英语的学生最大的奖励了。 那时候还有一个非常单纯,又有一点儿傻气的观点,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一切了。看人也是按学习好坏分,学习好的,就是有才,是优秀生,学习差的,就认为人家是混子,就瞧不起。大家都把学习成绩看得非常重。 第一学期结束,期末考试完毕,班里的女生都高高兴兴收拾东西,本市的都把东西归拢一下准备回家度假,外市的就更高兴,一个学期完了,终于可以回家了。大家正高兴唠嗑收拾东西,忽然听见门外有人悲声痛哭,我们都给吓了一跳,大家冲出门闻声寻缘,哭声是从走廊对面的同专业邻班女生寝室传出来的。我们两个班平时上课都在一起,两个班的女生好的跟一个班似的,邻班女生这样伤心地哭,我们当然要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大家敲了一敲那个寝室的门,过了片刻,门开了一个小缝,那班的老大姐挤出门缝,一个手指按在一脸严肃的嘴上,跟我们悄悄说,“嘘,是小彩,xx课考的不好,可能会不及格。”又做了一个挥手让我们离去的动作,我们大家只好也心情灰暗地回了寝室,大有兔死狐悲的感觉。后来知道,小彩不但那门课及格了,还是七十多分,大家都替她松了一口气。 毕业二十九年时,班里搞了一个北美同学聚会,我跟我们班当年的学生会主席讲,现在回头看,班里真正在事业和生活上都很春风得意的同学,并不一定就是当年的学习尖子,反而是那些学习中游,又热心学校其它活动的同学。好像这些同学不但知道如何学习,更重要地是,还会处理人际关系,又有别的业余爱好。其实,他们才是懂得生活的人。我一直鼓励我的孩子能多交朋友,多参加所有的课外活动,希望他们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但知道工作和学习,而且更知道如何去享受人生。(待续) 上一篇:新忆海拾贝33:七七级--生死之恋 下一集:新忆海拾贝35:七七级--考研始末
|